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虚拟现实的穿戴式下肢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11:21: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按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穿戴式下肢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2.虚拟现实技术(vr)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近年来vr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发现vr不仅仅能用在娱乐方面,同样可以应用于医疗,vr所提供的场景将提高肢体康复运动训练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通过不同情景的刺激以加快患者肢体的康复。
3.vr需要配套的穿戴式按摩康复装置,但是现有技术中,下肢按摩康复的穿戴式设备穿戴不方便,且大都通过电动装置进行驱动,使用者参与体验感差,因此需要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穿戴式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但是现有技术中,下肢按摩康复的穿戴式设备穿戴不方便,且大都通过电动装置进行驱动,使用者参与体验感差的问题,发明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穿戴式下肢按摩装置。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铰接连接并构成中空l型的下按摩壳和上按摩壳,其中,所述上按摩壳上固定若干有魔术贴,所述下按摩壳上固定有若干连接环,所述魔术贴贯穿连接环并粘附固定,所述上按摩壳下端铰接有踏板,所述踏板的下端固定有复位弹簧和气囊,所述气囊连通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连通有分流组件,构成通过分流组件将气囊鼓出的空气进行分流并控制从不同出气口排出的结构,所述踏板内设有与气囊相连通的下按摩组件,构成通过下按摩组件对脚底进行按摩的结构,所述上按摩壳和下按摩壳内开设有气缸,所述分流组件与气缸的两端相连通,所述气缸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上按摩壳和下按摩壳的内端面设置有上按摩组件,构成通过活塞在气缸内移动带动上按摩组件对小腿进行按摩的结构,所述气缸的两端连通有泄压阀,其中一个所述泄压阀连通有触发机构,构成通过泄压阀排气实现触发机构进行触发,进而实现分流组件改变排气通道进行排气的结构。
6.优选地,所述下按摩壳下端的内端面固定有连接座,所述踏板的一端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在连接座上,所述复位弹簧和气囊固定在踏板另一端的下端面。
7.优选地,所述分流组件包括三通阀体、分流球、第一电磁感应线圈和第二电磁感应线圈,所述三通阀体的第一连通管与第二单向阀相连通,所述分流球活动连接在三通阀体内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的连通处,所述第一电磁感应线圈和第二电磁感应线圈分别套设在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外,构成第一电磁感应线圈或第二电磁感应线圈通电产生磁力,吸引分流球靠近第一电磁感应线圈或第二电磁感应线圈,将第二连通管或第三连通管进行封堵,实现气囊鼓出的空气从远离分流球的第二连通管或第三连通管排
出的结构。
8.优选地,所述第二连通管连通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分别与下按摩壳和上按摩壳内的气缸下端相连通,所述第三连通管连通有第三进气管和第四进气管,所述第三进气管和第四进气管分别与下按摩壳和上按摩壳内的气缸上端相连通。
