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雾化座及具有该雾化座的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0:01: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座及具有该雾化座的雾化器。


背景技术:

2.传统的雾化座与密封座抵接,使雾化座能够可靠地对密封座的导液件上的雾化液体进行抵接加热,进而实现对导液件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然而,由于导液件与密封座的配合抵接的紧密性、以及雾化座对导液件进行加热的及时性等因素的影响,使部分雾化液体从雾化座与密封座的抵接处侧漏,使雾化液体未经雾化沿着雾化座的外壁流入雾化腔内,甚至流出于雾化座,进而使雾化器的雾化效果较差,同时容易损坏雾化器的电池杆,使雾化器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使用寿命较长且雾化效果较好的雾化座及具有该雾化座的雾化器。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雾化座,包括:
6.雾化芯本体,所述雾化芯本体的第一端面用于与安装于密封座的导液件抵接;
7.挡液套件,所述挡液套件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内底壁设有挡流结构,所述雾化芯本体的第二端面抵接于所述挡流结构,使所述挡液套件紧密套接于所述雾化芯本体,所述挡液套件与所述雾化芯本体共同围成有雾化腔,所述挡流结构避开所述雾化腔设置。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流结构开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端面凸设有第一卡接凸起,所述第一卡接凸起卡入所述第一卡接槽内。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流结构邻近所述第一卡接槽的位置设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端面设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延伸至所述第一卡接凸起,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抵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面延伸至所述雾化腔对应的位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流结构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槽连通的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端面还凸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凸起连接的第二卡接凸起,所述第二卡接凸起卡入所述第二卡接槽内。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卡接槽的深度。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流结构邻近所述第一卡接槽的位置设有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通过所述第二卡接槽隔断;
14.所述第二端面分别设有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二卡接凸起,所述第二配合面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卡接凸起和第二卡
接凸起,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抵接,所述第二配合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抵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液套件还开设有集液环槽和通气孔,所述集液环槽与所述雾化腔对应连通,所述集液环槽环绕所述通气孔设置;和/或,
16.所述第二抵接面开设有安装过孔,所述安装过孔用于穿设导电柱,所述雾化芯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雾化芯和加热片,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分别设于所述雾化芯的两端,所述加热片的加热部位裸露于所述第一端面并用于抵接于所述导液件,所述加热片的导电部位裸露于所述雾化芯并用于抵接于所述导电柱。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本体的外壁凸设于凸起部,所述挡液套件还形成有与所述收容槽连通的防脱槽体,所述凸起部卡入所述防脱槽体内。
18.一种雾化器,包括密封座、导液件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雾化座,所述导液件安装于所述密封座,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导液件抵接。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0.上述的雾化座,由于雾化芯本体的第一端面与安装于密封座的导液件抵接,挡液套件开设有收容槽,且收容槽的内底壁设有挡流结构,雾化芯本体的第二端面抵接于挡流结构,使挡液套件紧密套件于雾化芯本体,加上挡流结构避开雾化腔设置,如此使挡流结构与雾化腔错开设置,同时使挡流结构可靠地将雾化液体阻挡于收容槽内,避免了雾化液体从雾化芯本体的外壁流入雾化芯本体与挡液套件之间的问题,也避免了雾化液体从雾化芯本体与挡液套件之间流入雾化腔内,甚至流出雾化座的问题,提高了雾化器的雾化效果,同时提高了雾化器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第一端面与导液件抵接,使雾化芯本体能够对导液件的雾化液体进行可靠地加热雾化,进一步地提高了雾化器的雾化效果,同时减少了雾化液体从雾化座与密封座的抵接处侧漏的情形。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2.图1为一实施例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2所示雾化器的a-a线剖视图;
