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承载导向系统、升降平台及双叶轮风力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23:10: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设备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承载导向系统、升降平台及双叶轮风力发电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世界各国风电机组装机规模的迅速发展,主流风电机组机型的单机容量也在不断增大同时也有从单叶轮风机进而发展到双叶轮风机的趋势。在双叶轮风机中,叶轮通过分支塔筒与主塔筒连接,在分支塔筒内,由于设备受限,分支塔筒的结构无法满足现有的升降设备,由此只能通过攀爬、拖拽牵引等纯人工方式进行。因此,适用于分支塔筒的升降设备的设计,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导向系统、升降平台及双叶轮风力发电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升降设备无法满足攀爬、运输的缺陷,以达到攀爬容易、运输方便、设计简单的目的。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导向系统,包括:
5.底座,所述底座适于与所述分支塔筒连接;
6.两条间隔开的轨道,每条所述轨道与所述底座均连接,所述轨道沿所述分支塔筒的延伸方向延伸;
7.齿条,所述齿条被设置在至少一条所述轨道上,所述齿条适于与所述双叶轮风力发电机的驱动系统传动连接。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导向系统,还包括:多个步梯踏步板,多个所述步梯踏步板呈阶梯状且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每个所述步梯踏步板连接在两条所述轨道之间。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导向系统,所述轨道为工字型轨道。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导向系统,所述工字型轨道包括;
11.横板,所述横板沿所述分支塔筒的延伸方向延伸;
12.底托板,所述底托板与所述横板平行,且所述底托板与所述底座连接;
13.中间连接板,所述中间连接板连接在所述横板和所述底托板之间。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导向系统,还包括:用于防护的步梯护栏,所述步梯护栏为两条,两条所述步梯护栏与两条所述轨道上对应的中间连接板连接。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导向系统,所述步梯护栏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侧与所述中间连接板连接;防护部,所述防护部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且所述防护部与所述支撑部连接,与每条所述轨道连接的防护部限定出升降通道。
1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导向系统,所述齿条与相应轨道的横板通过垫板及螺栓连接。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升降平台,包括:
18.承载导向系统,所述承载导向系统为如上所述的承载导向系统;
19.主厢体机构,所述主厢体机构适于沿所述承载导向系统移动;
20.栏体总成,所述栏体总成设于所述主厢体机构的上端面上,以跟随所述主厢体机构运动。
2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平台,所述主厢体机构(200)内设置有驱动系统(210),所述驱动系统(210)包括动力装置(211)、齿轮(213)和齿条背轮(212),所述动力装置(211)与所述齿轮(213)连接,以驱动所述齿轮(213)转动,所述齿轮(213)与所述承载导向系统(100)的齿条(150)啮合,所述齿条背轮(212)与所述齿轮(213)间隔开,所述齿条(150)夹设于所述齿轮(213)和所述齿条背轮(212)之间。
2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平台,所述厢体的下表面具有与所述承载导向系统相同的倾斜角度。
2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双叶轮风力发电机,包括主塔筒和多个分支塔筒,所述分支塔筒与所述主塔筒的上端连接,多个所述分支塔筒以所述主塔筒的上端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布,每个所述分支塔筒内部均设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为如上所述的升降平台。
