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浮球溢流井的制作方法

2022-07-30 00:06: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特别涉及浮球溢流井。


背景技术:

2.溢流井是排水检查井的一种,一般存在于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城市排水工程泵站系统中,具有控制过水流量的功能,但是现在的溢流井在处理正常降雨和特大暴雨两种情况下的能力控流能力较差,雨水无法快速通过溢流井排出,导致雨水在地面堆积,降低了溢流井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浮球溢流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浮球溢流井,包括土层,所述土层的顶端设置有溢流井主体,所述溢流井主体的内部开设有井道,所述井道的内部设置有浮球主体,所述井道内壁的中部固定穿插连接有第二排水管,所述井道内壁的底端固定穿插连接有第一排水管,所述浮球主体与第一排水管之间设置有止流组件,所述溢流井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液面监测机构。
5.优选的,所述止流组件包括止水阀,所述止水阀设置于第一排水管的一端,所述止水阀的顶端设置有碰撞模块,所述碰撞模块与浮球主体相连接。
6.优选的,所述止水阀的一侧开设有多个连通小孔,多个所述连通小孔呈遍布设置,所述井道通过多个连通小孔与第一排水管相连通。
7.优选的,所述液面监测机构包括液位计,所述液位计的一端贯穿溢流井主体的外壁并与浮球主体的外壁相连接。
8.优选的,所述溢流井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安装圈,所述安装圈的内部设置有井盖。
9.优选的,所述土层的内部设置有盲管,所述盲管的一端贯穿溢流井主体的外壁并与井道相连通。
10.优选的,所述井道的内部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设置于井道内壁的底端,所述排泥管与井道相连通。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浮球主体和止流组件的设置,在井道中雨水过多时,由于浮力的作用,使得浮球主体上浮,从而通过止流组件使得第一排水管打开排水,同时第二排水管同时排水,提高了排水量,从而使得大量的雨水可快速通过溢流井排出,提高了溢流井的使用效果;
13.(2)本实用新型利用液位计的设置,通过液位计与浮球相连接,通过浮球在雨水上受到浮力的作用,使得浮球的高度及时井道内雨水的液面高度,可通过液位计实施监测井道内雨水的液位信息,从而直观的体现溢流井的削峰效果;
14.(3)本实用新型利用连通小孔的设置,通过连通小孔保证了第一排水管一直与井
道相连通,在降雨量不大的情况时,可以让雨水缓慢的通过第一排水管流入外部雨水管网中,防止雨水在井道内堆积产生黑臭水体。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止流阀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溢流井主体;2、井道;3、浮球主体;4、第一排水管;5、第二排水管;6、止水阀;7、碰撞模块;8、安装圈;9、井盖;10、土层;11、液位计;12、盲管;13、排泥管;14、连通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浮球溢流井,包括土层10,土层10的顶端设置有溢流井主体1,溢流井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井道2,井道2的内部设置有浮球主体3,井道2内壁的中部固定穿插连接有第二排水管5,井道2内壁的底端固定穿插连接有第一排水管4,浮球主体3与第一排水管4之间设置有止流组件,溢流井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液面监测机构,止流组件包括止水阀6,止水阀6设置于第一排水管4的一端,止水阀6的顶端设置有碰撞模块7,碰撞模块7与浮球主体3相连接,在降雨量过大时,井道2内进入大量雨水,井道2内液面高度大幅上高,在浮力的作用下,浮球主体3上升,从而再碰撞模块7的作用下使得止水阀6上升,使得第一排水管4完全与井道2相连通,即可通过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一起将井道2内的雨水向外部雨水管网中排,大大提高了溢流井主体1在降雨量过大时的削峰效果;
20.止水阀6的一侧开设有多个连通小孔14,多个连通小孔14呈遍布设置,井道2通过多个连通小孔14与第一排水管4相连通,连通小孔14使得第一排水管4一直与井道2连通,从而使得降雨量过小时,井道2内的雨水较少,少量的雨水通过连通小孔14排入第一排水管4中,再通过第一排水管4将雨水排入外部雨水管网中,避免井道2底部雨水堆积出现黑臭水体;
21.液面监测机构包括液位计11,液位计11的一端贯穿溢流井主体1的外壁并与浮球主体3的外壁相连接,由于浮力的影响,浮球主体3的高度即是井道2内雨水的液面高度,从而可通过液位计11实施对井道2内的液面高度进行监测,了解溢流井主体1的削峰效果;
22.溢流井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安装圈8,安装圈8的内部设置有井盖9,井盖9上设置有排水孔,降雨量小时,雨水通过排水孔进入井道2内,降雨量大时,可将井盖9打开,使得雨水可快速进入井道2内;
23.土层10的内部设置有盲管12,盲管12的一端贯穿溢流井主体1的外壁并与井道2相连通,盲管12便于溢流井主体1外围的水流入井道2内;
