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耳穿戴用具以及温热用具的制作方法

2022-07-10 09:51: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耳穿戴用具以及温热用具。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穿戴在耳朵上的温热用具。专利文献1的温热用具,是具有供耳朵放入的开口、并且与耳朵的尺寸相匹配的袋子或袋状物。另外,专利文献1的温热用具,具备发热部,并且具备对耳朵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覆盖的穿戴部。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8620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专利文献1的温热用具,发热部与佩戴用部一体化,在难以更换作为温热体的发热部的点上,依然有改善的余地。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更高效地通过温热体对耳廓进行加热、并且能够提高温热体的可穿脱性的结构的耳穿戴用具,以及,温热用具。
9.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10.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耳穿戴用具,是能够穿戴在耳朵上的耳穿戴用具,其中,划分出了能够收纳温热体的收纳空间,划分出所述收纳空间的划分面,具备:在与耳廓接触的接触面的背面侧形成的凹面;从所述凹面的开口端开始延伸的凸缘面;以在所述凹面的轴方向上,隔着空隙与作为所述凸缘面的一部分的规定部位相面对的方式进行配置的凸缘相对面,并且,能够将所述温热体的一部分,从所述凹面的径方向上的内侧朝向外侧,插入所述凸缘面的所述规定部位与所述凸缘相对面之间,所述凸缘面的所述规定部位,是位于比所述径方向上的内侧端更靠近所述径方向的外侧,并且与所述凹面的所述开口端相比在所述轴方向上更靠近所述凹面的底部侧的位置的部分。
11.作为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凸缘相对面,仅仅位于与所述凹面的所述开口端相比,在所述轴方向上更靠近与所述凹面的所述底部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12.作为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凸缘面的所述规定部位,具备随着从所述径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在所述轴方向上逐渐向所述凹面的所述底部侧倾斜的倾斜面,并且,所述凸缘面的所述规定部位的所述部分,由所述倾斜面构成。
13.作为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划分面,具备将所述凸缘面与所述凸缘相对面相连的连接壁面,并且所述连接壁面位于所述凸缘面与所述凸缘相对面之间的所述空隙的、所述径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
14.作为本发明的一方面的耳穿戴用具,具备能够嵌入所述耳廓的耳甲的嵌入部,所述接触面以及所述凹面,由所述嵌入部的表面构成。
15.作为本发明的一方面的耳穿戴用具,具备从所述嵌入部突出并且能够插入外耳孔的插入部,所述凸缘面的所述规定部位,由所述插入部的表面构成。
16.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温热用具,具备上述耳穿戴用具和所述温热体。
17.发明的效果
18.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备能够更高效地由温热体加热耳廓,并且能够提高温热体的可穿脱性的结构的耳穿戴用具,以及,温热用具。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温热用具的分解立体图。
20.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温热用具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21.图3是示出将如图2所示的使用状态的温热用具佩戴在耳朵上的状态的图。
22.图4是将图1所示的温热用具中的温热体单独示出的图。
23.图5(a)以及图5(b),是图1所示的温热用具中的耳穿戴用具的单独个体的俯视图以及仰视图。
24.图6是图5(a)以及图5(b)的i-i剖面图。
25.图7是图5(a)以及图5(b)的ii-ii剖面图。
26.图8是图5(a)以及图5(b)的iii-iii剖面图。
27.图9是图2所示的使用状态的温热用具的剖面图。
28.图10是示出将温热体安装于图1所示的耳穿戴用具的过程中的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耳穿戴用具以及温热用具的实施方式进行示意性说明。各图相同的结构标记了相同的符号。
30.图1、图2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温热用具的一实施方式的温热用具100的立体图。如图1,图2所示,温热用具100具备:温热体2、盖部件3以及作为本发明的耳穿戴用具的一实施方式的耳穿戴用具4。图1是温热用具10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温热用具100在使用状态下的立体图。温热用具100,能够以温热体2、盖部件3以及耳穿戴用具4分解成单独个体的状态(参照图1)在市场上流通,也能够以温热体2以及盖部件3安装于耳穿戴用具4的使用状态(参照图2)在市场上流通。另外,构成温热用具100的温热体2、盖部件3以及耳穿戴用具4也可以分别单独地在市场上流通。
31.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使用状态的温热用具100被佩戴在使用者的耳朵上的状态的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温热用具100,可以通过佩戴在耳朵上来使用。温热用具100,在佩戴于使用者的耳朵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温热体2温暖耳朵的规定部位分,详细结构将在下文中描述。通过温暖耳朵,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不良,能够期待改善头晕、耳鸣、头痛、肩膀僵硬等(以下,记载为“头晕等”。)症状。另外,通过温暖耳朵,可通过加热来刺激内部的副交感神经,能够得到放松效果。
32.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温热用具100,盖部件3插入所谓为耳眼的外耳孔ea中,并且,耳穿戴用具4通过嵌入耳廓au(auricle)的耳甲ca(concha auriculae)中,能够固定在耳朵上。本实施方式的温热用具100,通过像这样固定在耳朵上,从而完成向耳朵的穿戴。
不过温热用具100,只要能够穿戴在耳朵上即可,其固定方法没有特别限定。温热用具100,例如,可以仅仅通过插入于外耳孔ea中、且紧密地贴合于外耳孔ea的内表面,从而固定在耳朵上。另外,温热用具100,也可以仅仅通过嵌入于耳甲ca,且紧密地贴合于耳甲ca的内侧面,从而固定在耳朵上。此外,温热用具100,还可以通过夹持除了耳甲ca之外的耳廓au的任一部位,从而固定在耳朵上。
33.以下,对温热用具100的温热体2、盖部件3以及耳穿戴用具4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34.[温热体2]
[0035]
