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30 09:49: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变化及移动终端产品的发展,全面屏是终端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柔性oled面板,利用pad bending技术可将绑定区弯折到屏幕的下方,实现了下边框收窄;利用屏下光学或超声波指纹技术、屏幕发声技术及屏下摄像头技术可将传感器放置于屏幕下方,进一步提高屏占比。
3.实现屏下摄像头的方案有盲孔和通孔两种,相较于通孔屏,盲孔屏可实现将摄像头隐藏于屏幕下方且可正常显示,有利于提升屏占比,因此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在盲孔屏中,显示面板的下方会设置支撑层和散热层;支撑层对显示面板具有支撑和保护作用,且绑定区的支撑层具有较小的热膨胀性,在芯片绑定过程中不至于因支撑层体积变化而导致绑定失效;散热层用于散热,且通常为不透光层。为了满足摄像头的采光需求,会对散热层进行挖孔,而支撑层本身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因此,对支撑层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支撑层整层保留,这样可以保持支撑层对盲孔区及绑定区显示面板的支撑和保护作用,但是,光线穿过支撑层后会产生严重的干涉作用,形成明暗条纹,进而影响摄像头的采光;另一种是对支撑层在盲孔区进行挖孔,消除支撑层对光线的作用,但是这样会导致盲孔区显示面板缺少保护和支撑,显示面板的抗压能力无法满足需求。
4.因此,目前显示装置的支撑层会导致光线形成明暗条纹,影响摄像头的采光效果;如果对支撑层进行挖孔,则会导致盲孔区显示面板的抗压能力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于解决透光区支撑层影响摄像头采光效果的问题,以及去除透光区的支撑层后显示面板的抗压能力不足的问题。
6.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7.显示面板,包括透光区和绑定区;
8.支撑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包括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包括对应所述透光区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支撑层包括对应所述绑定区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光相位延迟系数。
9.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区和弯折区,所述弯折区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绑定区之间,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绑定区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区包括所述透光区。
10.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支撑层对应所述第一区设置,所述第二支撑层对应所述绑定区设置。
11.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支撑层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所述第二支撑层的光相位延迟系数。
12.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支撑层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区设置的第三支撑层,所述第三支撑层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支撑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中。
13.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支撑层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区设置的第三支撑层,所述第三支撑层与所述第一支撑层同层并排设置。
14.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支撑层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区设置的第三支撑层,所述第三支撑层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层的下侧,所述第三支撑层上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的位置与所述透光区的位置对应。
15.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增透降反膜,所述增透降反膜对应所述透光区设置。
16.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对应所述透光区设置。
17.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层背侧的散热层,所述散热层包括对应所述透光区的第三开孔。
18.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或等于100,所述第二部分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大于100。
19.在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部分的材料包括环烯烃聚合物、三醋酸纤维素、透明聚酰亚胺、丙烯酸塑料中的一种。
