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激光雷达箱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06:29: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激光雷达箱体结构。


背景技术:

2.大气质量监测是指对一个地区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布点观测,并由此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过程。我国的大气质量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和降尘。
3.大气质量监测通常通过激光雷达进行检测,目前绝大多数激光雷达采用直接探测方式,其具有探测技术简单、探测系统可靠性、长期稳定性好、工作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
4.目前,大气质量监测激光雷达设备大多考虑轻量化设计,上盖和下盖材料较薄,但内部核心光电产品较重,导致整个箱体稳固性欠佳,搬运过程容易造成箱体变形、内核组件损坏等,使箱体的轻量化设计与稳定性结构难以兼顾。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雷达箱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既能满足箱体轻量化设计,又能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激光雷达箱体结构,包括拆卸式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围合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水平设置有用于放置内核组件的载物板,所述载物板下端面对称设有至少两个支撑件;所述下壳体底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支撑件穿过所述定位槽,且,所述支撑件的延伸端位于下壳体的外部。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件包括拆卸式连接的支撑板和把手杆,所述支撑板一端与载物板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把手杆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结构具有一缺口,所述缺口处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周缘与上壳体、下壳体密封连接;所述上壳体、下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位于所述观察窗一侧的上壳体边缘水平向外侧延伸,形成边沿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位于所述上壳体底部设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下壳体设有与第一导向结构相匹配的第二导向结构。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壳体内壁固接有金属材质的内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壳体、下壳体、载物板之间通过贯穿的螺钉固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水平的载物板,使较重的内核组件固定在载物板上,再将贯穿下壳体的支撑件作为主要承重部件来支撑整个箱体结构的重量,
可以避免内核组件将上壳体及下壳体压迫变形的可能。该支撑件包括支撑板和把手杆,该把手杆便于搬运时将箱体结构快速抬起,操作快捷省力。此外,把手杆可根据搬运情况灵活安装,设备运行时可以去除。上壳体、下壳体、观察窗均是密封连接,营造防水防尘环境,上壳体向外延伸的边沿部还能有效防止雨水淋湿观察窗,阻碍观测视线。第一导向结构设与第二导向结构相互匹配滑动连接,二者配合引导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安装对准。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盖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20.图5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下盖体(不含内骨)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图6中c处局部放大图;
23.图8为图6中d处局部放大图;
24.图中:1-上壳体、11-边沿部、12-第一导向结构、2-下壳体、21-定位槽、22-第二导向结构、23-内骨、3-载物板、4-支撑件、41-支撑板、42-把手杆、5-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激光雷达箱体结构,包括拆卸式连接的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观察窗5,该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连接处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起到防水作用;该上壳体1、下壳体2围合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并留有一缺口,观察窗5安装在此缺口处,观察窗5、上壳体1、下壳体2内的容置空间相对封闭。在该容置空间内水平设置有用于放置内核组件的载物板3,所述载物板3下端面对称设有至少两组支撑件4;所述下壳体2底部开设有供支撑件4穿过的定位槽21,所述支撑件4穿过该定位槽21,且,支撑件4的延伸端位于下壳体2的外部,该延伸端与工作台直接接触,进行承压。由于内核组件重量通常比较重,将内核组件安装在载物板3的载物面上进行固定,再通过穿过下壳体2的支撑件4与台面接触直接承压支撑,使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不直接承受内核组件的重量,避免轻量化设计的上壳体1、下壳体2受到挤压发生变形。
2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4包括拆卸式连接的支撑板41和把手杆42,所述支撑板41一端与载物板3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把手杆42连接。该把手杆42安装在支撑板41的外侧,手扶该把手杆42可直接将其抬起搬运,平时把手杆42不使用也可直接拆卸掉。
29.请继续参阅图3-8,上壳体1、下壳体2、观察窗5的连接处卡扣式连接,并经过密封处理,以防止雨水侵入。为了方便监测人员观察,观察窗5还具有向外部水平延伸的边沿部11,该边沿部11防止雨水淋湿观察窗5,影响观察视线。
30.进一步的,位于所述上壳体1底部设有第一导向结构12,所述下壳体2设有与第一导向结构12相匹配的第二导向结构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结构12设置为限位柱。第二导向结构22设置为容纳该限位柱的限位槽,该限位柱和限位槽外形相匹配,引导上壳体1与下壳体2的安装对准。
31.由于下壳体2轻量化设计,其厚度较薄,为了加强其支撑力,在其内壁固接有铝制内骨23。此外,所述上壳体1、载物板3、下壳体2之间通过贯穿的螺钉进行加固。下壳体2的侧面开设有多个条状的通风孔,为内核组件提供散热条件;考虑设备便携性和轻量化,上壳体1与下壳体2均采用薄壁加工件,厚度1mm左右。
32.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33.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各种等同变换,均为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