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预防橄榄黑星病的方法与流程

2022-07-30 18:42: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橄榄黑星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橄榄黑星病是近几年在橄榄种植产区发现的果实新病害。橄榄黑星病的主要表征为,在橄榄成熟采收时,果面产生黑点,因而称为黑星病。橄榄黑星病严重影响果实外观品相,造成销售困难,特别是对于一些相对名贵的鲜食橄榄品种(如三棱橄榄、青皮橄榄)的价格带来极大的影响,对橄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3.相关技术中尚未发现橄榄黑星病及其预防技术的相关报道,而在实际生产中,果农误以为橄榄表面的黑点是不恰当的喷施农药引起的药伤,即在幼果期使用乳油、有机磷等农药伤害了果实表面,或者是在不适合时期如中午高温日晒强烈时候喷施农药引起的橄榄果实药伤,因此,果农均是通过在喷药时注意喷施细节来预防橄榄黑星病,但仍无法阻止橄榄黑星病的频繁发生。因此,目前仍未有有效的预防橄榄黑星病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预防橄榄黑星病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增施钙硅肥来调理改良橄榄园土壤,在橄榄开花前冲施含钙的水溶肥和果实发育期叶面多次快速补充钙肥以及雨后及时喷施杀菌药剂等手段,有效控制了橄榄黑星病的发生,降低了橄榄黑星病对于橄榄种植带来的危害,保证了橄榄种植业的稳定发展。
5.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预防橄榄黑星病的方法。
6.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1)在上一年11月~来年1月,修剪果树老根,施加土壤改良剂;
8.(2)在采果后,修剪树冠;
9.(3)喷施松脂酸铜水乳剂,或噻霉酮水乳剂 三唑类农药的组合杀灭病菌;
10.(4)在春梢期开花前对果树进行补钙;
11.(5)在谢花后果实发育期在此进行补钙;
12.(6)在来年7-11月份果实膨大时期,在雨后2小时内喷施苯甲嘧菌酯和春雷霉素。
13.相关技术中,一直存在着认为橄榄表面的黑点是不恰当的喷施农药引起的药伤这一误区,而本发明基于发现了橄榄生产操作引起的果实药伤和黑星病不同症状基础上,明晰了橄榄果实裂口(特别是高温干旱骤雨后的裂口)是橄榄黑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发现了橄榄果实产生裂口的生理机制和雨后果实迅速出现裂口后真菌侵染造成黑星病的本质,从而结合增施钙硅肥来调理改良橄榄园土壤,在橄榄开花前冲施含钙的水溶肥和果实发育期叶面多次快速补充钙肥以及雨后及时喷施杀菌药剂等一系列的手段来预防果实裂果以及黑星病的发生,提高橄榄果实外观品相。
1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土壤改良
剂包括:生石灰、硅酸钾、硅酸钠、稻草和有机肥中的至少一种。
1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土壤改良剂包括:生石灰、硅酸钾、硅酸钠、稻草和有机肥中的至少四种。
16.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土壤改良剂为:生石灰、硅酸钾、稻草和有机肥。
17.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肥为农家肥或绿肥。
18.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土壤改良剂中各组分的质量比为:生石灰:硅酸钾或硅酸钠:稻草:有机肥=60~120:6~10:400~600:900~1100。
19.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土壤改良剂中各组分的质量比为:生石灰:硅酸钾或硅酸钠:稻草:有机肥=60~120:6~10:500:1000。
20.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的采果后具体为上一年11~12月。
2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修剪树冠包括疏除过密枝条,彻底清除病虫枝、枯枝,落叶。
22.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所述松脂酸铜水乳剂为18~22%的松脂酸铜水乳剂800~1200倍水稀释液。
23.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所述噻霉酮水乳剂与三唑类农药的混合体积比为1~2:1。