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将对应显示面板透光区设置的支撑层第一部分的光相位延迟系数设置为小于支撑层第二部分的光相位延迟系数,使得支撑层对穿过透光区的光线的相位延迟作用得到缓解或消除,防止透光区光线出现明暗条纹,改善了屏下光学组件的采光效果,并且相较于将透光区的支撑层挖孔的设计,本技术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抗压能力;此外,使对应显示面板绑定区的支撑层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防止绑定过程中因支撑层胀缩过大而导致绑定失效,提升显示装置的制造良率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增加增透降反膜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的支撑层在制作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图5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的支撑层在制作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图7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的支撑层在制作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图9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的支撑层在制作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33.图12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增加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用于支撑显示面板的支撑层,显示面板具有透光区和连接透光区的绑定区,支撑层包括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第一支撑层具有对应透光区的第一部分,第二支撑层具有对应绑定区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第二部分的光相位延迟系数。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对应显示面板透光区的支撑层的光相位延迟系数降低,缓解或消除了支撑层对透光区光线的相位延迟作用,防止透光区光线形成明暗条纹,改善屏下光学元件的采光效果;此外,使对应显示面板绑定区的支撑层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防止绑定过程中因支撑层胀缩过大而导致绑定失效。
36.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设置于显示面板10背侧的支撑层20、设置于显示面板10上的偏光片层30、设置于偏光片层30上的盖板层40、以及设置于支撑层20下侧的散热层50。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在至少局部区域具有柔性,并且可以弯折到显示面板10局部区域的背侧;所述支撑层20用于对显示面板10进行支撑和保护,保证所述显示面板10在外界压力或热力作用下维持正常工作形态;所述偏光片层30具有偏光作用,用于调整所述显示面板10的视觉效果,所述偏光片层30可以是整块的偏光片;所述盖板层40用于对所述显示装置中的多种元件进行封闭和保护,防止受到外界力的损伤或受到外界水汽等的侵蚀,所述盖板层40可以是玻璃盖板;所述散热层50用于对所述显示装置中的热量进行传导和发散,防止热量聚集而损伤显示装置的功能,所述散热层50可以是包括复合胶层、金属铜层、聚酰亚胺层和泡棉层等组成的复合膜层。
37.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透光区101和连接于所述透光区101的绑定区10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面板10是所述显示装置发挥显示功能的主体,其内部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所述透光区101相较于所述显示面板10上的其它区域具有更高的透光性,以满足设置于所述透光区101下侧的光学元件的采光需求;为了实现所述透光区101的高透光性,设置在透光区101内的像素单元的排布密度会小于显示面板10中其它区域的像素排布密度,以保证光线顺利穿过所述透光区101。所述绑定区102可以不具有显示功能,其内部设有多种走线;芯片ic或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绑定区102与显示面板10绑定连接,用于为显示面板10提供驱动或控制信号;将芯片ic或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10进行绑定连接的方法是热压法,由于热压法需要对绑定区102进行加热,所以对应所述绑定区102设置的其它功能层需要具有一定的耐热能力,尤其是热膨胀系数要能够满足热压要求。所述绑定区102可以通过一段弯折区弯曲至显示面板10的背侧,以实现所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所述散热层50包括对应所述透光区101设置的第三开孔。
38.所述支撑层20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背侧,或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的相对侧。所述支撑层20包括第一支撑层21和第二支撑层22;所述第一支撑层21包括对应所述透
光区101的第一部分211;所述第二支撑层22包括对应所述绑定区102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可以是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部分或全部。其中,所述第一部分21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光相位延迟系数。
3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支撑层20在至少对应所述第一部分211的区域具有透光性。光线穿过中间介质时,由于中间介质对光线具有相位延迟作用,其相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相位差越大的光线之间发生光干涉的作用也较大,出射光形成明暗条纹的现象也越严重。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211即相当于所述中间介质,通过对所述第一部分21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进行调整,使第一部分21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第二部分的光相位延迟系数,或第一部分21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除所述第一部分211外所述支撑层20的其它区域的光相位延迟系数,从而减小或消除因支撑层对光线的相位延迟作用而产生的明暗条纹,有利于改善对应透光区101设置的光学元件的采光效果。
