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物料滚压加工的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10:35: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滚压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物料滚压加工的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2.滚压加工是物料端部加工中一道常见的工序,原有的滚压加工采用普车滚压,需要依次进行手动放料,手动进给滚压,手动滚轮退出,最后手动取料拿出,如此,不仅加工效率低,而且全程靠人工操作,完全取决于操作工人的操作水平,无法保证加工的精准性,加上实际生产中滚压高度以及靠手动控制的进给深度和进给速度不一致,导致滚压质量非常不稳定,产品的合格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滚压加工效率高且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用于物料滚压加工的上料机构。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物料滚压加工的上料机构,包括:
5.底架;
6.切换座,活动设于底架上,所述切换座内转动设有切换组件;
7.驱动组件,设于底架上,所述驱动组件可带动切换座移动。
8.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物料滚压加工的上料机构中,所述切换组件包括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绕其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衔接板,每个所述衔接板均设有内夹板以及外夹板,所述内夹板与外夹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外夹板上设有推送块。
9.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物料滚压加工的上料机构中,所述外夹板上设有开放槽,所述外夹板的中心处设有与开放槽连通的圆弧槽,所述内夹板上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与圆弧槽同轴设置,所述切换座上设有用于驱动旋转盘转动的驱动电机。
10.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物料滚压加工的上料机构中,所述切换座内活动设有一对引导板以及调节架,两个引导板均与调节架连接,两个所述引导板之间具有引导槽,所述调节架与切换座滑动连接。
11.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物料滚压加工的上料机构中,所述调节架的一侧设有至少两个引导滑块,所述切换座内设有与引导滑块滑动连接的滑轨。
12.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物料滚压加工的上料机构中,所述调节架的底部穿设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切换座的底部,所述螺栓上连接有两个上螺母,两个上螺母分别位于调节架底部的两侧,所述螺栓上还连接有至少一个下螺母,所述下螺母位于切换座内且抵住切换座。
13.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物料滚压加工的上料机构中,所述切换座内设有推杆,所述推杆位于引导板的上方,当外夹板经过引导板的上方时,推杆穿过间隙,物料滑落至两个引导
板之间。
14.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物料滚压加工的上料机构中,所述切换座内设有顶针缸体,所述顶针缸体上活动设有外顶针,当物料加工时,外顶针所在的中心轴线穿过该物料所在的穿孔。
15.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物料滚压加工的上料机构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底架上且用于推动切换座相对底架移动的第一缸体,所述底架上设有第一导轨,所述切换座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
16.在上述的一种用于物料滚压加工的上料机构中,所述切换座的顶部设有将物料推送至切换组件内的推移组件,所述推移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切换座顶部的推移座,所述推移座上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推移座的一端设有推移板,所述切换座的顶部设有用于带动推移座移动的第三缸体。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底架、切换座、切换组件以及驱动组件的配合使用,便可实现上料机构的自动上料、滚压加工以及自动输出的全过程,从而有效提高该上料机构的工作效率。