24.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所述噻霉酮水乳剂与三唑类农药的混合体积比为1:1。
25.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噻霉酮水乳剂为1.2~1.5%的噻霉酮水乳剂600~800倍水稀释液。
26.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三唑类农药包括戊唑醇和氟环唑。
27.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4)中所述补钙为:在树冠滴水线内冲施含钙水溶肥,并叶面施加低聚糖钙、苯醚甲环唑和流体硼。
28.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含钙水溶肥为0.1%-0.3%硝酸钙或氯化钙,所述含钙水溶肥的施加量为8~12千克。
29.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含钙水溶肥的施加量为10千克。
30.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低聚糖钙、苯醚甲环唑和流体硼的体积比为5~6:1:1。
31.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低聚糖钙、苯醚甲环唑和流体硼的体积比为6:1:1。
32.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低聚糖钙、苯醚甲环唑和流体硼的叶面施加次数为2次。
33.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补钙为:叶面喷施糖醇钙。
34.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6)中所述苯甲嘧菌酯和春雷霉素的体积比为1~2:1。
35.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6)中所述苯甲嘧菌酯和春雷霉素的体积
比为1:1。
36.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苯甲嘧菌酯为25~35%苯甲嘧菌酯800~1200倍水稀释液。
37.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春雷霉素为3~4%春雷霉素300~400倍水稀释液。
38.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预防橄榄黑星病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39.(1)土壤调理改良:
40.在上一年11月~来年1月进行深耕改良土壤,具体为:将老化的橄榄树细根切断,以促使吸收功能强的新根大量生长。在橄榄树树冠滴水线内侧,挖两条长1米、宽60厘米、深60厘米左右的环形沟。同时,将生石灰(使用量为60千克/亩)、硅酸钾(或可使用硅酸钠代替,使用量均为6千克/亩)、稻草、有机肥(农家肥或绿肥)与土壤充分搅匀(各组分的质量比约为:生石灰:硅酸钾或硅酸钠:稻草:有机肥=60~120:6~10:500:1000),一起施入果树土壤中,从而改善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增强树势,增加抗病能力。
41.(2)合理修剪果树:
42.在上一年采果后(上一年11~12月)对果树进行修剪,疏除过密枝条,彻底清除病虫枝、枯枝,落叶,增强果园的通风通光性。
43.(3)清园消毒:
44.在冬季(上一年11~12月),全园喷施20%(有效成分含量)松脂酸铜水乳剂(稀释倍数:1000倍,稀释液为水)或1.5%(有效成分含量)噻霉酮水乳剂(稀释倍数:800倍,稀释液为水) 戊唑醇或者氟环唑等三唑类农药(噻霉酮水乳剂与三唑类农药的混合体积比约为1:1),以充分杀灭园内病原菌,减少侵染机会。
45.(4)在春梢期开花前(来年2~3月),在树冠滴水线内冲施含钙的水溶肥(0.1%-0.3%硝酸钙或氯化钙),每颗橄榄树施用10千克。然后再施加低聚糖钙镁(ca mg≧100g/l,海藻低聚糖≧200g/l)800倍稀释液 10%(有效成分含量)苯醚甲环唑1500倍稀释液 流体硼(b≧150g/l,天然复合糖醇≧250g/l)喷施叶面2次。其中,低聚糖钙、苯醚甲环唑和流体硼的施用体积比约为6:1:1。
46.(5)在谢花后果实发育期(来年6~7月),对叶面多次喷施糖醇钙(ca≧200g/l,天然复合糖醇≧200g/l),其中,每亩每次可用糖醇钙2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每10天喷一次,定期喷雾4次。
47.(6)在来年7-11月份果实膨大时期,每次下雨后天晴2小时内对果树及时喷施30%(v/v)苯甲嘧菌酯1000倍水稀释液 4%(有效成分含量)春雷霉素400倍水稀释液,以杀灭果实表面的真菌,防止侵入感染。其中,苯甲嘧菌酯和春雷霉素的体积比约为1:1。