9.优选地,所述下按摩组件包括下滑动头、第一密封圈、第一弹簧、第一推杆和下按摩头,所述踏板内开设有与气囊相连通的气腔,所述踏板远离复位弹簧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与气腔相连通并呈酒瓶形的第一伸缩孔,所述下滑动头滑动连接在第一伸缩孔内,所述下滑动头的外侧端面开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卡接固定在第一卡接槽内,所述下按摩头在第一伸缩孔内通过第一推杆与下滑动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在气腔内与下滑动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孔的开口处的踏板上固定有第一密封垫。
10.优选地,所述活塞的外侧端面开设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槽内卡接固定有第二密封圈,所述活塞远离的上按摩组件的一端固定有若干列第一定位头和第二定位头,所述气缸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列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头和第二定位头滑动连接在定位槽内。
11.优选地,所述上按摩组件包括上滑动头、第二弹簧、第二推杆和上按摩头,所述上按摩壳和下按摩壳上开设有连通气缸的第二伸缩孔,所述上滑动头为半球形,且滑动连接在第二伸缩孔内,所述上按摩壳和下按摩壳的内端面上开设有连通第二伸缩孔的第三伸缩孔,所述上按摩头滑动连接在第三伸缩孔内,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与上按摩头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第三伸缩孔和第二伸缩孔与上滑动头固定连接,所述上滑动头远离活塞的端面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容置槽内,所述气缸内固定有第二密封垫,所述上按摩壳和下按摩壳的内端面固定有第三密封垫。
12.优选地,所述气缸两端的定位槽内开设有连通外界的第一排气孔,所述泄压阀固定在第一排气孔处的上按摩壳和下按摩壳外端面上,所述泄压阀包括泄压筒、泄压球、泄压弹簧、推板、调节螺杆和转帽,所述泄压筒固定在第一排气孔处的上按摩壳或下按摩壳的外端面上,且泄压筒上的第二排气孔与第一排气孔相连通,所述泄压球在泄压筒内封堵在第二排气孔处,所述泄压筒远离第一排气孔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杆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且一端延伸到泄压筒内并与推板固定连接,所述泄压弹簧的两端与泄压球和推板相抵触,所述调节螺杆在泄压筒外的一端与转帽固定连接,所述泄压筒的侧壁开设有第三排气孔。
13.优选地,所述触发组件包括防护罩、推动单元和触发单元,所述防护罩套设在推动单元和触发单元外并固定在下按摩壳上,所述推动单元包括推动筒、推动头、第三推杆、第三弹簧、连接头、活动杆、复位弹片和棘轮,所述推动筒固定在第三排气孔处的泄压筒的外侧壁上,所述推动筒的侧壁开设有连通外界的第四排气孔,所述推动头封堵在第三排气孔处,所述推动头远离第三排气孔的一端与第三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在推动筒内套设在第三推杆外,所述第三推杆的另一端贯穿推动筒延伸到外界,并与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与第三推杆垂直设置并滑动连接在连接头内,所述复位弹片通过连接块固定在推动筒下方的下按摩壳的外端面上,所述连接柱固定在下按摩壳的外端面上,所述棘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连接柱上,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复位弹片相抵触,另一端与棘轮的棘齿相
卡接,所述下按摩壳的外端面上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定位卡头,所述定位卡头与棘轮的棘齿相卡接,所述定位卡头远离棘轮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支撑杆上固定有第四弹簧。