图4是示出温热体2的单独个体的图。本实施方式的温热体2,是一次性的取暖片(暖宝宝)。温热体2,使用前被密封在隔绝空气的薄膜袋内。使用前的温热体2,能够以温热体2单独个体的方式被密封在薄膜袋内,也能够在已预先安装于耳穿戴用具4的状态下,与耳穿戴用具4一起密封在薄膜袋内。
[0036]
本实施方式的温热体2,具备:当接触空气时会引起伴随着发热的化学反应的发热组成物5,以及在内部收纳该发热组成物5的收纳体6。发热组成物5,例如,能够分别以适当的量含有:可氧化性的金属(铁粉等),活性炭,碳黑,保水剂(木粉、蛭石、硅藻土、珍珠岩、硅胶、氧化铝、吸水性树脂等),金属盐(食盐等),水等。本实施方式的收纳体6具备第1片材6a以及第2片材6b,该第1片材6a以及第2片材6相互之间夹着发热组成物5并对其进行收纳。第1片材6a以及第2片材6b,在相互之间夹着发热组成物5的状态下,例如通过接合、熔接等将彼此的周缘部进行接合。
[0037]
第1片材6a为帽子状,第2片材6b为圆形扁平状,第1片材6a以及第2片材6b相互之间夹着发热组成物5。本实施方式的温热体2,以第1片材6a被耳穿戴用具4覆盖的方式,安装于耳穿戴用具4(参照图9),详细结构将在下文描述。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温热体2,以第2片材6b露出于外部的状态,安装于耳穿戴用具4(参照图3、图9)。
[0038]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片材6a的透气性,比第2片材6b的透气性更高。通过这样,在温热体2安装于耳穿戴用具4的状态下,能够抑制通过露出在外部的第2片材6b进行散热。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片材6a优选为透湿性片材,第2片材6b优选为非透湿性片材。
[0039]
第1片材6a,例如,可以由透气性较高的材料构成,也可以由适当地形成有通气孔的材料构成。作为构成第1片材6a的材料的示例,可以列举:纺织布,无纺布,合成树脂,橡胶,弹性体等。第2片材6b,例如,可以由透气性较低的材料构成。作为构成第2片材6b的材料的示例,可以列举:合成树脂,合成树脂与纺织布或无纺布的层叠体等。
[0040]
作为构成透气性较高的纺织布或无纺布的纤维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尼龙、维纶、聚酯、人造丝、丙烯酸、聚乙烯、聚丙烯、醋酸、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的合成纤维,棉、麻、绢、纸等天然纤维,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合纤维等。这些纤维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0041]
作为构成透气性较低的合成树脂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与在上述的纤维材料中示例的树脂材料相同的材料。因此,第2片材6b,例如,可以选用由在上述的纤维材料中示例的树脂材料所构成的树脂薄膜。另外,第1片材6a,也可以选用适当地形成有通气孔的、与第2片材6b同样的树脂薄膜。
[0042]
虽然如上文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温热体2,是包括当接触空气时会引起伴随着发热的化学反应的发热组成物5的结构,但是不限于这样的结构。温热体2,只要是在规定的时间
段内能够蓄热的结构即可,例如可以是用微波炉进行加热来使用的物体。另外,温热体2,例如,也可以利用在常温下处于过冷却状态的醋酸钠水溶液的凝固热。
[0043]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的温热体2中,对发热组成物5进行包裹的收纳体6由第1片材6a以及第2片材6b构成,但是不限于此。收纳体6,只要以与耳穿戴用具4的结构相对应的方式对发热组成物5进行收纳、保持即可,其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
[0044]
下文中,将本实施方式的温热体2中的对发热组成物5进行收纳的部分,称作温热体2的本体部2a。虽然本实施方式的本体部2a,具有大致圆锥台形状的外形,但是其外形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下文中,将本实施方式的温热体2中的、从本体部2a突出的部分,称作被保持部2b。本实施方式的被保持部2b,是从圆锥台形状的本体部2a的大径侧的端部开始朝向径方向的外侧进行突出的凸缘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被保持部2b,由第1片材6a以及第2片材6b的周缘部构成。
[0045]
[盖部件3]
[0046]
如图1、图2所示,盖部件3,构成为能够安装在耳穿戴用具4的后述的插入部12上。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盖部件3,具备:可供耳穿戴用具4的插入部12内嵌的安装筒部3a(参照图9);以及以从该安装筒部3a顶端往回折返的方式与安装筒部3a进行连接的外装筒部3b。
[0047]
耳穿戴用具4的插入部12,从盖部件3的安装筒部3a的基端侧的开口朝向内部插入。插入部12,通过与安装筒部3a的内表面紧贴,能够对安装筒部3a进行保持。本实施方式的耳穿戴用具4的插入部12,具备环状凸部12b1。插入部12的环状凸部12b1嵌入在安装筒部3a的内表面设置的环状凹部3a1(参照图9)中,详细结构将在下文描述。由此,能够提高插入部12对盖部件3的保持性。
[0048]
外装筒部3b,对安装筒部3a的径方向上的外侧进行覆盖。安装筒部3a与外装筒部3b之间划分出环状空间。因此,外装筒部3b,当如图3所示被插入外耳孔ea中时,会被外耳孔ea的内表面挤压,因此一边以接近安装筒部3a的外表面的方式朝向径方向内侧进行弹性变形,一边紧贴于外耳孔ea的内表面。像这样,通过将盖部件3安装于耳穿戴用具4,从而盖部件3以紧贴外耳孔ea的内表面的方式嵌合在外耳孔ea中,能够提高温热用具100对外耳孔ea的固定性。另外,通过使用盖部件3,可阻塞外耳孔ea,能够提高隔音性。由此,能够阻隔外部的噪音等,能够使得佩戴温热用具100的使用者处于容易放松的状态。
[0049]
构成盖部件3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橡胶,弹性体,包括软质树脂以及硬质树脂的合成树脂等。作为合成树脂,例如能够使用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虽然本实施方式的盖部件3中,安装筒部3a以及外装筒部3b由同一种材料一体地形成,但是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另外,盖部件3,也可以在橡胶、弹性体、合成树脂等的基材中混合金属或碳等材料而形成。进一步,盖部件3,可以由热传导性树脂形成。
[0050]
[耳穿戴用具4]
[0051]
耳穿戴用具4,构成为能够安装上文所述的温热体2以及盖部件3。另外,耳穿戴用具4,构成为能够与安装在其上的温热体2以及盖部件3一起佩戴在耳朵上。需要说明的是,“耳穿戴用具4能够佩戴在耳朵上”,不仅包括耳穿戴用具4自身直接地固定在耳朵上,也包括耳穿戴用具4通过可固定于耳朵的例如盖部件3等其他的部件而间接地固定在耳朵上的
意思。
[0052]
图5(a)是从上表面那一侧观察耳穿戴用具4单独个体的俯视图。图5(b)是从下表面那一侧观察耳穿戴用具4单独个体的仰视图。这里,耳穿戴用具4的“上表面”是指,在耳穿戴用具4佩戴在耳朵上的状态下,位于耳廓au(参照图3)那一侧的表面。另外,耳穿戴用具4的“下表面”是指,与上表面相反的那一侧的表面。图6,是图5(a)以及图5(b)所示的i-i线的位置处的耳穿戴用具4的剖面图。图7,是图5(a)以及图5(b)所示的ii-ii线的位置处的耳穿戴用具4的剖面图。图8,是图5(a)以及图5(b)所示的iii-iii线的位置处的耳穿戴用具4的剖面图。以下,参照图1~图3以及图5~图8,对耳穿戴用具4进行详细说明。
[0053]
如图1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耳穿戴用具4,具备:接触部11、插入部12、保持部13以及连接凸缘部20。