2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载导向系统,通过在轨道上设置齿条,并且使齿条与驱动系统传动连接,由此可以提升承载导向系统导向稳定性,避免行走在轨道上的轿厢出现晃动,从而可以提升承载导向系统的安全性。此外,工字钢结构的轨道,可以适合安装于不同倾斜角度的分支塔筒内,用以引导承载导向系统,提升承载导向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叶轮风力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叶轮风力发电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平台的立体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平台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31.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平台的侧视图;
32.图7是图6中局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33.图8是图7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4.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平台的另一视角的侧视图;
35.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厢体机构和栏体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36.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厢体机构和栏体总成的另一视角的装配示意图;
37.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厢体机构和栏体总成的另一视角的装配示意图;
38.图13是图1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9.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厢体机构和栏体总成的另一视角的装配示意图;
40.图1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栏体总成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41.附图标记:
42.承载导向系统100;底座110;步梯护栏120;支撑部121;防护部122;轨道130;横板131;中间连接板132;底托板133;步梯踏步板140;齿条150;
43.主厢体机构200;驱动系统210;动力装置211;齿条背轮212;齿轮213;厢体围板220;厢体230;架体231;框架底板232;称重踏板233;称重传感器240;支撑导向系统250;支撑轮组251;下导轮252;侧双导轮253;侧导轮254;
44.栏体总成300;功能转换框310;安全顶板320;护栏门锁330;操纵手柄331;锁舌332;门禁感应开关333;门插334;栏体主体340;第二护栏门350;第一护栏门360;
45.电控系统400;操作盒410;电控箱420;滑触线430;声光报警器440;
46.防坠安全器510;后安全触边520;后逃生爬梯530;前安全触边540;前逃生门550;防脱板560;安全锚点570;
47.主塔筒000,分支塔筒001;双叶轮风力发电机1000,升降平台002。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9.下面结合图1-图15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双叶轮风力发电机1000及升降平台002。如图1、图2所示,双叶轮风力发电机1000包括主塔筒000和多个分支塔筒001,分支塔筒001与主塔筒000的上端连接,多个分支塔筒001以主塔筒000的上端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布,这样分支塔筒001相对于水平面呈不同程度的倾斜。如图1所示,分支塔筒001的一端与主塔筒000上顶端连接,分支塔筒001的另一端设有发电机组和叶片,叶片可以为多个,多片叶片也可以呈放射状排布。
50.每个分支塔筒001内部均设有升降平台002,技术人员以及货物可以通过升降平台002运送到分支塔筒001的任意位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的升降平台002为垂直升降,考虑到分支塔筒001的结构以及分支塔筒001的倾斜状态,相关技术中的升降平台无法应用到分支塔筒001内。
51.为此,参见图3以及图11,升降平台002可以沿倾斜方向进行升降。为了方便描述这里利用前后方向对升降平台002的升降方向进行限定,升降平台002爬升的方向可以理解为前侧方向,升降平台002下降的方向可以理解为后侧方向。