14.优选地,所述棘轮上棘齿之间的凹槽内开设有触发槽,所述触发单元设置在触发槽内,所述触发单元包括移动板、触发弹簧、触发板和触发头,所述触发板固定在触发槽的内底部,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在触发槽内,所述触发弹簧的两端在触发槽内与移动板和触发板固定连接,所述触发头固定在移动板靠近触发板的端面上,相邻所述触发槽内的触发板和触发头分别与第一电磁感应线圈和第二电磁感应线圈通过导线相连通,构成通过定位卡头推动移动板在触发槽内移动,使得触发头与触发板接触,实现第一电磁感应线圈或第二电磁感应线圈电路相连通的结构。
15.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上按摩壳、下按摩壳、魔术贴和连接环,便于实现整个按摩装置的快速穿戴,同时利用魔术贴和连接环能够根据不用粗细的下肢进行微调整;(2)通过踏板、复位弹簧、气囊、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便于通过前脚掌踏动踏板,实现气囊的压缩,使得气囊中的空气从第二单向阀排出,同时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气囊通过第一单向阀从外界吸入空气,增加使用者的参与体验感;(3)通过下按摩组件,使得通过踏动踏板挤压气囊,使得气囊内气压增加,实现推动下按摩组件运动,达到对使用者的脚底进行按摩的目的;(4)通过分流组件,便于控制压缩气囊排出空气时使得空气从气缸的上端或者下端输送到气缸内,实现控制推动气缸内活塞在气缸内自下而上胡总自上而下运动;(5)通过活塞和上按摩组件,使得通过活塞在气缸内移动推动活塞处的上按摩组件对使用者小腿进行挤压按摩;(6)通过第二密封垫和第三密封垫,便于将上按摩组件与使用者腿部和活塞进行密封隔离,实现上按摩组件能够对更好的对使用者腿部进行挤压按摩,同时避免从上按摩壳和下按摩壳上脱离;(7)通过泄压阀,便于调整气缸内的气压,使得气缸内的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进行放气,此时使得活塞在气缸内停止移动,进而能够控制活塞在气缸内移动的范围;(8)通过触发组件,便于通过泄压阀放气实现触发组件的触发,进而实现控制分流组件向气缸内排气方向的更换,实现控制活塞在气缸内的移动方向;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按摩装置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基于虚拟现实的穿戴式下肢按摩装置的剖视图。
17.图2为图1中a区域放大图。
18.图3为图1中b区域放大图。
19.图4为图1中c区域放大图。
20.图5为图1中d区域放大图。
21.图6为本发明基于虚拟现实的穿戴式下肢按摩装置的触发机构示意图。
22.图7为图6中e区域放大图。
23.其中,1、下按摩壳,2、上按摩壳,3、连接座,4、连接轴,5、踏板,6、复位弹簧,7、气囊,8、第一单向阀,9、三通阀体,10、第二单向阀,11、分流球,12、第一电磁感应线圈,13、第二电磁感应线圈,14、第一进气管,15、第二进气管,16、第三进气管,17、第四进气管,18、第一密封垫,19、气缸,20、活塞,21、第二卡接槽,22、第二密封圈,23、定位槽,24、第一定位头,
25、第二定位头,26、第二伸缩孔,27、第二密封垫,28、上滑动头,29、容置槽,30、第二弹簧,31、第三伸缩孔,32、第二推杆,33、上按摩头,34、第三密封垫,35、泄压阀,36、第一排气孔,37、触发组件,38、魔术贴,39、连接环,101、第一连通管,102、第二连通管,103、第三连通管,201、气腔,202、第一伸缩孔,203、下滑动头,204、第一密封圈,205、第一推杆,206、下按摩头,207、第一弹簧,208、第一卡接槽,301、泄压筒,302、第二排气孔,303、泄压球,304、泄压弹簧,305、推板,306、螺纹孔,307、调节螺杆,308、转帽,309、第三排气孔,401、防护罩,402、推动筒,403、推动头,404、第三推杆,405、第三弹簧,406、第四排气孔,407、连接头,408、活动杆,409、复位弹片,410、连接块,411、连接柱,412、转轴,413、棘轮,414、定位卡头,415、转动轴,416、支撑杆,417、连接板,418、第四弹簧,419、触发槽,420、移动板,421、触发头,422、触发弹簧,423、触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6.