40.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21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或等于100,所述第二部分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大于100。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多次创造性的试验和在试验基础上的创造性的演算论证得出,当第一部分21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或等于100时,其对光线的相位延迟作用不至于使出射光形成明暗条纹,或对屏下光学元件的采光效果产生明显影响。
41.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211的材料可以包括环烯烃聚合物(cop)、三醋酸纤维素(tac)、透明聚酰亚胺(cpi)、丙烯酸塑料(pmma)等具有低相位延迟系数的材料中的一种。
42.可选地,请参阅图2,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层20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一侧的增透降反膜ar,所述增透降反膜ar对应所述透光区101设置,以增加所述显示装置在所述透光区101处的透光能力。所述增透降反膜ar可以采用亚微米级透明陶瓷材料制作而成。
4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部分的热膨胀系数小于所述第一部分211的热膨胀系数。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第二部分对应显示面板10的绑定区102,绑定区102在与芯片ic或柔性电路板进行绑定连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热压法,因此,作为支撑所述绑定区102的支撑层需要具有良好的耐热能力。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是体现该材料受热时胀缩性能的指标,本实施例对所述第二部分的热膨胀系数进行调整,使所述第二部分的热膨胀系数小于第一部分211的热膨胀系数,或所述第二部分的热膨胀系数小于除所述第二部分外所述支撑层20的其它区域的热膨胀系数,从而避免因支撑层受热膨胀过大而导致显示面板10与芯片ic或柔性电路板绑定连接不良,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制造良率和可靠性。
44.可选地,所述第二部分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具有较低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制作而成。
4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部分211可以不只对应显示面板10的透光区101,其还可以对应设置在除所述绑定区102外的所述显示面板10的其它区域的背侧;所述第二部分也可以不只对应显示面板10的绑定区102,其还可以对应设置在除所述透光区101外的所述显示面板10的其它区域的背侧。
46.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设置于显示面板10背侧的支撑层20、设置于显示面板10上的偏光片层30、设置于偏光片层30上的盖板层40、以及设置于支撑层20下侧的散热层50。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在至少
局部区域具有柔性,并且可以弯折到所述显示面板10局部区域的背侧;所述支撑层20用于对所述显示面板10进行支撑和保护,保证所述显示面板10在外界压力或热力作用下维持正常工作形态;所述偏光片层30具有偏光作用,用于调整所述显示面板10的视觉效果,所述偏光片层30可以是整块的偏光片;所述盖板层40用于对所述显示装置中的多种元件进行封闭和保护,防止受到外界力的损伤或受到外界水汽等的侵蚀,所述盖板层40可以是玻璃盖板;所述散热层50用于对所述显示装置中的热量进行传导和发散,防止热量聚集而损伤显示装置的功能,所述散热层50可以是包括复合胶层、金属铜层、聚酰亚胺层和泡棉层等组成的复合膜层。
47.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区110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区110的绑定区102,所述第一区110包括透光区101。所述第一区110可以是所述显示面板10中具有显示功能的区域;所述透光区101相较于所述显示面板10上的其它区域具有更高的透光性,以满足设置于所述透光区101下侧的光学元件的采光需求。所述绑定区102可以不具有显示功能,其内部设有多种走线;芯片ic或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绑定区102与显示面板10绑定连接,用于为显示面板10提供驱动或控制信号;将芯片ic或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10进行绑定连接的方法可以是热压法。所述绑定区102可以通过一段弯折区弯曲至显示面板10的背侧,以实现所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所述散热层50包括对应所述透光区101设置的第三开孔。
48.所述支撑层20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背侧,或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的相对侧。所述支撑层20包括第一支撑层21和第二支撑层22;所述第一支撑层21对应所述第一区110设置,所述透光区101的下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层21;所述第二支撑层22对应所述绑定区102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光相位延迟系数。
4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支撑层21在至少对应所述透光区101的区域具有透光性。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进行调整,使第一支撑层2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第二支撑层22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减小或消除所述第一支撑层21对光线的相位延迟作用,防止穿过所述透光区101的光线形成明暗条纹,有利于改善对应透光区101设置的光学元件的采光效果。
