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区块链的高效用户医疗监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2022-07-31 06:08: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高效用户医疗监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区块链在医疗技术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申请号为cn202011201413.8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医疗隐私数据保护方法,涉及医疗数据保护技术领域。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医疗隐私数据保护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患者注册,将患者的医疗信息生成文档并且将文档生成区块上传至区块链上,完成患者的登记注册;步骤二:隐私设密,对患者医疗信息设置私钥、录入患者指纹、输入患者联系方式和输入患者紧急联系人联系方式进行加密。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医疗隐私数据保护方法通过公钥和密钥进行信息加密,然后再查询的过程中添加指纹加密。
3.又如申请号为cn201811361135.5的发明专利中公开的一种基于医疗区块链的积分管理系统,用户(工作人员或就诊人员)通过该就诊终端发送操作请求和查看返回数据。积分管理服务器用于积分管理。医疗服务主机可与就诊终端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与医疗区块链定时进行数据交互,对存储的积分数据进行更新。医疗区块链,与医疗服务主机和积分管理服务器分别相连,定时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能够提高医疗区块链的访问效率,通过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的复合模式能在医疗区块链的环境下实现对积分操作的处理。
4.虽然现有技术中的区块链与医疗的结合能够实现一些效果,如对用户积分使用进行高效管理,消除了医院就诊的地域限制,保障了用户的利益,但是,其仍存在弊端,如不能满足医院对不同的需要监测的用户提供对应性的监测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满足医院对不同的需要监测的用户提供对应性的监测需求的基于区块链的高效用户医疗监测方法及系统。
6.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高效用户医疗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8.根据当前监测用户的用户基本数据,获取当前监测用户的当前用户主体名称;根据所述当前用户主体名称,获取与所述当前用户主体名称对应的实时监测需求;判断所述实时监测需求是否满足预设的初始监测环境条件;
9.若判断为是,则生成持续当前监测指令,所述持续当前监测指令用于使监测者对所述当前监测用户维持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并在持续监测后生成实时监测报告,同时将所述实时监测报告哈希上链至区块链。
10.具体地,判断所述实时监测需求是否满足预设的初始监测环境条件;之后还包括:
11.在监测者对所述当前监测用户维持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并在持续监测后生成
实时监测报告,同时将所述实时监测报告哈希上链至区块链时,实时获取在当前环境下当前监测用户的当前状态数据;根据获取的当前监测用户的所述当前状态数据,判断所述当前监测用户是否处于可控状态;若判断为否,则生成用户状态警示指令,所述用户状态警示指令用于提醒监测者及时作出调整。
12.具体地,判断为是,则生成持续当前监测指令,所述持续当前监测指令用于使监测者对所述当前监测用户维持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并在持续监测后生成实时监测报告,同时将所述实时监测报告哈希上链至区块链,之后还包括:
13.若判断为否,则生成监测环境调整指令;根据所述监测环境调整指令将所述实时监测需求与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作对比,并生成比对差异结果;根据所述比对差异结果对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进行调整,并生成调整后环境条件,直至所述调整后环境条件满足所述实时监测需求。具体地,根据当前监测用户的用户基本数据,获取当前监测用户的当前用户主体名称;之后还包括:
14.根据当前监测用户的用户基本数据获取当前用户监测数据,所述当前用户监测数据包括多项监测参数数据;
15.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监测参数数据,获取监测地址数据集;根据所述监测地址数据集,获取继续实时监测指令,所述继续实时监测指令用于根据所述监测地址数据集获取继续监测端口数据,通过所述继续监测端口的监测装置进行实时监测;根据所述继续实时监测指令,获取实时监测后得到的继续实时监测数据集;根据所述继续实时监测数据集和所述监测地址数据集获取当前监测预计时间集,同时获取当前用户位置数据;根据所述当前用户位置数据和所述监测地址数据集获取当前用户前往具体监测环境的优选路径;
16.将所述优选路径推送至监测者,以便于监测者推送所当前检测用户至所述优选路径的终点。
