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心电图电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12:04: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心电图电极加热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心电图电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心电图机能将心脏活动时心肌激动产生的生物电信号(心电信号)自动记录下来,为临床诊断和科研常用的医疗电子仪器。心脏在搏动之前,心肌首先发生兴奋,在兴奋过程中产生微弱电流,该电流经人体组织向各部分传导,心电图电极是心电图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心电图电极进行使用时,当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需要使金属电极与被检查者皮肤直接接触,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金属电极在与被检查者皮肤接触时会产生强烈的局部低温刺激,引起被检查者不适,而且由于局部低温刺激,部分被检查者会产生局部痉挛而出现肌电干扰,影响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因此,需要用到心电图电极加热装置。
3.现有技术中,心电图电极加热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够对多个心电图电极同时进行加热操作,而且加热时,受热不均匀,则需要对其中单个进行二次加热,导致加热效率低下。另外,同时加热时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电极使用时的舒适感,使用效果不好,因此,急需一种心电图电极加热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心电图电极加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心电图电极加热装置,包括:
6.加热主体,加热主体顶部开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电极的连接孔,加热主体内部设置有用于电极进行加热的定位加热机构;
7.定位加热机构包括多个设置在加热主体内部且置于连接孔下方的导热空心板,横向相邻的导热空心板之间通过导气管相连通,纵向末端相邻的导热空心板之间连通有第一导流管,纵向首端相邻的导热空心板之间连通有第二导流管,加热主体内壁下侧依次设置有风机和加热座,加热座和风机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第一导流管底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与风机相连通的第一衔接管,第二导流管底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与加热座相连通的第二衔接管。
8.进一步地,导热空心板顶部设置有置于连接孔内部的导热硅胶垫,导热硅胶垫顶部开设有用于衔接电极的放置槽,导热空心板侧壁上套设有保温垫。
9.进一步地,加热座内部设置有加热丝。
10.进一步地,第一衔接管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二衔接管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一导流管上对称设置有置于第一衔接管两侧的第三单向阀。
11.进一步地,加热主体内壁上侧开设有安装槽,导热空心板与安装槽相匹配。
12.进一步地,导热空心板均匀分布,导热空心板为中空的圆盘结构。
13.进一步地,第一衔接管和第二衔接管均为l型结构,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均为
u型结构。
14.进一步地,加热主体内壁设置有plc控制器,导热硅胶垫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有两个。
15.进一步地,plc控制器输入端设置有a/d转换器,plc控制器输出端设置有d/a转换器,温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分别与a/d转换器电性连接,风机、加热丝分别与d/a转换器电性连接。
16.进一步地,加热主体上设置有密封盖板,密封盖板与加热主体连接处设置有转轴。
17.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心电图电极加热装置,结构设置合理,使用定位加热机构,能够对多个电极进行同时加热,而且使多个电极均匀加热,避免需要对其中单个进行二次加热,极大的提高了加热效率,另外,使用温度传感器,对加热温度进行检测,避免对电极加热时出现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提高使用时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9.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心电图电极加热装置的立体图;
20.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心电图电极加热装置中定位加热机构的正视剖视图;
21.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图2中a的放大图;
22.图4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心电图电极加热装置中导热空心板之间连接处的俯视剖视图;
23.图5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示意图;
24.图中:1-加热主体、101-连接孔、2-定位加热机构、21-导热硅胶垫、211-放置槽、22-导热空心板、221-保温垫、23-导气管、24-第一导流管、241-第三单向阀、25-第一衔接管、251-第一单向阀、26-风机、27-连接管、28-加热座、281-加热丝、29-第二衔接管、291-第二单向阀、210-第二导流管、3-密封盖板、4-转轴、5-plc控制器、6-温度传感器、7-位置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26.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电图电极加热装置,包括:
27.加热主体1,加热主体1顶部开设有多个用于放置电极的连接孔101,加热主体1内部设置有用于电极进行加热的定位加热机构2;
28.参照图2,定位加热机构2包括多个设置在加热主体1内部且置于连接孔101下方的导热空心板22,横向相邻的导热空心板22之间通过导气管23相连通,纵向末端相邻的导热空心板22之间连通有第一导流管24,纵向首端相邻的导热空心板22之间连通有第二导流管210,加热主体1内壁下侧依次设置有风机26和加热座28,加热座28和风机26之间通过连接管27相连通,第一导流管24底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与风机26相连通的第一衔接管25,第二
导流管210底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与加热座28相连通的第二衔接管29,该设计通过使用风机26吹风经过加热座28对风进行加热,使热风在多个导热空心板22内部单向循环流动,使多个导热空心板22同时均匀受热,从而对导热空心板22顶部的导热硅胶垫21均匀加热,将电极放置在导热硅胶垫21内部,起到便于对多个电极进行同时加热的作用,而且热风在多个导热空心板22内部单向循环流动,从而使导热硅胶垫21均匀受热,起到便于对电极进行同时均匀加热的作用,避免受热不均匀需要对其中单个进行二次加热,进而提高加热效率。
29.参照图2和图3,导热空心板22顶部设置有置于连接孔101内部的导热硅胶垫21,导热硅胶垫21顶部开设有用于衔接电极的放置槽211,导热空心板22侧壁上套设有保温垫221,该设计通过使用放置槽211便于对电极进行定位放置加热,通过使用保温垫221对导热空心板22进行保温,减少热量的散失,加热座28内部设置有加热丝281,该设计通过使用加热丝281便于对风进行加热。
30.参照图4,第一衔接管25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51,第二衔接管29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91,第一导流管24上对称设置有置于第一衔接管25两侧的第三单向阀241,该设计通过使用第一单向阀251和第二单向阀291,便于使气体单向流动,防止气体回流,通过使用第三单向阀241便于使气体单向流入第一衔接管25内部,第一衔接管25置于第一导流管24底部中心位置处,第二衔接管29置于第二导流管210底部中心位置处,该设计便于气体同时进入纵向首端相邻的导热空心板22内部,同时流出纵向末端相邻的导热空心板22进入第一衔接管25内部。
31.参照图4,纵向首端相邻的导热空心板22为最左侧相邻的一列导热空心板22,纵向末端相邻的导热空心板22为最右侧相邻的一列导热空心板22。
32.参照图2和图4,加热主体1内壁上侧开设有安装槽,导热空心板22与安装槽相匹配,该设计通过使用安装槽,便于导热空心板22与加热主体1进行连接,导热空心板22均匀分布,导热空心板22为中空的圆盘结构,该设计通过使用导热空心板22为中空的圆盘结构,便于相邻的导热空心板22之间气体流通,以及便于对导热硅胶垫21进行集中加热,提高加热效率,第一衔接管25和第二衔接管29均为l型结构,第一导流管24和第二导流管210均为u型结构,提高了该设计的合理性。
33.参照图2和图5,加热主体1内壁设置有plc控制器5,导热硅胶垫2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和位置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6设置有两个,该设计通过使用温度传感器6便于对导热硅胶垫21的温度进行检测,通过使用位置传感器7便于对电极的到位情况进行检测,温度传感器6设置在多个导热硅胶垫21的其中一个,位置传感器7每个导热硅胶垫21都设置有,plc控制器5输入端设置有a/d转换器,plc控制器5输出端设置有d/a转换器,温度传感器6、位置传感器7分别与a/d转换器电性连接,风机26、加热丝281分别与d/a转换器电性连接,该设计当位置传感器7检测到电极放置到位后,使加热丝281和风机26开始工作,对导热硅胶垫21进行加热操作,进而对电极进行加热,当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导热硅胶垫21加热到上限设定温度值时,则使加热丝281停止工作,避免加热时温度过高,另外一个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导热硅胶垫21加热到下限设定温度值时,则使加热丝281停止工作,避免加热时温度过低,提高电极加热后使用时的舒适感,使用效果好。
34.继续参照图2,加热主体1上设置有密封盖板3,密封盖板3与加热主体1连接处设置有转轴4,该设计便于密封盖板3通过转轴4沿着加热主体1进行转动。
35.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当需要对电极进行加热时,工作人员通过将多个电极放置在导热硅胶垫21上的放置槽211内部,当位置传感器7检测到电极放置到位后,使加热丝281和风机26开始工作,风机26使导热空心板22内部的空气循环送至加热丝281内部,加热丝281对风进行加热变成热风,热风单向循环在导热空心板22内部进行流动,热风从加热座28内部流出依次经过第二衔接管29、第二导流管210、多个导热空心板22、导气管23、第一导流管24、第一衔接管25、风机26和连接管27形成封闭的加热回路,多个导热空心板22同时接触加热回路,对导热硅胶垫21进行同时均匀加热操作,进而便于对导热硅胶垫21内部的电极进行同时均匀加热,避免受热不均匀需要对其中单个进行二次加热,进而提高加热效率。
36.当位置传感器7检测到电极放置到位后,使加热丝281和风机26开始工作,对电极进行加热操作,当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导热硅胶垫21加热到上限设定温度值时,则使加热丝281停止工作,避免加热时温度过高,另外一个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导热硅胶垫21加热到下限设定温度值时,则使加热丝281停止工作,避免加热时温度过低,从而提高电极加热后使用时的舒适感,使用效果好。
3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