50.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或等于100,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大于100。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多次创造性的试验和在试验基础上的创造性的演算论证得出,当第一支撑层2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或等于100时,其对光线的相位延迟作用不至于使出射光形成明暗条纹,或对屏下光学元件的采光效果产生明显影响。
51.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材料可以包括环烯烃聚合物(cop)、三醋酸纤维素(tac)、透明聚酰亚胺(cpi)或丙烯酸塑料(pmma)等具有低相位延迟系数的材料中的一种。
5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热膨胀系数小于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热膨胀系数。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支撑层22对应显示面板10的绑定区102,绑定区102在与芯片ic或柔性电路板进行绑定连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热压法,因此,作为支撑所述绑定区102的支撑层需要具有良好的耐热能力。本实施例对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热膨胀系数进行调整,使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热膨胀系数小于第一支撑层21的热膨胀系数;通过控制第二支撑层22在热压条件下的膨胀量,避免因支撑层膨胀过大而导致显示面板10与芯片ic或柔性电路板绑定连接不良,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制造良率和可靠性。
53.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层22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具有较低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制作而成。
54.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4,图4是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的支撑层在制作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支撑层20在与显示面板10进行贴合前,其两侧分别贴附有离型膜c1和承载膜c2。在本实施例中,制作所述支撑层20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包含第一拼接层l1的第一原材和包含第二拼接层l2的第二原材,其中,所述第一拼接层l1对应所述第一支撑层21,所述第二拼接层l2对应所述第二支撑层22;将所述第一原材和所述第二原材两侧粘贴的离型膜c1和承载膜c2均去除,得到第一拼接层l1和第二拼接层l2;将所述第一拼接层l1和所述第二拼接层l2并排粘贴在新的承载膜c2和离型膜c1之间;使用刀模从所述承载膜c2侧沿切割线b1进行半切,切割深度至所述离型膜c1与所述第一拼接层l1或第二拼接层l2的贴合面,所述切割线b1围成的切割区域包含第一拼接层l1与第二拼接层l2的连接缝;去除切割后的承载膜c2,并粘贴完整的承载膜c2;去除离型膜c1,将第一拼接层l1和第二拼接层l2分别对应所述显示面板10的第一区110和绑定区102粘贴;去除承载膜c2,即完成所述支撑层20的制作。
55.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设置于显示面板10背侧的支撑层20、设置于显示面板10上的偏光片层30、设置于偏光片层30上的盖板层40、以及设置于支撑层20下侧的散热层50。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在至少局部区域具有柔性,并且可以弯折到所述显示面板10局部区域的背侧;所述支撑层20用于对所述显示面板10进行支撑和保护,保证所述显示面板10在外界压力或热力作用下维持正常工作形态;所述偏光片层30具有偏光作用,用于调整所述显示面板10的视觉效果,其可以是整块的偏光片;所述盖板层40用于对所述显示装置中的多种元件进行封闭和保护,防止受到外界力的损伤或受到外界水汽等的侵蚀,其可以是玻璃盖板;所述散热层50用于对所述显示装置中的热量进行传导和发散,防止热量聚集而损伤显示装置的功能,其可以是包括复合胶层、金属铜层、聚酰亚胺层和泡棉层等组成的复合膜层。
56.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区110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区110的绑定区102,所述第一区110包括透光区101。所述第一区110可以是所述显示面板10中具有显示功能的区域;所述透光区101相较于所述显示面板10上的其它区域具有更高的透光性,以满足设置于所述透光区101下侧的光学元件的采光需求。所述绑定区102可以不具有显示功能,其内部设有多种走线;芯片ic或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绑定区102与显示面板10绑定连接,用于为显示面板10提供驱动或控制信号;将芯片ic或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10进行绑定连接的方法可以是热压法。所述绑定区102可以通过一段弯折区弯曲至显示面板10的背侧,以实现所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所述散热层50包括对应所述透光区101设置的第三开孔。
57.所述支撑层20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背侧,或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的相对侧。所述支撑层20包括第一支撑层21、第二支撑层22和第三支撑层23;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至少部分区域对应所述透光区101设置,所述第二支撑层22对应所述绑定区102设置,所述第三支撑层23对应所述第一区110设置,所述第三支撑层23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支撑层21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中。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光相位延迟系数。