5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平台002包括承载导向系统100、主厢体机构200、栏体总成300、电控系统400和安全保障装置。
53.具体而言,结合图2所示,承载导向系统100沿分支塔筒001的延伸方向延伸,承载导向系统100可以用于支撑主厢体机构200,并且承载导向系统100可以限定主厢体机构200的运动轨迹和运动方向。也就是说,承载导向系统100可以引导主厢体机构200沿着分支塔
筒001的延伸方向移动。
54.结合图6以及图10所示,电控系统400设于主厢体机构200内,以控制主厢体机构200沿承载导向系统100移动。可以理解的是,主厢体机构200可以起到承载电控系统400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保护电控系统400的作用。电控系统400可以控制并驱动主厢体机构200运动。
55.此外,结合图6、图9以及图12所示,栏体总成300设于主厢体机构200上。栏体总成300可以作为运载空间,技术人员和货物可以进入到栏体总成300内。为了提升栏体总成300的运输能力,栏体总成300可以设计在主厢体机构200的顶面上。为了方便技术人员进入到栏体总成300内,栏体总成300上可以设有护栏门351。
56.参见如图4所示的示例中,为了匹配倾斜状的承载导向系统100的结构,主厢体机构200的下表面为倾斜面,为了方便承载栏体总成300的安装和使用,主厢体机构200的顶面可以与水平面平行,这样,主厢体机构200大体构造出三棱柱状。由于采用上述三棱柱状的主厢体机构200时,主厢体机构200顶部必然有一侧(主厢体机构200前侧的顶部边缘)与承载导向系统100搭接,而该搭接侧的相对侧(主厢体机构200后侧的顶部边缘)与承载导向系统100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为了方便技术人员向后(与升降平台002爬升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逃生,可以在主厢体机构200和栏体总成300上设置逃生攀爬单元。参见图4,逃生攀爬单元可以采用后逃生爬梯530,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后逃生爬梯530在主厢体机构200和栏体总成300之间转移。其中,逃生攀爬单元不作具体限定,主要保证可以实现技术人员在主厢体机构200和栏体总成300之间转移即可,例如可以在主厢体机构200后侧等间距或交错设置多个踩踏件,该踩踏件的横截面可以是u型或l型。
57.为了提升整个升降平台002的安全性,双叶轮风力发电机1000上还设有安全保障装置。安全保障装置设于主厢体机构200和栏体总成300中的至少一个上。需要说明的是,安全保障装置可以设置在主厢体机构200上,这样可以将更多的部件集成在主厢体机构200上,使主厢体机构200能够具备功能多样性的优势;当然,安全保障装置也可以设置在栏体总成300上,由此可以优化安全保障装置的布局。此外,安全保障装置还可以分布在主厢体机构200和栏体总成300上。
5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平台002,通过设置承载导向系统100,并且在主厢体机构200内部设置电控系统400,以控制主厢体机构200沿承载导向系统100移动,这样主厢体机构200可以适应不同倾斜程度的承载导向系统100,使主厢体机构200可以和栏体总成300一起运动,进而可以使升降平台002适应于不同倾斜角度的分支塔筒001,使分支塔筒001具备自动运输功能。
59.参见图10、图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主厢体机构200包括:厢体230、驱动系统210和支撑导向系统250。厢体230可以为框架结构,也可以为板块结构。如图10所示,栏体总成300设于厢体230的顶部,厢体230的顶部表面可以与水平面平行。一方面,便于将栏体总成300与厢体230装配在一起;另一方面,通过将厢体230的顶部表面设置成与水平面平行的表面,这样还可以提升栏体总成300运动和平台载物的平稳性。
6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0、图11,厢体230的下表面具有与承载导向系统100相同的倾斜角度,以适于沿承载导向系统100移动。由于分支塔筒001呈倾斜状态,承载导向系统100也沿分支塔筒001的倾斜方向倾斜,相应地,厢体230的下表面也沿该倾斜方向倾斜。
61.结合图10所示,电控系统400和驱动系统210设于厢体230内,驱动系统210与电控系统400电连接,以驱动厢体230沿承载导向系统100移动。这样,厢体230不仅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还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支撑导向系统250与厢体230连接,支撑导向系统250与承载导向系统100配合,以限定厢体230运动轨迹。支撑导向系统250可以作为导向保证,用于提升主厢体机构200运动方向的精准性,从而可以提升主厢体机构200与承载导向系统100的运动匹配度,进而可以提升主厢体机构200运动的平稳性。