[0054]
<接触部11>
[0055]
接触部11,在耳穿戴用具4佩戴于耳朵的状态(参照图3)下,与耳廓au的规定部位进行接触。在耳穿戴用具4佩戴于耳朵的状态(参照图3)下,接触部11所接触的耳廓au的规定部位,没有特别限定。温热体2通过接触部11温暖耳廓au的任意的部位,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不良,能够期待眩晕等症状的改善。另外,内部的副交感神经被加热而受到刺激,能够得到放松效果。
[0056]
本实施方式的接触部11,如图3所示,由能够嵌入在耳廓au的耳甲ca中的嵌入部14构成。嵌入部14构成为,通过嵌入在耳甲ca中,从而与作为耳廓au的规定部位的耳甲ca的内表面进行接触。更具体地,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接触部11的嵌入部14,通过嵌入在耳甲ca中,从而与耳甲ca的内表面中的、耳甲腔(cavum conchae)的内表面进行接触。虽然如上文所述,接触部11所接触的耳廓au的规定部位没有特别限定,但是接触部11,优选地采用像本实施方式这样的、通过嵌入在耳甲ca中从而与耳甲ca的内表面进行接触的嵌入部14,特别优选地采用与耳甲腔的内表面进行接触的嵌入部14。温热体2通过作为接触部11的嵌入部14对耳甲ca的内表面进行加热,从而能够有效地对内部的副交感神经进行加热。由此,能够更加提高上文所述的放松效果。
[0057]
下文中,为了说明方便,将嵌入部14的延伸方向记载为“嵌入部14的高度方向a”,或者简单记载为“高度方向a”。本实施方式的嵌入部14,具有大致圆锥台形状的外形。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嵌入部14的高度方向a,是下文所述的环状侧壁部15(参照图1等)的中心轴方向。另外,下文中,为了说明方便,有时将嵌入部14的高度方向a中的、从嵌入部14的基端侧朝向顶端侧的方向,简单记载为“上侧”。另外,有时将嵌入部14的高度方向a中的、从嵌入部14的顶端侧朝向基端侧的方向,简单记载为“下侧”。本实施方式的上侧,在环状侧壁部15(参照图1等)中,是指与如下文所述的顶板部16(参照图1等)连接的一端侧。本实施方式的下侧,在环状侧壁部15中,是指与顶板部16连接的一端侧相反的另一端侧。
[0058]
如图5~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嵌入部14,在其内部划分出内部空间15a,该内部空间15a能够收纳通过嵌入部14对耳甲ca的内表面进行加热的温热体2。本实施方式的嵌入部14,具备:与耳甲ca的内表面进行接触的凸面,和在该凸面的背侧的、划分出内部空间15a的凹面。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嵌入部14,具备环状侧壁部15和顶板部16。环状侧壁部15,构成为能够嵌合于耳甲ca。特别地,本实施方式的环状侧壁部15,能够以被耳甲ca内侧面夹持的方式进行嵌合。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环状侧壁部15,能够以被耳甲ca的内侧面中的、
耳甲腔的内侧面夹持的方式进行嵌合。环状侧壁部15,在其内部划分出能够对温热体2的本体部2a(参照图4)进行收纳的内部空间15a。顶板部16,与环状侧壁部15的上侧的一端(下文中,记载为“上端”。)连接。环状侧壁部15的内部空间15a的上端,被顶板部16封闭。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内部空间15a,是由环状侧壁部15以及顶板部16划分出的圆锥台形状的空间。顶板部16,具有底接触面16a,在环状侧壁部15嵌合于耳甲ca的状态下,该底接触面16a能够与耳甲ca的底面进行接触。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底接触面16a,构成为能够与耳甲ca的底面中的、耳甲腔的底面进行接触。本实施方式的顶板部16的底接触面16a,由顶板部16中的、与面向内部空间15a的顶板下表面17b相反的那一侧的顶板上表面17a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嵌入部14的环状侧壁部15的外表面,构成了能够与耳甲ca的内侧面进行接触的侧方接触面。
[0059]
上文所述的温热体2,通过其本体部2a被收纳于内部空间15a,从而能够安装在耳穿戴用具4中。具体地,温热体2的本体部2a,能够从环状侧壁部15的开口端被收纳进内部空间15a内,该开口端是与环状侧壁部15的连接于顶板部16的上端相反的那一侧的下侧的一端(下文中,记载为“下端”。)。温热体2的本体部2a,没有与环状侧壁部15以及顶板部16进行接触,而是以隔着空隙x与环状侧壁部15以及顶板部16间隔(参照图9)的状态,被收纳在内部空间15a内。该详细情况在下文描述(参照图9)。
[0060]
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嵌入部14的外形是圆锥台形状,但是其外形没有特别限定。嵌入部14的外形,例如,可以是圆柱形状。另外,嵌入部14的外形,例如,可以是与耳甲ca的内表面匹配的形状。因此,嵌入部14中的环状侧壁部15,也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锥状筒形状。环状侧壁部15,也可以是无论在中心轴方向上的哪个位置都具有一样的内径以及外径的、圆筒形状。但是,环状侧壁部15的外表面,优选地,具有像本实施方式那样的、从与连接于顶板部16的上端相反的一侧的下端开始朝向连接于顶板部16的上端,而逐渐变细的锥形形状。通过这样,容易将嵌入部14嵌于耳甲ca。另外,环状侧壁部15,与高度方向a相正交的剖面外形也可以不是圆形状,上述剖面外形,可以是与耳甲ca的内侧面相匹配的无定形的形状。进而,虽然本实施方式的顶板部16,由对锥形筒形状的环状侧壁部15的上端进行封闭的圆形扁平状的平板部构成,但是不限于该结构。顶板部16,优选地,构成为能够增大底接触面16a与耳甲ca的底面进行接触的面积。因此,顶板部16,例如,可以由弯曲成圆顶状的弯曲板部构成,以使得底接触面16a成为凸面。进一步,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内部空间15a,是大致圆锥台形状的空间,但是内部空间15a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的内部空间15a,只要构成为能够对温热体2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收纳、且能够通过嵌入部14对耳廓au进行加热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温热体2的本体部2a,被收纳在内部空间15a中,从而形成被环状侧壁部15以及顶板部16覆盖的状态。
[0061]
<插入部12>
[0062]
如图5、图6等所示,插入部12,从嵌入部14突出。插入部12,构成为能够与安装在其上的盖部件3一起插入外耳孔ea(参照图3)中。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插入部12,在沿嵌入部14的高度方向a观察的俯视图(参照图5(a))中,从嵌入部14朝向外侧突出。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插入部12,从嵌入部14的环状侧壁部15开始,朝向环状侧壁部15的径方向b上的外侧突出设置。下文中,为了方便说明,有时将环状侧壁部15的径方向b简单记载为“径方向b”。
[0063]
本实施方式的插入部12,具备:与环状侧壁部15连接的基端部12a,以及与该基端部12a连接、且可插入于盖部件3的安装筒部3a(参照图9)内的顶端部12b。顶端部12b,具有大致圆柱状的外形。作为顶端部12b的延伸方向的中心轴方向c,相对于嵌入部14的高度方向a进行倾斜。顶端部12b,能够插入在盖部件3的安装筒部3a内,以朝向径方向外侧挤压并扩张安装筒部3a。由此,顶端部12b的外表面,紧贴安装筒部3a的内表面。其结果是,盖部件3,由耳穿戴用具4的插入部12保持。另外,除了外装筒部3b与外耳孔ea的内表面之间的紧贴之外,通过顶端部12b的外表面与安装筒部3a的内表面紧贴,能够进一步阻塞外耳孔ea,能够进一步提高温热用具100的隔音性。