5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支撑层21在至少对应所述透光区101的区域具有透光性。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进行调整,使第一支撑层2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第二支撑层22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减小或消除所述第一支撑层21对光线的相位延迟作用,防止穿过所述透光区101的光线形成明暗条纹,有利于改善对应透光区101设置的光学元件的采光效果。
59.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或等于100,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大于100。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多次创造性的试验和在试验基础上的创造性的演算论证得出,当第一支撑层2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或等于100时,其对光线的相位延迟作用不至于使出射光形成明暗条纹,或对屏下光学元件的采光效果产生明显影响。
60.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材料可以包括环烯烃聚合物(cop)、三醋酸纤维素(tac)、透明聚酰亚胺(cpi)或丙烯酸塑料(pmma)等具有低相位延迟系数的材料中的一种。
6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热膨胀系数小于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热膨胀系数。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支撑层22对应显示面板10的绑定区102,绑定区102在与芯片ic或柔性电路板进行绑定连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热压法,因此,作为支撑所述绑定区102的支撑层需要具有良好的耐热能力。本实施例对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热膨胀系数进行调整,使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热膨胀系数小于第一支撑层21的热膨胀系数;通过控制第二支撑层22在热压条件下的膨胀量,避免因支撑层膨胀过大而导致显示面板10与芯片ic或柔性电路板绑定连接不良,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制造良率和可靠性。
62.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层22和所述第三支撑层23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具有较低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制作而成。
63.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和图6,图6是图5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的支撑层在制作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支撑层20在与显示面板10进行贴合前,其两侧分别贴附有离型膜c1和承载膜c2。在本实施例中,制作所述支撑层20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包含第一拼接层l1的第一原材、包含第二拼接层l2的第二原材和包含第三拼接层l3的第三原材,其中,所述第一拼接层l1对应所述第一支撑层21,所述第二拼接层l2的部分区域对应所述第二支撑层22,所述第二拼接层l2的其余部分区域和所述第三拼接层l3对应所述第三支撑层23;对第一原材、第二原材和第三原材按与图5所示的支撑层20相对应的尺寸大小进行切割;将所述第一原材、所述第二原材和所述第三原材两侧粘贴的离型膜c1和承载膜c2均去除,得到第一拼接层l1、第二拼接层l2和第三拼接层l3;依次将第三拼接层l3、第一拼接层l1和第二拼接层l2并排粘贴在新的承载膜c2和离型膜c1之间;使用刀模从所述承载膜c2侧沿切割线b1进行半切,切割深度至离型膜c1与第二拼接层l2的贴合面;去除切割后的承载膜c2,并粘贴完整的承载膜c2;去除离型膜c1,将第三拼接层l3、第一拼接层l1和第二拼接层l2按照图5实施例所示的位置整体粘贴在显示面板10的背侧;去除承载膜c2,即完成所述支撑层20的制作。
64.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设置于显示面板10背侧的支撑层20、设置于显示面板10上的偏光片层30、设置于偏光片层30上的盖板层40、以及设置于支撑层20下侧的散热层50。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在至少局部区域具有柔性,并且可以弯折到所述显示面板10局部区域的背侧;所述支撑层20用于对所述显示面板10进行支撑和保护,保证所述显示面板10在外界压力或热力作用下维持正
常工作形态;所述偏光片层30具有偏光作用,用于调整所述显示面板10的视觉效果,其可以是整块的偏光片;所述盖板层40用于对所述显示装置中的多种元件进行封闭和保护,防止受到外界力的损伤或受到外界水汽等的侵蚀,其可以是玻璃盖板;所述散热层50用于对所述显示装置中的热量进行传导和发散,防止热量聚集而损伤显示装置的功能,其可以是包括复合胶层、金属铜层、聚酰亚胺层和泡棉层等组成的复合膜层。