19.2、在物料加工的过程中,内顶针与外顶针分别抵住物料的两端,以保证物料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错位移动的情况,从而保证该物料的加工精度。
20.3、为了保证外夹板上的推送块能够准确推动物料的扇端以及推杆能够准确穿过外夹板与内夹板之间的间隙,人们可适当的调节调节架在切换座内的位置,具体的,人们只需调整两个上螺母在螺栓上的安装位置以及下螺母在螺栓上的具体位置,以使得调节架在切换座内的位置能够符合操作需求。
21.4、当旋转盘继续带动物料旋转一定角度后,外夹板上的推送块与滞留在两个引导板之间的物料的扇端接触,使得之前滞留在两个引导板之间的物料能够顺利被该推送块推送出去,避免物料堆积在切换座内,也方便人们拿取。
22.5、当旋转盘继续带动物料旋转一定角度后,推杆会穿过外夹板与内夹板之间的间隙,以使得推杆将扇端从内夹板与外夹板之间推出,因此时的柱体始终活动嵌设于引导槽内,使得物料能够顺利掉落至两个引导板之间,如此,便可实现加工完成的物料从切换组件内自动掉出的功能,而且此过程无需人工操作,有效缩短物料移送的时间。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切换座与推移组件的组合图。
25.图3是切换座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切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推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0.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物料滚压加工的上料机构包括底架100、切换座200、切换组件300以及驱动组件500。
31.在本实用新型中,物料的一端呈扇子形状,并将该端命名为扇端,扇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柱体。
32.切换座200活动设于底架100上,所述切换座200内转动设有切换组件300,驱动组件500设于底架100上,所述驱动组件500可带动切换座200移动,在工作时,人们需要将物料移送至切换组件300内,此后,切换组件300带动工件旋转,且当物料旋转至预定角度后,驱动组件500带动切换座200向指定方向移动,当移动至指定位置后,对物料进行滚压加工的设备600对物料进行滚压加工,其中,该设备600设于底架100的一侧,当加工完成后,驱动组件500带动切换座200复位至初始位置,此后,切换组件300再次相对切换座200旋转,且当切换组件300旋转至预定角度后,已经加工完成的物料便会从切换组件300上掉落至切换座200上,等切换组件300下一次旋转时,掉落至切换座200上的物料便会被切换组件300推出,如此,便可实现上料机构的自动上料、滚压加工以及自动输出的全过程,从而有效提高该上料机构的工作效率。
33.切换组件300包括旋转盘310,所述旋转盘310绕其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衔接板311,每个所述衔接板311均设有内夹板320以及外夹板330,所述内夹板320与外夹板330之间具有间隙340,所述外夹板330上设有开放槽332,所述外夹板330的中心处设有与开放槽332连通的圆弧槽333,所述切换座200上设有用于驱动旋转盘310转动的驱动电机210,在将物料放置于切换组件300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将物料的扇端卡进间隙340内,物料的柱体通过开放槽332,卡进圆弧槽333内,以使得旋转盘310能够带动物料旋转。
34.内夹板320上开设有穿孔321,所述穿孔321与圆弧槽333同轴设置,切换座200内设有顶针缸体280,所述顶针缸体280上活动设有外顶针281,当物料加工时,外顶针281所在的中心轴线穿过该物料所在的穿孔321,对物料进行滚压加工的设备内设有内顶针610以及一对压轮620,所述内顶针610位于两个压轮620之间,所述内顶针610与外顶针281同轴设置,当物料旋转至指定位置时,即,柱体的中心轴线与内顶针610的中心轴线重合时,切换座200相对底架100移动,同时,顶针缸体280将外顶针281推出,且当外顶针281穿过穿孔321并抵住扇端时,内顶针610恰好抵住柱体远离扇端的一端面上,与此同时,切换座200停止移动,此后,设备上的两个压轮620便可对柱体的一端进行滚压加工;进一步的,加工后柱体的最近小直径大于内顶针610的直径,以使得设备对柱体进行滚压加工时,内顶针610不会影响压轮620对柱体的加工,从而确保该设备能够顺利对柱体进行加工,当加工完成后,切换座200复位,顶针缸体280将外顶针281缩回,避免外顶针281影响旋转盘310带动内夹板320转动。