48.发明人发现,通过增施钙硅肥来调理改良橄榄园土壤,在橄榄开花前冲施和叶面喷施含钙的水溶肥和预防杀菌,果实发育期叶面多次快速补充钙肥,雨后及时喷施杀菌药剂等技术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橄榄果实黑星病发生,提高橄榄果实外观品相。
49.而且,发明人还发现,橄榄果实药伤和黑星病主要的不同是黑星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药伤是没有真菌感染的,药伤果实的黑斑基本为连成一片的样式,而黑星病造成的是点状危害。而且,另一个类似的病害-橄榄黑皮病(乌皮病)也与黑星病不同,橄榄黑皮病要是橄榄的虫害-星型木虱危害引起的,星型木虱分泌的粪便在沾到果实表面引起的
的整个果实变黑,因此,只需要在生产中防治好木虱就可以有效控制黑皮病。实践中,发明人发现橄榄黑星病发生机理复杂,树体缺素(钙、硅)和真菌感染是造成容易发生黑星病的主要原因。而在相关技术中,橄榄生产栽培主要采用粗放管理,缺少修剪和平衡施肥,从而导致树势衰弱的橄榄果园黑星病特别严重。尤其是在偏施氮肥,造成树体缺少钙镁硅等中微量元素的橄榄果园中黑星病发生率更高。硅肥目前在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应用较多,但在橄榄上未见其使用。发明人发现,通过对橄榄施加硅肥,能减少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活化土壤中的磷和促进根系对磷的吸收,提高橄榄对磷肥的利用率。同时,其还能强化钙、镁的吸收和利用,能很好的调节作物对氮磷钾等不同养分的平衡吸收。而橄榄果实是常见的33种水果中含钙量最高的水果,橄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元素,钙容易与土壤中的硫酸根、碳酸根等阴离子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盐,不能被根系吸收,根系吸收的钙远远不能满足橄榄生长发育的需求。钙在植物体内几乎只能通过木质部运输,钙在植物体内的移动主要靠水分蒸腾作用的拉力向上移动。橄榄树体乔化高大,粗放管理的橄榄树叶子和果实缺钙现象普遍。钙是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钙增加果皮韧性,减少因果实膨大过快而导致的裂果,硅使细胞壁增强,角质层增加,形成一个坚固的保护层,病菌难以入侵。但发明人实际上观察发现橄榄果实裂果严重,特别是高温干旱骤雨后导致的果实表面裂口突增(以点状为主),而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橄榄果实表面有裂口后如果有真菌(产生黑斑的真菌)侵染,就可在果实表面产生黑点,因此发明人判定橄榄树体缺乏钙镁等元素造成橄榄果实表面有裂口是感染黑星病的主要原因。而在此之前,尚未有任何相关内容的公开情况。
50.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方法在预防或治疗橄榄黑星病中的应用。
5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52.1.本发明首次发现橄榄表面的黑点并非不恰当的喷施农药引起的药伤这一误区,而是雨后果实迅速出现裂口后真菌侵染造成黑星病,该发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抑制橄榄果实黑斑的问题,为保证橄榄果实的高产和优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53.2.本发明中的预防橄榄黑星病的方法通过结合增施钙硅肥来调理改良橄榄园土壤,在橄榄开花前冲施含钙的水溶肥和果实发育期叶面多次快速补充钙肥以及雨后及时喷施杀菌药剂等一系列的手段来预防果实裂果以及黑星病的发生,有效的抑制了黑星病的发生,使其发生率从常规的52~85%锐减到2%,显著提高了橄榄果实外观品相。
附图说明
54.图1为健康橄榄果实实物图。
55.图2为黑星病不同时期的橄榄果实实物图。
56.图3为对比例1防治方法的橄榄果实实物图。
57.图4为对比例1防治方法的橄榄果实实物图。
58.图5为药伤橄榄果实实物图。
59.图6为实施例1防治方法的橄榄果实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60.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具体实施
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非为了限定本发明。
61.所使用的实验材料和试剂,若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可从商业途径所获得的耗材和试剂。
62.为了能够体现下述实施例中的预防橄榄黑星病的方法的有效性,下述实施例中的测试果园均为曾经发生过橄榄黑星病的果园。
63.实施例1