65.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区110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区110的绑定区102,所述第一区110包括透光区101。所述第一区110可以是所述显示面板10中具有显示功能的区域;所述透光区101相较于所述显示面板10上的其它区域具有更高的透光性,以满足设置于所述透光区101下侧的光学元件的采光需求。所述绑定区102可以不具有显示功能,其内部设有多种走线;芯片ic或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绑定区102与显示面板10绑定连接,用于为显示面板10提供驱动或控制信号;将芯片ic或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10进行绑定连接的方法可以是热压法。所述绑定区102可以通过一段弯折区弯曲至显示面板10的背侧,以实现所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所述散热层50包括对应所述透光区101设置的第三开孔。
66.所述支撑层20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背侧,或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的相对侧。所述支撑层20包括第一支撑层21、第二支撑层22和第三支撑层23,所述第三支撑层23与所述第一支撑层21同层并排设置。
67.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所述第三支撑层23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层21与所述第二支撑层22之间,而当显示面板弯折后,所述第三支撑层23和所述第二支撑层22相对设置;或者,所述第一支撑层21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层23与所述第二支撑层22之间,而当显示面板弯折后,所述第一支撑层21和所述第二支撑层22相对设置。
6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层21和所述第三支撑层23对应所述第一区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部分区域对应所述透光区101,所述第二支撑层22对应所述绑定区102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面积与所述第三支撑层23的面积的比值可调,且只需保证所述透光区101对应所述第一支撑层21。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光相位延迟系数。
6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支撑层21在至少对应所述透光区101的区域具有透光性。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进行调整,使第一支撑层2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第二支撑层22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减小或消除所述第一支撑层21对光线的相位延迟作用,防止穿过所述透光区101的光线形成明暗条纹,有利于改善对应透光区101设置的光学元件的采光效果。
70.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或等于100,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大于100。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多次创造性的试验和在试验基础上的创造性的演算论证得出,当第一支撑层2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或等于100时,其对光线的相位延迟作用不至于使出射光形成明暗条纹,或对屏下光学元件的采光效果产生明显影响。
71.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层21可以采用环烯烃聚合物(cop)、三醋酸纤维素(tac)、透明聚酰亚胺(cpi)或丙烯酸塑料(pmma)等具有低相位延迟系数的材料制作而成。
7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热膨胀系数小于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热膨胀系数。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支撑层22对应显示面板10的绑定区102,绑定区102在与芯片ic或柔性电路板进行绑定连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热压法,因此,作为支撑所述绑定区102的支
撑层需要具有良好的耐热能力。本实施例对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热膨胀系数进行调整,使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热膨胀系数小于第一支撑层21的热膨胀系数,通过控制第二支撑层22在热压条件下的膨胀量,避免因支撑层膨胀过大而导致显示面板10与芯片ic或柔性电路板绑定连接不良,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制造良率和可靠性。
73.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层22和所述第三支撑层23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具有较低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制作而成。
74.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和图8,图8是图7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的支撑层在制作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支撑层20在与显示面板10进行贴合前,其两侧分别贴附有离型膜c1和承载膜c2。在本实施例中,制作所述支撑层20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包含第一拼接层l1的第一原材和包含第二拼接层l2的第二原材,其中,所述第一拼接层l1对应所述第一支撑层21,所述第二拼接层l2的部分区域分别对应所述第二支撑层22和所述第三支撑层23;将所述第一原材和所述第二原材两侧粘贴的离型膜c1和承载膜c2均去除,得到第一拼接层l1和第二拼接层l2;将第一拼接层l1和第二拼接层l2并排粘贴在新的承载膜c2和离型膜c1之间;使用刀模从所述承载膜c2侧沿切割线b1进行半切,切割深度至离型膜c1与第二拼接层l2的贴合面;去除切割后的承载膜c2,并粘贴完整的承载膜c2;去除离型膜c1,将第一拼接层l1和第二拼接层l2按照图7实施例所示的位置整体粘贴在显示面板10的背侧;去除承载膜c2,即完成所述支撑层20的制作。
