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1:03: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贯通式驱动中桥减速器外壳主要由减速器壳体和圆柱齿轮壳组成,在中桥减速器运转的过程中,通过从动锥齿轮和圆柱齿轮搅起润滑油,通过中桥减速器外壳上的润滑油道对相关轴承进行润滑,现有的中桥减速器没有专门对输入端轴承、锥齿轮轴承、主齿外轴承及行星轮球进行润滑的油道,为了保证这些部件能够正常运行,需要保证润滑油具有一定的液面高度,也就需要加注较多的润滑油,润滑油过多不仅增大了润滑油的损失,还降低了中桥减速器的传动效率,缩短了中桥减速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无需加注过多的润滑油,减少了润滑油的损失,提高了中桥减速器的传动效率且延长了中桥减速器的使用寿命。
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包括:减速器壳体,其内限定出前腔室、后腔室、进油通道和主回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和所述主回油通道均能够连通所述前腔室和所述后腔室,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设有依次连通的导油槽、导油通道和从回油通道,主动圆柱齿轮转动时甩出的至少部分润滑油能够进入所述导油槽,所述从回油通道与所述前腔室连通,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进油通道连通的第一连通孔;输入端轴承,设置在圆柱齿轮轴和所述减速器壳体之间且所述输入端轴承正对所述前腔室设置,所述导油槽内的润滑油能够润滑所述输入端轴承;锥齿轮轴承,所述锥齿轮轴承套设在后锥齿轮上且正对所述第一连通孔,所述后锥齿轮固定在所述圆柱齿轮轴的一端,从动锥齿轮转动时甩出的至少部分润滑油能够经过所述进油通道和所述第一连通孔润滑所述锥齿轮轴承;主齿外轴承,设置在主齿轴和所述减速器壳体之间,所述导油通道内的润滑油能够润滑所述主齿外轴承;轴间差速器壳,其上设有与所述进油通道连通的连通油道,所述轴间差速器壳的内表面设有位于行星轮球外周的环形油腔,所述环形油腔与所述连通油道连通,所述从动锥齿轮转动时甩出的至少部分润滑油还能够经过所述进油通道和所述连通油道进入所述环形油腔。
6.作为一种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还包括输入端轴承座,所述输入端轴承座固定在所述减速器壳体上,所述输入端轴承座上设有连通的输入进油道和输入回油道,所述输入进油道与所述导油槽连通,所述输入回油道与所述导油通道连通,所述输入进油道内的润滑油润滑所述输入端轴承。
7.作为一种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前腔室包括连通的第一前腔单元和第二前腔单元,所述主回油通道包括第一回油油道和第二回油油道,所述第一回油油道的进口高于所述第二回油油道的进口,所述第一回油油道与所述第一前腔单元连通,所述
第二回油油道与所述第二前腔单元连通,润滑所述输入端轴承后的润滑油能够进入所述第二前腔单元。
8.作为一种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设有挡油板,主动圆柱齿轮转动时甩出的润滑油能够沿所述挡油板进入所述导油槽内。
9.作为一种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设有主齿端盖,所述主齿端盖正对所述主齿轴设置,所述主齿端盖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输入端轴承座的中心轴线位于预设平面上,所述导油通道及所述从回油通道均位于所述预设平面上。
10.作为一种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减速器壳体的后端设有差速器轴承座和用于支撑差速器的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所述差速器轴承座上,所述差速器轴承座的后端设有正对所述第一轴承的引流槽,所述从动锥齿轮转动时甩出的至少部分润滑油能够经所述引流槽进入所述第一轴承内。
11.作为一种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差速器轴承座上设有导油筋,所述导油筋与所述差速器轴承座形成所述引流槽,所述导油筋靠近所述第一轴承的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导油筋另一端的高度。
12.作为一种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差速器轴承座的后端设有导向挡油件和用于支撑所述主齿轴的导向轴承,所述导向轴承设置在所述差速器轴承座上,所述导向挡油件内限定出容纳槽,至少部分所述导向轴承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能够接收偏离所述引流槽的部分润滑油。
13.作为一种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减速器壳体的后端设有用于支撑差速器的第二轴承,所述减速器壳体的后端设有出油孔,所述主回油通道内的至少部分润滑油能够经所述出油孔进入所述第二轴承内。
14.作为一种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减速器壳体的后端设有与所述进油通道连通的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正对所述连通油道设置,所述从动锥齿轮转动时甩出的至少部分润滑油能够依次经过所述进油通道、所述第二连通孔及所述连通油道进入所述环形油腔。
