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产前诊断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02 08:33: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检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产前诊断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2.产前诊断是指在出生前对胚胎或胎儿的发育状态、是否患有疾病等方面进行检测诊断。从而掌握先机,对可治性疾病,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宫内治疗;对于不可治疗性疾病,能够做到知情选择。广义的产前诊断对象包括:反复早孕期自然流产;既往出生缺陷病史;家族分子遗传病史;神经管缺陷家族史;妊娠合并1型糖尿病、高血压、癫痫、哮喘;曾暴露于药物、病毒、环境危害;父母近亲。
3.现有的产前诊断检查多为有创性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现有的羊膜腔穿刺术多为人工手动操作进行,且需要多名医师同时操作才得以进行,操作起来费时费力且需要有经验的医师才能顺利的进行,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产前诊断检查装置,具备的快速消毒、清理、动态b超检查、针头穿刺以及羊水抽取等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产前诊断检查装置,包括柱形壳体,所述柱形壳体的弧形轮廓上开设有外螺旋槽,所述柱形壳体的弧形轮廓上套有由外部支架进行支撑固定的环形罩一,所述环形罩一的弧形轮廓上开设有通孔且该孔内径向固定连接有插杆一,所述插杆一上朝向柱形壳体的一端与外螺旋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6.所述柱形壳体的底部的圆心处固定连接有穿刺针管,所述柱形壳体上靠近底部的弧形轮廓上固定连接有连接臂,还包括活动管,所述活动管的顶部开设有与连接臂上竖直段相适配的矩形孔,所述活动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对产妇腹部进行b超检查用的b超探头。
7.优选的,所述柱形壳体内设有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包括下压杆,所述柱形壳体的顶部开设有通孔且该孔与下压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下压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万向球,所述万向球的顶部限位转动连接有安装座,所述下压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台形压柱,所述圆台形压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一,所述压板一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装有消毒药液的气囊一,所述气囊一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二,所述压板二的侧面与柱形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柱形壳体的壁厚内开设有腔体且该腔体内固定装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顶部穿过柱形壳体并延伸至气囊一内,所述导液管上延伸至气囊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导液管的底部穿过柱形壳体并向下延伸。
8.优选的,所述柱形壳体上还设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在外螺旋槽内壁滑动连接的插杆二,所述插杆二上远离柱形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板,所述环形罩一的下表面开设有供传动板径向限位滑动的限位通槽一,所述环形罩一的正下方设有套在柱形壳体上的环形罩二,所述环形罩二的内壁径向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远离柱形壳体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簧一,所述压簧一上远离挡板的一端与环形罩二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上靠近柱形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锁定推杆,所述锁定推杆贯穿柱形壳体并与柱形壳体径向滑动连接,所述环形罩二的上表面开设有供传动板径向限位滑动的限位通槽二,所述传动板的底部穿过限位通槽二并与锁定推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所述柱形壳体内设有使消毒药剂快速散开的分散装置,所述分散装置包括在压板一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气囊二,所述气囊二的底部与压板二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柱形壳体上靠近右侧的壁厚内开设有腔体并通过该腔体固定连接有排气抽液管,所述排气抽液管的顶部穿过柱形壳体并延伸至气囊二内,所述排气抽液管的底部贯穿柱形壳体的底部并延伸至穿刺针管内。