[0064]
进一步,本实施方式的顶端部12b,具备朝向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环状凸部12b1。当插入部12的顶端部12b插入盖部件3的安装筒部3a内时,顶端部12b的环状凸部12b1,嵌入在安装筒部3a的内表面设置的环状凹部3a1(参照图9)中。由此,安装筒部3a难以从顶端部12b脱落。因此,能够提高插入部12对盖部件3的保持性。
[0065]
虽然本实施方式的插入部12,以能够安装上文所述的盖部件3的方式,与盖部件3单独地形成,但是也可以一体地形成。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插入部12的顶端部12b,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与盖部件3的安装筒部3a一体地进行连接。
[0066]
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耳穿戴用具4,具备插入部12,但是不限于该结构。虽然本实施方式的耳穿戴用具4,是通过紧贴于外耳孔ea的内表面而固定在耳朵上的结构,但是,例如,如果采用仅仅由耳廓au固定的耳穿戴用具4,那么该耳穿戴用具4也可以不具备插入部12。但是,基于隔音性产生的放松效果的观点,温热用具100,优选具备能够插入外耳孔ea的插入部12。另外,温热用具100,基于提高对外耳孔ea的内表面的紧贴性的观点,优选还具备可以安装在插入部12上的盖部件3。像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隔音性产生的放松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方式的插入部12与嵌入部14一体地形成,但是也可以与嵌入部14单独地形成,且能够拆卸地安装在嵌入部14上。
[0067]
<保持部13>
[0068]
保持部13,能够保持通过作为接触部11的嵌入部14对耳廓au的规定部位进行加热的温热体2。换言之,由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13进行保持的温热体2,通过嵌入部14,对作为耳廓au的规定部位的耳甲ca的内表面进行加热。
[0069]
另外,保持部13,能够以隔着空隙x与嵌入部14间隔的状态对温热体2进行保持(参照图9),详细结构将在下文中描述。通过这样,与嵌入部14以及温热体2没有空隙x地相互接触的结构相比较,能够抑制温热体2引起嵌入部14的温度急速上升。因此,能够避免与嵌入部14进行接触的耳廓au的耳甲ca的内表面的烫伤。
[0070]
如图5(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13,具备:从温热体2的下侧对其进行支持的支持部18,以及对温热体2的在与高度方向a相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壁部19。
[0071]
更具体地,如图6~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支持部18,具备:比嵌入部14的下端更靠近下侧的、沿着与高度方向a相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平板状的支持板部18a;以及从限制壁部19朝向径方向b的内侧突出的支持突起部18b。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在本体部2a收纳于内部空间15a的状态下,从下侧由支持板部18a以及支持突起部18b支持着。因此,支持板部18a以及支持突起部18b,设置于在高度方向a上不会与内部空间15a重合的位置。更具体地,
本实施方式的支持部18的支持板部18a以及支持突起部18b,设置在比内部空间15a更靠近径方向b外侧的位置。
[0072]
另外,限制壁部19,与支持部18的径方向b上的外侧连接,朝向高度方向a的上侧延伸。更具体地,如图6~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限制壁部19,具备:与支持板部18a的径方向b上的外侧连接,且朝向高度方向a的上侧进行延伸的第1限制壁部19a;以及与支持突起部18b的径方向b上的外侧连接,且朝向高度方向a的上侧进行延伸的第2限制壁部19b。在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从下侧由支持板部18a以及支持突起部18b进行支持的状态下,第1限制壁部19a以及第2限制壁部19b,位于被保持部2b的径方向b上的外侧。因此,在本体部2a收纳于内部空间15a,并且,被保持部2b从下侧由支持板部18a以及支持突起部18b进行支持的状态下,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的、在与高度方向a相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由第1限制壁部19a以及第2限制壁部19b进行限制。
[0073]
如上文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13,通过由支持部18以及限制壁部19,对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的高度方向a上的下侧,以及,与高度方向a相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从而能够对温热体2进行保持。需要说明的是,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的向高度方向a的上侧的移动,由上文所述的嵌入部14的下端进行限制。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的耳穿戴用具4中,作为从上文所述的作为嵌入部14的下端的开口端朝向径方向b的外侧突出,并且将嵌入部14与保持部13的第2限制壁部19b相连的凸缘部,设置了连接凸缘部2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凸缘部20,与嵌入部14的下端一起,对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向高度方向a的上侧的移动进行限制。但是,耳穿戴用具4,只要具有将嵌入部14与保持部13相连的部位即可,其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凸缘部20。因此,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向高度方向a的上侧的移动,也可以由上文所述的嵌入部14的下端进行限制,并非必须使用连接凸缘部20进行限制。
[0074]
在本实施方式的耳穿戴用具4中,嵌入部14,通过连接凸缘部20与第2限制壁部19b相连。从第2限制壁部19b朝向径方向b的内侧,突设有支持突起部18b。另外,第2限制壁部19b,与支持板部18a相连。而且,在支持板部18a的外缘,连接有第1限制壁部19a。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耳穿戴用具4中,嵌入部14与保持部13,通过连接凸缘部20进行连接。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入部14以及保持部13,夹着连接凸缘部20而一体地形成,但是也可以单独地形成保持部13、嵌入部14以及连接凸缘部20中的至少一个,并且通过粘接、熔接等进行接合。
