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燃油系统、发动机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23:50: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油系统、发动机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发动机燃油系统通常由油箱、燃油粗滤器、输油泵、燃油精滤器、喷油泵及相应管路组成。燃油从油箱经油管到达燃油粗滤器并经过燃油粗滤器粗滤后到达输油泵,接着,燃油从输油泵输出后经过燃油精滤器精滤后达到喷油泵。一般情况下,在燃油粗滤器上设置有手压泵或水寒宝,在发动机启动前为燃油系统提供压力进行排气和供油。
3.但是当燃油系统在管路吸空、保养滤芯后,因水寒宝或手压泵出油压力低,无法打开喷油泵溢流阀进行排气,喷油泵及燃油精滤器内部气体无法顺利排出,这就需要拆卸低压管路进行排气,而拆卸低压管路操作繁琐,油液直接流出,污染周围零部件及环境,且拆卸管路带来组合密封垫圈损伤风险,影响可靠性。
4.对此,申请号为cn201822192771.1的前期专利中提供一种发动机低压燃油系统,在该发动机低压燃油系统中,在燃油精滤器的进口设有自动排气单向阀,自动排气单向阀通过管路与油箱连接,该排气单向阀能够保证位于燃油精滤器之前的管路中的气体顺利排出,但是由于自动排气单向阀连接的是燃油精滤器的进口,这难以保证燃油精滤器内的气体通过回油完全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油系统、发动机总成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燃油系统在燃油精滤器的进口和油箱间设置自动排气单向阀,难以保证燃油精滤器内的气体通过回油完全排出的问题。
6.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油系统,该燃油系统包括:
7.油箱;
8.喷油泵;
9.输油泵,所述输油泵能够从所述油箱吸取油液,并将油液输出至所述喷油泵;
10.第一过滤器,连接于所述输油泵和所述喷油泵之间且用于过滤由所述输油泵输送至所述喷油泵的油液,所述第一过滤器上设有第一排气小孔,所述第一排气小孔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油箱;
11.回油管路,连接所述喷油泵的输入端和所述油箱;
12.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回油管路,且用于控制所述回油管路的连通或断开。
13.作为燃油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油泵设有第二排气小孔,所述第二排气小孔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油箱。
14.作为燃油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连接于所述油箱和所述输油泵之间。
15.作为燃油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器能够过滤的最小颗粒物的直径小
于所述第二过滤器能够过滤的最小颗粒物的直径。
16.作为燃油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用于安装于所述第一过滤器或所述第二过滤器的手压泵;或者,
17.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用于安装于所述第一过滤器或所述第二过滤器的电动泵。
18.作为燃油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阀为手动阀或电动阀。
19.作为燃油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过滤器输出的油液的压力。
20.作为燃油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过滤器输入的油液的压力。
21.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中的燃油系统。
22.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中的发动机总成。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油系统、发动机总成及车辆,该燃油系统包括油箱、喷油泵、输油泵、第一过滤器、回油管路和控制阀。其中,油箱用于储存燃油,输油泵能从油箱中吸取油液并将油液输送至喷油泵,第一过滤器连接于输油泵和喷油泵之间且用于过滤由输油泵输送至喷油泵的油液,第一过滤器上设有第一排气小孔,第一排气小孔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油箱,回油管路连接喷油泵的输入端和油箱,控制阀设置于回油管路,且用于控制回油管路的连通或断开。当该燃油系统需要进行排气时,通过控制阀连通回油管路,以降低排气背压,此时第一过滤器内以及管路中的大部分气体可从回油管路排入油箱,同时另一小部分气体可从第一排气小孔排入油箱,以保证第一过滤器内的气体完全排出。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
27.1、油箱;2、喷油泵;3、输油泵;4、第一过滤器;5、回油管路;6、控制阀;7、第二过滤器;8、第一排气小孔;9、第一管路;10、第二排气小孔; 11、第二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现有的发动机低压燃油系统中,在燃油精滤器的进口设有自动排气单向阀,自动排气单向阀通过管路与油箱连接,该排气单向阀能够保证位于燃油精滤器之前的管路中的气体顺利排出,但是由于自动排气单向阀连接的是燃油精滤器的进口,这难以保证燃油精滤器内的气体通过回油完全排出。对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油系统,能够保证过滤器内的气体完全排出。
33.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燃油系统包括油箱1、喷油泵2、输油泵3、第一过滤器4、回油管路5和控制阀6。其中,油箱1用于储存燃油,输油泵3能从油箱1中吸取油液并将油液输送至喷油泵2,第一过滤器4连接于输油泵3和喷油泵2之间且用于过滤由输油泵3输送至喷油泵2的油液,第一过滤器4上设有第一排气小孔8,第一排气小孔8通过第一管路9连接油箱1,回油管路5连接喷油泵2的输入端和油箱1,控制阀6设置于回油管路5,且用于控制回油管路5的连通或断开。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油系统,当需要进行排气时,通过控制阀6连通回油管路5,以降低排气背压,此时第一过滤器4内以及管路中的大部分气体可从回油管路5排入油箱1,同时另一小部分气体可从第一排气小孔8排入油箱1,以保证第一过滤器4内的气体完全排出。
34.其中,控制阀6可采用手动阀,亦可采用电动阀。
35.燃油系统还包括用于安装于第一过滤器4或第二过滤器7的手压泵。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手压泵用于安装于第二过滤器7的方案,可通过手压泵将位于燃油系统中的气体排出。其中,手压泵还可替代为电动泵。
36.可选地,燃油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滤器7,第二过滤器7连接于油箱1和输油泵3之间。通过第二过滤器7和第一过滤器4配合能够保证输入至喷油泵2的燃油的洁净度。优选地,第一过滤器4能够过滤的最小颗粒物的直径小于第二过滤器7能够过滤的最小颗粒物的直径。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器4 为精过滤器,第二过滤器7为粗过滤器,通过粗过滤器将燃油中的较大颗粒过滤,然后通过精过滤器将燃油中的较小颗粒过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器4和第二过滤器7还可采用同一型号,比如均为精过滤器。
37.可选地,喷油泵2设有第二排气小孔10,第二排气小孔10通过第二管路 11连接油箱1。通过在喷油泵2设置第二排气小孔10,喷油泵2内的气体可通过第二管路11排入油箱1。
38.可选地,燃油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过滤器4输出的油液的压力。当进行排气操作时,当控制阀6连通或断开回油管路5时,第一压力传感
器能够检测到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并且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的差值应当位于设定范围内,从而可通过判断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的差值是否位于设定范围内,以此来判断控制阀6以及回油管路5 是否出现故障,其中,设定范围可通过大量前期试验获得。
39.可选地,燃油系统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过滤器4输入的油液的压力。当未进行排气操作时,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的差值为第一过滤器4的前后压差,当第一过滤器4的前后压差小于设定压差时,表明第一过滤器4可正常工作,当第一过滤器4的前后压差大于设定压差时,表明第一过滤器4需要更换滤芯,以此可提醒驾驶员及时更换第一过滤器4的滤芯。
40.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上述方案中的燃油系统。
41.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方案中的发动机总成。
42.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