10.优选的,所述气囊二内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与气囊二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底部与气囊二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下压杆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气囊,所述挤压气囊的侧面与锁定推杆上远离挡板的一端活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连接臂上竖直段的表面套有压环,所述压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压簧二,所述压簧二的底部与活动管的顶部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活动管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活动管以柱形壳体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通过外部支撑完成对环形罩一的支撑固定,使用时使产妇的腹部表面与b超探头的下表面接触,b超探头与外部b超检查设备信号连接,使得通过b超探头检测出的实时画面通过外联的b超检查设备中的显示屏得以展现,使得腹中婴儿的状态得以实时展现。
15.通过手动向下按压柱形壳体,使得柱形壳体有下移的趋势,但是插杆一的端部在外螺旋槽内,为使柱形壳体顺利下移,在外螺旋槽上轨迹的引导下,使得柱形壳体整体在环形罩一内进行转动,最后穿刺针管得以通过下旋的方式刺入产妇的腹腔内,如此得以完成刺入操作,通过b超探头实时监测,避免穿刺针管与婴儿发生触碰。
16.通过消毒装置的设置,能够在进行穿刺之前先进行全面的消毒操作;
17.通过锁定装置的设置,能够延迟柱形壳体整体的下旋操作,使得在完成消毒以及吹干操作之后,柱形壳体以及穿刺针管才得以顺利的进行下旋操作;
18.通过分散装置的设置,能够将消毒药剂快速的吹散,使得消毒药剂能覆盖更大的腹部面积,且由于消毒药剂多为医用酒精,这使得分散装置也能够快速的将消毒药剂蒸发吹干;
19.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现有的羊膜腔穿刺术多为人工手动操作进行,且需要多名医师同时操作才得以进行,操作起来费时费力且需要有经验的医师才能顺利的进行,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柱形壳体的立体图;
21.图2为本发明柱形壳体的正视剖视图;
22.图3为本发明活动管的正视剖视图;
23.图4为本发明气囊一的正视剖视图;
24.图5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柱形壳体;2、外螺旋槽;3、环形罩一;4、插杆一;5、穿刺针管;6、连接臂;7、活动管;8、矩形孔;9、b超探头;10、下压杆;11、万向球;12、安装座;13、圆台形压柱;14、压板一;15、气囊一;151、压板二;16、导液管;17、单向阀;18、插杆二;19、传动板;20、限位通槽一;21、环形罩二;211、限位通槽二;22、挡板;23、压簧一;24、锁定推杆;25、气囊二;26、复位弹簧;27、排气抽液管;28、挤压气囊;29、压环;30、压簧二。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一
2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妇产科临床用产前诊断检查装置,包括柱形壳体1,用于柱形壳体1的弧形轮廓上开设有外螺旋槽2,柱形壳体1的弧形轮廓上套有由外部支架进行支撑固定的环形罩一3,通过外部支撑完成对环形罩一3的支撑固定,环形罩一3的弧形轮廓上开设有通孔且该孔内径向固定连接有插杆一4,插杆一4上朝向柱形壳体1的一端与外螺旋槽2的内壁滑动连接;
29.柱形壳体1的底部的圆心处固定连接有穿刺针管5,柱形壳体1上靠近底部的弧形轮廓上固定连接有连接臂6,还包括活动管7,活动管7的顶部开设有与连接臂6上竖直段相适配的矩形孔8,通过手动向下按压柱形壳体1,使得柱形壳体1有下移的趋势,但是插杆一4的端部在外螺旋槽2内,为使柱形壳体1顺利下移,在外螺旋槽2上轨迹的引导下,使得柱形壳体1整体在环形罩一3内进行转动,最后穿刺针管5得以通过下旋的方式刺入产妇的腹腔内,如此得以完成刺入操作,通过b超探头9实时监测,避免穿刺针管5与婴儿发生触碰。活动管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对产妇腹部进行b超检查用的b超探头9,使用时使产妇的腹部表面与b超探头9的下表面接触。b超探头9与外部b超检查设备信号连接,使得通过b超探头9检测出的实时画面通过外联的b超检查设备中的显示屏得以展现,使得腹中婴儿的状态得以实时展现。
30.通过连接臂6能够带着活动管7、矩形孔8和b超探头9一同转动,进而实现动态监测,而连接臂6竖直段在活动管7内的升降,使得b超探头9的下表面始终能够与产妇的腹部保持稳定接触,实际使用过程中,b超探头9上还涂抹有耦合剂。
31.实施例二