6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承载导向系统100包括底座110、齿条150和两条间隔开的轨道130。每条轨道130通过底座与分支塔筒001连接;以一条轨道为例,底座110的一侧与轨道130连接,另一侧与分支塔筒001连接。其中,底座110与分支塔筒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底座110适于与分支塔筒001焊接,或者底座110与分支塔筒001通过螺栓连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升主厢体机构200的运行稳定性,轨道130可以为两条平行的轨道130,每条轨道130均沿分支塔筒001的延伸方向延伸。
6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齿条150可以被设置在至少一条轨道130上,具体的说,齿条150可以被设置在其中一条轨道130上,齿条150适于与驱动系统210传动连接。当然,齿条150可以为两条,两条齿条150与两条轨道130可以一一对应。
64.参见图5和图6以及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轨道130为工字钢轨道。结合图13可知,轨道130包括:横板131、底托板133和中间连接板132。其中,横板131沿分支塔筒001的延伸方向延伸。底托板133与横板131平行,且底托板133与底座110固定连接。中间连接板132连接在横板131和底托板133之间。结合图13所示,齿条150与一侧轨道130的横板131通过垫板及螺栓连接。
65.齿条150沿主厢体机构200的运动方向延伸。如图11所示,驱动系统210包括动力装置211、齿轮213和齿条背轮212。其中,动力装置211一方面与电控系统连接,另一方面动力装置211与齿轮213连接,以驱动齿轮213转动,齿轮213与齿条150啮合,齿条背轮212与齿轮213间隔开,齿条150夹设于齿轮213和齿条背轮212之间。齿条背轮212不仅可以对齿条150起到挤压的作用,从而可以使齿条150与齿轮213稳定的啮合,进而可以提升承载导向系统100与驱动系统210的配合稳定性,使主厢体机构200稳定地沿承载导向系统100运动,而且齿条背轮212还起到了导向作用。
66.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驱动系统210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例如,还可以采用钢丝绳驱动的结构;再如,可以采用卷扬机和钢丝绳、导向轮和钢丝绳的结构。
67.进一步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厢体230包括:架体231和框架底板232。其中,架体231由方管焊接而成,框架底板232设于架体231底部,框架底板232可以为两块,两块框架底板232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如图11所示,框架底板232包括第一框架底板2320和第二框架底板2321,第一框架底板2320和第二框架底板2321设于架体231底部。框架底板232与承载导向系统100平行,当然,框架底板232与承载导向系统100也可以不平行。
68.驱动系统210中由电机、减速机、齿轮构成的动力装置211及齿条背轮212通过螺栓或销轴安装于框架底板232(如图11示出的第一框架底板2320)上,架体231为一焊接组件,并与框架底板232进行焊接方式或采用螺栓连接在一起。例如,主厢体机构200通过动力装置211中齿轮与承载导向系统100中齿条150啮合,并与齿条背轮212配合以提供动力,从而实现主厢体机构200及栏体总成300沿齿条方向升降运动,其中电控系统400提供动力装置
211的电源供应,其可实现设备的软启停。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厢体230还可以包括:称重踏板233。结合图11所示,主厢体机构200还包括:称重传感器240,称重传感器240设于称重踏板233下。其中,称重踏板233与架体231的顶部通过称重传感器240连接。称重踏板233可以作为厢体230顶板,用于承载栏体总成300内的人员或货物。同时,也便于对栏体总成300内的人员或货物进行称重,以计算总重量,避免设备出现超载情况。
70.结合图11所示,称重传感器240与电控系统400连接,用于将测量的称重踏板233上运送物的重量传输到电控系统。需要说明的是,当栏体总成300内的人员或货物的重量超重时,电控系统400收到称重传感器240的重量信息(即重量数值)时,并与电控系统内预先存储的称重阈值进行比较,若判断出称重踏板233已超重,则可以发出对应的提示或警示信息。
71.其中,称重传感器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例如,称重传感器240可以为四个,四个称重传感器240通过螺栓安装于架体231上端面的四个角上,用螺栓将称重踏板233安装于四个称重传感器240之上。