[0075]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支持板部18a,与上文所述的插入部12的基端部12a的作为下侧的表面的下表面,在高度方向a上隔着间隙地彼此相面对。在插入部12的基端部12a的下表面与支持板部18a的上表面之间,能够从径方向b的内侧朝向外侧,将温热体2的保持部2b插入。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第1限制壁部19a,从支持板部18a的径方向b外侧的外缘部朝向上侧延伸,并且与插入部12的基端部12a连接。
[0076]
<连接凸缘部20>
[0077]
如上文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耳穿戴用具4,除了接触部11、插入部12以及保持部13之外,还具备作为凸缘部的连接凸缘部20。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凸缘部20,与作为接触部11的嵌入部14相连。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凸缘部20,从嵌入部14的下端朝向径方向b的外侧突出,将嵌入部14与保持部13的第2限制壁部19b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a)等所
示,连接凸缘部20的外缘,除了具备与在收纳状态下对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的周围进行覆盖的限制壁部19的第2限制壁部19b(参照图5(b))相连的壁连接端部20b之外,还具备不与限制壁部19的第2限制壁部19b相连的自由端部20a。另外,在自由端部20a的位置处的连接凸缘部20的径方向b上的长度l1,比在壁连接端部20b的位置处的连接凸缘部20的径方向b上的长度l2更短。如图5(b)、图6以及图7所示,在连接凸缘部20的下表面,形成有从自由端部20a的位置开始延伸到内部空间15a为止的通气槽2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通气槽21划分出了通气路径30,该通气路径30从连接凸缘部20的自由端部20a的位置开始、直到在作为嵌入部14的下端的开口端设置的凹部为止进行连接,并且与内部空间15a连通。因此,在温热体2的本体部2a收纳于内部空间15a的收纳状态下,即使形成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与嵌入部14的开口端以及连接凸缘部20进行接触的状态,也能够通过通气槽21使得空气进入内部空间15a内。因此,即使在包含有通过接触空气而发热的发热组成物5(参照图4)的本体部2a被收纳于内部空间15a的情况下,通过通气槽21也能够使得空气进入内部空间15a,从而能够发热。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方式的耳穿戴用具4中,由通气槽21划分出通气路径30,但是通气路径30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0078]
另外,如图5(a)所示,在嵌入部14的周方向d(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与环状侧壁部15的周方向相同的方向,下文中,简单记载为“周方向d”。)上,在插入部12的两侧的位置没有设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凸缘部20。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耳穿戴用具4,构成为在图5(a)所示的俯视状况下,能够看到支持板部18a的上表面。本实施方式的温热体2,通过将被保持部2b从径方向b的内侧朝向外侧插入于插入部12的基端部12a的下表面与支持板部18a的上表面之间,从而可以安装于耳穿戴用具4。因此,通过在周方向d上的插入部12的两侧没有设置连接凸缘部20,能够从外部观察确认是否将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合适地插入到插入部12的基端部12a的下表面与支持板部18a的上表面之间。
[0079]
虽然本实施方式的耳穿戴用具4,为了将嵌入部14与保持部13相连,而具备从作为嵌入部14的下端的开口端开始朝向径方向b的外侧突出的连接凸缘部20,但是只要是将嵌入部14以及保持部13相连接的结构即可,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凸缘部20的结构。但是,优选像本实施方式这样,使用具有在高度方向a上的位置与嵌入部14的下端平齐的下表面的连接凸缘部20。通过这样,在温热体2的本体部2a收纳于内部空间15a的收纳状态下,能够抑制温热体2的凸缘状的被保持部2b以相对于高度方向a倾斜的方式进行移动。其结果是,温热体2的本体部2a难以从内部空间15a脱落。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在保持部13对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进行保持的状态下的温热体2的位置稳定性。
[0080]
需要说明的是,构成耳穿戴用具4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橡胶,弹性体,包括软质树脂以及硬质树脂的合成树脂等。更具体地,可以列举: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弹性体等。基于将温热体2的热高效地传递至耳廓au(参照图3)这一点,构成耳穿戴用具4的材料,可以是热传导率高的材料。作为这样的材料的示例,可以列举,通过在橡胶、弹性体、合成树脂等的基材中,混合金属、碳等热传导率较高的材料,从而提高了热传导率的材料。另外,也可以使用热传导率较高的热传导性树脂。
[0081]
[划分出对耳穿戴用具4的温热体2进行收纳的收纳空间40的划分面50]
[0082]
接着,对耳穿戴用具4所划分出的能够收纳温热体2的收纳空间40,以及,划分出该收纳空间40的耳穿戴用具4的划分面50,进行说明。图9,是将温热体2以及盖部件3安装于耳
穿戴用具4的使用状态的温热用具100的剖面图。图9中,示出了已将温热体2以及盖部件3安装于耳穿戴用具4的状态下的、与图5的i-i线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的剖面。另外,图10,示出了将温热体2安装于耳穿戴用具4的过程中的状态,并且是与图9相同的位置处的剖面图。
[0083]
首先,详细说明如图9所示的耳穿戴用具4对温热体2进行保持的状态。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13,能够保持通过嵌入部14对耳廓au(参照图3)的耳甲ca(参照图3)的内表面进行加热的温热体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文所述,在温热体2的本体部2a收纳于内部空间15a的收纳状态下,保持部13的支持部18以及限制壁部19,对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进行保持。
[0084]
保持部13,以温热体2不会从耳穿戴用具4脱离的方式,将温热体2相对于耳穿戴用具4的移动限制在规定范围内。也就是说,保持部13的结构,不限于以温热体2相对于耳穿戴用具4完全不移动的方式对温热体2进行保持的结构。
[0085]
具体地,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13,以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能够在高度方向a上的规定范围内移动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持。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13,对温热体2进行保持,以使得温热体2在从被保持部2b的下表面与支持板部18a以及支持突起部18b接触且被支持的位置开始,到被保持部2b的上表面与嵌入部14的下端以及连接凸缘部20的下表面进行接触的位置为止的范围内,能够在高度方向a上进行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示出的是,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的上表面,与作为嵌入部14的下端的开口端以及连接凸缘部20的下表面进行接触的、温热体2位于最上侧的保持位置。