15.作为一种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设有从齿接油板,所述从齿接油板位于所述从动锥齿轮的上方,所述从动锥齿轮转动时甩出的至少部分润滑油能够沿所述从齿接油板进入所述进油通道。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改善了整个中桥减速器的输入端轴承、锥齿轮轴承、主齿外轴承及行星轮球的润滑状况,内部的润滑油的总量比现有技术少,使得中桥减速器的传动效率得到提高,延长了中桥减速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的示意图;
19.图2是图1沿a-a的剖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的前腔室的剖视图;
21.图4是图3沿b-b的剖视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的第一个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的第二个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24.图中:
25.1、减速器壳体;101、进油通道;102、主回油通道;1021、第一回油油道;1022、第二回油油道;103、导油槽;104、导油通道;105、从回油通道;106、第一连通孔;108、引流槽;109、出油孔;1010、第二连通孔;11、挡油板;12、导油筋;13、从齿接油板;
26.21、主动圆柱齿轮;22、圆柱齿轮轴;23、后锥齿轮;24、从动锥齿轮;
27.31、输入端轴承;32、主齿外轴承;33、输入端轴承座;3301、输入进油道;3302、输入回油道;34、锥齿轮轴承;
28.4、轴间差速器壳;401、连通油道;402、环形油腔;
29.51、主齿端盖;52、输入端油封;
30.61、差速器轴承座;62、第一轴承;63、导向挡油件;64、导向轴承;65、第二轴承;
31.7、主齿轴。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减速器壳体1、输入端轴承31、锥齿轮轴承34、主齿外轴承32及轴间差速器壳4,减速器壳体1内限定出前腔室、后腔室、进油通道101和主回油通道102,进油通道101和主回油通道102均能够连通前腔室和后腔室,减速器壳体1上设有依次连通的导油槽103、导油通道104和从回油通道105,主
动圆柱齿轮21转动时甩出的至少部分润滑油能够进入导油槽103,从回油通道105与前腔室连通,减速器壳体1上还设有与进油通道101连通的第一连通孔106,输入端轴承31设置在圆柱齿轮轴22和减速器壳体1之间且输入端轴承31正对前腔室设置,导油槽103内的润滑油能够润滑输入端轴承31,锥齿轮轴承34套设在后锥齿轮23上且正对第一连通孔106,后锥齿轮23固定在圆柱齿轮轴22的一端,从动锥齿轮24转动时甩出的至少部分润滑油能够经过进油通道101和第一连通孔106润滑锥齿轮轴承34,主齿外轴承32设置在主齿轴7和减速器壳体1之间,导油通道104内的润滑油能够润滑主齿外轴承32,轴间差速器壳4上设有与进油通道101连通的连通油道401,轴间差速器壳4的内表面设有位于行星轮球外周的环形油腔402,环形油腔402与连通油道401连通,从动锥齿轮24转动时甩出的至少部分润滑油还能够经过进油通道101和连通油道401进入环形油腔402。
36.本实施例提供的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增设的导油槽103、导油通道104、从回油通道105改善了整个中桥减速器的输入端轴承31、锥齿轮轴承34、主齿外轴承32及行星轮球的润滑状况,内部的润滑油的总量比现有技术少,使得中桥减速器的传动效率得到提高,延长了中桥减速器的使用寿命。
37.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中桥减速器润滑结构还包括输入端轴承座33和输入端油封52,输入端轴承座33固定在减速器壳体1上,输入端轴承座33上设有连通的输入进油道3301和输入回油道3302,输入进油道3301与导油槽103连通,输入回油道3302与导油通道104连通,输入进油道3301内的润滑油润滑输入端轴承31。具体地,主动圆柱齿轮21转动时甩出的至少部分润滑油首先能够进入导油槽103,进而导油槽103内的一部分润滑油经过输入进油道3301润滑输入端轴承31,润滑输入端轴承31后的润滑油能够流入前腔室,经导油槽103流出的另一部分润滑油能够依次经过输入进油道3301和输入回油道3302进入导油通道104并润滑输入端轴承31,进而导油通道104内的润滑油经过从回油通道105流至前腔室。本实施例的输入端油封52设置在输入端轴承座33上以阻碍输入进油道3301和输入回油道3302内的油液向外流出。
38.本实施例的前腔室包括连通的第一前腔单元和第二前腔单元,如图3所示,主回油通道102包括第一回油油道1021和第二回油油道1022,第一回油油道1021的进口高于第二回油油道1022的进口,第一回油油道1021与第一前腔单元连通,第二回油油道1022与第二前腔单元连通,润滑输入端轴承31后的润滑油能够进入第二前腔单元。具体地,当第一前腔单元内的润滑油的液面高度高于第一回油油道1021的进口高度时,第一前腔室内的润滑油沿第一回油油道1021流回后腔室;当第二前腔单元内的润滑油的液面高度高于第二回油油道1022的进口高度时,第二前腔室内的润滑油沿第二回油油道1022流回后腔室。
39.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减速器壳体1上设有挡油板11,主动圆柱齿轮21转动时甩出的润滑油能够沿挡油板11进入导油槽103内。具体地,该主动圆柱齿轮21顺时针转动时甩出的润滑油能够打在挡油板11上,进而润滑油沿挡油板11流入导油槽103,增设的挡油板11增加了进入导油槽103内的润滑油量,从而使得输入端轴承31和主齿外轴承32得到充分润滑。与现有技术相比,挡油板11与主动圆柱齿轮21的节圆的距离为3mm,两者之间的距离更合理,并且使得不同速比的主动圆柱齿轮21到挡油板11的距离相同,有利于低速行驶时挡油板11能够接到润滑油。本实施例的挡油板11的前端为弧形板,该弧形板至主动圆柱齿轮21的节圆的距离均相同,保证主动圆柱齿轮21低速转动时挡油板11仍能够接到润滑油,从
