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快速启闭观察窗结构电气柜的制作方法

2022-06-26 03:26: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电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开关电气柜,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快速启闭检修结构电气柜。


背景技术:

2.电气柜是一种电气设备,电气柜外线先进入柜内主控开关,然后进入分控开关,各分路按其所需要设置。如仪表,自控,电动机磁力开关,各种交流接触器等,电气柜的主要作用是在电力系统进行发电、输电、配电和电能转换。主要适用于发电厂、变电站、石油化工、冶金轧钢、轻工纺织、厂矿企业和住宅小区、高层建筑等各种不同场合。目前电气柜通常采用一体式柜,由于电气柜具有较为标准的操作规范,为了防止操作不规范的非工作人员误打开柜子损坏内部电器件,因此需将其锁住,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查看电气柜内部元器件运行工况的需求,比如电气柜开关触头等连接位置状况和发热情况,为了满足这种需求,部分电气柜在柜体上设置观察口,观察窗通常安装透明板,比如透明玻璃板,而玻璃板在电气柜搬运或移动过程中是易受损部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3.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520788130.6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气柜观察窗,包括底板和覆盖在底板上的盖板,在底板和盖板之间固定有透明板,盖板上开设有透视窗,透视窗上还设置有加强筋。通过底板和盖板将透视板固定在中间,对透视板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该技术方案虽对透视板起到了一定的加强作用,但电气柜内部光线原本就较暗,加强筋的设置同时影响了观察视野,观察效果有待于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电气柜透明透视窗强度较弱,而在透明观察窗上设置加强筋则影响观察视野,影响使用效果,观察效果欠佳,提出一种快速启闭观察窗结构电气柜,可实现观察窗的快速启闭,可实现对内部元器件运行工况快速且清晰的观察,可提高柜体的强度,进一步满足电气柜的操作规范。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快速启闭观察窗结构电气柜,包括柜体,与柜体连接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方设有观察窗口,所述电气柜还包括启闭机构,所述启闭机构由导轨、丝杆、连杆、支架、启闭窗板和伺服电机连接构成;所述启闭机构整体连接固定在背板的内侧面上;
6.所述丝杆转动设置在两个支架之间,所述启闭窗板滑动设置在导轨内,所述连杆的一端与丝杆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启闭窗板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丝杆连接,并驱动丝杆在支架中转动,连杆在丝杆上移动,带动启闭窗板沿导轨滑动,从而实现启闭窗板相对观察窗口的启闭。
7.所述背板的一侧通过铰链与柜体活动连接,背板的另一侧通过门锁与柜体进行锁紧。
8.所述导轨由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组成,两根导轨相互平行且分别设置在观察窗口
的两侧。
9.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截面为﹂型或[型,启闭窗板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之间存在间隙,以实现启闭窗板在导轨中的滑动。
[0010]
所述间隙为启闭窗板相对于导轨内表面及背板表面之间的双边间隙,间隙值不大于3mm。
[0011]
所述观察窗口为圆形窗口或矩形窗口。
[0012]
所述启闭窗板为矩形窗板,启闭窗板的宽度和高度均大于观察窗口。
[0013]
所述连杆一端是与丝杆旋接配合的螺母结构,另一端是与启闭窗板螺栓连接的固定块结构,且螺母结构与固定块结构等高设置。
[0014]
所述连杆连接固定在启闭窗板的上方。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快速启闭观察窗结构电气柜,在柜体的背板内表面设置启闭机构,其启闭机构由导轨、丝杆、连杆、支架、启闭窗板和伺服电机连接构成,通过伺服电机驱动丝杆转动,连杆在丝杆上移动的同时带动启闭窗板沿导轨滑动,从而实现启闭窗板相对观察窗口的启闭,与现有的电气柜外置的观察窗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操作更为便捷,可以实现观察窗板的快速移动,通过观察窗口可实现对内部元器件运行工况快速且清晰的观察,不观察时可以使窗板与窗口进行闭合,通过窗口两侧的导轨可以使闭合状态下的窗板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使用安全性得到了较好的提升,进一步满足了电气柜的操作规范。
附图说明
[0016]
图1 为本实用新型柜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 为本实用新型中带有启闭机构的柜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 为本实用新型中启闭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柜体1、铰链2、背板3、观察窗口4、启闭机构5、门锁6、第一导轨7、第二导轨8、丝杆9、连杆10、支架11、伺服电机12、启闭窗板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专利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21]
实施例1
[0022]
如图1-3所示,一种快速启闭观察窗结构电气柜,柜体1背部连接设置背板3,背板3上方设置矩形观察窗口4,背板3的一侧通过铰链2与柜体1活动连接,背板3的另一侧通过门锁6与柜体1进行锁紧,背板的内侧面上设置启闭机构5,启闭机构5由第一导轨7、第二导轨8、丝杆9、连杆10、支架11、启闭窗板13和伺服电机12连接构成;丝杆9转动设置在两个支架11之间,启闭窗板13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7和第二导轨8内,第一导轨7和第二导轨8的截面为﹂型,连杆10一端是与丝杆9旋接配合的螺母结构,另一端是与启闭窗板13螺栓连接的固定块结构,且螺母结构与固定块结构等高设置,述连杆10连接固定在启闭窗板13的上方,伺
服电机12与丝杆9连接,并驱动丝杆9在支架11中转动,连杆10在丝杆9上移动,带动启闭窗板13沿导轨滑动,从而实现启闭窗板13相对观察窗口4的启闭。
[0023]
实施例2
[0024]
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是,一种快速启闭观察窗结构电气柜,第一导轨7和第二导轨8的截面为[字型,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通过螺栓与背板紧固连接,启闭窗板13在[字型的第一导轨7、第二导轨8内滑动;观察窗口4为圆形窗口,启闭窗板13为矩形板,启闭窗板13的宽度和高度均大于观察窗口4的直径。连杆10连接固定在启闭窗板13的上方。
[0025]
如图1-3所示,一种快速启闭观察窗结构电气柜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控制伺服电机驱动丝杆转动,连杆在丝杆上移动的同时带动启闭窗板沿导轨滑动,从而实现启闭窗板相对观察窗口的启闭。