25.图4为图3所示雾化器的雾化座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图4所示雾化座的爆炸示意图;
27.图6为图5所示雾化座的雾化芯本体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1.本技术提供一种雾化座包括雾化芯本体和挡液套件,所述雾化芯本体的第一端面用于与安装于密封座的导液件抵接;所述挡液套件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内底壁设有挡流结构,所述雾化芯本体的第二端面抵接于所述挡流结构,使所述挡液套件紧密套接于所述雾化芯本体,所述挡液套件与所述雾化芯本体共同围成有雾化腔,所述挡流结构避开所述雾化腔设置。
32.上述的雾化座,由于雾化芯本体的第一端面与安装于密封座的导液件抵接,挡液套件开设有收容槽,且收容槽的内底壁设有挡流结构,雾化芯本体的第二端面抵接于挡流结构,使挡液套件紧密套件于雾化芯本体,加上挡流结构避开雾化腔设置,如此使挡流结构与雾化腔错开设置,同时使挡流结构可靠地将雾化液体阻挡于收容槽内,避免了雾化液体从雾化芯本体的外壁流入雾化芯本体与挡液套件之间的问题,也避免了雾化液体从雾化芯本体与挡液套件之间流入雾化腔内,甚至流出雾化座的问题,提高了雾化器的雾化效果,同时提高了雾化器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第一端面与导液件抵接,使雾化芯本体能够对导液件的雾化液体进行可靠地加热雾化,进一步地提高了雾化器的雾化效果,同时减少了雾化液体从雾化座与密封座的抵接处侧漏的情形。
33.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34.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的雾化器10包括密封座100、导液件200和雾化座300,导液件200安装于密封座100。同时参见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座100邻近所述雾化座300的端面开设有连接槽102,所述导液件200位于所述连接槽102并与所述密封座100连接。进一步地,雾化座300分别与密封座100和导液件200抵接,使雾化座300抵接于密封座100的部位环绕导液件200设置,以对导液件200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可以理解,雾化液体可以是烟油或药液或其他液体。
35.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雾化座300包括雾化芯本体310和挡液套件320。所述雾化芯本体310的第一端面与导液件200抵接。所述挡液套件320开设有收容槽302,所述收容槽302的内底壁设有挡流结构304,所述雾化芯本体310的第二端面抵接于所述挡流结构304,使所述挡液套件320紧密套接于所述雾化芯本体310。在本实施例中,挡流结构用于阻挡雾化液体流动,使从挡液套件320与雾化芯本体310之间流入的雾化液体停留于挡流结构。所述挡液套件320与所述雾化芯本体310共同围成有雾化腔306,所述挡流结构避开所述雾化腔306设置。在收容槽302的内底壁设有挡流结构304,且雾化芯本体310的第二端面抵接于挡流结构304,挡流结构具有阻挡雾化液体流动的作用,使从挡液套件320与雾化芯本体310之间流入的雾化液体停留于挡流结构,避免了雾化液体未经加热雾化直接进入雾化
腔306内。
36.上述的雾化座300,由于雾化芯本体310的第一端面与安装于密封座的导液件200抵接,挡液套件320开设有收容槽302,且收容槽302的内底壁设有挡流结构304,雾化芯本体310的第二端面抵接于挡流结构304,使挡液套件320紧密套件于雾化芯本体310,加上挡流结构避开雾化腔306设置,如此使挡流结构与雾化腔306错开设置,同时使挡流结构304可靠地将雾化液体阻挡于收容槽302内,避免了雾化液体从雾化芯本体310的外壁流入雾化芯本体310与挡液套件320之间的问题,也避免了雾化液体从雾化芯本体310与挡液套件320之间流入雾化腔306内,甚至流出雾化座300的问题,提高了雾化器10的雾化效果,同时提高了雾化器10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第一端面与导液件200抵接,使雾化芯本体310能够对导液件200的雾化液体进行可靠地加热雾化,进一步地提高了雾化器10的雾化效果,同时减少了雾化液体从雾化座300与密封座的抵接处侧漏的情形。
37.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雾化器10还包括油杯件500,油杯件内形成有储油腔502,储油腔用于存储雾化液体。密封座100位于储油腔内并与油杯件连接,密封座100还开设有与连接槽102连通的进液孔104,使储油腔内的雾化液体能够通过进液孔流出,而连接槽102内的导液件起到稳液和导液作用,实现雾化液体可靠地导出。
38.如图5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流结构304开设有第一卡接槽304a,所述第二端面凸设有第一卡接凸起308,所述第一卡接凸起308卡入所述第一卡接槽304a内,使挡流结构304与第二端面紧密抵接,同时使挡流结构304与第二端面可靠地相对定位,进而使挡流结构304更好地对雾化液体进行挡液。
39.如图5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流结构304邻近所述第一卡接槽304a的位置设有第一抵接面304b,所述第二端面设有第一配合面309,所述第一配合面309延伸至所述第一卡接凸起308,所述第一配合面309与所述第一抵接面304b抵接,由于第一卡接凸起308卡入所述第一卡接槽304a内,即第一卡接凸起308的表面与第一卡接槽304a的内壁抵接,又由于第一抵接面304b设于挡流结构邻近第一卡接槽304a的位置,避免了雾化液体流过第一卡接槽304a的内壁甚至进入雾化腔306内的情形,使雾化液体更好地阻挡于挡流结构的第一卡接槽304a内。