17.具体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18.根据所述当前用户数据获取转院科室数据数据;根据所述转院科室数据数据获取获取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所述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用于预先预约挂号数据;根据所述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获取就诊追寻数据,所述就诊追寻数据用于实时获取所述转院医院就诊数据;根据所述转院医院就诊数据,获取转院看诊数据;根据所述转院看诊数据,生成转院后就诊推送数据;根据所述转院后就诊推送数据,获取当前选择数据,所述当前选择数据包括所述当前用户选择的挂号医院;根据所述当前选择数据获取确定挂号指令,所述确定挂号指令用于将所述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中预约的挂号数据转为正式挂号数据,并生成挂号成功推送,所述挂号成功推送用于发送至挂号对应的挂号医生。
19.具体地,根据所述转院医院就诊数据,获取转院看诊数据;具体包括:根据所述转院医院就诊数据获取前院就诊记录;根据所述前院就诊记录获取前院诊断基本数据,其中所述前院诊断基本数据包括就诊耗时和就诊数量;根据所述就诊耗时和就诊数量获取就诊频率,同时根据所述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获取当前挂号数据;汇总所述当前挂号数据和所述就诊频率生成所述转院就诊数据。具体地,根据所述当前用户数据获取转院科室数据数据;之前还包括:
20.根据所述当前用户数据获取转院需求数据,所述转院需求数据包括所述转院科室数据数据;其中,根据所述当前用户数据获取转院需求数据,具体包括:将所述当前用户数
据和与所述当前用户数据对应的当前监测数据输入转院需求数据提取模型,生成转院需求数据类型;根据所述转院需求数据类型获取转院需求数据筛选标准;将所述转院需求数据筛选标准作为前端输入数据;将所述当前监测数据作为后端输入数据;将所述前端输入数据和所述后端输入数据输入转院需求数据提取模型,其中,所述转院需求数据提取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取,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组均包括:所述前端输入数据、所述后端输入数据和标识转院需求数据的标识数据;获取所述转院需求数据提取模型的输出数据,所述输出数据包括转院需求数据。
21.具体地,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高效用户医疗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22.用户监测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监测用户的用户基本数据,获取当前监测用户的当前用户主体名称;需求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用户主体名称,获取与所述当前用户主体名称对应的实时监测需求;条件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实时监测需求是否满足预设的初始监测环境条件;持续监测模块,用于若判断为是,则生成持续当前监测指令,所述持续当前监测指令用于使监测者对所述当前监测用户维持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并在持续监测后生成实时监测报告,同时将所述实时监测报告哈希上链至区块链。
2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件判断模块还用于:
24.在监测者对所述当前监测用户维持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并在持续监测后生成实时监测报告,同时将所述实时监测报告哈希上链至区块链时,实时获取在当前环境下当前监测用户的当前状态数据;根据获取的当前监测用户的所述当前状态数据,判断所述当前监测用户是否处于可控状态;若判断为否,则生成用户状态警示指令,所述用户状态警示指令用于提醒监测者及时作出调整。
2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件判断模块还用于:
26.若判断为否,则生成监测环境调整指令;根据所述监测环境调整指令将所述实时监测需求与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作对比,并生成比对差异结果;根据所述比对差异结果对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进行调整,并生成调整后环境条件,直至所述调整后环境条件满足所述实时监测需求。
2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件判断模块还用于:
28.根据当前监测用户的用户基本数据获取当前用户监测数据,所述当前用户监测数据包括多项监测参数数据;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监测参数数据,获取监测地址数据集;根据所述监测地址数据集,获取继续实时监测指令,所述继续实时监测指令用于根据所述监测地址数据集获取继续监测端口数据,通过所述继续监测端口的监测装置进行实时监测;根据所述继续实时监测指令,获取实时监测后得到的继续实时监测数据集;根据所述继续实时监测数据集和所述监测地址数据集获取当前监测预计时间集,同时获取当前用户位置数据;根据所述当前用户位置数据和所述监测地址数据集获取当前用户前往具体监测环境的优选路径;将所述优选路径推送至监测者,以便于监测者推送所当前检测用户至所述优选路径的终点。
2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件判断模块还用于:
