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上料的食品加工生产调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11:38: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调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上料的食品加工生产调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调味品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增进人体健康,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
3.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食品的口味以及质量,需要对配料进行搅拌混合,以让配料能够充分接触,在搅拌使用时,因搅拌箱进料高度较高,而现有的混合装置大多不具备上料辅助结构,不便于人工将原料进行输送上料。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上料的食品加工生产调料混合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混合装置不具备上料辅助结构,大多不便于人工将原料进行输送上料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上料的食品加工生产调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输料机构、升降机构、拨料机构和搅拌机构;
6.所述搅拌机构设置于所述混合箱的内腔,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混合箱的前侧,所述拨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混合箱前侧面的顶部,所述输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混合箱的后侧面,所述混合箱的底部连通有排放管;
7.所述输料机构包括容纳箱,所述容纳箱横向固定连接于所述混合箱的后侧面,所述容纳箱内腔的前侧竖向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容纳箱内腔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调料泵,所述容纳箱顶部的后侧连通有进料斗;
8.所述调料泵的进液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容纳箱内腔后侧的底部连通,所述调料泵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混合箱内腔的顶部连通;
9.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竖向固定连接于所述混合箱的前侧面,所述混合箱前侧面的顶部连通有导向斗,所述固定箱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有登高梯。
10.优选的,所述调料泵的进液口连通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贯穿所述隔板的后侧面延伸至所述容纳箱内腔后侧的底部,所述调料泵的出液口连通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与所述混合箱内腔的顶部连通。
11.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混合箱的顶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竖向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端延伸至所述混合箱的内腔,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叶。
12.优选的,所述拨料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竖向固定连接于所述混合箱的前侧面,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竖向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导向斗内腔的底部,所述转动杆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拨料板。
13.优选的,所述固定箱内壁的底部竖向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竖向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所述固定箱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螺纹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一侧面可活动地延伸至所述固定箱的外部。
14.优选的,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放置有容纳桶,所述容纳桶的表面设置有把手。
15.优选的,所述容纳箱内壁底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斜板,所述斜板的顶部由后侧至前侧向下倾斜。
16.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上料的食品加工生产调料混合装置,通过人工将液体配料倒入容纳箱的内部中,即可通过调料泵工作通过进液管抽取容纳箱内腔的配料,再通过导向管的导向连通,将配料输送至混合箱的内部中,便于人工对液体的配料进行上料,再通过人工将装有固体配料的容纳桶放置于升降板的上方,通过登高梯人工登高后,即可通过升降机构带动容纳桶升高,人工可直接拿取容纳桶通过导向斗将固体配料投入混合箱的内腔当中,无需人工携带固体配料登高,便于人工上料,提高人工上料时的安全性,通过拨料机构,将固体配料更加完全的投入混合箱的内腔中进行混合,提高后期混合后调料的质量。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箱与伺服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容纳桶与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混合箱,2、支撑腿,3、容纳箱,4、隔板,5、调料泵,6、进液管,7、进料斗,8、斜板,9、支撑杆,10、导向管,11、导向斗,12、第一电机,13、转动杆,14、拨料板,15、固定箱,16、登高梯,17、第二电机,18、转动轴,19、搅拌叶,20、排放管,21、伺服电机,22、螺纹杆,23、螺纹套,24、升降板,25、容纳桶,26、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上料的食品加工生产调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1,输料机构、升降机构,拨料机构,搅拌机构;