如图1-7所示的基于虚拟现实的穿戴式下肢按摩装置,包括通过合页铰接连接并构成中空l型的下按摩壳1和上按摩壳2,便于下按摩壳1与上按摩壳2快速穿戴到使用者的下肢上。上按摩壳2上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若干有魔术贴38,下按摩壳1上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有若干连接环39,魔术贴38贯穿连接环39并粘附固定,使得通过魔术贴38和连接环39将上按摩壳2和下按摩壳1的开口处进行连接,同时利用魔术贴38能够根据不同粗细的小腿进行微调。上按摩壳2下端铰接有踏板5,具体地说,下按摩壳1下端的内端面焊接或者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有连接座3,踏板5的一端通过连接轴4转动连接在连接座3上,使得通过连接座3将下按摩壳1与踏板5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同时不能影响踏板5以连接轴4为转轴相对下按摩壳1转动。踏板5远离连接座3的一端的下端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有复位弹簧6和气囊7,使得通过复位弹簧6为踏板5远离连接座3的一端提供弹力,使得踏板5在仅受复位弹簧6的弹力作用时远离连接座3的一端远离下按摩壳1,进而通过踏动踏板5实现挤压气囊7,实现踏下踏板5时将气囊7内的空气排出,收回踏板5时气囊7重新成功外界吸气鼓气。气囊7为挤压排气变形后可自动吸气恢复原状的结构,便于踏板5在挤压气囊7排气变形后气囊能够从外界吸气恢复原状,使得气囊7反复被挤压后恢复原状,进而为气缸19内持续提供充足空
气。气囊7连通有第一单向阀8和第二单向阀10,第一单向阀8与外界相连通,第二单向阀10连通有分流组件,使得在压缩气囊7时气囊7中的空气仅能够从第二单向阀10排出到分流组件,同时避免气缸19内的空气通过分流组件回流到分流组件中,气囊7吸气鼓气时能够从第一单向阀8从外界吸气,另外能够通过分流组件将气囊7鼓出的空气进行分流并控制从不同出气口输送到气缸19内,进而实现活塞20在气缸19内自下而上或者自上而下运动。踏板5内设有与气囊7相连通的下按摩组件,构成通过下按摩组件对脚底进行按摩的结构,使得通过踏下踏板5,踏板5压缩气囊7,使得气囊7内的压力增加,进而推动下按摩组件被挤压伸出踏板5,实现对使用者的脚部进行挤压按摩,同时增加使用者的参与体验感。上按摩壳2和下按摩壳1内开设有气缸19,分流组件与气缸19的两端相连通,气缸19内滑动连接有活塞20,使得气囊7内的空气通过分流组件从气缸19的下端或者上端输入,便于推动活塞20在气缸19内自下而上或者自上而下运动。上按摩壳2和下按摩壳1的内端面设置有上按摩组件,构成通过活塞20在气缸19内移动带动上按摩组件对小腿进行按摩的结构,实现通过压缩气囊7,气囊7中的空气输送到气缸19内,进而推动活塞20在气缸19内移动,使得活塞20经过处挤压上按摩组件,实现上按摩组件凸出上按摩壳2和下按摩壳1的内端面,进而对使用者的小腿进行挤压按摩。气缸19的两端连通有泄压阀35,便于通过泄压阀35控制气缸19排气,使得气缸19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泄压阀35打开,实现将气缸19内的压缩空气排出,进而使得活塞20停止在气缸19内移动,同时利用泄压阀35能够控制活塞20在气缸19内移动的距离,进而可以根据需要在小腿处特定位置进行上下挤压按摩。其中一个泄压阀35连通有触发机构,构成通过泄压阀35排气实现触发机构进行触发,进而实现分流组件改变排气通道进行排气的结构,使得每次泄压阀35排气实现触发机构触发,进而使得分流组件进行调控,使得分流组件从气缸19上端进气调整到下端进气,或者从气缸19下端进气调整到上端进气,进而使得活塞20在气缸19内方向移动。