7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架体231外周设置厢体围板220。具体的说,厢体围板220可以通过螺钉安装于架体231两侧面及后面,起到对内部零组件密封遮挡保护作用。
73.当装载重量超过额定载荷时,称重踏板233将信息传递给四个称重传感器240,四个称重传感器汇总输出一个将重量信息到电控系统400,电控系统将该重量信息与其内预先存储的称重阈值进行比较,若判断出称重踏板233已超重,则电控系统400对动力装置211进行断电,使设备不能运行,直至将载重减少至额定载荷时才会恢复对动力装置211的供电。
74.支撑导向系统250包括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对应设置在框架底板232上与相应轨道配合的位置上,通过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共同配合实现在两条轨道上同步定向滑动。如图11所示,以框架底板232包括第一框架底板2320和第二框架底板2321为例,第一框架底板2320上设置有用于与其中一条轨道配合的第一导向组件,第二框架底板2321上设置有用于与另一条轨道配合的第二导向组件。其中,第一导向组件与第二导向组件的结构相同,下面以设置在第一框架底板2320上的第一导向组件的结构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75.参见图5、图6所示以及图9,第一导向组件包括:支撑轮组251和下导轮252,支撑轮组251和下导轮252均具有导向作用。其中,支撑轮组251与轨道130的上端面配合,也即支撑轮组251与横板131的上表面配合(如图13所示)。支撑轮组251沿轨道130滚动,支撑轮组251用于支撑和行走。参见图11所示,支撑轮组251可以包括两滚轮、轮架和轴承,支撑轮组251可以通过螺栓安装于第一框架底板2320上。支撑轮组这里对支撑轮组251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如图11所示,支撑轮组251可以为四组,各个支撑轮组251可以通过螺栓安装于框架底板232对应厢体230底面四角的位置上。参见图11以及图13所示,下导轮252与轨道130的横板131下侧面配合,下导轮252沿轨道130滚动,下导轮252可以起到导向和防侧翻的作用。当设备产生向上侧向的外力时,下导轮252可以通过与轨道130的配合而限制了设备的侧向偏转运动使设备避免倾翻。进一步地,下导轮252包括轮架及轴承滚轮,下导轮252安装第一框架底板2320上对应与轨道配合的位置,该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只要保证不影响框
第一框架底板2320上其他与轨道相配合的部件即可。这里对下导轮252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下导轮252可以为两个。
76.参见图11所示,第一导向组件还包括:侧导轮254和侧双导轮253,侧导轮254与轨道130的横板131侧边配合,且侧导轮254沿轨道130滚动。侧导轮254具有导向作用,可以使支撑导向系统250能够起到精准导向的作用。进一步地,侧双导轮253与轨道130的横板131侧边配合,且侧双导轮253沿轨道130滚动。需要说明的是,侧双导轮253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升支撑导向系统250的导向精准性。例如,安装于厢体230底面的框架底板232上的侧双导轮253和侧导轮254均位于每条轨道130的其中一侧,当设备产生左右的偏向力时,侧双导轮253和侧导轮254均可以通过与轨道130的配合而产生了对设备相反的作用力,而将升降平台002控制在左右一定的范围内运行。这里对侧导轮254和侧双导轮253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侧导轮254和侧双导轮253均可以为两个。
77.在一些示例中,侧双导轮253可以为扁担轮且包括两个滚轮、轴承和轮架。侧双导轮253可以为两个,侧双导轮253可以通过螺栓等标准件安装于厢体230底面的框架底板232上。侧导轮254可以包括滚轮、轴承、轮轴,侧导轮254可以用螺栓螺母等标准件安装于厢体230底面的框架底板232上。
78.参见图6、图4以及图14,栏体总成300可以作为收容技术人员或货物的轿厢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栏体总成300包括:栏体主体340、安全顶板320、功能转换框310、护栏门351和护栏门锁330。
79.具体而言,栏体主体340可以由框架构造而成,也可以由板块构造而成。功能转换框310可以为由方管或其它型材焊接而成的框架,其一端两侧通过销轴与栏体主体340连接,另一端为自由活动端并预留载人模式时固定用的销轴孔。栏体主体340可以作为支撑框架,并且限定出收纳空间。
80.栏体主体340为方管焊接框架,由此可以简化栏体主体340的结构,减轻栏体主体340的重量。栏体主体340的顶部敞开,安全顶板320盖设于栏体主体340的顶部,以封闭顶部的敞开口。
