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倒焰窑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倒焰窑的制作方法

2022-07-01 22:47: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催化剂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倒焰窑。


背景技术:

2.随着工业水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对于催化剂al2o3和活性炭等吸类吸附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当下常采用间歇式窑来烧制催化剂al2o3和活性炭,该方法建造投资较少,产量大,热工制度易于调整,灵活性大。
3.倒焰窑是间歇式焙烧窑炉的一种,属于耐用设备,主要由燃烧室、窑膛、窑底烟道等组成,其构造简单,容积量大。但传热系数较低,热效率差,使得制造烧制催化剂或活性炭时,单位制品的燃料消耗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倒焰窑传热装置,提升了倒焰窑的传温系数,提高了热效率,降低了单位制品的燃料消耗。
5.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倒焰窑传热装置,包括固定基座和多个传热管;
6.其中,所述固定基座包括第一固定件、连接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
7.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多个所述传热管分别安装在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和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孔内。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呈弧形,所述第二固定件呈矩形。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在所述第一固定件上等间隔开设;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孔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等间隔开设。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个数为6个;所述第二固定孔的个数为4个。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旁还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传热孔;多个所述第一传热孔在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旁呈方形排列;所述第一传热孔距离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的距离均为10cm;
12.多个所述传热管的管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传热孔。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传热孔的直径为2mm,所述第二传热孔的直径为2mm。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孔的直径为10cm,所述第二固定孔的直径为10cm。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传热管均垂直于所述固定基座;所述传热管的高度高于所述倒焰窑内的倒焰罐。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热管的材质为钢铁;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和所述连接件一体成型。
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倒焰窑,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倒焰窑传热装置。
18.通过在固定基座上安装多个传热管,再将传热管和固定基座上均匀开设多个传热孔,根据本技术的各方面的倒焰窑传热装置能够提升倒焰窑的传温系数,提高热效率,降低单位制品的燃料消耗。
19.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20.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21.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倒焰窑传热装置的主体结构图;
22.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倒焰窑传热装置的上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24.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27.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技术的主旨。
28.图1至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倒焰窑传热装置的主体结构图和上剖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倒焰窑传热装置适用于放置在倒焰窑内的地面上,包括:固定基座110和多个传热管120。其中,固定基座110包括第一固定件111、连接件116和第二固定件112,第一固定件111和第二固定件112通过连接件116连接,具体的,第一固定件111和第二固定件112于连接件116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29.第一固定孔113和第二固定孔114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113和第二固定孔114,第一固定孔113和第二固定孔114的大小形状均与传热管120的大小形状相匹配,且与
传热管120一一对应。多个传热管120分别安装在多个第一固定孔113内和第二固定孔114内,具体的,传热管120和第一固定孔113和第二固定孔114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即传热管120被拧在第一固定孔113和第二固定孔114上,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30.具体的,固定基座110的材料选用方钢,传热管120的材料选用316l不锈钢。
31.由此,本公开实施例的倒焰窑传热装置,安装时,通过连接件116连接第一固定件111和第二固定件112,形成固定基座110,并将多个传热管120安装在固定基座110上,再将固定基座110放置在倒焰窑的地面上。在烧制时,将待烧制的产品堆放在固定基座110的两侧,由于固定基座110及传热管120均为钢制结构,具有高传热性,由此便可以通过传热装置来增加倒焰窑的传温系数,从而提高倒焰窑的热效率。与未设置倒焰窑传热装置的倒焰窑相比,降低了单位制品的燃料消耗。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述,第一固定件111呈弧形,第二固定件112呈矩形,将第一固定件111与第二固定件112连接后的固定基座110呈马蹄铁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件111的形状与第二固定件112的形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倒焰窑的结构进行灵活改变,只需能够放进倒焰窑中即可,在此不进行赘述。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第一固定孔113在第一固定件111上等间隔开设,多个第二固定孔114在第二固定件112上等间隔开设。
34.进一步的,第一固定孔113的个数为6个,第二固定孔114的个数为4个。即固定基座110安装可以安装10个传热管12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孔113的个数和第二固定孔114的个数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装传热管120的个数进行灵活开设,如第一固定孔113的个数为5个,第二固定孔114的个数为5个,只需设计合理即可,在此不进行赘述。
3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孔113和第二固定孔114旁还开设有多个第一传热孔115,第一传热孔115在第一固定孔113和第二固定孔114旁呈方形排列;多个传热管120的管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传热孔。优选的,第一传热孔115和第二传热孔的直径为2mm。通过设置第一传热孔115和第二传热孔,可以加强传热效果,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3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热孔115和第二传热孔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改变,只需设计合理即可,在此不进行赘述。
37.进一步的,第一传热孔115距离相邻的第一固定孔113和第二固定孔114的距离均为10cm,即第一传热孔115的开孔位置距离第一固定孔113的边缘10cm处和第二固定孔114的边缘10cm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热孔115的开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改变,只需设计合理即可,在此不进行赘述。
3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孔113的直径为10cm,第二固定孔114的直径为10cm。第一固定孔113的直径和第二固定孔114的直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此不进行赘述。
3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传热管120均垂直于固定基座110,即多个传热管120间平行设置。具体的,传热管120在基座上的垂直高度高于倒焰窑内的倒焰罐的高度,需要说明的是,倒焰罐为倒焰窑的内部结构,为本领域所公知常识,在此不进行赘述。
4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热管120的材质为钢铁,固定基座110为方钢。第一固定件111、第二固定件112和连接件116间一体成型,可以提升固定基座110的强度。
41.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图1至图2作为示例介绍了倒焰窑传热装置如上,但本领域
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应不限于此。事实上,用户完全可根据个人喜好和/或实际应用场景灵活设定结构,只要满足需求即可。
42.以上已经描述了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