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森林灭火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04:53: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灭火发射器,特别是一种森林灭火发射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坐地式森林灭火发射器是一种自成体系的远程投掷式森林灭火装备,根据使用现场地形复杂的特点,为确保救火人员的人身安全,达到“打早、打小、打了”的灭火目的,国内正在大力发展各种坐地式远程森林灭火系统。
3.现有坐地式远程森林灭火系统一般是采用军用迫击炮技术的发射器,主要缺点有:(1)采用固定式击针击发机构,只能进行大于45度角度的抛物线射击,无法对悬崖、陡壁的火点火线实施直接灭火,且射击精度较低;(2)采用后拉式拉发机构,操作人员必须站立在发射器后方进行小角度拉发射击,无法在地形复杂区域,如山间小道上、陡壁前或者密集灌木中进行发射器的架设和操作;(3)脚架左右脚管不能分别调节长度,左右脚管支点必须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才能让发射器整体处于水平状态;(4)光学瞄具水平姿态调整主要通过发射器脚架左右脚管的水平支点位置进行调节,调整过程需要最少两名长期相互配合的操作人员同时进行配合操作;(5)光学瞄具刻度范围一般在45~85,无法在高角曲射的同时,进行水平直射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结构简、携带方便且拉发方向可调的森林灭火发射器。
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森林灭火发射器,包括身管、座板和支架,所述身管的一端设置有缓冲机构,另一端设置有拉发式击发装置,且该端设置在座板上,所述缓冲机构通过方向机构与支架连接,所述拉发式击发装置包括拉火绳、设置在身管底端的击发机构、以及转动设置在身管外壁上的导向滑轮机构,所述拉火绳的一端与击发机构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向滑轮机构。
6.其中,导向滑轮机构包括设置在身管上的限位槽,在所述限位槽内转动设置有抱箍,在所述抱箍的外壁上设置有安装座,在所述安装座的外壁上设置有u型槽,在所述u型槽内设置有滑轮;所述拉火绳穿过滑轮。
7.进一步描述,所述击发机构包括与身管底端连接的炮尾外壳,在所述炮尾外壳内设置有安装腔,在所述安装腔内依次设置有弹簧座、击锤、击针和阻铁,在所述击锤的一端上套设有一端顶在弹簧座的击锤簧;所述阻铁中心设置有贯穿孔,所述击针穿入贯穿孔;在所述击针上套设有一端顶在击针上,另一端穿入阻铁的回针簧;在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击锤一侧设置有可带动击锤移动的拨动子,所述拨动子的一端通过驻钉与炮尾外壳活动连接,另一端穿出炮尾外壳,且在该穿出端设置有拉柄;所述拉火绳的一端与拉柄连接。
8.为了便于调节高度,所述支架包括支架座,在所述支架座上均布有两个上脚管,在所述支架座中心竖直设置有立管;在所述上脚管下端设置有穿入上脚管的下脚管,在所述下脚管上设置有锁紧器,在所述立管的下部设置有活动套管,所述锁紧器通过支撑管与活
动套管连接;在所述下脚管的底部活动地设置有插入钉。
9.为了便于调节角度,在所述座板上设置有半开口式驻臼万向连接器,在所述炮尾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半球形球头,所述半球形球头插入半开口式驻臼万向连接器内。
10.进一步,在所述身管上且靠近缓冲机设置有光学精密瞄具,所述光学精密瞄具刻度范围为00~1400密位。
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地形环境适应性强的优点,采用它不但能够在复杂地形区域进行灭火,提高了适用性,而且还增大了射角范围,同时,可实现单人精确操作。
附图说明
