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真空吸盘组件及具有其的起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22:40: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真空吸盘组件及具有其的起重装置。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门式起重装置包括门形框架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门形框架上的升降机。升降机包括减速电机、吊钩以及连接减速电机和吊钩的钢索卷筒。吊钩吊取真空吸盘,通过真空吸盘将管片吊起。由于下放吊钩时,钢索卷筒的钢索稳定性差,使得真空吸盘容易发生晃动,使得真空吸盘对准管片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吸盘组件及具有其的起重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真空吸盘对准管片的效果较差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真空吸盘组件,包括:架体;多个真空吸盘,间隔地设置在架体的底部,每个真空吸盘相对于与架体可枢转地设置;真空泵,设置在架体上,每个真空吸盘均与真空泵连通;多个吊环,间隔地设置在架体的顶部。
5.进一步地,架体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横梁以及连接在相邻地两个横梁之间的多个连接梁,每个真空吸盘与多个横梁均连接,多个吊环一一对应地连接在多个连接梁上。
6.进一步地,多个真空吸盘包括两个端部真空吸盘以及位于两个端部真空吸盘之间的中部真空吸盘,架体还包括与端部真空吸盘对应设置的第一支座以及与中部真空吸盘对应设置的第二支座,端部真空吸盘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一支座上,第二支座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二支座上。
7.进一步地,第一支座包括固定段以及与固定段连接的楔形段,楔形段由上至下逐渐收缩,固定段连接在架体上,端部真空吸盘可枢转地连接在楔形段的底部。
8.进一步地,第二支座通过多个连接轴与中部真空吸盘连接。
9.进一步地,每个真空吸盘的下表面的面积均相同。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起重装置,包括支撑桁架结构、升降机以及真空吸盘组件,真空吸盘组件为上述的真空吸盘组件。
11.进一步地,起重装置还包括运行机构,运行机构设置在支撑桁架结构上,升降机设置在运行机构上。
12.进一步地,升降机包括减速电机、钢索卷筒以及多个吊钩,钢索卷筒连接减速电机和多个吊钩,多个吊钩与真空吸盘组件的多个吊环一一对应的配合。
13.进一步地,运行机构包括框架、设置在框架上的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均能够在支撑桁架结构上进行移动。
14.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真空吸盘组件包括:架体、多个真空吸盘、真空泵以
及多个吊环。多个真空吸盘间隔地设置在架体的底部,每个真空吸盘相对于与架体可枢转地设置。每个真空吸盘均与真空泵连通。多个吊环间隔地设置在架体的顶部。这样,吊钩与多个吊环配合,使得吊钩具有吊取真空吸盘组件的多个吊取位置,进而提高了钢索卷筒的钢索稳定性,大大降低了真空吸盘组件晃动的幅度,使得多个真空吸盘容易对准管片。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真空吸盘对准管片的效果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吸盘组件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17.图2示出了图1的真空吸盘组件的俯视示意图;以及
18.图3示出了图1的真空吸盘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1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0.1、管片;10、架体;11、横梁;12、连接梁;13、第一支座;131、固定段;132、楔形段;14、第二支座;20、真空吸盘;21、端部真空吸盘;22、中部真空吸盘;30、真空泵;40、吊环;50、连接轴;60、升降机;61、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3.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24.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真空吸盘组件包括:架体10、三个真空吸盘20、真空泵30以及两个吊环40。三个真空吸盘20间隔地设置在架体10的底部,每个真空吸盘20相对于与架体10可枢转地设置。每个真空吸盘20均与真空泵30连通。两个吊环40间隔地设置在
架体10的顶部。
25.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三个真空吸盘20间隔地设置在架体10的底部,每个真空吸盘20相对于与架体10可枢转地设置。每个真空吸盘20均与真空泵30连通。两个吊环40间隔地设置在架体10的顶部。这样,吊钩61与两个吊环40配合,使得吊钩61具有吊取真空吸盘组件的多个吊取位置,进而提高了钢索卷筒的钢索稳定性,大大降低了真空吸盘组件晃动的幅度,使得三个真空吸盘20容易对准管片1。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真空吸盘对准管片的效果较差的问题。当然,本实施例的真空吸盘的数量可以不限于三个,还可以是一个、两个、四个及以上。吊环的数量可以不限于两个,还可以是三个、四个及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与两个吊环40配合的稳定性,吊钩61为两个,两个吊钩61与两个吊环40一一对应的配合。
26.如图1至图3所示,架体10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横梁11以及连接在相邻地两个横梁11之间的两个连接梁12。每个真空吸盘20与两个横梁11均连接,两个吊环40一一对应地连接在多个连接梁12上。这样,间隔设置的两个横梁11能够在保证具有足够的承重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制造成本。两个连接梁12能够有效地将两个横梁11连接在一起,以使架体10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当然,连接梁的数量可以不限于两个、还可以是三个、四个及以上。
27.如图1至图3所示,三个真空吸盘20包括两个端部真空吸盘21以及位于两个端部真空吸盘21之间的中部真空吸盘22。架体10还包括与端部真空吸盘21对应设置的第一支座13以及与中部真空吸盘22对应设置的第二支座14。端部真空吸盘21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一支座13上,第二支座14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二支座14上。这样,两个端部真空吸盘21以及中部真空吸盘22能够适配管片1的向外凸出面,使管片1能够有效地贴合在两个端部真空吸盘21及中部真空吸盘22上,以使三个真空吸盘20能够有效地吸附管片1。
28.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支座13包括固定段131以及与固定段131连接的楔形段132。楔形段132由上至下逐渐收缩。固定段131连接在架体10上,端部真空吸盘21可枢转地连接在楔形段132的底部。固定段131的设置使得第一支座13能够可靠地固定在横梁11上。楔形段132的设置防止端部真空吸盘21在转动时与第一支座13发生干涉。
29.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使中部真空吸盘22能够可靠地绕第二支座14进行转动,第二支座14通过四个连接轴50与中部真空吸盘22连接。当然,本实施例的连接轴的数量可以不限于四个,还可以是两个、六个及以上。
30.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使每个真空吸盘20均能够有效地吸附管片1,每个真空吸盘20的下表面的面积均相同。这样,每个真空吸盘20均能够提供可靠地拉拔力。
31.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起重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起重装置包括支撑桁架结构、升降机60以及真空吸盘组件,真空吸盘组件为上述的真空吸盘组件。由于上述的真空吸盘组件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真空吸盘对准管片的效果较差的问题,包括该真空吸盘组件的起重装置能够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
32.起重装置还包括运行机构(图中未示出),运行机构设置在支撑桁架结构上,升降机60设置在运行机构上。运行机构在支撑桁架结构上移动,能够带动位于运行机构上的升降机60一起移动。这样,升降机60灵活自如,运行平稳,维修率低。
33.如图1所示,升降机60包括减速电机、钢索卷筒以及两个吊钩61,钢索卷筒连接减速电机和两个吊钩61,两个吊钩61与真空吸盘组件的两个吊环40一一对应的配合。当然,升
降机和吊环的数量可以均不限于两个,还可以均为三个、四个及以上。这样,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升降机吊取真空吸盘组件的平稳性。
34.在本实施例中,运行机构包括框架、设置在框架上的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均能够在支撑桁架结构上进行移动。这样,在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移动的情况下,使得框架能够相对于支撑桁架结构移动。框架的设置使得升降机60能够稳定且可靠地设置在运行机构。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36.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37.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