[0086]
进一步,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13,以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无法在与高度方向a相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状态,对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进行保持。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限制壁部19的第1限制壁部19a以及第2限制壁部19b,位于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的、与高度方向a相正交的方向上的周围。因此,限制壁部19的第1限制壁部19a以及第2限制壁部19b,通过与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的外缘进行接触,从而在与高度方向a相正交的方向上对温热体2的移动进行限制。但是,如上文所述,保持部13,也可以对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进行保持,以使其能够在与高度方向a相正交的方向上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移动。
[0087]
这里,如图9所示,保持部13,能够以温热体2隔着空隙x与嵌入部14间隔的状态,对温热体2进行保持。需要说明的是,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在保持部13对温热体2进行保持以使其能够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移动的情况下,可以形成位于能够进行移动的规定范围内的任意位置的温热体2,隔着空隙x与嵌入部14间隔的状态。例如,虽然图9示出了温热体2位于最上侧的保持位置的状态,但是即使在该状态下,本实施方式的温热体2的本体部2a,也维持着隔着空隙x与嵌入部14的环状侧壁部15以及顶板部16间隔的状态。通过这样,能够抑制温热体2引起的嵌入部14的温度急速上升,能够避免与嵌入部14进行接触的耳廓au的耳甲ca的内表面产生烫伤。
[0088]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13,在温热体2从作为顶板上表面17a的背面侧的顶板下表面17b一侧被收纳于环状侧壁部15的内侧的内部空间15a的状态下,对温热体2进行保持,其中所述顶板上表面17a即为顶板部16的底接触面16a。通过采用保持部13如上文所述那样对收纳于环状侧壁部15内的内部空间15a中的温热体2进行保持的结构,从而能够简单地将温热体2安装于耳穿戴用具4。
[0089]
更具体地,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13,在温热体2的本体部2a从顶板部16
的顶板下表面17b一侧被收纳于环状侧壁部15的内侧的内部空间15a的状态下,对从温热体2的本体部2a突出的被保持部2b进行保持。通过这样,如上文所述,能够简单地将温热体2安装于耳穿戴用具4。进一步,通过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与作为嵌入部14的下端的环状侧壁部15的下端进行接触,能够限制本体部2a被压入环状侧壁部15内的压入量。由此,能够容易地在温热体2的本体部2a与顶板部16之间,确保空隙x。
[0090]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温热用具100中,将温热体2的作为被保持部2b的凸缘部,从径方向b的内侧朝向外侧,插入于支持板部18a与插入部12之间的间隙中,并且,将温热体2的本体部2a从环状侧壁部15的下端侧收纳到环状侧壁部15的内侧的内部空间15a中。通过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中的、除了插入支持板部18a与插入部12之间的间隙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越过支持突起部18b,即,成为被保持部2b由保持部13进行保持的状态,由此完成向环状侧壁部15内收纳本体部2a。
[0091]
另外,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13,在温热体2的本体部2a被嵌入部14进行覆盖的状态下,对温热体2进行保持。像这样,通过嵌入部14对温热体2的本体部2a进行覆盖,能够避免本体部2a所产生的热没有消耗用于加热嵌入部14而无用地逸散。
[0092]
需要说明的是,嵌入部14,优选至少覆盖温热体2的对嵌入部14进行加热的加热部的表面。因此,可以是像本实施方式的嵌入部14这样的结构:对温热体2的作为对嵌入部14进行加热的加热部的本体部2a的表面进行覆盖,并且,不是加热部的被保持部2b没有被覆盖。
[0093]
接着,参照图6~图9,对耳穿戴用具4中的对温热体2进行收纳的收纳空间4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收纳空间40是指,在温热体2安装于耳穿戴用具4的状态下,温热体2所位于的空间。这里所说的“温热体2所位于的空间”,在像本实施方式这样的、以温热体2相对于耳穿戴用具4能够在规定范围内移动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持的情况下,是包括该能够移动的范围的空间。
[0094]
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收纳空间40,包括:能够收纳温热体2的本体部2a的、嵌入部14的内部空间15a。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收纳空间40,包括:能够收纳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且相对于第1限制壁部19a以及第2限制壁部19b位于径方向b上的内侧的空间。进一步,本实施方式的收纳空间40,包括:能够收纳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在高度方向a上,比支持部18的支持板部18a以及支持突起部18b更靠近上侧,并且,比嵌入部14的下端、插入部12的下表面以及连接凸缘部20的下表面更靠近下侧的空间。
[0095]
接着,对耳穿戴用具4中的、划分出收纳空间40的划分面5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如图6~图9所示,划分面50具备:帽子型面51,凸缘相对面52以及包围面53。
[0096]
帽子型面51,由形成于与耳廓au进行接触的接触面的背侧的凹面51a,以及从该凹面51a的开口端51a1开始进行延伸的凸缘面51b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耳廓au进行接触的接触面,例如是作为嵌入部14的底接触面16a的顶板上表面17a。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凹面51a,是划分出嵌入部14的内部空间15a的表面。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凹面51a,由环状侧壁部15的内表面15b、以及顶板部16的顶板下表面17b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凸缘面51b,由插入部12的下表面12a1以及连接凸缘部20的下表面20c构成。