12.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图;图3为图2中a部放大视图;图4为本发明的击发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的身管渝导向滑轮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座板与炮尾外壳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14.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森林灭火发射器,包括身管1、座板2和支架,所述身管1的一端设置有缓冲机构3,另一端设置有拉发式击发装置,且该端设置在座板2上,所述缓冲机构3通过方向机构4与支架连接,所述拉发式击发装置包括拉火绳5、设置在身管1底端的击发机构、以及转动设置在身管1外壁上的导向滑轮机构,所述拉火绳5的一端与击发机构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向滑轮机构。
15.当接到防火任务后,将发射器快速运输至指定区域,在道路旁或待命区域,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发射器架设场地并架设发射器;操作人员根据发射装置架设场地,调整支架长度至发射器整体水平,并在发射器后方或者左右侧方位选择拉发操作人员站立(蹲立)位置;通过瞄准手单人快速调整光学瞄具调节旋钮、高低组件和方向组件,使发射器精确瞄准目标火点;将灭火弹装填到身管1内,拉发击发灭火弹,向失火区域发射灭火弹,以达到对于人员和装备难以抵达的悬崖、陡壁等失火区域森林火灾的扑打、控制目的,保护灭火队员人身安全;当任务完成后,各部件拆分装箱,按上级指示进行快速转移。
16.其中,如图3、6所示,导向滑轮机构包括设置在身管1上的限位槽6,在所述限位槽6内转动设置有抱箍7,在所述抱箍7的外壁上设置有安装座8,在所述安装座8的外壁上设置有u型槽9,在所述u型槽9内设置有滑轮10;所述拉火绳5穿过滑轮10;导向滑轮机构将拉火绳5前拉方向导向至发射器后方或者侧方,操作人员可在后方或者侧方进行远距离大角度
拉发操作;通过限位槽6,防止导向滑轮机构因发射瞬间产生的巨大振动而发生位移。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发射器后方或者左右两侧进行拉发操作,操作时仅需要转动身管1调整身管1上安装的导向滑轮机构至正上方或者左右两侧方向。
17.进一步描述,如图4、5所示,所述击发机构包括与身管1底端连接的炮尾外壳11,在所述炮尾外壳11内设置有安装腔,在所述安装腔内依次设置有弹簧座12、击锤13、击针14和阻铁15,在所述击锤13的一端上套设有一端顶在弹簧座12的击锤簧16;所述阻铁15中心设置有贯穿孔17,所述击针14穿入贯穿孔17;在所述击针14上套设有一端顶在击针14上,另一端穿入阻铁15的回针簧18;在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击锤13一侧设置有可带动击锤13移动的拨动子19,所述拨动子19的一端通过驻钉20与炮尾外壳11活动连接,另一端穿出炮尾外壳11,且在该穿出端设置有拉柄21;所述拉火绳5的一端与拉柄21连接。
18.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架包括支架座22,在所述支架座22上均布有两个上脚管23,在所述支架座22中心竖直设置有立管24;在所述上脚管23下端设置有穿入上脚管23的下脚管25,在所述下脚管25上设置有锁紧器26,在所述立管24的下部设置有活动套管27,所述锁紧器26通过支撑管28与活动套管27连接;在所述下脚管25的底部活动地设置有插入钉29;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下脚管25的长短调节,达到在不平的地面上架设发射器达到水平。
19.其中,如图7所示,在所述座板2上设置有半开口式驻臼万向连接器30,在所述炮尾外壳11的底部设置有半球形球头31,所述半球形球头31插入半开口式驻臼万向连接器30内;半球形球头31可在半开口式驻臼万向连接器30中旋转,以便于身管1和座板2进行连接,并在使用时根据现场情况向左或向右进行转动,便于操作。
20.进一步,在所述身管1上且靠近缓冲机3设置有光学精密瞄具32,所述光学精密瞄具32刻度范围为00~1400密位。
21.本发明在使用前检查击针14的头部应处于阻铁15上平面以下1.5mm左右处,高角度射击时,应通过灭火弹自由下滑到位;低角装填时,应通过装填手柄装填到位并注意细心听装弹到位的轻微撞击声;检查炮尾击发机构拉柄的状态,确定其处于待击发位置,然后拉动拉火绳5,带动拉柄21向前运动,向后压缩击锤13至限位部分后解脱,击锤13受击锤簧16弹力推动击针14向前运动,撞击灭火弹底火,实施发射,然后在回针簧18的作用下复位。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