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子纸引线结构及电子纸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10:09: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纸引线结构及电子纸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纸也叫数码纸,是一种超薄、超轻的显示屏,可以理解为“像纸一样薄、柔软、可擦写的显示器”。具体地说,电子纸是一张薄胶片,并在薄胶片上涂覆一层带电的物质(电子墨),电子纸也可看作是一个薄薄的内嵌式遥控显示板。
3.在电子纸的断码屏设计过程中,为了提升断码屏的显示效果,在电子纸的基板(一般为玻璃)上采用双层金属电极层的方案,每层金属电极层均包括显示部和引线部,在引线部的绑定区分别完成ic芯片绑定和fpc(柔性电路板)绑定之前,电子纸产品需要对绑定区内的pin端子进行清洗和擦拭,以去除异物,从而实现可靠绑定。但是在清洗与擦拭过程可能会划伤或刮伤绑定区以外的外围电极区,并导致外围电极区发生腐蚀,使得电子纸装置出现功能性不良,良率下降。
4.因此,亟需一种电子纸引线结构及电子纸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纸引线结构及电子纸装置,以避免金属电子层的外围电极区被刮伤和发生腐蚀,提高电子纸装置的产品良率。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电子纸引线结构,包括基板和依次叠置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金属电极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金属电极层,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层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层均包括电连接的显示部和引线部,所述引线部包括外围电极区和绑定区,所述电子纸引线结构还包括:
8.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层的所述外围电极区的外表面。
9.作为电子纸引线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1μm~3μm。
10.作为电子纸引线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绝缘层为光刻胶层。
11.作为电子纸引线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光刻胶层通过夹缝式涂布或旋转涂布形成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层的所述外围电极区的外表面。
12.作为电子纸引线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绝缘层为氧化硅层。
13.作为电子纸引线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孔,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层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层通过所述贯通孔导通。
14.作为电子纸引线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为1μm~2μm。
15.作为电子纸引线结构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层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层的厚度为150
±
50nm。
16.一种电子纸装置,包括上述的电子纸引线结构。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子纸引线结构包括基板和依次叠置于基板上的第一金属电
极层、第一绝缘层、第二金属电极层和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二金属电极层的外围电极区的外表面。当对第二金属电极层的绑定区内的pin端子进行清洗和擦拭时,第二绝缘层能够保护第二金属电极层的外围电极区,避免第二金属电子层的外围电极区被刮伤和发生腐蚀,提高了电子纸装置的产品良率。
1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子纸装置包括上述的电子纸引线结构,通过将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二金属电极层的外围电极区的外表面,使得对第二金属电极层的绑定区内的pin端子进行清洗和擦拭时,第二绝缘层能够保护第二金属电极层的外围电极区,避免金属电子层的外围电极区被刮伤和发生腐蚀,提高了电子纸装置的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纸引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部件名称和标号如下:
22.1、基板;2、第一金属电极层;3、第一绝缘层;4、第二金属电极层;5、第二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6.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2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纸引线结构,该电子纸引线结构包括基板1和依次叠置于基板1上的第一金属电极层2、第一绝缘层3和第二金属电极层4。基板1可以为玻璃或者柔性材料制成,在此不作具体限定。通过在电子纸的基板1上采用双层金属电极层的方案,提升了电子纸断码屏的显示效果。
29.本实施例的第一绝缘层3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孔(图中未显示),第一金属电极层2与第二金属电极层4通过第一绝缘层3中的贯通孔导通。
30.优选地,第一绝缘层3的厚度为1μm~2μm。例如,第一绝缘层3的厚度可以为1μm、1.2μm、1.5μm、1.8μm或2μm等。由于第一绝缘层3的厚度较薄,不仅能够降低电子纸引线结构的厚度和重量,方便电子纸引线结构的安装与使用,同时有利于实现第一金属电极层2与第二金属电极层4之间可靠地导通,而且能够缩短第一金属电极层2与第二金属电极层4之间的连接距离,降低了第一金属电极层2与第二金属电极层4之间的电阻,从而缩短了电子纸引线结构的响应时间,提高了响应速度。
31.具体地,第一金属电极层2和第二金属电极层4均为ito导电膜。本实施例的第一金属电极层2和第二金属电极层4的厚度均为150
±
50nm,以使电子纸引线结构具有较薄的厚度和重量,方便电子纸引线结构的安装与使用。例如,第一金属电极层2和第二金属电极层4的厚度可以为100nm、120nm、150nm、180nm或200nm等。
32.现有的第一金属电极层2与第二金属电极层4均包括显示部和引线部,在引线部的绑定区分别与外部的ic芯片和fpc(柔性电路板)绑定之前,电子纸引线结构的绑定区内的pin端子需要进行清洗和擦拭,以去除异物,从而实现可靠绑定。清洗与擦拭的过程可能会划伤或刮伤绑定区以外的外围电极区,导致电子纸装置出现功能性不良,良率下降。
33.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纸引线结构还包括第二绝缘层5,第二绝缘层5设置于第二金属电极层4的外围电极区的外表面。当对绑定区内的pin端子进行清洗和擦拭时,第二绝缘层5能够保护第二金属电极层4的外围电极区,避免金属电子层的外围电极区被刮伤和发生腐蚀,提高了电子纸装置的产品良率。
34.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绝缘层5并不会覆盖在第二金属电极层4的绑定区,因此不会对第二金属电极层4的引线部的绑定区造成影响。
35.本实施例的第二绝缘层5的厚度为1μm~3μm,以使第二绝缘层5具有足够的厚度,从而保护第二金属电极层4的外围电极区,避免第二金属电极层4的外围电极区被刮伤或划伤。例如,第二绝缘层5的厚度可以为1μm、1.5μm、2μm、2.5μm、3μm等。
36.本实施例的第一绝缘层3和第二绝缘层5的材质均相同,且均为光刻胶层,使得第一绝缘层3和第二绝缘层5不仅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效果,能够避免第二金属电极层4的外围电极区发生腐蚀,提高了电子纸引线结构的使用寿命。此外,光刻胶廉价易得,有利于降低电子纸引线结构的成本。
37.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光刻胶层通过夹缝式涂布或旋转涂布形成于第二金属电极层4的外围电极区的外表面,以形成第二绝缘层5。同样地,第一绝缘层3也可以通过夹缝式涂布或旋转涂布形成于第一金属电极层2靠近第二金属电极层4的表面。
38.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3和第二绝缘层5还可以为氧化硅层,使得第一绝缘层3和第二绝缘层5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具体地,氧化硅层通过pvd或者cvd方式均匀涂布于第一金属电极层2与第二金属电极层4之间以及第二金属电极层4的外围电极区的外表面。
39.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纸装置,电子纸装置包括上述的电子纸引线结构,通过将第二绝缘层5设置于第二金属电极层4的外围电极区的外表面,使得对绑定区内的pin端子进行清洗和擦拭时,第二绝缘层5能够保护第二金属电极层4的外围电极区,避免金属
电子层的外围电极区被刮伤和发生腐蚀,提高了电子纸装置的产品良率。
40.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