27.如图1-7所示的基于虚拟现实的穿戴式下肢按摩装置,分流组件包括三通阀体9、分流球11、第一电磁感应线圈和第二电磁感应线圈13,三通阀体9的第一连通管101与第二单向阀10相连通,使得气囊7压缩时气囊7中的空气通过第二单向阀10输送到三通阀体9的第一连通管101内。分流球11活动连接在三通阀体9内第一连通管101、第二连通管102和第三连通管103的连通处,便于通过分流球11在第一连通管101、第二连通管102和第三连通管103的连通处移动,进而实现对第二连通管102或第三连通管103进行封堵。分流球11的外端面套设有橡胶套,便于分流球11能够更加严密的对第二连通管102或第三连通管103进行封堵。第一电磁感应线圈和第二电磁感应线圈13分别套设在第二连通管102和第三连通管103外,且第一电磁感应线圈和第二电磁感应线圈13通过单片机与外界电源或者蓄电池电性连接,构成第一电磁感应线圈或第二电磁感应线圈13通电产生磁力,吸引分流球11靠近第一电磁感应线圈或第二电磁感应线圈13,实现将第二连通管102或第三连通管103进行封堵,使得气囊7压缩鼓出的空气从远离分流球11的第二连通管102或第三连通管103输送到气缸19内的结构。第二连通管102连通有第一进气管14和第二进气管15,第一进气管14和第二进气管15分别与下按摩壳1和上按摩壳2内的气缸19下端相连通,使得从第二连通管102输出的空气通过第一进气管14和第二进气管15分别输送到下按摩壳1和上按摩壳2内的气缸19中,且从气缸19的底部输入,实现活塞20在气缸19内向上运动。第三连通管103连通有第三进气管16和第四进气管17,第三进气管16和第四进气管17分别与下按摩壳1和上按摩壳2内
的气缸19上端相连通,使得从第三连通管103输出的空气通过第三进气管16和第四进气管17分别输送到下按摩壳1和上按摩壳2内的气缸19中,且从气缸19的顶部输入,实现活塞20在气缸19内向下运动。
28.如图1-7所示的基于虚拟现实的穿戴式下肢按摩装置,下按摩组件包括下滑动头203、第一密封圈204、第一弹簧207、第一推杆205和下按摩头206,踏板5内开设有与气囊7相连通的气腔201,使得气腔201内的空气压强与气囊7内的压强保持一致。踏板5远离复位弹簧6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与气腔201相连通并呈酒瓶形的第一伸缩孔202,下滑动头203滑动连接在第一伸缩孔202内,使得在气囊7压缩气腔201内的空气压强增加时推动下滑动头203在第一伸缩孔202内向远离气腔201的方向移动,且使得通过酒瓶形的第一伸缩孔202避免下滑动头203移动到气腔201内。下滑动头203的外侧端面开设有第一卡接槽208,第一密封圈204卡接固定在第一卡接槽208内,便于通过第一密封圈204对下滑动头203与第一伸缩孔202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便于气腔201内空气压力增加时能够更好的推动下滑动头203在第一伸缩孔202内移动,同时利用第一卡接槽208避免第一密封圈204脱离下滑动头203,影响第一密封圈204对下滑动头203与第一伸缩孔202之间缝隙的严密封堵。下按摩头206在第一伸缩孔202内通过第一推杆205与下滑动头203焊接固定连接,使得下按摩头206通过第一推杆205与下滑动头203连接在一起,进而使得下按摩头206能够随着下滑动头203在第一伸缩孔202内移动,实现下按摩头206在气囊7压缩气腔201内的空气压强增加时随着下滑动头203移动凸出踏板5,达到对使用者脚底进行挤压按摩的作用。第一弹簧207的一端在气腔201内与下滑动头203焊接或者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气腔201的内底部焊接或者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连接,使得通过第一弹簧207将气腔201的内底部与下滑动头203连接在一起,且能够实现下滑动头203在第一伸缩孔202内移动,同时在气囊7从外界吸气鼓气时在第一弹簧207的弹力和气囊7中负压作用下下按摩头206回缩进第一伸缩孔202。第一伸缩孔202的开口处的踏板5上通过螺钉和粘合剂密封固定有第一密封垫18,便于通过第一密封垫18将下按摩头206与使用者的脚底进行隔离,同时对下按摩头206进行限定,避免下滑动头203带动下按摩头206脱离第一伸缩孔202。