24.井道2的内部设置有排泥管13,排泥管13设置于井道2内壁的底端,排泥管13与井道2相连通,排泥管13将井道2底部的淤泥排出,避免堵塞第一排水管4。
25.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26.当井道2内的雨水液面位于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之间时,此时水位处于安全水位,井道2内的雨水慢慢通过多个连通小孔14进入第一排水管4中,再由第一排水管4将雨水排入外部雨水管网中;
27.当井道2内的雨水液面第二排水管5上方且靠近第二排水管5,此时水位处于待警戒水位,此时井道2内的大部分雨水通过第二排水管5排向外部雨水管网中,少量的雨水通过连通小孔14进入第一排水管4中,再排入外部雨水管网中;
28.当井道2内的雨水液面靠近井盖9时,此时水位处于警戒水位,由于水位很高,带动浮球主体3大距离上升,浮球主体3上升,通过碰撞模块7带动止水阀6上移,使得第一排水管4完全与井道2相连通,此时井道2内雨水可快速通过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向外部雨水管网排入。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浮球溢流井,包括土层(10),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层(10)的顶端设置有溢流井主体(1),所述溢流井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井道(2),所述井道(2)的内部设置有浮球主体(3),所述井道(2)内壁的中部固定穿插连接有第二排水管(5),所述井道(2)内壁的底端固定穿插连接有第一排水管(4),所述浮球主体(3)与第一排水管(4)之间设置有止流组件,所述溢流井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液面监测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球溢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流组件包括止水阀(6),所述止水阀(6)设置于第一排水管(4)的一端,所述止水阀(6)的顶端设置有碰撞模块(7),所述碰撞模块(7)与浮球主体(3)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球溢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阀(6)的一侧开设有多个连通小孔(14),多个所述连通小孔(14)呈遍布设置,所述井道(2)通过多个连通小孔(14)与第一排水管(4)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球溢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面监测机构包括液位计(11),所述液位计(11)的一端贯穿溢流井主体(1)的外壁并与浮球主体(3)的外壁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球溢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井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安装圈(8),所述安装圈(8)的内部设置有井盖(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球溢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层(10)的内部设置有盲管(12),所述盲管(12)的一端贯穿溢流井主体(1)的外壁并与井道(2)相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球溢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2)的内部设置有排泥管(13),所述排泥管(13)设置于井道(2)内壁的底端,所述排泥管(13)与井道(2)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浮球溢流井,包括土层,土层的顶端设置有溢流井主体,溢流井主体的内部开设有井道,井道的内部设置有浮球主体,井道内壁的中部固定穿插连接有第二排水管,井道内壁的底端固定穿插连接有第一排水管,浮球主体与第一排水管之间设置有止流组件,止流组件包括止水阀,止水阀设置于第一排水管的一端,止水阀的顶端设置有碰撞模块,碰撞模块与浮球主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浮球和止流组件的设置,在井道中雨水过多时,由于浮力的作用,使得浮球上浮,从而通过止流组件使得第一排水管打开排水,同时第二排水管同时排水,从而使得大量的雨水可快速通过溢流井排出,提高了溢流井的使用效果。提高了溢流井的使用效果。提高了溢流井的使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沈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筑研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8
技术公布日:2022/7/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