30.根据所述当前用户数据获取转院科室数据数据;根据所述转院科室数据数据获取获取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所述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用于预先预约挂号数据;根据所述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获取就诊追寻数据,所述就诊追寻数据用于实时获取所述转院医院就
诊数据;根据所述转院医院就诊数据,获取转院看诊数据;根据所述转院看诊数据,生成转院后就诊推送数据;根据所述转院后就诊推送数据,获取当前选择数据,所述当前选择数据包括所述当前用户选择的挂号医院;根据所述当前选择数据获取确定挂号指令,所述确定挂号指令用于将所述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中预约的挂号数据转为正式挂号数据,并生成挂号成功推送,所述挂号成功推送用于发送至挂号对应的挂号医生。
3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需求监测模块还用于:
32.根据所述转院医院就诊数据获取前院就诊记录;根据所述前院就诊记录获取前院诊断基本数据,其中所述前院诊断基本数据包括就诊耗时和就诊数量;根据所述就诊耗时和就诊数量获取就诊频率,同时根据所述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获取当前挂号数据;汇总所述当前挂号数据和所述就诊频率生成所述转院就诊数据;将所述当前用户数据和与所述当前用户数据对应的当前监测数据输入转院需求数据提取模型,生成转院需求数据类型;根据所述转院需求数据类型获取转院需求数据筛选标准;将所述转院需求数据筛选标准作为前端输入数据;将所述当前监测数据作为后端输入数据;将所述前端输入数据和所述后端输入数据输入转院需求数据提取模型,其中,所述转院需求数据提取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取,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组均包括:所述前端输入数据、所述后端输入数据和标识转院需求数据的标识数据;获取所述转院需求数据提取模型的输出数据,所述输出数据包括转院需求数据。
33.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基于区块链的高效用户医疗监测方法所述的步骤。
3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区块链的高效用户医疗监测方法所述的步骤。
35.本发明实现技术效果如下:
36.上述基于区块链的高效用户医疗监测方法及系统,依次通过根据当前监测用户的用户基本数据,获取当前监测用户的当前用户主体名称;根据所述当前用户主体名称,获取与所述当前用户主体名称对应的实时监测需求;判断所述实时监测需求是否满足预设的初始监测环境条件;若判断为是,则生成持续当前监测指令,所述持续当前监测指令用于使监测者对所述当前监测用户维持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并在持续监测后生成实时监测报告,同时将所述实时监测报告哈希上链至区块链,进而实现满足医院对不同的需要监测的用户提供对应性的监测需求,进而提升医疗水平。
附图说明
37.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高效用户医疗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8.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高效用户医疗监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39.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高效用户医疗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42.步骤s100:根据当前监测用户的用户基本数据,获取当前监测用户的当前用户主体名称;
43.具体地,所述当前监测用户为需要就诊的为老人或者小孩、残疾等特殊人群,这类用户需要特殊的照顾,也即需要监测者,如看护人员实时监测。而这类需要特殊照顾的用户具体需要如何监测,则根据其用户基本数据来定。
44.也即,用户基本数据为预先录入,当看护人员接受需要特殊照顾的用户时,实际上不知道需要特殊照顾的用户具体是谁,故通过其用户基本数据可以获取当前监测用户的当前用户主体名称,进而能够实现对用户的识别,方便后续监测。
45.步骤s200:根据所述当前用户主体名称,获取与所述当前用户主体名称对应的实时监测需求;
46.具体地,获取所述当前用户主体名称后,因录入的用户基本数据无法全面反映用户的监测转院需求,故本步骤中,所述实时监测转院需求为医生预先录入,并使所述实时监测转院需求与所述当前用户主体名称相互绑定,进而使看护人员获取所述当前用户主体名称后,即可获取与所述当前用户主体名称对应的实时监测转院需求。
47.步骤s300:判断所述实时监测需求是否满足预设的初始监测环境条件;
48.具体地,预设的初始监测环境条件为原本用于监测用户的环境的原始条件,因不同的用户需要不同的监测条件,为了保证匹配每一个用户的监测转院需求,故需要判断所述实时监测转院需求是否满足预设的初始监测环境条件。
49.步骤s400:若判断为是,则生成持续当前监测指令,所述持续当前监测指令用于使监测者对所述当前监测用户维持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并在持续监测后生成实时监测报告,同时将所述实时监测报告哈希上链至区块链。
50.具体地,判断为是,即为判断所述实时监测转院需求是满足预设的初始监测环境条件,那么则可以使用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对用户进行监测,因此,则生成持续当前监测指令,所述持续当前监测指令用于使监测者对所述当前监测用户维持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并持续监测。