24.搅拌机构设置于混合箱1的内腔,升降机构设置于混合箱1的前侧,拨料机构设置于混合箱1前侧面的顶部,输料机构设置于混合箱1的后侧面,混合箱1的底部连通有排放管20;
25.输料机构包括容纳箱3,容纳箱3横向固定连接于混合箱1的后侧面,容纳箱3内腔的前侧竖向固定连接有隔板4,容纳箱3内腔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调料泵5,容纳箱3顶部的后侧连通有进料斗7;
26.调料泵5的进液口通过管道与容纳箱3内腔后侧的底部连通,调料泵5的出液口通
过管道与混合箱1内腔的顶部连通;
27.人工可将液体配料倒入容纳箱3的内部中,即可通过调料泵5工作通过管道抽取容纳箱3内腔的配料,再管道的导向连通,将配料输送至混合箱1的内部中,人工只需向低处投入液体配料即可进行上料,便于人工对液体的配料进行上料。
28.升降机构包括固定箱15,固定箱15竖向固定连接于混合箱1的前侧面,混合箱1前侧面的顶部连通有导向斗11,固定箱15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有登高梯16。
29.人工可通过登高梯16进行登高,提供登高支撑点,便于人工进行上料操作。
30.进一步的,调料泵5的进液口连通有进液管6,进液管6贯穿隔板4的后侧面延伸至容纳箱3内腔后侧的底部,调料泵5的出液口连通有导向管10,导向管10与混合箱1内腔的顶部连通。
31.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料泵5工作可通过进液管6抽取容纳箱3内腔中的液体配料,再将配料输送至导向管10的内部后,即可通过导向管10的导向连通,将配料输送至混合箱1的内腔当中。
32.进一步的,搅拌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7,第二电机17固定连接于混合箱1的顶部,第二电机17的输出轴竖向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8,转动轴18的底端延伸至混合箱1的内腔,转动轴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叶19。
33.在本实施方式中,人工将配料投入混合箱1的内腔后,即可通过第二电机17工作带动转动轴18转动,通过搅拌叶19旋转,即可对配料进行搅拌混合。
34.进一步的,拨料机构包括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竖向固定连接于混合箱1的前侧面,第一电机12的输出轴竖向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3,转动杆13的顶端延伸至导向斗11内腔的底部,转动杆13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拨料板14。
35.在本实施方式中,人工可将固体配料通过导向斗11的连通倒入混合箱1的内腔中,通过第一电机12转动,利用转动杆13的连接,带动拨料板14旋转,即可将配料更加完全的排入混合箱1的内腔中进行混合。
36.排放管20上设置有阀门,混合后人工即可打开阀门,通过排放管20排放调料。
37.混合箱1的底部竖向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腿2,容纳箱3的底部竖向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杆9。
38.进一步的,固定箱15内壁的底部竖向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21,伺服电机21的输出轴竖向固定连接有螺纹杆22,螺纹杆2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23,螺纹套23与固定箱15的内壁滑动连接,螺纹套2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板24,升降板24的一侧面可活动地延伸至固定箱15的外部。
39.在本实施方式中,伺服电机21转动时,带动螺纹杆2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螺纹套23进行升降移动,通过螺纹套23即可带动升降板24一同进行升降移动。
40.进一步的,升降板24的上表面放置有容纳桶25,容纳桶25的表面设置有把手26。
41.在本实施方式中,再通过人工将装有固体配料的容纳桶25放置于升降板24的上方,通过登高梯16人工登高后,即可通过升降机构带动容纳桶25升高,人工可直接拿取容纳桶25通过导向斗11将固体配料投入混合箱1的内腔当中。
42.无需人工携带固体配料登高,便于人工上料,提高人工上料时的安全性,通过拨料机构,将固体配料更加完全的投入混合箱1的内腔中进行混合,提高后期混合后调料的质
量。
43.进一步的,容纳箱3内壁底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斜板8,斜板8的顶部由后侧至前侧向下倾斜。
4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斜板8的导向,使得调料泵5更加完全的抽取容纳箱3内腔后侧的液体配料。
4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人工将液体配料倒入容纳箱3的内部中,即可通过调料泵5工作通过进液管6抽取容纳箱3内腔的配料,再通过导向管10的导向连通,将配料输送至混合箱1的内部中,便于人工对液体的配料进行上料,再通过人工将装有固体配料的容纳桶25放置于升降板24的上方,通过登高梯16人工登高后,即可通过升降机构带动容纳桶25升高,人工可直接拿取容纳桶25通过导向斗11将固体配料投入混合箱1的内腔当中,无需人工携带固体配料登高,便于人工上料。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