75.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设置于显示面板10背侧的支撑层20、设置于显示面板10上的偏光片层30、设置于偏光片层30上的盖板层40、以及设置于支撑层20下侧的散热层50。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在至少局部区域具有柔性,并且可以弯折到所述显示面板10局部区域的背侧;所述支撑层20用于对所述显示面板10进行支撑和保护,保证所述显示面板10在外界压力或热力作用下维持正常工作形态;所述偏光片层30具有偏光作用,用于调整所述显示面板10的视觉效果,其可以是整块的偏光片;所述盖板层40用于对所述显示装置中的多种元件进行封闭和保护,防止受到外界力的损伤或受到外界水汽等的侵蚀,其可以是玻璃盖板;所述散热层50用于对所述显示装置中的热量进行传导和发散,防止热量聚集而损伤显示装置的功能,其可以是包括复合胶层、金属铜层、聚酰亚胺层和泡棉层等组成的复合膜层。
76.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区110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区110的绑定区102,所述第一区110包括透光区101。所述第一区110可以是所述显示面板10中具有显示功能的区域;所述透光区101相较于所述显示面板10上的其它区域具有更高的透光性,以满足设置于所述透光区101下侧的光学元件的采光需求。所述绑定区102可以不具有显示功能,其内部设有多种走线;芯片ic或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绑定区102与显示面板10绑定连接,用于为显示面板10提供驱动或控制信号;将芯片ic或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10进行绑定连接的方法可以是热压法。所述绑定区102可以通过一段弯折区弯曲至显示面板10的背侧,以实现所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所述散热层50包括对应所述透光区101设置的第三开孔。
77.所述支撑层20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背侧,或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的相对侧。所述支撑层20包括第一支撑层21、第二支撑层22和第三支撑层23;所述第一支撑层21对应所述第一区110和所述绑定区102设置,所述第二支撑层22对应所述绑定区102设置于所
述第一支撑层21的下侧,所述第三支撑层23对应于所述第一区11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下侧,所述第三支撑层23对应于所述透光区10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开孔203。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光相位延迟系数。
78.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层21可以仅对应所述第一区110设置或仅对应所述透光区101设置,所述第二支撑层22直接设置在所述绑定区的下侧。
7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支撑层21在至少对应所述透光区101的区域具有透光性。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进行调整,使第一支撑层2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第二支撑层22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减小或消除所述第一支撑层21对光线的相位延迟作用,防止穿过所述透光区101的光线形成明暗条纹,有利于改善对应透光区101设置的光学元件的采光效果。
80.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或等于100,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大于100。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多次创造性的试验和在试验基础上的创造性的演算论证得出,当第一支撑层2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或等于100时,其对光线的相位延迟作用不至于使出射光形成明暗条纹,或对屏下光学元件的采光效果产生明显影响。
81.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材料可以包括环烯烃聚合物(cop)、三醋酸纤维素(tac)、透明聚酰亚胺(cpi)或丙烯酸塑料(pmma)等具有低相位延迟系数的材料中的一种。
8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热膨胀系数小于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热膨胀系数。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支撑层22对应显示面板10的绑定区102,绑定区102在与芯片ic或柔性电路板进行绑定连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热压法,因此,作为支撑所述绑定区102的支撑层需要具有良好的耐热能力。本实施例对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热膨胀系数进行调整,使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热膨胀系数小于第一支撑层21的热膨胀系数,通过控制第二支撑层22在热压条件下的膨胀量,避免因支撑层膨胀过大而导致显示面板10与芯片ic或柔性电路板绑定连接不良,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制造良率和可靠性。
83.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层22和所述第三支撑层23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具有较低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制作而成。
