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声测管强度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29 07:59: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声测管强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声测管强度测试装置是用于检测声测管强度的辅助装置,其在检测设备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声测管强度测试装置需要操作人员手动进行固定后,在通过压力机构检测声测管的强度,难以实现声测管的固定和检测同步进行,费时费力,导致装置的使用便捷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免了通过人工手动对声测管进行固定,实现了声测管的固定和检测的同步进行,提高其使用便捷性的声测管强度测试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声测管强度测试装置,包括底座、多组压力传感器、托块、两组支撑块、顶板、两组液压缸、升降块、压块、两组动力传输机构、两组螺管、两组螺杆、两组t型滑块、多组第一收缩杆、多组第一弹簧和两组夹持块,多组压力传感器均匀固定在底座顶端中部,压力传感器与外界的电脑电性连接,托块固定在多组压力传感器的顶端,并且两组支撑块分别对称固定在底座顶端的左右两侧,支撑块的上部设置有长槽口,并且顶板固定在两组支撑块的顶端,两组液压缸对称固定在顶板顶端的左右两侧,液压缸的输出端与升降块连接,压块固定在升降块的底端中部,并且压块位于托块的上方,螺管通过动力传输机构与升降块连接,并且两组螺管分别与两组支撑块的底部转动连接,螺杆与螺管螺装连接,螺杆的内侧端与t型滑块连接,并且两组t型滑块分别与底座顶端的左右两侧滑动卡装,多组第一收缩杆分别均匀固定在两组t型滑块的内侧端上部,第一弹簧固定套装在第一收缩杆上,并且第一收缩杆的另一端与夹持块连接;将声测管放置在托块上,并且通过液压缸带动升降块和压块上下移动,通过压块对声测管进行挤压,并在压力传感器和托块的配合使用下,将声测管所承受的压力值传递到外界的电脑上,同时通过升降块驱动动力传输机构带动两组螺管转动,使得螺杆带动t型滑块左右移动,从而使得t型滑块在第一收缩杆和第一弹簧的配合使用下带动夹持块左右移动,通过两组夹持块的配合使用,对声测管的左右两侧进行固定,避免了通过人工手动对声测管进行固定,实现了声测管的固定和检测的同步进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5.优选的,动力传输机构包括两组连接块、多组限位块、两组齿条、多组第二收缩杆、多组第二弹簧和两组齿轮,两组连接块分别对称固定在升降块的左右两端,多组限位块分别固定在两组齿条的上下两端,并且连接块与上方的限位块连接,多组第二收缩杆分别均匀固定在下方的两组限位块的底端,第二弹簧固定套装在第二收缩杆上,并且第二收缩杆的底端与底座的顶端连接,齿条与齿轮啮合传动连接,两组齿轮分别固定在两组螺管的外侧端;通过升降块带动连接块上下移动,使得限位块在第二收缩杆和第二弹簧的配合使用下,带动齿条上下移动,齿条与齿轮啮合传动连接,使得两组螺管稳定的转动,提高装置的
使用效果。
6.优选的,还包括多组支撑腿、多组垫块和多组地脚螺栓,多组支撑腿均匀固定在底座的底端,垫块固定在支撑腿的底端,并且垫块与地面通过地脚螺栓连接;通过设置支撑腿、垫块和地脚螺栓,避免装置使用时发生偏移或倾斜,提高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7.优选的,还包括推手、多组电动推杆和多组万向轮,推手固定在底座的右端,多组电动推杆均匀固定在底座的底端,电动推杆位于支撑腿的外侧,并且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万向轮连接,万向轮上设置有刹车制动片;通过控制电动推杆,使得万向轮与地面接触,并通过推动推手,使得装置进行整体移动,提高装置的灵活使用性。
8.优选的,还包括两组加强座,两组加强座分别对称固定在两组支撑块的外侧端,并且两组加强座分别与两组螺管转动连接;通过设置加强座,确保螺管转动时的稳定性,提高装置的结构强度。
9.优选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材质为弹簧钢;通过设置弹簧钢材质,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结构强度,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10.