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切换电容器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03:12: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切换电容器接触器。


背景技术:

2.切换电容器接触器(以下简称接触器)都是用于通断低压并联电容器的专用接触器,广泛用于自动补偿的无功功率补偿设备中,适用于交流频率50hz、额定工作电压至380v的电力系统中通断电容器至90kvar以改善功率因数。接触器为积木式的,电阻电路部分在主电路部分的上方,电阻电路为三路。。


技术实现要素:

3.现有技术中,接触器的连接线路缺乏牢固的固定,容易因不慎拉拽发生脱离接口甚至因拉拽造成接口变形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切换电容器接触器,防止接触器上方接线口和下方接线口之间的线路被不慎拉拽时发生脱离接线口和接口变形的情况,同时提升了使用期间线路的稳固性。
4.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切换电容器接触器,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接触器,所述安装座上位于接触器的左右两侧设有护板,位于右侧的所述护板的顶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套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拉扯固定装置,右侧的所述护板的前侧设有转动连接座,所述转动连接座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防拉扯固定装置,所述接触器的左右两侧设有辅助散热装置,所述接触器的顶部固定安装散热控制装置。
5.其中,所述第一防拉扯固定装置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螺接板,所述第一螺接板与左侧的所述护板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
6.其中,所述第二防拉扯固定装置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螺接板,所述第二螺接板与左侧的所述护板的前侧通过螺丝固定。
7.其中,所述第一防拉扯固定装置和第二防拉扯固定装置均包括下固定座和上固定座,所述下固定座的顶面和上固定座的底面均设有固定槽,所述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的右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三螺接板,所述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通过螺丝连接第三螺接板进行固定。
8.其中,所述下固定座的顶部向下开有插孔,所述上固定座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插杆;下固定座和上固定座之间通过插杆和插孔插入连接。
9.其中,所述辅助散热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接触器左右两侧的风扇安装罩,所述风扇安装罩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导热板,所述风扇安装罩和导热板的顶面和前后侧面均贯通有进风孔,所述风扇安装罩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当接触器的表面温度过高时,单片机控制散热风扇运行,散热风扇通过进风孔抽入冷空气,通过快速流入风扇安装罩内部的冷空气将接触器和导热条传导至导热板的热量带走并排出,可大大提升本装置的散热效率,避免接触器过热,提升接触器的使用稳定性。
10.其中,所述导热板远离所述接触器的一侧侧面固定连接有导热条,所述导热条与护板之间接触;导热条用于将护板上的热量传导至导热板上。
11.其中,所述散热控制装置的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单片机;散热控制装置中的温度传感器对接触器的表面温度进行监测,当接触器的表面温度过高时,单片机控制散热风扇运行。
12.其中,所述安装座的底板和后侧板均贯穿有螺接孔;螺接孔配合螺栓用于安装座与电控柜内部的固定。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装置可通过第一防拉扯固定装置和第二防拉扯固定装置对接触器上方接线口和下方接线口之间的线路进行固定,防止接触器上方接线口和下方接线口之间的线路被不慎拉拽时发生脱离接线口和接口变形的情况,同时提升了使用期间线路的稳固性。
15.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导热板和导热条分别吸收接触器表面和接触器传导至护板上的热量,散热控制装置中的温度传感器对接触器的表面温度进行监测,当接触器的表面温度过高时,单片机控制散热风扇运行,散热风扇通过进风孔抽入冷空气,通过快速流入风扇安装罩内部的冷空气将接触器和导热条传导至导热板的热量带走并排出,可大大提升本装置的散热效率,避免接触器过热,提升接触器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16.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安装座;2、接触器;3、护板;4、转轴;5、第一连接座;6、第一防拉扯固定装置;7、转动连接座;8、第二连接座;9、第二防拉扯固定装置;10、辅助散热装置;11、散热控制装置;12、第一螺接板;13、第二螺接板;14、下固定座;15、上固定座;16、固定槽;17、第三螺接板;18、插孔;19、插杆;20、风扇安装罩;21、导热板;22、进风孔;23、散热风扇;24、导热条;25、温度传感器;26、单片机。