29.如图1-7所示的基于虚拟现实的穿戴式下肢按摩装置,活塞20的外侧端面开设有第二卡接槽21,第二卡接槽21内卡接固定有第二密封圈22,便于通过第二密封圈22对活塞20与气缸19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避免从活塞20和气缸19之间的缝隙漏气,影响活塞20在气缸19内移动,同时利用第二卡接槽21对第二密封圈22进行限定,避免第二密封圈22从活塞20上脱离,影响对活塞20与气缸19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活塞20远离的上按摩组件的一端焊接固定有若干列第一定位头24和第二定位头25,气缸19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定位槽23,第一定位头24和第二定位头25滑动连接在定位槽23内,便于通过第一定位头24和第二定位头25对活塞20进行限定,使得活塞20仅能够在活塞20内上下移动,避免活塞20在气缸19内转动,影响第二密封圈22对活塞20与气缸19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
30.如图1-7所示的基于虚拟现实的穿戴式下肢按摩装置,上按摩组件包括上滑动头28、第二弹簧30、第二推杆32和上按摩头33,上按摩壳2和下按摩壳1上开设有连通气缸19的第二伸缩孔26,上滑动头28为半球形,且滑动连接在第二伸缩孔26内,且活塞20靠近上滑动头28的一侧端面为弧形,便于活塞20在气缸19内上下移动时能够压迫上滑动头28在第二伸缩孔26内移动。上按摩壳2和下按摩壳1的内端面上开设有连通第二伸缩孔26的第三伸缩孔
31,上按摩头33滑动连接在第三伸缩孔31内,第二推杆32的一端与上按摩头33焊接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第三伸缩孔31和第二伸缩孔26与上滑动头28焊接固定连接,使得通过第二推杆32将上按摩头33与上滑动头28连接在一起,进而使得上按摩头33能够随着上滑动头28一起移动。上滑动头28远离活塞20的端面开设有容置槽29,第二弹簧30的一端通过粘合剂固定在容置槽29内,另一端与第二伸缩孔26的内端面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使得通过第二弹簧30将上滑动头28与第二伸缩孔26的内底部连接在一起,同时能够实现上滑动头28在第二伸缩孔26内移动,且利用第二弹簧30在上滑动头28不受其他外力的情况下凸出第二伸缩孔26延伸到气缸19内,同时上按摩头33能够收缩进第三伸缩孔31内。气缸19内通过粘合剂密封固定有第二密封垫27,便于通过第二密封垫27将活塞20与上滑动头28进行隔离,同时对第二伸缩孔26进行封堵,避免气缸19内的空气通过第二伸缩孔26和第三伸缩孔31排出,另外还能够对上滑动头28进行限定,避免上滑动头28完全脱离第二伸缩孔26。上按摩壳2和下按摩壳1的内端面通过螺钉和粘合剂密封固定有第三密封垫34,使得通过第三密封垫34将上按摩头33与使用者的小腿进行隔离,同时对第三伸缩孔31进行封堵。
31.如图1-7所示的基于虚拟现实的穿戴式下肢按摩装置,气缸19两端的定位槽23内开设有连通外界的第一排气孔36,便于气缸19内的空气通过第一排气孔36排出。泄压阀35密封焊接或者通过螺钉密封可拆卸固定在第一排气孔36处的上按摩壳2和下按摩壳1外端面上,使得第一排气孔36与泄压阀35相连通,进而通过泄压阀35控制第一排气孔36的开合,实现对气缸19内空气的排放。泄压阀35包括泄压筒301、泄压球303、泄压弹簧304、推板305、调节螺杆307和转帽308,泄压筒301密封焊接或者通过螺钉密封可拆卸固定在第一排气孔36处的上按摩壳2或下按摩壳1的外端面上,且泄压筒301上的第二排气孔302与第一排气孔36相连通,使得泄压筒301与上按摩壳2和下按摩壳1连接在一起,并使得第二排气孔302与第一排气孔36相连通。泄压球303在泄压筒301内封堵在第二排气孔302处,且泄压球303的外表面套设有橡胶套,使得通过泄压球303对第二排气孔302进行封堵,进而对第一排气孔36进行封堵。泄压筒301远离第一排气孔36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306,调节螺杆307螺纹连接在螺纹孔306内,且一端延伸到泄压筒301内并与推板305固定连接,便于调节螺杆307与泄压筒301通过螺纹孔306螺纹连接,同时在泄压筒301内与推板305连接在一起,实现调节螺杆307转动带动推板305在泄压筒301内转动和移动,进而调节推板305距离泄压球303之间的距离。泄压弹簧304的两端与泄压球303和推板305相抵触,使得通过转动调节螺杆307改变推板305距离泄压球303之间的距离改变泄压弹簧304的压缩量,进而调整泄压弹簧304对泄压球303施加的弹力,以使得气缸19内的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推动泄压球303远离第二排气孔302,进而实现气缸19内的气体通过第一排气孔36和第二排气孔302排放到泄压筒301内。调节螺杆307在泄压筒301外的一端与转帽308焊接或者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连接,便于通过转帽308带动调节螺杆307转动。泄压筒301的侧壁开设有第三排气孔309,便于从第一排气孔36和第二排气孔302排放到泄压筒301内空气通过第三排气孔309排出。