81.为了实现升降平台002沿着分支塔筒001延伸方向顺利的移动,需要保证栏体主体340顶部的敞开口具有预设倾斜角度。具体的说,栏体主体340顶部的敞开口所在平面(倾斜面)与分支塔筒001走向之间的夹角不小于第一预设角度且不大于第二预设角度。其中优选地,栏体主体340顶部的敞开口所在平面与分支塔筒001走向平行。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栏体主体340顶部的敞开口所在平面(倾斜面)与分支塔筒001走向之间的夹角可以不小于-30
°
且不大于30
°

82.安全顶板320可以作为防护结构,用于防止人员站立进入到后侧危险区(即栏体主体340与塔筒之间的高度小于技术人员站立的高度),也可防止坠落物落入到栏体主体340内,用以保护位于收纳空间的人或物。同样,为了实现升降平台002沿着分支塔筒001延伸方向顺利的移动,安全顶板320的形状和尺寸与栏体主体340顶部的敞开口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并且安全顶板320的表面与栏体主体340顶部的敞开口所在平面平行。例如,安全顶板320可以为一折板,其弯折角度与栏体主体340顶部的敞开口所在平面相匹配,安全顶板320可以通过四个立杆与四角对应孔位进行螺栓连接固定。
83.结合图15所示,栏体主体340的侧壁开设有与功能转换框310配合的开口,该开口
可以作为货物装卸口或人员通道口,开口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而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功能转换框310为框架结构,功能转换框310在栏体主体340上与其匹配的开口位置进行可枢转地连接,且栏体主体340在载物模式和载人模式之间切换,以打开或关闭货物装卸口(也作为人员通道口)。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15,当需要载人功能时,翻转功能转换框310,使功能转换框310关闭开口,并用手拧螺栓螺母使功能转换框310与栏体主体340固定,此时其遮挡住平台后侧危险区域,使人员不能站立进入,同时称重传感器240感知重量变化后,称重传感器240将重量信息传递到电控系统400,电控系统将控制进入升降平台进入高频高速载人模式;参见图15,当需要载物功能时,翻转功能转换框310,开口打开,此时称重踏板233上表面空间完全释放,可以放置大体积高重量物体,称重传感器240感知重量变化后,称重传感器240将重量信息传递到电控系统400,电控系统将控制升降平台进入低频重载-载物模式。
84.此外,当从载物模式转换为载人模式时,如果忘记将功能转换框310翻转安装于其模式对应位置等意外情况时,此时安全顶板320因为顶部为一后侧向下折的盖板而限制了后侧危险区域人员站起的高度从而起到防止人员受到伤害的作用。
85.结合图14所示,护栏门351与栏体主体340可枢转地连接,以打开或关闭人员通道口。为了保证人员安全,可以设置护栏门锁330结构,护栏门锁330用于将护栏门351和栏体主体340锁止,以使护栏门351关闭人员通道口。
86.进一步地,参见图7和图8,护栏门锁330可以包括:门禁感应开关333、操纵手柄331、锁舌332和门插334。具体而言,门禁感应开关333设于栏体主体340,门禁感应开关333适于与电控系统400通讯连接。操纵手柄331设于护栏门351,锁舌332与操纵手柄331连接,且操纵手柄331驱动锁舌332在锁止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护栏门锁330中的门禁感应开关333可以通过螺钉等安装于与门插部分(包括操纵手柄331、锁舌332、门插334)对应的栏体主体340相应位置上。
87.结合图7和图8所示,门禁感应开关333具有锁止孔,门插334与锁舌332连接,且当锁舌332处于锁止状态时,门插334插设于锁止孔内,且门插334适于触发门禁感应开关333,此时电控系统400可以启动驱动系统210,驱动系统210驱动主框架230沿着轨道130运动。当门插334未插设于锁止孔内,门禁感应开关333未被触发,此时电控系统400不会启动驱动系统210。
88.例如,当护栏门351关上时,向门禁感应开关333安装位置方向扳动护栏门锁330中操纵手柄331,此时将带动锁舌332和门插334一起移动,扳动到位后,门插334将刚好插进门禁感应开关333的锁止孔里,并触发门禁感应开关233,此时门禁感应开关333将感应到的信号传递给电控系统,电控系统检测到护栏门351关闭时,向动力装置211供电使设备可以运行,相反,当护栏门351打开时,电控系统断开停止向动力装置211供电。
89.进一步地,结合图8所示,门插334可以呈l型,且门插334包括短边部和长边部,短边部连接在长边部和锁舌332之间,以使长边部与锁舌332同步运动,长边部和锁舌332平行。这样,可以提升门插334的运动灵活度,从而方便锁止护栏门351。结合图8所示,操纵手柄331包括球头部和操纵杆,球头部设于操纵杆的一端,且操纵杆的另一端与锁舌332连接。这样,方便技术人员操作。
9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4所示,护栏门351包括第一护栏门360和/或