32.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柱形壳体1内设有消毒装置,通过消毒装置的设置,能够在进行穿刺之前先进行全面的消毒操作。
33.消毒装置包括下压杆10,柱形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且该孔与下压杆10的表面活动连接,下压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万向球11,万向球11的顶部限位转动连接有安装座12,下压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台形压柱13,圆台形压柱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一14,压板一1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装有消毒药液的气囊一15,气囊一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板
二151,压板二151的侧面与柱形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柱形壳体1的壁厚内开设有腔体且该腔体内固定装有导液管16,导液管16的顶部穿过柱形壳体1并延伸至气囊一15内,导液管16上延伸至气囊一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7,导液管16的底部穿过柱形壳体1并向下延伸。
34.参考图1。通过下文内容中锁定装置的设置,使得圆台形压柱13上靠近顶部的弧形面未与锁定推杆24接触之前,柱形壳体1、穿刺针管5均难以完成下旋操作。
35.由此可以放心的通过动力机构带动安装座12的下移,该动力机构为接通电源后的电机,伴随着柱形壳体1的被锁定,安装座12带着万向球11、下压杆10、圆台形压柱13、压板一14顺利的进行下移,通过压板一14和压板二151之间的逐渐靠近,使得气囊一15收到挤压并使得其内的消毒药剂通过单向阀17、导液管16被挤出,且由于导液管16的底部正对产妇腹部的穿刺部位,使得产妇穿刺部位的皮肤得到充分的消毒操作;
36.实施例三
37.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柱形壳体1上还设有锁定装置,通过锁定装置的设置,能够延迟柱形壳体1整体的下旋操作,使得在完成消毒以及吹干操作之后,柱形壳体1以及穿刺针管5才得以顺利的进行下旋操作。
38.锁定装置包括在外螺旋槽2内壁滑动连接的插杆二18,插杆二18上远离柱形壳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板19,环形罩一3的下表面开设有供传动板19径向限位滑动的限位通槽一20,环形罩一3的正下方设有套在柱形壳体1上的环形罩二21,环形罩二21的内壁径向滑动连接有挡板22,挡板22上远离柱形壳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簧一23,压簧一23上远离挡板22的一端与环形罩二21的内壁固定连接,挡板22上靠近柱形壳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锁定推杆24,锁定推杆24贯穿柱形壳体1并与柱形壳体1径向滑动连接,环形罩二21的上表面开设有供传动板19径向限位滑动的限位通槽二211,传动板19的底部穿过限位通槽二211并与锁定推杆2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39.参考图2。通过上文得知圆台形压柱13会下移,而伴随着圆台形压柱13的下移,其外轮廓会逐渐的靠近锁定推杆24,并最终对锁定推杆24造成挤压,使得锁定推杆24带着挡板22在克服压簧一23的弹力后朝着远离柱形壳体1的方向进行径向滑动,通过锁定推杆24的传动,使得传动板19能够带着插杆二18远离外螺旋槽2,一旦插杆二18远离外螺旋槽2,则与外螺旋槽2内壁上接触点只有插杆一4一处,插杆一4一处难以单独完成对于柱形壳体1的锁定,此后再对下压杆10施加下压力时,经过压板一14、气囊一15、压板二151的传导,会使柱形壳体1整体下旋,由此完成前文的穿刺操作。
40.进一步的,下压杆10上靠近底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气囊28,挤压气囊28的侧面与锁定推杆24上远离挡板22的一端活动连接。
41.参考图2,通过挤压气囊28的设置,使得当挤压气囊28在与锁定推杆24的端部接触时,能够通过挤压气囊28的形变,进入至锁定推杆24贯穿柱形壳体1的通孔内,将锁定推杆24从该孔中挤出,使得锁定推杆24彻底脱离柱形壳体1,使得后续柱形壳体1的下旋操作得以顺利的进行。
42.实施例四
43.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柱形壳体1内设有使消毒药剂快速散开的分散装置,通过分散装置的设置,能够将消毒药剂快速的吹散,使得消毒药剂能覆盖更大的腹部面
积,且由于消毒药剂多为医用酒精,这使得分散装置也能够快速的将消毒药剂蒸发吹干。
44.分散装置包括在压板一14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气囊二25,气囊二25的底部与压板二1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柱形壳体1上靠近右侧的壁厚内开设有腔体并通过该腔体固定连接有排气抽液管27,排气抽液管27的顶部穿过柱形壳体1并延伸至气囊二25内,排气抽液管27的底部贯穿柱形壳体1的底部并延伸至穿刺针管5内。