51.同时,通过将所述实时监测报告哈希上链至区块链,基于区块链实现医疗数据的存储和不可修改。
52.本发明依次通过根据当前监测用户的用户基本数据,获取当前监测用户的当前用户主体名称;根据所述当前用户主体名称,获取与所述当前用户主体名称对应的实时监测需求;判断所述实时监测需求是否满足预设的初始监测环境条件;若判断为是,则生成持续当前监测指令,所述持续当前监测指令用于使监测者对所述当前监测用户维持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并在持续监测后生成实时监测报告,同时将所述实时监测报告哈希上链至区块链,进而实现满足医院对不同的需要监测的用户提供对应性的监测需求,进而提升医疗水平。
53.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00:判断所述实时监测需求是否满足预设的初始监测环境条件;之后还包括:
54.步骤s311:在监测者对所述当前监测用户维持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并在持续
监测后生成实时监测报告,同时将所述实时监测报告哈希上链至区块链时,实时获取在当前环境下当前监测用户的当前状态数据;
55.具体地,因当前监测用户的状态是实时多变的,为了保证对当前监测用户的状态进行实时关注,故需要实时获取在当前环境下当前监测用户的当前状态数据。
56.步骤s312:根据获取的当前监测用户的所述当前状态数据,判断所述当前监测用户是否处于可控状态;
57.具体地,判断所述当前监测用户的是否处于可控状态的方式多种多样,本实施例中,预设有当前监测用户的各项生命体征处于正常参数范围内的数据,当获取所述当前状态数据后,将所述当前状态数据与各项生命体征处于正常参数范围内的数据对比,即可根据对比结果来判断。
58.步骤s313:若判断为否,则生成用户状态警示指令,所述用户状态警示指令用于提醒监测者及时作出调整。
59.本步骤中,判断为否,则表征所述当前监测用户处于不可控状态,那么则生成用户状态警示指令,所述用户状态警示指令用于提醒监测者及时作出调整。
60.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00:若判断为是,则生成持续当前监测指令,所述持续当前监测指令用于使监测者对所述当前监测用户维持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并在持续监测后生成实时监测报告,同时将所述实时监测报告哈希上链至区块链,之后还包括:
61.步骤s410:若判断为否,则生成监测环境调整指令;
62.具体地,则为判断所述实时监测转院需求不满足预设的初始监测环境条件,那么则需要调整当前环境的初始监测环境条件。
63.步骤s420:根据所述监测环境调整指令将所述实时监测需求与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作对比,并生成比对差异结果;
64.具体地,通过将所述实时监测转院需求与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作对比,便于通过所述比对差异结果知晓如何调整。
65.步骤s430:根据所述比对差异结果对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进行调整,并生成调整后环境条件,直至所述调整后环境条件满足所述实时监测需求。
66.具体地,通过根据所述比对差异结果对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进行调整,进而实现所述调整后环境条件能够满足所述实时监测转院需求,从而保证能够适应不同的监测用户。
67.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0:根据当前监测用户的用户基本数据,获取当前监测用户的当前用户主体名称;之后还包括:
68.步骤s510:根据当前监测用户的用户基本数据获取当前用户监测数据,所述当前用户监测数据包括多项监测参数数据;
69.具体地,当前监测用户比如存在有多种监测项目需要做,为了解决就诊人数多的医院医疗资源的紧缺问题,进行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故获取当前用户监测数据,也即获取多项监测参数数据。
70.步骤s520: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监测参数数据,获取监测地址数据集;
71.具体地,通过获取所述监测地址数据集,实现监测数据的更合理获取。
72.步骤s530:根据所述监测地址数据集,获取继续实时监测指令,所述继续实时监测
指令用于根据所述监测地址数据集获取继续监测端口数据,通过所述继续监测端口的监测装置进行实时监测;
73.具体地,通过获取继续实时监测指令,实现能够通过所述继续监测端口的监测装置进行实时监测,缓和医疗资源紧缺。
74.步骤s540:根据所述继续实时监测指令,获取实时监测后得到的继续实时监测数据集;
75.具体地,在实现数据监测的同时,同样需要对用户进行实时检测,故获取实时监测后得到的继续实时监测数据集。
76.步骤s550:根据所述继续实时监测数据集和所述监测地址数据集获取当前监测预计时间集,同时获取当前用户位置数据;
77.步骤s560:根据所述当前用户位置数据和所述监测地址数据集获取当前用户前往具体监测环境的优选路径;
78.步骤s570:将所述优选路径推送至监测者,以便于监测者推送所当前检测用户至所述优选路径的终点。
79.具体地,通过生成当前用户前往具体监测环境的优选路径,并且将所述优选路径推送至监测者,进而实现监测者推送所当前检测用户至所述优选路径的终点。给用户的监测进行指导,提高用户监测效率,实现了根据实时监测到的监测处数据进行监测时间预估,并结合位置路径数据进行合理规划的技术效果。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实时了解医院就诊状况的途径,存在无法合理安排时间而造成就诊时间长效率低,以及影响诊疗的技术问题。