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切换电容器接触器,包括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上安装有接触器2,所述安装座1上位于接触器2的左右两侧设有护板3,位于右侧的所述护板3的顶部设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外侧套接有第一连接座5,所述第一连接座5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拉扯固定装置6,右侧的所述护板3的前侧设有转动连接座7,所述转动连接座7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第二连接座8,所述第二连接座8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防拉扯固定装置9,所述接触器2的左右两侧设有辅助散热装置10,所述接触器2的顶部固定安装散热控制装置11。
23.所述第一防拉扯固定装置6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螺接板12,所述第一螺接板12与左侧的所述护板3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
24.所述第二防拉扯固定装置9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螺接板13,所述第二螺接板13与左侧的所述护板3的前侧通过螺丝固定。
25.所述第一防拉扯固定装置6和第二防拉扯固定装置9均包括下固定座14和上固定座15,所述下固定座14的顶面和上固定座15的底面均设有固定槽16,所述上固定座15和下固定座14的右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三螺接板17,所述上固定座15和下固定座14通过螺丝连接第三螺接板17进行固定。
26.所述下固定座14的顶部向下开有插孔18,所述上固定座15的底部一体成型有插杆19;下固定座14和上固定座15之间通过插杆19和插孔18插入连接。
27.所述辅助散热装置10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接触器2左右两侧的风扇安装罩20,所述风扇安装罩20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导热板21,所述风扇安装罩20和导热板21的顶面和前后侧面均贯通有进风孔22,所述风扇安装罩20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散热风扇23;当接触器2的表面温度过高时,单片机26控制散热风扇23运行,散热风扇23通过进风孔22抽入冷空气,通过快速流入风扇安装罩20内部的冷空气将接触器2和导热条24传导至导热板21的热量带走并排出,可大大提升本装置的散热效率,避免接触器过热,提升接触器的使用稳定性。
28.所述导热板21远离所述接触器2的一侧侧面固定连接有导热条24,所述导热条24与护板3之间接触;导热条24用于将护板3上的热量传导至导热板21上。
29.所述散热控制装置11的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5和单片机26;散热控制装置11中的温度传感器25对接触器2的表面温度进行监测,当接触器2的表面温度过高时,单片机26控制散热风扇23运行。
30.所述安装座1的底板和后侧板均贯穿有螺接孔;螺接孔配合螺栓用于安装座1与电控柜内部的固定。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装置通过安装座1上的螺接孔安装在电控柜内,在将接触器2上下两部分进行接线之前,拧下连接护板3和第一螺接板12、第二螺接板13之间的螺丝,通过转轴4和第一连接座5配合将第一防拉扯固定装置6逆时针转动九十度,通过转动连接座7和第二连接座8配合将第二防拉扯固定装置9逆时针转动九十度,即可开始接线,接线时,先将接触器2上侧部分的接线口与连接线连接,连接完成后,拧下第一防拉扯固定装置6上用于连接上下两块第三螺接板17的螺丝,即可将第一防拉扯固定装置6中的上固定座15与下固定座14分离,顺时针转动第一防拉扯固定装置6的下固定座14,使第一螺接板12重新与护板3接触并将其与护板3重新通过螺丝连接,并将线路放置在下固定座14上的固定槽中,随后即可将上固定座15底部的插杆19插入下固定座14上的插孔中,随后通过螺丝连接第三螺接板17并拧紧,使第一防拉扯固定装置6的上固定座15和下固定座14配合通过固定槽16对线路进行夹紧,随后即可进行下侧的接触器2的接线,接线完成后,拧下第二防拉扯固定装置9上用于连接上下两块第三螺接板17的螺丝,即可将第二防拉扯固定装置9中的上固定座15与下固定座14分离,顺时针转动第二防拉扯固定装置9,使第二螺接板13重新与护板接触并将其与护板重新通过螺丝连接,使线路位于下固定座14上的固定槽中,将线路放置在下固定座14的固定槽中,随后即可将上固定座15底部的插杆19插入下固定座14上的插孔18中,随后通过螺丝连接第三螺接板17并拧紧,使第二防拉扯固定装置9的上固定座15和下固定座14配合通过固定槽16对线路进行夹紧,完成对线路的固定,防止接触器2上方接线口和下方接线口之间的线路被不慎拉拽时发生脱离接线口的情况,同时提
升了使用期间线路的稳固性,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导热板21和导热条24分别吸收接触器2表面和接触器2传导至护板3上的热量,散热控制装置11中的温度传感器25对接触器2的表面温度进行监测,当接触器2的表面温度过高时,单片机26控制散热风扇23运行,散热风扇23通过进风孔22抽入冷空气,通过快速流入风扇安装罩20内部的冷空气将接触器2和导热条24传导至导热板21的热量带走并排出,可大大提升本装置的散热效率,避免接触器过热,提升接触器的使用稳定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