[0097]
凸缘相对面52,配置在沿着凹面51a的轴方向隔着空隙地与作为凸缘面51b的一部分的规定部位60相面对的位置。“凹面51a的轴方向”是指,与包括凹面51a的开口端51a1的
平面相正交的方向。即,本实施方式的凹面51a的轴方向,是与嵌入部14的高度方向a相同的方向。以下,为了说明方便,将凹面51a的轴方向简单地记载为“高度方向a”。
[0098]
另外,温热体2的一部分,能够从凹面51a的径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插入凸缘面51b的规定部位60与凸缘相对面52之间。“凹面51a的径方向”是指,由凹面51a的开口端51a1形成的圆的半径方向。即,本实施方式的凹面51a的径方向,是与环状侧壁部15的径方向b相同的方向。以下,为了说明方便,将凹面51a的径方向简单地记载为“径方向b”。
[0099]
本实施方式的凸缘相对面52,是支持板部18a的上表面18a1。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作为凸缘面51b的一部分的规定部位60,是插入部12的下表面12a1。
[0100]
这里,凸缘面51b的规定部位60,具备:位于比径方向b上的内侧端更靠近径方向b上的外侧、且在高度方向a上比凹面51a的开口端51a1更靠近凹面51a的底部那一侧的位置的部分60a。更具体地,作为凸缘面51b的规定部位60的插入部12的下表面12a1,具备:位于比径方向b的内侧端更靠近径方向b的外侧、且比凹面51a的开口端51a1更靠近高度方向a上的上侧的位置的部分60a。本实施方式的插入部12的下表面12a1的径方向b上的内侧端,是凹面51a的开口端51a1。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插入部12的下表面12a1,由随着从径方向b的内侧朝向外侧、逐渐向高度方向a上的上侧进行倾斜的倾斜面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插入部12的下表面12a1,是具有部分60a的倾斜面,该部分60a位于比作为内侧端的凹面51a的开口端51a1更靠近径方向b外侧、且比开口端51a1更靠近高度方向a上的上侧的位置。
[0101]
如此,由于与凸缘相对面52相面对的凸缘面51b的规定部位60,具备位于比径方向b上的内侧端更靠近径方向b上的外侧、且比凹面51a的开口端51a1更靠近高度方向a上的上侧的位置的部分60a,因此,即使凸缘相对面52与凸缘面51b的规定部位60之间的空隙狭窄,也能够在该空隙中插入温热体2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被保持部2b),并且能够将温热体2的另一部分或者剩余的所有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作为另一部分的本体部2a)收纳于由凹面51a划分出的内部空间15a。
[0102]
更具体地,如图10所示,由于规定部位60具备上述部分60a,因此能够使得温热体2成为相对于高度方向a倾斜的状态(图10所示的状态),并且将温热体2的一部分(本实施方式中是被保持部2b),插入凸缘相对面52与凸缘面51b的规定部位60之间的空隙。因此,温热体2的另一部分或者剩余的所有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作为另一部分的本体部2a),也能够在相对于高度方向a倾斜、且回退到比内部空间15a更靠近下侧的状态下,进行移动直到内部空间15a的正下方的位置为止。因此,即使凸缘相对面52与凸缘面51b的规定部位60之间的空隙狭窄,也能够容易地对温热体2进行收纳以使其跨越凸缘相对面52与凸缘面51b的规定部位60之间的空隙、和内部空间15a双方。也就是说,通过规定部位60具备上述部分60a,从而容易将温热体2安装于耳穿戴用具4。需要说明的是,在从耳穿戴用具4中取出温热体2时,通过执行与上述的安装操作相反的操作,能够容易地从耳穿戴用具4中取出温热体2。
[0103]
通过缩小凸缘相对面52与凸缘面51b的规定部位60之间的空隙,能够缩小被收纳于收纳空间40的温热体2能够移动的范围。因此,容易将温热体2与凹面51a的距离维持在所需的范围内。由此,能够容易地使用温热体2,将位于凹面51a的相反的一侧且与耳廓au进行接触的底接触面16a等接触面,通过凹面51a加热到所需的温度。
[0104]
也就是说,通过规定部位60具备上述部分60a,能够更高效地由温热体2对耳廓au
进行加热,并且能够提高温热体2的可穿脱性。
[0105]
在规定部位60中,位于比凹面51a的开口端51a1更靠近上侧的部分60a之具体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规定部位60的上述部分60a,例如,可以由朝向上侧凹入的凹面构成。但是,优选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凸缘面51b的规定部位60,具备随着从径方向b的内侧朝向外侧,逐渐在高度方向a上朝向凹面51a的底部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上侧)进行倾斜的倾斜面。进一步,上述部分60a,优选由该倾斜面构成。通过这样,能够避免在凸缘面51b的规定部位60与凸缘相对面52之间插入的温热体2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被保持部2b),被规定部位60的上述部分60a勾挂,从而容易插入到合适的位置。
[0106]
进一步,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面51b的规定部位60的径方向b的长度l3,小于等于在耳穿戴用具4中安装的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的径方向b上的长度l4。并且,规定部位60,在径方向b上的整个区域,由上述的倾斜面构成。也就是说,规定部位60的上述部分60a也由上述的倾斜面构成。通过这样,在凸缘面51b的规定部位60与凸缘相对面52之间插入的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在规定部位60的径方向b上的整个区域,难以被勾挂。
[010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连接凸缘部20的在自由端部20a的位置处的径方向b上的长度l1(参照图5、图6),比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的径方向b上的长度l4更小。因此,如图2、图9所示,在温热体2安装于耳穿戴用具4的状态下,被保持部2b,露出到比自由端部20a更靠近径方向b外侧的位置。因此,当欲从耳穿戴用具4中取出温热体2时,握持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中的从自由端部20a露出的部分进行操作即可。通过这样,能够容易地从耳穿戴用具4中取出温热体2。
[0108]