64.本实施例中的预防橄榄黑星病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5.(2)土壤调理改良:
66.选择一个发生过橄榄黑星病的果园,在冬季(在上一年11月~来年1月)进行深耕改良土壤,具体为:将老化的橄榄树细根切断,以促使吸收功能强的新根大量生长。在橄榄树树冠滴水线内侧,挖两条长1米、宽60厘米、深60厘米左右的环形沟。同时,将生石灰(使用量为60千克/亩)、硅酸钾(或可使用硅酸钠代替,使用量均为6千克/亩)、稻草、有机肥(农家肥或绿肥)与土壤充分搅匀(各组分的质量比约为:生石灰:硅酸钾或硅酸钠:稻草:有机肥=60~120:6~10:400~600:900~1100),一起施入果树土壤中,从而改善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增强树势,增加抗病能力。
67.(2)合理修剪果树:
68.合理修剪树形,优化树冠结构,具体为:在上一年采果(上一年11~12月)后对果树进行修剪,疏除过密枝条,彻底清除病虫枝、枯枝,落叶,增强果园的通风通光性。
69.(3)清园消毒:
70.在冬季(上一年11~12月),全园喷施20%(有效成分含量)松脂酸铜水乳剂(稀释倍数:1000倍,稀释液为水)或1.5%(有效成分含量)噻霉酮水乳剂(稀释倍数:800倍,稀释液为水) 戊唑醇或者氟环唑等三唑类农药(噻霉酮水乳剂与三唑类农药的混合体积比约为1:1),以充分杀灭园内病原菌,减少侵染机会。
71.(4)在春梢期开花前(来年2~3月),在树冠滴水线内冲施含钙的水溶肥(0.1%-0.3%硝酸钙或氯化钙),每颗橄榄树施用10千克。然后再施加低聚糖钙镁(ca mg≧100g/l,海藻低聚糖≧200g/l)800倍稀释液 10%(有效成分含量)苯醚甲环唑1500倍稀释液 流体硼(b≧150g/l,天然复合糖醇≧250g/l)喷施叶面2次。其中,低聚糖钙、苯醚甲环唑和流体硼的施用体积比约为6:1:1。
72.(5)在谢花后果实发育期(来年6~7月),对叶面多次喷施糖醇钙(ca≧200g/l,天然复合糖醇≧200g/l),其中,每亩每次可用糖醇钙2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每10天喷一次,定期喷雾4次。
73.(6)在来年7-11月份果实膨大时期,每次下雨后天晴2小时内对果树及时喷施30%(v/v)苯甲嘧菌酯1000倍水稀释液 4%(有效成分含量)春雷霉素400倍水稀释液,以杀灭果实表面的真菌,防止侵入感染。其中,苯甲嘧菌酯和春雷霉素的体积比约为1:1。
74.实施例2
75.本实施例中的预防橄榄黑星病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6.(3)土壤调理改良:
77.选择一个发生过橄榄黑星病的果园,在冬季(在上一年11月~来年1月)进行深耕
改良土壤,具体为:将老化的橄榄树细根切断,以促使吸收功能强的新根大量生长。在橄榄树树冠滴水线内侧,挖两条长1米、宽60厘米、深60厘米左右的环形沟。同时,将生石灰(使用量为120千克/亩)、硅酸钾(或可使用硅酸钠代替,使用量均为10千克/亩)、稻草、有机肥(农家肥或绿肥)与土壤充分搅匀(各组分的质量比约为:生石灰:硅酸钾或硅酸钠:稻草:有机肥=60~120:6~10:400~600:900~1100),一起施入果树土壤中,从而改善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增强树势,增加抗病能力。
78.(2)合理修剪果树:
79.合理修剪树形,优化树冠结构,具体为:在上一年采果(上一年11~12月)后对果树进行修剪,疏除过密枝条,彻底清除病虫枝、枯枝,落叶,增强果园的通风通光性。
80.(3)清园消毒:
81.在冬季(上一年11~12月),全园喷施20%(有效成分含量)松脂酸铜水乳剂(稀释倍数:1000倍,稀释液为水)或1.5%(有效成分含量)噻霉酮水乳剂(稀释倍数:800倍) 戊唑醇或者氟环唑等三唑类农药(噻霉酮水乳剂与三唑类农药的混合体积比约为1:1),以充分杀灭园内病原菌,减少侵染机会。
82.(4)在春梢期开花前(来年2~3月),在树冠滴水线内冲施含钙的水溶肥(0.1%-0.3%硝酸钙或氯化钙),每颗橄榄树施用10千克。然后再施加低聚糖钙镁(ca mg≧100g/l,海藻低聚糖≧200g/l)1000倍稀释液 10%(有效成分含量)苯醚甲环唑2000倍稀释液 流体硼(b≧150g/l,天然复合糖醇≧250g/l)喷施叶面2次。其中,低聚糖钙、苯醚甲环唑和流体硼的施用体积比约为6:1:1。
83.(5)在谢花后果实发育期(来年6~7月),对叶面多次喷施糖醇钙(ca≧200g/l,天然复合糖醇≧200g/l),其中,每亩每次可用糖醇钙2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每15天喷一次,定期喷雾4次。
84.(6)在来年7-11月份果实膨大时期,每次下雨后天晴2小时内对果树及时喷施30%(v/v)苯甲嘧菌酯1200倍稀释液 4%(有效成分含量)春雷霉素500倍稀释液(苯甲嘧菌酯和春雷霉素的体积比约为1~2:1),以杀灭果实表面的真菌,防止侵入感染。其中,苯甲嘧菌酯和春雷霉素的体积比约为1:1。
85.对比例1