84.进一步地,请参阅图9和图10,图10是图9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的支撑层在制作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支撑层20在与显示面板10进行贴合前,其两侧分别贴附有离型膜c1和承载膜c2。在本实施例中,制作所述支撑层20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包含第一拼接层l1的第一原材和包含第二拼接层l2的第二原材;将所述第一原材的承载膜c2和所述第二原材的离型膜c1去除;将第二拼接层l2粘贴在第一拼接层l1的下侧;使用刀模从所述承载膜c2侧沿切割线b1进行第一半切,切割深度至离型膜c1与第一拼接层l1的贴合面,并使用刀模沿切割线b2进行第二半切,切割深度至第二拼接层l2与第一拼接层l1的贴合面;去除切割后的承载膜c2,并粘贴完整的承载膜c2;去除离型膜c1,将第一拼接层l1和第二拼接层l2按照图9实施例所示的位置整体粘贴在显示面板10的背侧;去除承载膜c2,即完成所述支撑层20的制作。
85.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区110、弯折区103和绑定区102,所述弯折区103连接于所述第一区110和所述绑定区102之间,使得所述第一区110和所述绑定区102相对。所述第一区110内具有透光区101。所述第一区110具有显示功能,所
述绑定区102和所述弯折区103可以不具有显示功能;所述绑定区102内部设有多种走线;芯片ic和柔性电路板fpc通过所述绑定区102与显示面板10绑定连接,用于为显示面板10提供驱动或控制信号;所述弯折区103的外侧设置有机层70,所述有机层70对弯折区103具有绝缘和保护作用。
86.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非出光面的支撑层20,所述支撑层20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区110设置的第一支撑层21和对应所述绑定区102设置的第二支撑层22。所述第一支撑层21包括对应所述透光区101的第一部分211,所述第一部分211可以是所述第一支撑层21的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二支撑层22包括对应所述绑定区102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可以是所述第二支撑层22的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部分21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光相位延迟系数。本实施例通过对所述第一部分21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进行调整,使第一部分21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第二部分的光相位延迟系数,或第一部分21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除所述第一部分211外所述支撑层20的其它区域的光相位延迟系数,从而减小或消除因支撑层对光线的相位延迟作用而产生的明暗条纹,有利于改善对应透光区101设置的光学元件的采光效果。
87.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区110上的偏光片层30和设置于偏光片层30上的盖板层40。所述偏光片层30具有偏光作用,用于调整所述显示面板10的视觉效果,所述偏光片层30可以是整块的偏光片;所述盖板层40用于对所述显示装置中的多种元件进行封闭和保护,防止受到外界力的损伤或受到外界水汽等的侵蚀,所述盖板层40可以是玻璃盖板。
88.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支撑层20下侧的散热层50,所述散热层50包括对应所述透光区101设置的第三开孔。所述弯折区103通过第二支撑层22和支撑垫片60连接至所述散热层50。所述散热层50用于对所述显示装置中的热量进行传导和发散,防止热量聚集而损伤显示装置的功能,所述散热层50可以是包括复合胶层、金属铜层、聚酰亚胺层和泡棉层等组成的复合膜层。
89.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211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小于或等于100,所述第二部分的光相位延迟系数大于100。所述第一部分211的材料可以包括环烯烃聚合物(cop)、三醋酸纤维素(tac)、透明聚酰亚胺(cpi)或丙烯酸塑料(pmma)等具有低相位延迟系数的材料中的一种。
90.可选地,所述第二部分的热膨胀系数小于所述第一部分211的热膨胀系数。所述第二部分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具有较低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制作而成。
91.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2,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光学组件90和框体80,所述光学组件90通过所述框体80固定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非出光面的一侧,且所述光学组件90的位置与所述透光区101的位置对应。所述光学组件90可以通过所述透光区101采集外界光线,以发挥其功能。
92.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支撑层,显示面板具有透光区和连接透光区的绑定区,支撑层包括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第一支撑层具有对应透光区的第一部分,第二支撑层具有对应绑定区的第二部分,通过将所述第一部分的光相位延迟系数设置为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光相位延迟系数,使得所述支撑层对穿过透光区的光线的相位延迟作用得到缓解或消除,防止透光区光线出现明暗条纹,改善了屏下光学
元件的采光效果;此外,使对应显示面板绑定区的支撑层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防止绑定过程中因支撑层胀缩过大而导致绑定失效,提升显示装置的制造良率和可靠性。
93.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技术以具体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