另外,如图6~图9所示,凸缘相对面52,仅仅位于与凹面51a的开口端51a1相比在高度方向a上更靠近与凹面51a的底部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也就是说,凸缘相对面52,仅仅位于比凹面51a的开口端51a1更靠近高度方向a上的下侧的位置。通过这样,在使得温热体2相对于高度方向a倾斜的状态(参照图10)下,将温热体2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被保持部2b)插入凸缘面51b的规定部位60与凸缘相对面52之间,之后,能够使温热体2向相对于高度方向a不倾斜的状态(参照图9)移动。由此,能够将温热体2的另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本体部2a),收纳在由凹面51a划分出的内部空间15a中。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温热体2向相对于高度方向a不倾斜的状态(参照图9)移动,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会越过支持突起部18b。由此,完成温热体2对耳穿戴用具4的安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温热体2相对于高度方向a倾斜的状态”是指,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的面内方向,相对于高度方向a倾斜、并且相对于与高度方向a相正交的方向倾斜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温热体2相对于高度方向a不倾斜的状态”是指,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的面内方向,平行于与高度方向a相正交的方向的状态。
[0109]
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帽子型面51的凹面51a,由嵌入部14构成,但是不限于该结构。凹面51a,只要是与所加热的耳廓au的规定部位进行接触的接触面的背面侧即可。但是,优选地,像本实施方式这样,接触面以及凹面51a,由能够嵌入耳甲ca的嵌入部14的表面构成。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接触面,由作为嵌入部14的表面的、顶板上表面17a(底接触面16a)以及环状侧壁部15的外表面(侧方接触面)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凹面51a,由作为嵌入部14的表面的、顶板下表面17b以及环状侧壁部15的内表面15b构成。通过这样,容易通过温热体2对耳甲ca的内表面进行加热。通过对耳甲ca的内表面进行加热,如上文所述能够提高放
松效果。
[01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帽子型面51的凸缘面51b中的、与凸缘相对面52相对的规定部位60,由作为插入部12的下侧的表面的下表面12a1构成。然而,凸缘面51b的规定部位60,也可以由耳穿戴用具4中的、不同于插入部12的其他部位构成。但是,凸缘面51b的规定部位60,优选地像本实施方式这样,由插入部12的表面构成。插入部12,能够提高对耳朵的固定性以及隔音性,并且容易地作为设置规定部位60的上述部分60a的位置来使用。因此,无需利用与插入部12不同的其他部位来设置规定部位60,能够简化耳穿戴用具4的结构。
[011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划分面50,除了上述的帽子型面51以及凸缘相对面52之外,还具备位于温热体2的被保持部2b的径方向b上的外侧的包围面53。包围面53,是从帽子型面51的凸缘面51b的外缘延伸到高度方向a的下侧的表面。并且,包围面53的一部分,在高度方向a的下端,与凸缘相对面52的径方向b上的外侧端相连。也就是说,该包围面53的一部分,是将凸缘面51b与凸缘相对面52相连的连接壁面53a,且该连接壁面53a位于高度方向a上的凸缘面51b与凸缘相对面52之间的空隙的、径方向b上的外侧。如图10所示,通过具备这样的连接壁面53a,当将温热体2的一部分(本实施方式中是被保持部2b),从径方向b上的内侧朝向外侧,插入帽子型面51的凸缘面51b与凸缘相对面52之间时,能够对温热体2的一部分的插入量进行限制。也就是说,在将温热体2安装于耳穿戴用具4时,在凸缘面51b与凸缘相对面52之间,插入温热体2的一部分直到与连接壁面53a进行接触即可。之后,仅仅通过改变温热体2相对于高度方向a的倾斜程度,就能够将温热体2的另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本体部2a)收纳于内部空间15a。也就是说,通过设置连接壁面53a,能够提高将温热体2安装于耳穿戴用具4时的可操作性。
[0112]
虽然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壁面53a,由在沿着高度方向a的剖面图(参照图9等)中大致平行于高度方向a地进行延伸的表面构成,但是不限于该结构。连接壁面53a,例如,可以是在该剖面图中相对于高度方向a倾斜地进行延伸的表面,也可以是在该剖面图中朝向径方向b外侧凹陷的表面。
[0113]
本实施方式的包围面53,由第1限制壁部19a的径方向b的内表面,以及,第2限制壁部19b的径方向b的内表面构成。但是,构成包围面53的部位,没有特别限定。
[0114]
本发明的耳穿戴用具以及温热用具,不限于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具体的结构,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就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
变更。例如,上文所述的凸缘面51b,不限于从凹面51a的开口端51a1的周围整个区域朝向径方向b上的外侧突出的结构。也就是说,凸缘面51b,可以是仅仅从凹面51a的开口端51a1的周围一部分朝向径方向b外侧突出的结构。
[0115]
附图标记说明
[0116]
2:温热体
[0117]
2a:本体部
[0118]
2b:被保持部
[0119]
3:盖部件
[0120]
3a:安装筒部
[0121]
3a1:环状凹部
[0122]
3b:外装筒部
[0123]
4:耳穿戴用具
[0124]
5:发热组成物
[0125]
6:收纳体
[0126]
6a:第1片材
[0127]
6b:第2片材
[0128]
11:接触部
[0129]
12:插入部
[0130]
12a:基端部
[0131]
12a1:插入部的下表面
[0132]
12b:顶端部
[0133]
12b1:环状凸部
[0134]
13:保持部
[0135]
14:嵌入部
[0136]
15:环状侧壁部
[0137]
15a:内部空间
[0138]
15b:环状侧壁部的内表面
[0139]
16:顶板部
[0140]
16a:底接触面(接触面)
[0141]
17a:顶板上表面
[0142]
17b:顶板下表面
[0143]
18:支持部
[0144]
18a:支持板部
[0145]
18a1:支持板部的上表面
[0146]
18b:支持突起部
[0147]
19:限制壁部
[0148]
19a:第1限制壁部
[0149]
19b:第2限制壁部
[0150]
20:连接凸缘部
[0151]
20a:自由端部
[0152]
20b:壁连接端部
[0153]
20c:连接凸缘部的下表面
[0154]
21:通气槽
[0155]
30:通气路径
[0156]
40:收纳空间
[0157]
50:划分出收纳空间的划分面
[0158]
51:帽子型面
[0159]
51a:凹面
[0160]
51a1:凹面的开口端
[0161]
51b:凸缘面
[0162]
52:凸缘相对面
[0163]
53:包围面
[0164]
53a:连接壁面
[0165]
60:凸缘面的规定部位
[0166]
60a:规定部位的部分
[0167]
100:温热用具
[0168]
l1:连接凸缘部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的径方向上的长度
[0169]
l2:连接凸缘部的壁连接端部的位置处的径方向上的长度
[0170]
l3:凸缘面的规定部位的径方向上的长度
[0171]
l4:安装于耳穿戴用具的温热体的被保持部的径方向上的长度
[0172]
x:空隙
[0173]
au:耳廓
[0174]
ca:耳甲
[0175]
ea:外耳孔
[0176]
a:嵌入部的高度方向(帽子轴方向)
[0177]
b:嵌入部的环状侧壁部的径方向(帽子径方向)
[0178]
c:插入部的中心轴方向
[0179]
d:嵌入部的周方向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