优选的,推手上设置有防滑套;通过设置防滑套,避免操作人员推动装置移动时,出现打滑现象,避免出现磕碰损伤,提高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声测管放置在托块上,并且通过液压缸带动升降块和压块上下移动,通过压块对声测管进行挤压,并在压力传感器和托块的配合使用下,将声测管所承受的压力值传递到外界的电脑上,同时通过升降块驱动动力传输机构带动两组螺管转动,使得螺杆带动t型滑块左右移动,从而使得t型滑块在第一收缩杆和第一弹簧的配合使用下带动夹持块左右移动,通过两组夹持块的配合使用,对声测管的左右两侧进行固定,避免了通过人工手动对声测管进行固定,实现了声测管的固定和检测的同步进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轴测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附图中标记:1、底座;2、压力传感器;3、托块;4、支撑块;5、顶板;6、液压缸;7、升降块;8、压块;9、螺管;10、螺杆;11、t型滑块;12、第一收缩杆;13、第一弹簧;14、夹持块;15、连接块;16、限位块;17、齿条;18、第二收缩杆;19、第二弹簧;20、齿轮;21、支撑腿;22、垫块;23、地脚螺栓;24、推手;25、电动推杆;26、万向轮;27、加强座。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19.实施例1
20.多组压力传感器2均匀固定在底座1顶端中部,压力传感器2与外界的电脑电性连接,托块3固定在多组压力传感器2的顶端,并且两组支撑块4分别对称固定在底座1顶端的左右两侧,支撑块4的上部设置有长槽口,并且顶板5固定在两组支撑块4的顶端,两组液压缸6对称固定在顶板5顶端的左右两侧,液压缸6的输出端与升降块7连接,压块8固定在升降块7的底端中部,并且压块8位于托块3的上方,两组连接块15分别对称固定在升降块7的左右两端,多组限位块16分别固定在两组齿条17的上下两端,并且连接块15与上方的限位块16连接,多组第二收缩杆18分别均匀固定在下方的两组限位块16的底端,第二弹簧19固定套装在第二收缩杆18上,并且第二收缩杆18的底端与底座1的顶端连接,齿条17与齿轮20啮合传动连接,两组齿轮20分别固定在两组螺管9的外侧端,并且两组螺管9分别与两组支撑块4的底部转动连接,螺杆10与螺管9螺装连接,螺杆10的内侧端与t型滑块11连接,并且两组t型滑块11分别与底座1顶端的左右两侧滑动卡装,多组第一收缩杆12分别均匀固定在两组t型滑块11的内侧端上部,第一弹簧13固定套装在第一收缩杆12上,并且第一收缩杆12的另一端与夹持块14连接;将声测管放置在托块3上,并且通过液压缸6带动升降块7和压块8上下移动,通过压块8对声测管进行挤压,并在压力传感器2和托块3的配合使用下,将声测管所承受的压力值传递到外界的电脑上,同时通过升降块7带动连接块15上下移动,使得限位块16在第二收缩杆18和第二弹簧19的配合使用下,带动齿条17上下移动,齿条17与齿轮20啮合传动连接,使得两组螺管9转动,并使得螺杆10带动t型滑块11左右移动,从而使得t型滑块11在第一收缩杆12和第一弹簧13的配合使用下带动夹持块14左右移动,通过两组夹持块14的配合使用,对声测管的左右两侧进行固定,避免了通过人工手动对声测管进行固定,实现了声测管的固定和检测的同步进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21.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声测管强度测试装置,其在工作时,首先将声测管放置在托块3上,并且通过液压缸6带动升降块7和压块8上下移动,通过压块8对声测管进行挤压,并在压力传感器2和托块3的配合使用下,将声测管所承受的压力值传递到外界的电脑上,同时通过升降块7带动连接块15上下移动,使得限位块16在第二收缩杆18和第二弹簧19的配合使用下,带动齿条17上下移动,齿条17与齿轮20啮合传动连接,使得两组螺管9转动,并使得螺杆10带动t型滑块11左右移动,从而使得t型滑块11在第一收缩杆12和第一弹簧13的配合使用下带动夹持块14左右移动,通过两组夹持块14的配合使用,对声测管的左右两侧进行固定,避免了通过人工手动对声测管进行固定,实现了声测管的固定和检测的同步进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之后通过设置支撑腿21、垫块22和地脚螺栓23,避免装置使用时发生偏移或倾斜,提高装置的使用稳定性,然后通过控制电动推杆25,使得万向轮26与地面接触,并通过推动推手24,使得装置进行整体移动,提高装置的灵活使用性,并且通过设置加强座27,确保螺管9转动时的稳定性,提高装置的结构强度。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声测管强度测试装置,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声测管强度测试装置的压力传感器2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而无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付出创造性劳动。
23.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
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