32.如图1-7所示的基于虚拟现实的穿戴式下肢按摩装置,触发组件37包括防护罩401、推动单元和触发单元,防护罩401套设在推动单元和触发单元外并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在下按摩壳1上,使得通过防护罩401将触发单元和推动单元与外界隔离,避免影响到推动单元和触发单元正常工作。推动单元包括推动筒402、推动头403、第三推杆404、第三弹簧405、连接头407、活动杆408、复位弹片409和棘轮413,推动筒402密封焊接固定在第三排气
孔309处的泄压筒301的外侧壁上,使得推动筒402与泄压筒301连接在一起,进而使得从第三排气孔309排出的空气进入到推动筒402内。推动筒402的侧壁开设有连通外界的第四排气孔406,便于从第三排气孔309排放到推动筒402内的空气通过第四排气孔406排出。推动头403封堵在第三排气孔309处,且部分延伸到第三排气孔309内,便于通过推动头403对第三排气孔309进行封堵,使得气缸19内的空气通过第一排气孔36、第二排气孔302进入到泄压筒301内后能够使得推动头403从第三排气孔309内脱离,进而打开第三排气孔309,使得空气排放到推动筒402内,再经过第四排气孔406排出到外界。推动头403外套设有橡胶套,便于将推动头403与第三排气孔309之间的缝隙进行严密封堵,避免从推动头403与第三排气孔309之间的缝隙,影响推动头403脱离第三排气孔309,将第三排气孔309打开。推动头403远离第三排气孔309的一端与第三推杆404固定连接,使得推动头403和第三推杆404连接在一起,实现第三推杆404能够随着推动头403移动。第三弹簧405在推动筒402内套设在第三推杆404外,便于通过第三弹簧405为推动头403提供弹力,使得推动头403在仅受第三弹簧405的弹力或者小于第三弹簧405的弹力情况下对第三排气孔309进行封堵。第三弹簧405对推动头403的弹力小于泄压弹簧304对泄压球303的弹力,使得气缸19内的气压将泄压球303从第二排气孔302顶开后,随即将推动头405从第三排气孔309内推出,避免影响气缸19内的空气顺利通过第一排气孔36、第二排气孔302、第三排气孔309和第四排气孔406排出到外界。第三推杆404的另一端贯穿推动筒402延伸到外界,并与连接头407焊接固定连接,使得连接头407与第三推杆404连接在一起,进而实现连接头407随着第三推杆404一块移动。活动杆408与第三推杆404垂直设置并滑动连接在连接头407内,使得活动杆408与连接头407连接在一起,同时不影响活动杆408在连接头407内移动。复位弹片409通过连接块410可拆卸固定在推动筒402下方的下按摩壳1的外端面上,使得复位弹片409通过连接块410与下按摩壳1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接柱411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在下按摩壳1的外端面上,使得连接柱411与下按摩壳1连接在一起。棘轮413通过转动杆412转动连接在连接柱411上,使得棘轮413通过转动杆412转动连接在连接柱411上,且能够相对连接柱411转动。活动杆408的一端与复位弹片409相抵触,另一端与棘轮413的棘齿相卡接,便于通过复位弹片409为活动杆408提供弹力,使得活动杆408远离复位弹片409的一端能够与棘轮413的棘齿相卡接,实现对棘轮413的卡接定位。下按摩壳1的外端面上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有支撑杆416,使得支撑杆416与下按摩壳1连接在一起。支撑杆416上通过转动轴415转动连接有定位卡头414,使得定位卡头414通过转动轴415与支撑杆416连接在一起,同时不影响定位卡头414以转动轴415为轴相对支撑杆416转动。定位卡头414与棘轮413的棘齿相卡接,便于通过定位卡头414与棘轮413的棘齿相卡接对棘轮413进行限定,使得棘轮413仅能够朝一个方向转动。