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生态砖及生态墙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13:03: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生态建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态砖及生态墙。


背景技术:

2.生态砖是最新研制成功的新一代绿色环保建材产品,其花色纹理完全可以媲美天然石材,并克服了天然石材在防污、色差、纹理、放射性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为建筑装饰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装饰材料,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石器时代。
3.现阶段,工程建设领域出现了较多的生态材料,生态砖作为一种生态材料,在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工程建设领域中广泛应用,其作为挡土、护坡、护面等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生态性和结构安全性,同时有节省材料、造价低、施工方便、进度快等优点。但市场上的生态砖大都为混凝土异形结构,构造复杂,均存在着建模困难、装配难度高、生态空间率较低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砖及生态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生态砖建模困难、装配难度高、生态空间率较低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砖,包括:
6.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呈长方体设置,且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生态空间;以及
7.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呈长方体设置,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并与所述主体部一体设置,所述连接部沿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延伸并凸出于所述主体部相对的两端,所述连接部的厚度方向设置有连接孔。
8.进一步地,所述生态空间为沿所述主体部的厚度方向凹陷的凹槽。
9.进一步地,所述生态空间的横截面呈圆形、多边形或者椭圆形。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两个端面均为凸弧面。
11.进一步地,所述凸弧面的凸起高度为所述连接部宽度的1/10。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为一个或者多个,当所述连接孔为多个时,多个所述连接孔沿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为400mm至1000mm,所述连接部凸出于所述主体部的端部的长度为所述连接部长度的1/8~1/4;和/或,
14.所述主体部的宽度为250mm~600mm,且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之比为2/5~4/5;和/或,
15.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一致,且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连接部的厚度均为120mm~180mm;和/或,
16.所述生态空间的体积不小于4.95
×
10-3m3。
17.另一方面,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生态墙,所述生态墙通过上述的生态砖堆砌而成。
18.进一步地,所述生态墙包括多层所述生态砖,位于同一层上的所述生态砖的连接
部沿同一直线延伸,处于同一层且相邻的两块所述生态砖的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反滤带。
19.进一步地,所述生态墙包括第一层所述生态砖和与第一层所述生态砖相邻的第二层所述生态砖,其中,
20.第一层所述生态砖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块所述生态砖和第二块所述生态砖;
21.第二层所述生态砖包括第三块所述生态砖,第三块所述生态砖的连接部的两端分别搭设于第一块所述生态砖的连接部的端部和第二块所述生态砖的连接部的端部,第一块所述生态砖的连接部与第三块所述生态砖的连接部通过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的第一连接件连接,且第二块所述生态砖的连接部与第三块所述生态砖的连接部通过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的第二连接件连接。
22.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使用生态砖时,将生态砖错位堆叠设置,此时,通过生态砖上的连接孔的作用,可以利用插销等将上下两层生态砖衔接在一起,装配简单快捷。与此同时,由于本技术中的生态砖的整体结构仅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且主体部上设置有生态空间,整体结构比较简单,容易建模,生态空间率比较大。
附图说明
2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生态砖的俯视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生态砖的侧视图;
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生态墙的主视图;
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生态墙的侧视图;
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生态墙的第一层生态砖和第二层生态砖堆砌在一起时的俯视图。
2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30.100、生态砖;100a、第一块生态砖;100b、第二块生态砖;100c、第三块生态砖;10、主体部;11、生态空间;20、连接部;21、第一凸出端;22、第二凸出端;23、凸弧面;24、连接孔;200、第一连接件;300、第二连接件;400、反滤带;500、基座;600、压顶。
具体实施方式
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3.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