8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81.步骤s610:根据所述当前用户数据获取转院科室数据数据;
82.步骤s620:根据所述转院科室数据数据获取获取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所述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用于预先预约挂号数据;
83.步骤s630:根据所述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获取就诊追寻数据,所述就诊追寻数据用于实时获取所述转院医院就诊数据;
84.具体地,通过根据所述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获取就诊追寻数据,从而专员后诊断医师及时了解病患的情况,实现高效率就诊及治疗。
85.步骤s640:根据所述转院医院就诊数据,获取转院看诊数据;
86.步骤s650:根据所述转院看诊数据,生成转院后就诊推送数据;
87.步骤s660:根据所述转院后就诊推送数据,获取当前选择数据,所述当前选择数据包括所述当前用户选择的挂号医院;
88.进一步地,通过获取当前用户选择的挂号医院,方便后续生成挂号成功推送,所述挂号成功推送用于发送至挂号对应的挂号医生。
89.步骤s670:根据所述当前选择数据获取确定挂号指令,所述确定挂号指令用于将所述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中预约的挂号数据转为正式挂号数据,并生成挂号成功推送,所述挂号成功推送用于发送至挂号对应的挂号医生。
90.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640:根据所述转院医院就诊数据,获取转院看诊数据;具体包括:
91.步骤s641:根据所述转院医院就诊数据获取前院就诊记录;
92.步骤s642:根据所述前院就诊记录获取前院诊断基本数据,其中所述前院诊断基本数据包括就诊耗时和就诊数量;
93.具体地,通过获取前院诊断基本数据和前院就诊记录,实现能够即使获取先前就诊耗时和就诊数量,进而能够对病情有一个详细了解,提升诊疗效率。
94.步骤s643:根据所述就诊耗时和就诊数量获取就诊频率,同时根据所述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获取当前挂号数据;
95.步骤s645:汇总所述当前挂号数据和所述就诊频率生成所述转院就诊数据。
96.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610:根据所述当前用户数据获取转院科室数据数据;之前还包括:
97.根据所述当前用户数据获取转院需求数据,所述转院需求数据包括所述转院科室数据数据;其中,根据所述当前用户数据获取转院需求数据,具体包括:
98.步骤s710:将所述当前用户数据和与所述当前用户数据对应的当前监测数据输入转院需求数据提取模型,生成转院需求数据类型;
99.步骤s720:根据所述转院需求数据类型获取转院需求数据筛选标准;
100.步骤s730:将所述转院需求数据筛选标准作为前端输入数据;
101.步骤s740:将所述当前监测数据作为后端输入数据;
102.步骤s750:将所述前端输入数据和所述后端输入数据输入转院需求数据提取模型,其中,所述转院需求数据提取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取,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组均包括:所述前端输入数据、所述后端输入数据和标识转院需求数据的标识数据;
103.具体地,所述转院需求数据提取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取中,训练的过程实质为监督学习的过程,每一组监督数据均包括所述前端输入数据、所述后端输入数据和标识转院需求数据的标识数据,将所述前端输入数据和所述后端输入数据输入到神经网络模型中,根据用来标识所述转院需求数据的标识数据,所述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不断的自我修正、调整,直至获取的输出结果与所述标识数据一致,则结束本组数据监督学习,进行下一组数据监督学习。
104.步骤s760:获取所述转院需求数据提取模型的输出数据,所述输出数据包括转院需求数据。
105.进一步地,当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数据达到预定的准确率/达到收敛状态时,则监督学习过程结束。通过对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的监督学习,进而使得所述神经网络模型处理所述输入数据更加准确,进而获取更加准确、适合的第一转院需求数据,进而达到将监测设备实时采集的数据按照当前用户转院需求进行对应的数据提取,从中得到能够准确进行转院需求评估的数据,为用户提供准确的转院需求分析结果,同时加入神经网络模型提高了数据运算处理结果的效率和准确度,提供更加准确的实时就诊数据。
10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高效用户医疗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107.用户监测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监测用户的用户基本数据,获取当前监测用户的当前用户主体名称;
108.需求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用户主体名称,获取与所述当前用户主体名称
对应的实时监测需求;