定位卡头414远离棘轮413的一端焊接固定有连接板417,连接板417和支撑杆416上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有第四弹簧418,便于通过第四弹簧418为定位卡头414提供弹力,使得棘轮413在转动时通过带动定位卡头414转动,之后通过第四弹簧418使得定位卡头414继续实现对棘轮413的棘齿进行卡接限定。当空气从第三排气孔309排出时,使得推动头403向下移动,推动头403通过第三推杆404带动连接头407和活动杆408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棘轮413在定位卡头414的限定下保持静止,随着活动杆408下移,活动杆408的一端逐渐从棘轮413的棘齿之间凹槽内脱出,同时另一端挤压复位弹片409,直至活动杆408在第三推杆404的带动下运动停止,此时活动杆408一端的下一个棘轮413上棘齿之间的凹槽内,在复位弹片409的弹力
作用下活动杆408移动继续卡接在棘轮413上棘齿之间的凹槽内,当泄压球303在泄压弹簧304的弹力作用下继续封堵第二排气孔302处时,推动头403在第三弹簧405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继续封堵第三排气孔309,推动头403带动连接头407和和活动杆408向上运动,活动杆408带动棘轮413转动,在此过程中棘轮413压迫定位卡头414转动,使得定位卡头414从棘轮413上棘齿之间的凹槽内脱离,方便棘轮413转动,直至棘轮413不在转动,在第四弹簧418的弹力作用下定位卡头414继续卡接在棘轮413上下一个棘齿之间的凹槽内,实现对棘轮413的卡接定位。棘轮413上棘齿之间的凹槽内开设有触发槽419,触发单元设置在触发槽419内并与定位卡头414相抵触,便于通过定位卡头414插接在棘轮413上棘齿之间的凹槽内时实现触发单元的触发。触发单元包括移动板420、触发弹簧422、触发板423和触发头421,触发板423卡接固定在触发槽419的内底部,使得触发板423与棘轮413连接在一起。移动板420滑动连接在触发槽419内,且定位卡头414卡接在棘轮413上棘齿之间的凹槽内时与移动板420相抵触,使得移动板420能够在定位卡头414的推动下在触发槽419内移动,改变移动板420与触发板423之间的距离。触发弹簧422的两端在触发槽419内与移动板420和触发板423焊接固定连接,使得通过触发弹簧422将移动板420和触发板423连接在一起,且使得移动板420能够相对触发板423移动,同时利用触发弹簧422为移动板420提供弹力,使得移动板420在仅受触发弹簧422的弹力作用下远离触发板423。触发头421焊接或者通过螺栓固定在移动板420靠近触发板423的端面上,且触发弹簧422罩设在触发头421外,使得移动板420与触发头421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进而通过移动板420移动带动触发板423移动,进而实现触发头421与触发板423抵触时实现第一电磁感应线圈或第二电磁感应线圈13触发通电。相邻触发槽419内的触发板423和触发头421分别与第一电磁感应线圈和第二电磁感应线圈13通过导线相连通,构成通过定位卡头414推动移动板420在触发槽419内移动,使得触发头421与触发板423接触,实现第一电磁感应线圈或第二电磁感应线圈13电路相连通的结构,实现第一排气孔36每排一次气,实现推动单元移动一次,进而实现定位卡头414移动到下一个棘轮413上棘齿之间的凹槽,实现对该凹槽所连通触发槽419内触发单元继续触发,比如,此时定位卡头414在棘轮413上棘齿之间的凹槽对触发单元进行触发,实现第一电磁感应线圈通电,第二电磁感应线圈13断电,吸引分流球11靠近第一电磁感应线圈,从而封堵第二连通管102,气囊7中的气体从第三连通管103输入到气缸19内,当气缸19内气压增加到一定程度,将泄压球303推开实现排气时,触发组件37进行触发,直至泄压球303重新封堵第二排气孔302,在此过程中定位卡头414移动到下一个棘轮413上棘齿之间的凹槽内,继续实现触发单元的触发,此时第一电磁感应线圈断电,第二电磁感应线圈13通电,吸引分流球11靠近第二电磁感应线圈13,从而封堵第三连通管103,气囊7中的气体从第二连通管102输入到气缸19内,自此,气缸19排一次气,实现分流组件的换向排气,进而改变活塞20在气缸19内的运动方向。
3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