45.参考图2,在上述锁定操作未被解除之前,伴随着压板一14的下移,会对气囊二25造成挤压,使得气囊二25内预先存储的纯净空气通过排气抽液管27而被向下喷出,由于排气抽液管27的底部延伸至穿刺针管5内,使得穿刺针管5会向下喷射空气,使得穿刺针管5整下方的消毒药剂会加速的蒸发吹干,方便后续穿刺操作的进行。
46.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柱形壳体1的弧形轮廓上还设有用于使得气囊二25和气囊一15得以暴露的缺口,用于实现气囊二25和气囊一15的更换以及羊水的最终收集。
47.进一步的,气囊二25内设有复位弹簧26,复位弹簧26的顶部与气囊二25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复位弹簧26的底部与气囊二25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48.参考图2,通过复位弹簧26的设置,一旦解除对于与下压杆10的下压,在复位弹簧26的弹力作用下,会使气囊二25逐渐的恢复至原先的体积状态,此时穿刺针管5还在产妇体内,而气囊二25在形变恢复过程中,会通过穿刺针管5将产妇体内的羊水进行抽取,再此过程中穿刺针管5和柱形壳体1的位置高度均不发生变化。
49.进一步的,连接臂6上竖直段的表面套有压环29,压环2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压簧二30,压簧二30的底部与活动管7的顶部固定连接。
50.参考图2和图3。
51.通过压环29和压簧二30的配合,使得b超探头9的底部能够紧贴产妇的腹部皮肤,一遍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
52.进一步的,活动管7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活动管7以柱形壳体1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
53.通过两个活动管7对应两个b超探头9,能够实现对产妇腹中婴儿更为全面的动态检测。
54.工作原理:该妇产科临床用产前诊断检查装置使用时,通过外部支撑完成对环形罩一3的支撑固定,使用时使产妇的腹部表面与b超探头9的下表面接触,b超探头9与外部b超检查设备信号连接,使得通过b超探头9检测出的实时画面通过外联的b超检查设备中的显示屏得以展现,使得腹中婴儿的状态得以实时展现。
55.通过手动向下按压柱形壳体1,使得柱形壳体1有下移的趋势,但是插杆一4的端部在外螺旋槽2内,为使柱形壳体1顺利下移,在外螺旋槽2上轨迹的引导下,使得柱形壳体1整体在环形罩一3内进行转动,最后穿刺针管5得以通过下旋的方式刺入产妇的腹腔内,如此得以完成刺入操作,通过b超探头9实时监测,避免穿刺针管5与婴儿发生触碰。
56.通过消毒装置的设置,能够在进行穿刺之前先进行全面的消毒操作;参考图2。通过下文内容中锁定装置的设置,使得圆台形压柱13上靠近顶部的弧形面未与锁定推杆24接触之前,柱形壳体1、穿刺针管5均难以完成下旋操作。
57.由此可以放心的通过动力机构带动安装座12的下移,该动力机构为接通电源后的电机,伴随着柱形壳体1的被锁定,安装座12带着万向球11、下压杆10、圆台形压柱13、压板
一14顺利的进行下移,通过压板一14和压板二151之间的逐渐靠近,使得气囊一15收到挤压并使得其内的消毒药剂通过单向阀17、导液管16被挤出,且由于导液管16的底部正对产妇腹部的穿刺部位,使得产妇穿刺部位的皮肤得到充分的消毒操作
58.通过锁定装置的设置,能够延迟柱形壳体1整体的下旋操作,使得在完成消毒以及吹干操作之后,柱形壳体1以及穿刺针管5才得以顺利的进行下旋操作;参考图2。通过上文得知圆台形压柱13会下移,而伴随着圆台形压柱13的下移,其外轮廓会逐渐的靠近锁定推杆24,并最终对锁定推杆24造成挤压,使得锁定推杆24带着挡板22在克服压簧一23的弹力后朝着远离柱形壳体1的方向进行径向滑动,通过锁定推杆24的传动,使得传动板19能够带着插杆二18远离外螺旋槽2,一旦插杆二18远离外螺旋槽2,则与外螺旋槽2内壁上接触点只有插杆一4一处,插杆一4一处难以单独完成对于柱形壳体1的锁定,此后再对下压杆10施加下压力时,经过压板一14、气囊一15、压板二151的传导,会使柱形壳体1整体下旋,由此完成前文的穿刺操作。
59.通过分散装置的设置,能够将消毒药剂快速的吹散,使得消毒药剂能覆盖更大的腹部面积,且由于消毒药剂多为医用酒精,这使得分散装置也能够快速的将消毒药剂蒸发吹干;参考图2,在上述锁定操作未被解除之前,伴随着压板一14的下移,会对气囊二25造成挤压,使得气囊二25内预先存储的纯净空气通过排气抽液管27而被向下喷出,由于排气抽液管27的底部延伸至穿刺针管5内,使得穿刺针管5会向下喷射空气,使得穿刺针管5整下方的消毒药剂会加速的蒸发吹干,方便后续穿刺操作的进行。参考图2,通过复位弹簧26的设置,一旦解除对于与下压杆10的下压,在复位弹簧26的弹力作用下,会使气囊二25逐渐的恢复至原先的体积状态,此时穿刺针管5还在产妇体内,而气囊二25在形变恢复过程中,会通过穿刺针管5将产妇体内的羊水进行抽取,再此过程中穿刺针管5和柱形壳体1的位置高度均不发生变化。
60.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现有的羊膜腔穿刺术多为人工手动操作进行,且需要多名医师同时操作才得以进行,操作起来费时费力且需要有经验的医师才能顺利的进行,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的问题。
6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