86.本对比例中的预防橄榄黑星病为橄榄病害常规管控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7.(1)土壤调理改良:
88.选择一个发生过橄榄黑星病的果园,在冬季(在上一年11月~来年1月)将有机肥(农家肥或绿肥,与实施例1等量)与土壤充分搅匀,施入果树土壤中。
89.(2)合理修剪果树:
90.合理修剪树形,优化树冠结构,具体为:在上一年采果(上一年11~12月)后对果树进行修剪,疏除过密枝条,彻底清除病虫枝、枯枝,落叶,增强果园的通风通光性。
91.(3)清园消毒:
92.在冬季(上一年11~12月),全园喷施20%(有效成分含量)松脂酸铜水乳剂(稀释倍数:1000倍)或1.5%(有效成分含量)噻霉酮水乳剂(稀释倍数:800倍) 戊唑醇或者氟环唑等三唑类农药,以充分杀灭园内病原菌,减少侵染机会(噻霉酮水乳剂与三唑类农药的混合体积比约为1:1)。
93.(4)在谢花后果实发育期(来年6~7月),喷施保果药肥(1%磷酸二氢钾)和其他预防病虫害农药,同时,留意喷施位置和时间,防止出现药伤。
94.(5)在来年7-11月份果实膨大时期,每次下雨后天晴2小时后喷施30%(有效成分含量)苯甲嘧菌酯1200倍稀释液 4%(有效成分含量)春雷霉素500倍稀释液。其中,苯甲嘧菌酯和春雷霉素的体积比约为1:1。
95.对比例2
96.本对比例中的预防橄榄黑星病为橄榄病害常规管控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7.(1)土壤调理改良:
98.选择一个发生过橄榄黑星病的果园,在冬季(在上一年11月~来年1月)不进行深耕也不进行埋肥处理。
99.(2)合理修剪果树:
100.合理修剪树形,优化树冠结构,具体为:在上一年采果(上一年11~12月)后对果树进行修剪,疏除过密枝条,彻底清除病虫枝、枯枝,落叶,增强果园的通风通光性。
101.(3)清园消毒:
102.在冬季(上一年11~12月),全园喷施20%(有效成分含量)松脂酸铜水乳剂(稀释倍数:1000倍)或1.5%(有效成分含量)噻霉酮水乳剂(稀释倍数:800倍) 戊唑醇或者氟环唑等三唑类农药,以充分杀灭园内病原菌,减少侵染机会。(噻霉酮水乳剂与三唑类农药的混合体积比约为1:1)
103.(4)在谢花后果实发育期(来年6~7月),喷施保果药肥(1%磷酸二氢钾)和预防病虫害农药,同时,留意喷施位置和时间,防止出现药伤。
104.(5)在来年7-11月份果实膨大时期,每次下雨后天晴2小时后喷施30%(有效成分含量)苯甲嘧菌酯1200倍稀释液 4%(有效成分含量)春雷霉素500倍稀释液。其中,苯甲嘧菌酯和春雷霉素的体积比约为1:1。
105.预防橄榄黑星病的方法的实际使用效果
106.对比上述实施例1以及对比例1中的实际防治效果,结果如表1所示。
107.其中,黑斑率(%)的计算方法为:黑斑率(%)=出现黑斑果实数/总果实数
×
100%。
108.表1不同管理技术实施后果面黑斑率比较
[0109][0110]
从上述表1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在使用上述实施例1与对比例1中的方法对橄榄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在中果期和成熟期期间,橄榄果实出现黑斑现象明显,尤其是在成熟期,由于早期防治效果差,对比例1中的果树果实出现大面积的感染,导致全树最多接近85%的果实受到影响,极大的影响橄榄的价值与产出量。而使用实施例1中的方法防治黑星病,能够有效杜绝中果期的感染,从而极大的抑制了后续成熟期的感染扩散,将黑星病发生率降低至2%左右。上述结果表明实施例1中的防治方法具有显著预防黑星病的效果。
[0111]
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展现出上述实施例1与对比例1中的方法对于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发明人分别对健康橄榄果实、黑星病不同时期的橄榄果实、实施例1防治方法的橄榄果实、对比例1防治方法的橄榄果实以及药伤橄榄果实进行拍照对比。
[0112]
结果如图1~6所示。
[0113]
图1为健康橄榄果实。图2为黑星病不同时期的橄榄果实。可以发现黑星病特征明显,且其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表征也会产生显著差异。
[0114]
图5为药伤橄榄果实。对比图2可以发现,药伤橄榄果实在实际表征上与黑星病特征差异显著,两者所形成的黑斑并不相像,黑星病黑斑为点状分布,而药伤则会呈现连续性的大面积块状分布,不存在显著的斑点痕迹。从而可以说明,黑星病实际上并非药伤所致。
[0115]
图3~4为对比例1防治方法的橄榄果实,对比图2可以发现,其橄榄表面仍会产生黑星病特征性的黑斑,说明上述对比例1中的方法不能有效的防治橄榄黑星病。
[0116]
图6为实施例1防治方法的橄榄果实,对比图1和图2可以发现,其橄榄表面无黑斑,与正常橄榄无二差异,说明上述实施例1中的方法能够有效的防治橄榄黑星病。
[0117]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