第二护栏门350。具体的说,栏体主体340可以具有一个与护栏门351配合的人员通道口,该人员通道口位于栏体主体340上的某一侧壁上。栏体主体340可以具有两个对应与第一护栏门360和第二护栏门350配合的人员通道口,两个人员通道口位于栏体主体340上的某两个侧壁上,其中,第二护栏门350用于关闭其中一个人员通道口,第一护栏门360用于关闭其中另一个人员通道口。可以理解的是,在栏体主体340设置至少一个人员通道口,方便技术人员进入栏体总成300内部,或者从栏体总成300内出来。
9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护栏门350和第一护栏门360通过合页与栏体主体340进行连接,其可以连带安装于其上的护栏门锁330门插部分(包括操纵手柄331、锁舌332、门插334)一起沿合页转动。
9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见图10、图11,安全保障装置包括前安全触边540、后安全触边520、防脱板560和防坠安全器510。其中,前安全触边540和后安全触边520均设于主厢体机构200,前安全触边540和后安全触边520在升降平台002行进方向上间隔开。需要说明的是,升降平台002爬升的方向可以理解为前侧方向,升降平台002下降的方向可以理解为后侧方向,前安全触边540和后安全触边520可以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前安全触边540和后安全触边520可以与电控系统400通讯连接,这样前安全触边540和后安全触边520的电信号可以传递到电控系统,电控系统400可以根据前安全触边540和后安全触边520发出的电信号发出控制指令。
93.此外,前安全触边540和后安全触边520均可以为压敏开关,压敏开关可以固定在诸如升降平台、移动工作台或电动门等存在挤压和剪切危险的移动部件的边棱上。当装有安全触边的移动部件受到撞击后,压敏开关就会被压迫并传送信号给动力源以停止这些部件的运动。当然,前安全触边540和后安全触边520也可以为轮廓传感器。轮廓传感器使用线结构光法,在被测区域投射一高对比度的光条,使用面阵ccd摄像机接收散射光,从而获得表面被照明区域的截面形状或轮廓。视觉检测是根据机器视觉(又称为计算机视觉)比人类视觉易于给出物体的定量指标这一特征,将其应用于空间几何尺寸的精确检测和定位的技术。
94.防坠安全器510设于主厢体机构200的底部。具体的说,防坠安全器510设于主厢体机构200底部的框架底板上。防坠安全器510可以检测主厢体机构200的下降速度,防坠安全器510与电控系统400通讯连接,当主厢体机构200的下降速度超过预设速度后,防坠安全器510立即进行锁定,电控系统400将控制主厢体机构200立即切掉驱动回路供电。例如,如图11所示,防坠安全器510用螺栓安装于第一框架底板2320上,后安全触边520用螺栓安装于后逃生爬梯530外侧下端,后逃生爬梯530通过连接板和螺栓安装于架体231上,前安全触边540用螺栓安装于架体231前端。
95.当发生驱动轴断裂等极端情况时,此时设备将加速下滑,当速度达到防坠安全器510设定触发速度时,防坠安全器510被触发,而将设备锁止在承载导向系统100的轨道130上,同时因为安装于框架底板232上的防脱板560通过横板131配合而进一步的避免使设备发生脱轨的危险,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设备的安全。其中,防坠安全器为现有常用器件,例如可以采用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总公司研制的saj系列防坠安全器。
96.参见图10、图11,安全保障装置还包括前逃生门550,前逃生门550安装于栏体主体340的前侧门框预留开口处,前逃生门550与栏体主体34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在本实
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前逃生门550通过四组手拧螺栓、螺母等标准件安装于栏体主体340前侧门框预留开口处。
97.如图6、图9、图11以及图13所示,防脱板560呈l型,防脱板560勾设于承载导向系统100上。进一步地,防脱板560勾设于横板131的侧边处,以防止支撑导向系统250发生侧翻。其中,防脱板560的数量不做限制。例如,防脱板560可以采用四个,并分别用螺栓、螺母等对应安装于第一框架底板2320和第二框架底板2321。
9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栏体主体340上设置有安全锚点570,用于悬挂安全带,以防止人跌落。安全锚点570可以采用螺栓安装于栏体主体340前侧靠近拐角构件上。
99.当升降平台002向前行驶过程中遇到轨道130上有人员或杂物时,将触发前安全触边540,此时前安全触边540将信号传递给电控系统400,电控系统400即刻对动力装置211进行断电,而使设备停止向前运行;当升降平台002向下行驶过程中遇到轨道130上有人员或杂物时,将触发后安全触边520,此时后安全触边520将电信号传递给电控系统400,随之电控系统400对动力装置211进行断电,使设备即刻停止向下运行。
100.当需要前逃生时,拆掉用于安装前逃生门550的四组手拧螺栓螺母后,将前逃生门550移开,参见图15,人员即可实现向前逃生撤离;当需要后逃生时,拆掉栏体总成300的功能转换框310上的前固定手拧螺栓螺母后,将其向下翻转,参见图15,人员即可将功能转换框310当做步梯并通过后逃生爬梯530实现撤离。需要说明的是,前逃生的方式和后逃生的方式,并不限于此。
