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墙体可更换的安装实验井道

2022-06-10 20:02: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结构实验井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体可更换的安装实验井道。


背景技术:

2.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建筑内部如电梯导轨等安装精度要求高的墙体连接件的安装需求量持续增长。安装精度要求高的墙体连接件对安装工人的技能水准要求较高,市场的大量需求促使相关企业需要大量培训具有相当技术水准的安装工人。电梯导轨等高安装精度墙体连接件的安装技能以及新研发墙体连接件自动化安装设备的功能实验验证需要对混凝土墙体进行打孔等破坏性作业。经过多次实验后,混凝土墙体会留下大量孔洞等破坏性特征,使墙体无法继续进行更多的验证试验。传统混凝土井道墙体不可更换,重复使用率低。
3.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 112897288 a公布了一种拼接式电梯井道的组装结构,包括:形成底坑的基座、第一预制井板和第二预制井板,所述基座上设有井板放置槽和电梯坠落防护装置;形成井道的除所述第一预制井板和所述第二预制井板外,还包括设有电梯口的第三预制井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底坑和所述井道或所述井道之间连接的预制连接板,所述预制连接板为正方形环体,所述预制连接板上对称设有用于连接预制井板的连接槽和至少四个用于固定所述预制连接板的第一连接孔。但该预制电梯井预制井板更换困难,不适用于需在墙体打孔的安装,也不适用于需在墙体打孔的自动化安装设备的功能试验验证。
4.又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 113152842a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安装的电梯井道,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支撑机构和梁体机构,所述支撑机构有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机构呈矩阵排列,每两个所述支撑机构之间设置有梁体机构,所述梁体机构有两个,两个所述梁体机构呈纵向水平平行排列。但该设计不涉及混凝土墙体。
5.因此研发一种墙体可更换的安装实验井道成为迫切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墙体可更换的安装实验井道,通过设置模块化的部件以及可拆卸墙体的结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墙体更换便捷,经多次打孔等破坏性试验后可通过更换混凝土墙体,来提高实验井道的重复使用率,进而解决了传统井道由于混凝土墙体更换困难、实验井道重复使用率低而造成的不利之处。
7.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8.一种墙体可更换的安装实验井道,其包括模块化的顶层支架、底层支架、连接框架、可拆卸墙体和连接板;所述顶层支架和底层支架均为立方体结构且均设置有轿厢侧、对重侧和轿门侧,所述对重侧与轿门侧相对;所述连接框架包括设置在轿厢侧的第一连接杆件和设置在对重侧的第二连接杆件,所述第一连接杆件和第二连接杆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
与所述顶层支架和底层支架相对设置的四个角固定连接;所述可拆卸墙体包括内部支撑组件和预制件,所述内部支撑组件包括中间筋板、顶端连接件和底端连接件,所述中间筋板设置在所述预制件的内部,所述顶端连接件和底端连接件固定设置于所述中间筋板的上下两端;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顶层支架和底层支架的横杆上,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板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所述可拆卸墙体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横杆之间,所述可拆卸墙体的顶端连接件与位于上层的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所述可拆卸墙体的底端连接件通过第一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顶端连接件的上端为l形结构,在l形结构的竖直端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横杆固定连接的连接孔和便于拆卸的可拆卸墙体把手;
10.所述底部连接件为矩形结构,所述矩形结构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板的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连接孔。
11.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件的上端与顶层支架下表面的轿厢侧的两个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件的下端与底层支架上表面的轿厢侧的两个角固定连接;
12.所述第二连接杆件的上端与顶层支架下表面的对重侧的两个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件的下端与底层支架下表面的对重侧的两个角固定连接。
13.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件和第二连接杆件各设置为两根,且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件的两端相邻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加强筋板;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件的两端部的其中一个侧面设置有加强筋板。
14.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件和第二连接杆件的同一侧面上的两个加强筋板上下相对应,且所述加强筋板的水平面上均设置有连接孔。
15.优选地,所述可拆卸墙体设置在所述对重侧以及与对重侧两边相邻的轿厢侧上,在所述对重侧设置两组可拆卸墙体,且分别与对重侧的电梯导轨位置相对应;所述轿厢侧各设置一组可拆卸墙体,且与轿厢侧的电梯导轨位置相对应。
16.优选地,所述顶层支架和底层支架的横杆上设置有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所述上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板的第二连接孔相对应,所述下连接孔与所述可拆卸墙体的顶端连接件上的连接孔相对应。
17.优选地,所述井道的整体高度能通过增加或者减少支架层数来进行调整。
18.优选地,所述可拆卸墙体的顶端连接件的长度和所述连接板的长度相同。
19.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0.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可更换的安装实验井道,采用便于拆装的混凝土墙体,使得多次打孔等破坏性实验后,通过更换墙体,提高实验井道的重复使用率。