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4.参见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生态砖100,该生态砖100采用混凝土加工而成。具体来说,该生态砖100包括主体部10和连接部20。
35.其中,主体部10呈长方体设置,且该主体部10上设置有生态空间11;连接部20也呈长方体设置,该连接部20位于主体部10的一侧并与主体部10一体设置,连接部20沿主体部10的一侧延伸并凸出于主体部10相对的两端,连接部20的厚度方向设置有连接孔24。也即,本技术中的生态砖100的主体部10和连接部20形成一个“凸”字形的结构。
36.使用生态砖100时,将生态砖100错位堆叠设置(如图5所示),此时,通过生态砖100上的连接孔24的作用,可以利用插销等将上下两层生态砖100衔接在一起,装配简单快捷。与此同时,由于本技术中的生态砖100的整体结构仅包括主体部10和连接部20,且主体部10上设置有生态空间11,整体结构比较简单,容易建模,生态空间率比较大。
37.一些实施方式中,生态空间11为沿主体部10的厚度方向凹陷的凹槽,如此设置,能够在保证生态砖100结构强度的情况下设置合适的生态空间11。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生态空间11还可以是沿主体部10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可选地,生态空间11的体积不小于4.95
×
10-3
m3。
38.进一步地,本技术的生态空间11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者多边形,这里所述的多边形例如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或者五边形等,本实施例中的附图1中示出了生态空间11的横截面正方形设置时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中所述的生态空间11的横截面是指沿垂直于生态砖100的厚度方向截切生态空间11得到的截面。
39.进一步地,本技术中的连接部20的相对的两个端面均为凸弧面23,可选地,该凸弧面23的凸起高度为连接部20宽度的1/10,如此设置,可以装配墙体的转弯部位,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凸弧面23的凸起高度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场景进行设置,只要是在本技术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40.进一步地,本技术的连接孔24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当将连接孔24设置为多个时,多个连接孔24沿连接部2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便于实现生态砖100之间的连接,图1中示出了连接孔24为两个时的情况。
41.示例性地,本技术中的连接孔24为圆孔,该圆孔的孔径为25mm~35mm,例如25mm、30mm或者35mm等。
42.再次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0的长度为400mm至1000mm,例如400mm、600mm、800mm或者1000mm等,连接部20凸出于主体部10的端部的长度为连接部20长度的1/8~1/4,也即是说,连接部20的第一凸出端21和第二凸出段22的长度为连接部20长度的1/8~1/4,例如1/8、3/16或者1/4等。
43.主体部10的宽度为250mm~600mm,例如250mm、350mm、450mm、500mm、550mm或者600mm等,且主体部10与连接部20的宽度之比为2/5~4/5,例如2/5、3/5或者4/5等。
44.主体部10与连接部20的厚度一致,且主体部10和连接部20的厚度均为120mm~180mm,例如120mm、150mm或者180mm等。示例性地,本实用新型的生态砖100的混凝土体积不
小于9.88
×
10-3
m3,重量不小于23.7kg,生态空间11不小于4.95
×
10-3
m3,连接部20的两端各设30mm的连接孔24,上下两层生态砖100间可通过镀锌钢筋或碳纤维棒等插销错位衔接,最终形成的墙身可连成一体。
45.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态墙,该生态墙采用上述的生态砖100堆砌而成。
46.具体来说,本技术中的生态墙包括基座500、主墙体以及压顶600,其中,主墙体设置于基座500上,压顶600设置于主墙体上,该主墙体通过生态砖100堆砌而成。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生态砖100呈“凸”字形设置,堆砌主墙体时,将生态砖100错位堆叠设置(如图5所示),此时,通过生态砖100上的连接孔24的作用,可以利用插销等将上下两层生态砖100衔接在一起,装配简单快捷。
47.具体来说,生态墙包括多层生态砖100,处于同一层上的生态砖100的连接部20沿同一直线延伸(即同一层上,长方体设置的连接部20的长度方向均位于同一直线上),处于同一层且相邻的两块生态砖100的连接部20之间设置有反滤带400,便于对生态砖100进行保护。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反滤带400为一条采用土工布袋缝制,且内填碎石砂的带状结构。
48.进一步地,生态墙包括第一层生态砖100和与第一层生态砖100相邻的第二层生态砖100,其中,第一层生态砖100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块生态砖100a和第二块生态砖100b;第二层生态砖100包括第三块生态砖100c,第三块生态砖100c的连接部20的两端分别搭设于第一块生态砖100a的连接部20的端部和第二块生态砖100b的连接部20的端部,第一块生态砖100a的连接部20与第三块生态砖100c的连接部20通过穿设于连接孔24内的第一连接件200连接,且第二块生态砖100b的连接部20与第三块生态砖100c的连接部20通过穿设于连接孔24内的第二连接件300连接。也即是说,上下层生态砖100交替布置,并可通过第一连接件200和第二连接件300错位衔接,主墙身可连成一体,结构稳定可靠。
49.可选地,本技术中的第一连接件200和第二连接件300可以是插销、镀锌钢筋或碳纤维棒,第一连接件200和第二连接件300长度比生态砖100的厚度长100mm,便于将上下两层生态砖100连接在一起。连接好之后,生态砖100的凸字朝向外侧,背后为填土,通过土工格栅与填土连接为整体,达到整体稳定的目的。
50.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弥补了市场上各种生态砖的不足,结构简单,制作简便,施工快捷,生态效果更好,建成挡土墙、护岸等结构后,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经济性和生态性。
51.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52.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
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5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