10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承载导向系统100还包括:用于防护的步梯护栏120和多个步梯踏步板140。其中,多个步梯踏步板140呈阶梯状沿轨道130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每个步梯踏步板140连接在两条轨道130之间。步梯护栏120与轨道130通过螺栓连接,步梯踏步板140两端分别与两侧轨道130通过螺栓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步梯踏步板140在两侧轨道130之间构造出阶梯状结构,一方面,可以增强两个轨道之间的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供技术人员在承载导向系统100上行走,也即多个步梯踏步板140也可以作为紧急逃生通道使用。
102.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步梯护栏120为两条,两条步梯护栏120与两条轨道130上对应的中间连接板132连接,两条轨道130夹设于两条步梯护栏120之间。需要说明的是,主厢体机构200沿着承载导向系统100移动时,步梯护栏120可以位于主厢体机构200的两侧,对主厢体机构200的运动起到防护作用。
103.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为了提升步梯护栏120的防护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步梯护栏120包括:支撑部121和防护部122。其中,支撑部121的一侧与中间连接板132连接,防护部122位于支撑部121的另一侧,且防护部122与支撑部121连接,与每条轨道130连接的防护部122限定出升降通道。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步梯护栏120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此,只要其可满足需求即可。
10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2所示,升降平台002还可以包括操作盒410和声光报警器440,声光报警器440均可以设于栏体主体340或者厢体230上,声光报警器440可以与电控系统400通讯连接。其中,操作盒41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升降平台002运行、急停的操作按钮,各个按钮分别对应接入升降平台的运行电路中,以实现控制升降平台002的运行和急停。需要强调的是,护栏门锁330与操作盒410之间具有电气互锁。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
中,操作盒410可以通过螺栓安装于栏体主体340前侧上部位置。声光报警器440可以用螺钉安装于架体231内部后侧。其中,声光报警器440用于满足客户对报警响度和安装位置的特殊要求而设置。同时发出声、光二种警报信号。
10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电控系统400可以包括电控箱420和供电单元,电控箱安装于主厢体机构200内,电控箱内设置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供电单元、动力装置211、称重传感器240、门禁感应开关333、前安全触边540、后安全触边520、防坠安全器510和声光报警器440电连接,通过控制单元不仅实现对升降平台相关功能的控制,还实现对升降平台中各个需要供电的部件进行供电。其中,控制单元可以采用单片机、plc控制器、主控器、微处理器等实现。
10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供电单元可以采用滑触线430,该滑触线430可以通过螺栓等安装于其中一条步梯护栏120的支撑部121上。滑触线包括滑轨和其上设置的集电器,集电器与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连接,通过滑触线取电,并供给控制单元,从而实现为升降平台相应部件供电。另外,供电单元还可以采用其他供电部件,该供电部件通过电缆连接控制单元,例如,供电部件可以采用开关电源实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采用滑触线这种钢性供电方式,此种供电方式供电更稳定,解决目前风电行业中,拉设较长电缆供电时因电缆摆动出现磨损的问题,避免发生漏电、供电不稳定等安全问题。
107.需要说明的是,供电单元的类型并不限于此,例如,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供电单元可以采用随行线缆。
10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