技术特征:
1.一种快速启闭观察窗结构电气柜,包括柜体(1),与柜体(1)连接的背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3)上方设有观察窗口(4),所述电气柜还包括启闭机构(5),所述启闭机构(5)由导轨、丝杆(9)、连杆(10)、支架(11)、启闭窗板(13)和伺服电机(12)连接构成;所述启闭机构(5)整体连接固定在背板(3)的内侧面上;所述丝杆(9)转动设置在两个支架(11)之间,所述启闭窗板(13)滑动设置在导轨内,所述连杆(10)的一端与丝杆(9)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启闭窗板(13)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12)与所述丝杆(9)连接,并驱动丝杆(9)在支架(11)中转动,连杆(10)在丝杆(9)上移动,带动启闭窗板(13)沿导轨滑动,从而实现启闭窗板(13)相对观察窗口(4)的启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启闭观察窗结构电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3)的一侧通过铰链(2)与柜体(1)活动连接,背板(3)的另一侧通过门锁(6)与柜体(1)进行锁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启闭观察窗结构电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由第一导轨(7)和第二导轨(8)组成,两根导轨相互平行且分别设置在观察窗口(4)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速启闭观察窗结构电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7)和第二导轨(8)的截面为﹂型或[型,启闭窗板(13)与第一导轨(7)、第二导轨(8)之间存在间隙,以实现启闭窗板(13)在导轨中的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快速启闭观察窗结构电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为启闭窗板相对于导轨内表面及背板表面之间的双边间隙,间隙值不大于3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启闭观察窗结构电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口(4)为圆形窗口或矩形窗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启闭观察窗结构电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窗板(13)为矩形窗板,启闭窗板(13)的宽度和高度均大于观察窗口(4)。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启闭观察窗结构电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0)一端是与丝杆(9)旋接配合的螺母结构,另一端是与启闭窗板(13)螺栓连接的固定块结构,且螺母结构与固定块结构等高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快速启闭观察窗结构电气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0)连接固定在启闭窗板(13)的上方。

技术总结
一种快速启闭观察窗结构电气柜,属于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在柜体的背板内表面设置启闭机构,其启闭机构由导轨、丝杆、连杆、支架、启闭窗板和伺服电机连接构成,通过伺服电机驱动丝杆转动,连杆在丝杆上移动的同时带动启闭窗板沿导轨滑动,从而实现启闭窗板相对观察窗口的启闭,与现有的电气柜外置的观察窗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操作更为便捷,可以实现观察窗板的快速移动,通过观察窗口可实现对内部元器件运行工况快速且清晰的观察,不观察时可以使窗板与窗口进行闭合,通过窗口两侧的导轨可以使闭合状态下的窗板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使用安全性得到了较好的提升,进一步满足了电气柜的操作规范。操作规范。操作规范。


技术研发人员:唐振民 吕福权 孟维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扬开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8
技术公布日:2022/6/2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