而使得润滑油流入前腔室。
40.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减速器壳体1上设有主齿端盖51,主齿端盖51正对主齿轴7设置,主齿端盖51的中心轴线与输入端轴承座33的中心轴线位于预设平面上,导油通道104及从回油通道105均位于预设平面上,这种设置有利于润滑油能够依次经导油槽103、导油通道104及从回油通道105回至前腔室,还简化了减速器壳体1的加工工艺。
4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导油通道104与输入回油道3302的连通位置不是位于输入回油道3302的底部,导油通道104和从回油通道105的连通位置不是位于导油通道104的底部,也就是说,输入回油道3302和从回油通道105内部均可以存储部分润滑油,只有输入回油道3302内的润滑油的高度达到一定高度时,润滑油才能经输入回油道3302进入导油通道104,同样地,只有导油通道104内的润滑油的高度达到一定高度时,润滑油才能经从回油通道105进入前腔室。
42.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减速器壳体1的后端设有与进油通道101连通的第二连通孔1010,第二连通孔1010正对连通油道401设置,从动锥齿轮24转动时甩出的至少部分润滑油能够依次经过进油通道101、第二连通孔1010及连通油道401进入环形油腔402。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轴间差速器壳4上设有四个连通油道401,每个连通油道401均能够与第二连通孔1010连通,使得经进油通道101流至第二连通孔1010的润滑油能够经连通油道401进入环形油腔402,进而环形油腔402内的润滑油使得轴间差速器壳4和行星轮球之间形成油膜,油膜起到润滑轴间差速器壳4和行星轮球的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轴间差速器壳4上的连通油道401的个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四个,还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多于四个,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4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减速器壳体1上设有从齿接油板13,从齿接油板13位于从动锥齿轮24的上方,从动锥齿轮24转动时甩出的至少部分润滑油能够沿从齿接油板13进入进油通道101。具体地,从齿接油板13的厚度与减速器壳体1的厚度相同且从齿接油板13向上翘曲,该从动锥齿轮24转动时飞溅的至少部分润滑油能够打在从齿接油板13上,进而润滑油沿从齿接油板13流入进油通道101,增设的从齿接油板13增加了进入进油通道101内的润滑油量,从而使得轴间差速器壳4和行星轮球和锥齿轮轴承34得到充分润滑,同时使得更多的润滑油进入前腔室。
44.具体地,本实施例的从动锥齿轮24转动时甩出的润滑油经过从齿接油板13流至进油通道101内后,其中,一部分润滑油经过第一连通孔106润滑锥齿轮轴承34,还有一部分润滑油经过第二连通孔1010和连通油道401进入环形油腔402,还有一部分润滑油直接沿进油通道101进入前腔室,当前腔室内的润滑油的高度高于主回油通道102的进口高度时,前腔室内的润滑油经过主回油通道102返回后腔室。
45.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减速器壳体1的后端设有差速器轴承座61、用于支撑差速器的第一轴承62及用于支撑差速器的第二轴承65,差速器轴承座61设有导油筋12,导油筋12形成在差速器轴承座61上的后端,第一轴承62设置在差速器轴承座61上,差速器轴承座61的后端设有正对第一轴承62的引流槽108,导油筋12与差速器轴承座61形成该引流槽108,从动锥齿轮24转动时甩出的至少部分润滑油能够经引流槽108进入第一轴承62内。导油筋12靠近第一轴承62的一端的高度高于导油筋12另一端的高度,使得引流槽108内的润滑油能够流至第一轴承62的滚珠内,导油筋12的高度为图6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减速器壳
体1的后端设有出油孔109,主回油通道102内的至少部分润滑油能够经出油孔109进入第二轴承65内。具体地,第一回油油道1021内的至少部分润滑油能够经出油孔109进入第二轴承65内。
46.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差速器轴承座61的后端设有导向挡油件63和用于支撑主齿轴7的导向轴承64,导向轴承64设置在差速器轴承座61上,导向挡油件63内限定出容纳槽,至少部分导向轴承64位于容纳槽内,容纳槽能够接收偏离引流槽108的部分润滑油。本实施例的导向挡油件63与差速器轴承座61一体成型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挡油件63还可以固定在差速器轴承座61上,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47.具体地,当从动锥齿轮24转动时,随从动锥齿轮24飞溅的润滑油至少部分能够经引流槽108流至第一轴承62内,以润滑第一轴承62,还有部分润滑油能够从出油孔109流出并润滑第二轴承65;当从动锥齿轮24转动时甩起较多的润滑油时,一部分会偏离引流槽108而向下流动,此时导向挡油件63能够接收至少部分向下流动的润滑油,导向挡油件63内的润滑油能够起到润滑导向轴承64的作用,即使车辆低速行驶,即使从动锥齿轮24转动时没有润滑油飞溅,此时存储在导向挡油件63内的润滑油仍然能够起到润滑导向轴承64的作用。
48.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