40.如图5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面304b延伸至所述雾化腔306对应的位置,使挡液套件320的结构较简单且容易制造成型,同时使雾化液体更好地阻挡于挡流结构的第一卡接槽304a内。
41.如图5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流结构304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槽304a连通的第二卡接槽304c,所述第二端面还凸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凸起308连接的第二卡接凸起304d,所述第二卡接凸起304d卡入所述第二卡接槽304c内,由于第一卡接凸起308卡入第一卡接槽304a内,使挡流结构304与第二端面更紧密地抵接,同时使挡流结构304与第二端面更可靠地相对定位,进而使挡流结构304更好地对雾化液体进行挡液。
42.如图5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槽304a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卡接槽304c的深度,使第一卡接槽304a的内壁和第二卡接槽304c的内壁的接壤处形成台阶结构,进而使雾化液体更好地阻挡于挡流结构的内表面,更好地避免了雾化液体从雾化芯本体310与挡液套件320之间流入雾化腔306内,甚至流出雾化座300的问题,进一步地提高了雾化器10的雾化效果,同时提高了雾化器10的使用寿命。
43.如图5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流结构邻近所述第一卡接槽304a的位置设有第一抵接面304b和第二抵接面304e,所述第一抵接面304b和所述第二抵接面304e通过所述第二卡接槽304c隔断。所述第二端面分别设有第一配合面309和第二配合面311,所述第一配合面309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卡接凸起308和第二卡接凸起304d,所述第二配合面311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卡接凸起308和第二卡接凸起304d,所述第一配合面309与所述第一抵接面304b抵接,所述第二配合面311与所述第二抵接面304e抵接,使第一卡接凸起308的外壁与第一卡接槽304a的内壁之间、第二卡接凸起304d的外壁与第二卡接槽304c的内壁之间、第一抵接面304b与第一配合面309之间、及第二抵接面304e与第二配合面311之间共形成四道密封防线,如此使雾化液体更好地停留于挡流结构内,起到较好的防漏液效果。
44.如图5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液套件320还开设有集液环槽313和通气孔315,所述集液环槽313与所述雾化腔306对应连通,所述集液环槽313环绕所述通气孔315设置,使雾化腔306内产生的冷凝液体收集并阻挡于集流环槽内,加上挡液套件320套接于雾化芯本体310,即雾化芯本体310的第二端面完全位于收容槽302内,进而起到更好地防漏冷凝液的效果。和/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接面304e开设有安装过孔3042,所述安装过孔3042用于穿设导电柱400。所述雾化芯本体310包括一体成型的雾化芯312和加热片314,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分别设于所述雾化芯312的两端,所述加热片314的加热部位裸露于所述第一端面并用于抵接于所述导液件200,以对导液件200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所述加热片314的导电部位裸露于所述雾化芯312并用于抵接于所述导电柱400,使加热片314与导电柱400可靠地导电。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座300还包括安装座330,挡液套件320安装连接于安装座330上,安装座330开设有避位过孔332,避位过孔332与安装过孔3042对应连通。雾化器10还包括导电柱400,导电柱400分别穿设于避位过孔332和安装过孔3042内,且导电柱400与加热片314抵接,实现加热片314可靠地外接导电。
45.为减少导电柱400的尺寸及缩短加热片314外接导电的距离,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加热片314呈弯折状成型于雾化芯312的表面,且加热片314与导电柱400抵接的部位位于雾化芯312邻近导电柱400的一侧,使加热片314外接导电的距离较短,同时减少了导电柱400的尺寸。
46.如图5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本体310的外壁凸设于凸起部318,所述挡液套件320还形成有与所述收容槽302连通的防脱槽体322,所述凸起部318卡入所述防脱槽体322内,使雾化芯本体310的外壁与挡液套件320紧密抵接,同时避免了挡液套件320与雾化芯本体310的连接处容易脱落的问题,使挡液套件320与雾化芯本体310可靠地套接,起到较好地阻挡冷凝液的效果。
4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48.上述的雾化座300,由于雾化芯本体310的第一端面与安装于密封座的导液件200抵接,挡液套件320开设有收容槽302,且收容槽302的内底壁设有挡流结构304,雾化芯本体310的第二端面抵接于挡流结构304,使挡液套件320紧密套件于雾化芯本体310,加上挡流结构避开雾化腔306设置,如此使挡流结构与雾化腔306错开设置,同时使挡流结构304可靠地将雾化液体阻挡于收容槽302内,避免了雾化液体从雾化芯本体310的外壁流入雾化芯本体310与挡液套件320之间的问题,也避免了雾化液体从雾化芯本体310与挡液套件320之间
流入雾化腔306内,甚至流出雾化座300的问题,提高了雾化器10的雾化效果,同时提高了雾化器10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第一端面与导液件200抵接,使雾化芯本体310能够对导液件200的雾化液体进行可靠地加热雾化,进一步地提高了雾化器10的雾化效果,同时减少了雾化液体从雾化座300与密封座的抵接处侧漏的情形。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