35.切换座200内活动设有一对引导板220以及调节架230,两个引导板220均与调节架230连接,两个所述引导板220之间具有引导槽240,所述调节架230与切换座200滑动连接,所述外夹板330上设有推送块331,切换座200内设有推杆270,所述推杆270位于引导板220的上方,当外夹板330经过引导板220的上方时,推杆270穿过间隙340,物料滑落至两个引导板220之间,当物料加工完成,切换座200复位至初始位置后,旋转盘310转动,当物料旋转至预定角度后,物料上的柱体便会活动嵌设于引导槽240内,当旋转盘310继续带动物料旋转
一定角度后,外夹板330上的推送块331与滞留在两个引导板220之间的物料的扇端接触,使得之前滞留在两个引导板220之间的物料能够顺利被该推送块331推送出去,而在此过程中,推杆270会穿过外夹板330与内夹板320之间的间隙340,以使得推杆270将扇端从内夹板320与外夹板330之间推出,因此时的柱体始终活动嵌设于引导槽240内,使得物料能够顺利掉落至两个引导板220之间,具体的,扇端的两侧被两个引导板220支撑住,而柱体依旧位于引导槽240内,此后,等待下一个外夹板330的推送块331将该物料推送出去,如此,便可完成该上料机构对加工完的物料的输送步骤,无需再另外增加输送设备,有效降低该上料机构的生产成本。
36.调节架230的一侧设有至少两个引导滑块231,所述切换座200内设有与引导滑块231滑动连接的滑轨250,调节架230的底部穿设有螺栓260,所述螺栓260穿过切换座200的底部,所述螺栓260上连接有两个上螺母261,两个上螺母261分别位于调节架230底部的两侧,所述螺栓260上还连接有至少一个下螺母262,所述下螺母262位于切换座200内且抵住切换座200,该调节架230的截面形成为u字形,其中,两个引导板220分别与调节架230的两端连接,在安装过程中,人们需要将螺栓260依次穿过调节架230的底部以及切换座200,将两个上螺母261与螺栓260螺纹连接、下螺母262与螺栓260螺纹连接,并使得两个上螺母261分别位于调节架230底部的两侧且与调节架230紧贴,下螺母262与切换座200的底部紧贴,如此,便可将调节架230以及两个引导板220稳定安装于切换座200内,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外夹板330上的推送块331能够准确推动物料的扇端以及推杆270能够准确穿过外夹板330与内夹板320之间的间隙340,人们可适当的调节调节架230在切换座200内的位置,具体的,人们只需调整两个上螺母261在螺栓260上的安装位置以及下螺母262在螺栓260上的具体位置,以使得调节架230在切换座200内的位置能够符合操作需求。
37.驱动组件500包括设于底架100上且用于推动切换座200相对底架100移动的第一缸体510,所述底架100上设有第一导轨520,所述切换座200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导轨520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530,当人们要操控切换座200相对底架100移动时,人们只需操控第一缸体510,因切换座200的底部通过第一滑块530滑动安装于第一导轨520上,如此,第一缸体510便会带动切换座200沿着第一导轨520的轨迹定向移动,以使得该切换组件300能够带动物料稳定抵达设备内,确保该物料的柱体能够稳定加工。
38.如图2和图6所示,切换座200的顶部设有将物料推送至切换组件300内的推移组件400,所述推移组件400包括滑动连接于切换座200顶部的推移座410,所述推移座410上设有连接板420,所述连接板420远离推移座410的一端设有推移板430,所述切换座200的顶部设有用于带动推移座410移动的第三缸体440,所述切换座200的顶部设有与推移座410滑动连接的第三导轨450,在上料时,人们需要将物料放置在推移板430的运动路径上,当第三缸体440带动推移座410移动时,因推移板430通过连接板420与推移座410连接,使得推移板430也随推移座410同步移动,而推移板430的运动方向存在物料,该推移板430便会与物料的扇端接触,并推动物料向切换组件300方向移动,直至物料的扇端卡进内夹板320与外夹板330之间,柱体卡进圆弧槽333内。
39.进一步的,当推移板430将物料的扇端推送进内夹板320与外夹板330之间后,推移板430继续推动扇端,因推移板430上倾斜设置有推移面431,使得柱体贴着开放槽332的边沿顺利卡进圆弧槽333内,如此,便可保证旋转盘310能够顺利带动物料转动。
40.切换座200上设有限位器290,所述限位器290的一侧设有延伸板291,当推移板430推动物料经过延伸板291时,因延伸板291与切换座200的顶部之间具有间距,而扇端的高度小于该间距,推移板430的高度也小于该间距,使得扇端与推移板430都不会接触延伸板291,柱体的侧面会贴着延伸板291的边沿移动,从而使得物料的柱体能够顺利进入开放槽332内,并贴着开放槽332的边沿顺利卡进圆弧槽333内,如此,便可避免物料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跑偏的情况。
41.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