21.2、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墙体可更换的安装实验井道,井道钢结构采用预制模块化的底层支架、中层连接框架、顶层支架,安装更简单,安装效率能得到很大提高。
22.3、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墙体可更换的安装实验井道,可通过增加减少支架的层数以满足不同高度需求。
23.4、本实用新型能通过多次更换便于拆卸的混凝土墙体进行各种实验,更好的提升安装技能。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墙体可更换的安装实验井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可拆卸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墙体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标记说明:
32.1-底层支架,21-第一连接杆件,22-第二连接杆件,3-顶层支架,4-可拆卸墙体,411-底端连接件,412-中部钢筋结构,413-顶端连接件,42-预制件,44-l形结构,45-可拆卸墙体把手,46-矩形结构,5-连接板,51-第一连接孔,52-第二连接孔,11-横杆,12-竖杆,13-加强筋板,14-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墙体可更换的安装实验井道,基于其墙体可更换,可用于如电梯导轨等安装精度要求高的墙体连接件的安装技能试验,也可用于新研发墙体连接件自动化安装设备的功能实验验证。本发明的可拆卸墙体更换便捷,多次打孔等破坏性试验后可通过更换混凝土墙体,进而提高实验井道的重复使用率。
35.如图1-7所示,其包括顶层支架3、底层支架1、连接框架、可拆卸墙体4和连接板5,实验井道的组成部件可根据实际需求尺寸进行模块化预制,以满足不同的尺寸和高度需求,规格统一,安装方便。井道的整体高度能通过增加或者减少支架的层数来进行调整。
36.电梯井道内一般都设置有轿厢、轿门和对重装置,对重装置设置在对重侧,轿厢设置在轿厢侧,轿厢门所对应的一侧为轿门侧,顶层支架3和底层支架1设计为立方体结构,轿门侧与对重侧位置相对应。组成顶层支架3和底层支架1的横杆11上设置有两组连接孔14,分别为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上连接孔与连接板的第二连接孔52相对应,下连接孔与可拆卸墙体4的顶端连接件413上的连接孔相对应,便于可拆卸墙体与支架进行固定和拆卸。
37.连接框架设置在顶层支架3和底层支架1的中间,包括两根第一连接杆件21和两根第二连接杆件22,因第一连接杆件21设置在轿厢侧,而轿门侧并不安装可拆卸墙体,因此在第一连接杆件21的两端相邻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加强筋板13与横杆11进行固定,如图3所示。因第二连接杆件22设置在对重侧,而对重侧设置有两组可拆卸墙体,分别设置在对重侧的底层支架和顶层支架的竖杆12和第二连接杆件的一侧,因此,仅在第二连接杆件22的两端部的一个侧面设置有加强筋板13,而设置可拆卸墙体的位置处不再使用加强筋板13进行固定,如图4所示。位于第一连接杆件21和第二连接杆件上22的同一侧面上的两个加强筋板13上下相对应,且其水平端面上均设置有连接孔14,用于与顶层支架和底层支架的角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38.具体连接如下,第一连接杆件21的上端与顶层支架3下表面的轿厢侧的两个角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件21的下端与底层支架1上表面的轿厢侧的两个角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件22的上端与顶层支架3下表面的对重侧的两个角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件22的下端与底层支架1上表面的对重侧的两个角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39.如图6所示,可拆卸墙体4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横杆11之间,包括内部支撑组件和混凝土结构的预制件42,所述内部支撑组件包括中间筋板412、顶端连接件413和底端连接件411,中间筋板的作用是增强可拆卸墙体的坚固性,优选使用钢筋。中间筋板412采用浇灌混凝土的方式被设置在预制件42的内部,顶端连接件413和底端连接件411同样采用固定性和承重性都较强的材质,比如钢制品等,固定设置于中间筋板412的上下两端。顶端连接件413的上端为l型结构44,在l形结构的竖直端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横杆11固定连接的连接孔和便于拆卸的可拆卸墙体把手45。l形结构44的竖直端面上的连接孔与横杆11上的下连接孔相对应,通过螺栓将可拆卸墙体上部与位于上层的横杆11进行固定。底部连接件411为矩形结构46,矩形结构46的端面上设置有与连接板5的第一连接孔51相对应的连接孔,通过螺栓使可拆卸墙体4的底部与连接板5进行固定。
40.如图7所示,连接板5设置在顶层支架3和底层支架1的横杆11上,连接板的长度与可拆卸墙体的顶端连接件的长度相同。连接板5上设置的第二连接孔52与横杆11上设置的上连接孔相对应,通过螺栓使连接板5的底端与横杆11固定连接。除轿门侧不设置可拆卸墙体4外,支架的其余三个侧面均设置,并且对重侧的可拆卸墙体设置为两组,分别与对重侧导轨位置相对应。与对重侧左右两边相邻轿厢侧的各设置一组可拆卸墙体,分别与轿厢侧导轨位置相对应,电梯导轨安装在可拆卸墙体上。
41.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42.该装置的安装过程如下:
43.首先,将底层支架1设置于该井道的最底部,把底层支架1与组成连接框架的第一连接杆件21和第二连接杆件22进行固定。将两个第一连接杆件21的底部与底层支架上表面的轿厢侧的两端,以及两个第二连接杆件22的底部与底层支架1的上表面的对重侧的两端对齐,通过连接杆件端部加强筋板13上的水平端面上设置的连接孔14和底层支架1上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的连接孔,借助于螺栓固定连接。
44.然后,将顶层支架3置于连接框架的上面并进行固定,使两个第一连接杆件21的上端与顶层支架3下表面的轿厢侧的两端,以及两个第二连接杆件22的上端与顶层支架3下表面的对重侧的两端均对齐,通过连接杆件端部的水平端面上的连接孔14和支架上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的连接孔,借助于螺栓同时进行固定。
45.接着,将可拆卸墙体4下端的底端连接件411与连接板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然后再把连接板5与支架上的横杆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最后将可拆卸墙体4的顶端连接件通过螺栓与横杆11固定连接。至此,一块可拆卸墙体4便与支架已固定完毕。依此程序,将其余的可拆卸墙体安装好,便可开始实验程序。
46.最后,确定导轨安装位置,安装位置确定后,在拆卸墙体4上确定导轨安装支架的安装孔,借助膨胀螺栓将导轨安装支架与墙体固定连接,导轨安装支架与电梯导轨通过螺栓和导轨压块进行固定连接。
47.实验井道的整体高度能根据需要增加或者减少层数来实现,当经过多次实验,需
要更换新的可拆卸墙体时,可直接拆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井道由于混凝土墙体更换困难、实验井道重复使用率低造成的一些问题。
4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