109.条件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实时监测需求是否满足预设的初始监测环境条件;
110.持续监测模块,用于若判断为是,则生成持续当前监测指令,所述持续当前监测指令用于使监测者对所述当前监测用户维持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并在持续监测后生成实时监测报告,同时将所述实时监测报告哈希上链至区块链。
1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件判断模块还用于:
112.在监测者对所述当前监测用户维持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并在持续监测后生成实时监测报告,同时将所述实时监测报告哈希上链至区块链时,实时获取在当前环境下当前监测用户的当前状态数据;
113.根据获取的当前监测用户的所述当前状态数据,判断所述当前监测用户是否处于可控状态;
114.若判断为否,则生成用户状态警示指令,所述用户状态警示指令用于提醒监测者及时作出调整。
1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件判断模块还用于:
116.若判断为否,则生成监测环境调整指令;
117.根据所述监测环境调整指令将所述实时监测需求与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作对比,并生成比对差异结果;
118.根据所述比对差异结果对所述初始监测环境条件进行调整,并生成调整后环境条件,直至所述调整后环境条件满足所述实时监测需求。
1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件判断模块还用于:
120.根据当前监测用户的用户基本数据获取当前用户监测数据,所述当前用户监测数据包括多项监测参数数据;
121.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监测参数数据,获取监测地址数据集;
122.根据所述监测地址数据集,获取继续实时监测指令,所述继续实时监测指令用于根据所述监测地址数据集获取继续监测端口数据,通过所述继续监测端口的监测装置进行实时监测;
123.根据所述继续实时监测指令,获取实时监测后得到的继续实时监测数据集;
124.根据所述继续实时监测数据集和所述监测地址数据集获取当前监测预计时间集,同时获取当前用户位置数据;
125.根据所述当前用户位置数据和所述监测地址数据集获取当前用户前往具体监测环境的优选路径;
126.将所述优选路径推送至监测者,以便于监测者推送所当前检测用户至所述优选路径的终点。
12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件判断模块还用于:
128.根据所述当前用户数据获取转院科室数据数据;
129.根据所述转院科室数据数据获取获取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所述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用于预先预约挂号数据;
130.根据所述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获取就诊追寻数据,所述就诊追寻数据用于实时获取所述转院医院就诊数据;
131.根据所述转院医院就诊数据,获取转院看诊数据;
132.根据所述转院看诊数据,生成转院后就诊推送数据;
133.根据所述转院后就诊推送数据,获取当前选择数据,所述当前选择数据包括所述当前用户选择的挂号医院;
134.根据所述当前选择数据获取确定挂号指令,所述确定挂号指令用于将所述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中预约的挂号数据转为正式挂号数据,并生成挂号成功推送,所述挂号成功推送用于发送至挂号对应的挂号医生。
13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需求监测模块还用于:
136.根据所述转院医院就诊数据获取前院就诊记录;
137.根据所述前院就诊记录获取前院诊断基本数据,其中所述前院诊断基本数据包括就诊耗时和就诊数量;
138.根据所述就诊耗时和就诊数量获取就诊频率,同时根据所述转院后预约挂号指令,获取当前挂号数据;
139.汇总所述当前挂号数据和所述就诊频率生成所述转院就诊数据。
140.将所述当前用户数据和与所述当前用户数据对应的当前监测数据输入转院需求数据提取模型,生成转院需求数据类型;
141.根据所述转院需求数据类型获取转院需求数据筛选标准;
142.将所述转院需求数据筛选标准作为前端输入数据;
143.将所述当前监测数据作为后端输入数据;
144.将所述前端输入数据和所述后端输入数据输入转院需求数据提取模型,其中,所述转院需求数据提取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取,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组均包括:所述前端输入数据、所述后端输入数据和标识转院需求数据的标识数据;
145.获取所述转院需求数据提取模型的输出数据,所述输出数据包括转院需求数据。
14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基于区块链的高效用户医疗监测方法所述的步骤。
14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区块链的高效用户医疗监测方法所述的步骤。
14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149.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
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5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