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铁路通信业务线缆施工配线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09:08: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铁路通信业务线缆施工配线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铁路通信是在铁路运输生产和建设中,利用通信方式进行各种信息传送和处理的技术与设备,铁路通信多通过沿线的线缆进行,在铁路建设时需要同步进行线缆的铺设,铁路运营也需要对通讯线缆进行检修维护和更换。
3.线缆施工安装时,线缆需要人员手动进行夹紧固定,增加了人员的操作步骤,且线缆弯曲盘踞的方式使线缆使用时成弯曲状态,弯曲的线缆不方便铺设,导致线缆铺设时容易打弯。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铁路通信业务线缆施工配线辅助装置,以解决线缆施工安装时,线缆需要人员手动进行夹紧固定,增加了人员的操作步骤,且线缆使用时成弯曲状态,弯曲的线缆不方便铺设,导致线缆铺设时容易打弯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铁路通信业务线缆施工配线辅助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6.一种用于铁路通信业务线缆施工配线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有后连接架、第一矫正柱、第二矫正柱和丝杆,底座尾端固定安装有后连接架,底座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矫正柱,第一矫正柱顶部转动设置有旋转柱,第一矫正柱顶部水平滑动设置有第二矫正柱,第二矫正柱顶部转动设置有旋转柱,第二矫正柱下部贯穿螺接有丝杆,丝杆与底座贯穿转动连接;所述底座前端固定安装有驱动件,驱动件包括有侧转轮、支撑弹簧、螺旋杆和圆板,驱动件滑动设置有侧转轮,侧转轮下部固定设置有支撑弹簧,支撑弹簧尾端与圆板固定连接,圆板与螺旋杆贯穿转动连接,螺旋杆前端与驱动件贯穿螺接,侧转轮通过底部转动设置的滑块与驱动件水平滑动连接,螺旋杆尾端与侧转轮下部滑块贯穿滑动连接,第一矫正柱和第二矫正柱为对象交错排列设置,转动丝杆,第二矫正柱水平移动;所述底座后端转动安装有线缆固定件,线缆固定件包括有上固定盘、下齿条、支撑件、下固定条、上固定条和上螺杆,线缆固定件顶部阵列固定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顶部与上固定盘固定连接,上固定盘底部环绕固定设置有下齿条,线缆固定件顶部中心环绕滑动设置有下固定条,线缆固定件转动设置在后连接架上,下齿条与线缆固定件垂直贯穿移动,下固定条下部水平设置的斜齿与下齿条垂直设置的斜齿啮合,下齿条垂直移动,下固定条水平移动,下固定条上部垂直嵌套滑动设置有上固定条,上固定条垂直贯穿转动设置有上螺杆,上固定条处于上固定盘的内侧,上螺杆下端与下固定条上部螺接,上螺杆转动,上固定条垂直移动。
7.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8.1、本实用新型当线材放置在上固定盘上,上固定盘和下齿条向下移动,下固定条
和下固定条向外撑紧固定在线材中部,减少人员对线材手动固定的操作,简化固定步骤,提高线材的固定效率,更加方便使用。
9.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矫正柱和第二矫正柱对弯曲的线材进行矫正使之趋于平直,方便平直的线缆更加方便铺设,铺设过程中更不容易打弯,驱动件带动线缆向外导出,人员铺设线路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维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矫正柱的结构示意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13.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缆固定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5.1、底座;101、后连接架;102、第一矫正柱;103、第二矫正柱;104、丝杆;
16.2、驱动件;201、侧转轮;203、支撑弹簧;204、螺旋杆;205、圆板;
17.3、线缆固定件;301、上固定盘;302、下齿条;303、支撑件;305、下固定条;306、上固定条;307、上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实施例:
22.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铁路通信业务线缆施工配线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包括有后连接架101、第一矫正柱102、第二矫正柱103和丝杆104,底座1尾端固定安装有后连接架101,底座1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矫正柱102,第一矫正柱102顶部转动设置有旋转柱,第一矫正柱102顶部水平滑动设置有第二矫正柱103,第二矫正柱103顶部转动设置有旋转柱,第二矫正柱103下部贯穿螺接有丝杆104,丝杆104与底座1贯穿转动连接,通过第二矫正
柱103和第一矫正柱102调节线缆的反向弯曲移动的程度,对弯曲的线材进行矫正使之趋于平直,第一矫正柱102和第二矫正柱103为对象交错排列设置,转动丝杆104,第二矫正柱103水平移动,通过转动丝杆104,调节第二矫正柱103的位置,调节第二矫正柱103和第一矫正柱102交错的程度,调节线缆的反向弯曲移动的程度,对弯曲的线材进行矫正使之趋于平直;
24.底座1前端固定安装有驱动件2,驱动件2包括有侧转轮201、支撑弹簧203、螺旋杆204和圆板205,驱动件2滑动设置有侧转轮201,侧转轮201下部固定设置有支撑弹簧203,支撑弹簧203尾端与圆板205固定连接,圆板205与螺旋杆204贯穿转动连接,驱动件2和侧转轮201带动线缆向外导出,人员铺设线路更加省力,螺旋杆204前端与驱动件2贯穿螺接,侧转轮201通过底部转动设置的滑块与驱动件2水平滑动连接,螺旋杆204尾端与侧转轮201下部滑块贯穿滑动连接,通过转动螺旋杆204,螺旋杆204和圆板205压缩支撑弹簧203,调节支撑弹簧203的支撑力度,确保线缆和驱动件2和侧转轮201之间充足的摩擦力,避免打滑;底座1后端转动安装有线缆固定件3,线缆固定件3包括有上固定盘301、下齿条302、支撑件303和下固定条305,线缆固定件3顶部阵列固定设置有支撑件303,支撑件303顶部与上固定盘301固定连接,上固定盘301底部环绕固定设置有下齿条302,线缆固定件3顶部中心环绕滑动设置有下固定条305,线缆固定件3转动设置在后连接架101上,将线材放置在上固定盘301上,线材压动上固定盘301向下移动,上固定盘301和下齿条302同步向下移动,下齿条302与下固定条305啮合,下固定条305和上固定条306向外撑紧固定在线材中部,下齿条302与线缆固定件3垂直贯穿移动,下固定条305下部水平设置的斜齿与下齿条302垂直设置的斜齿啮合,下齿条302垂直移动,下固定条305水平移动,下齿条302与下固定条305啮合,下齿条302和下固定条305和上固定条306水平向外移动,下固定条305和上固定条306向外撑紧固定在线材中部,减少人员对线材手动固定的操作。
25.如图4所示,线缆固定件3还包括有上固定条306和上螺杆307,下固定条305上部垂直嵌套滑动设置有上固定条306,上固定条306垂直贯穿转动设置有上螺杆307,上固定条306处于上固定盘301的内侧,下固定条305和上固定条306向外撑紧固定在线材中部,上螺杆307下端与下固定条305上部螺接,上螺杆307转动,上固定条306垂直移动,转动上螺杆307,上螺杆307和上固定条306垂直移动,适应对不同厚度线圈的固定。
26.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27.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线材放置在上固定盘301上,线材压动上固定盘301向下移动,上固定盘301和下齿条302同步向下移动,支撑件303的支撑力度远小于线缆的重量,避免线缆后期使用减少后固定效果下降的情况,支撑件303压缩,下齿条302与下固定条305啮合,下齿条302和下固定条305和上固定条306水平向外移动,下固定条305和上固定条306向外撑紧固定在线材中部,减少人员对线材手动固定的操作,简化固定步骤,提高线材的固定效率,更加方便使用,转动上螺杆307,上螺杆307和上固定条306垂直移动,适应对不同厚度线圈的固定,通过线缆沿第一矫正柱102和第二矫正柱103之间移动,通过转动丝杆104,调节第二矫正柱103的位置,调节第二矫正柱103和第一矫正柱102交错的程度,调节线缆的反向弯曲移动的程度,对弯曲的线材进行矫正使之趋于平直,方便平直的线缆更加方便铺设,铺设过程中更不容易打弯,电机带动驱动件2转动,驱动件2和侧转轮201带动线缆向外导出,人员铺设线路更加省力,通过转动螺旋杆204,螺旋杆204和圆板205压缩支撑弹簧
203,调节支撑弹簧203的支撑力度,确保线缆和驱动件2和侧转轮201之间充足的摩擦力,避免打滑。
28.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2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