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搭载副箱的变速器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与流程

2022-08-13 18:16: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变速器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搭载副箱的变速器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2.副变速器,是附装在主变速器上的附加变速器,它的功用是增加变速器挡数,扩大传动比范围。t18ra型变速器采用前置副变速器,由一对齿轮组成超速挡代替变速器常啮合传动齿轮,采用同步器换挡机构换挡。目前大多数车厂及主机厂均采用整车道路试验对副变速器进行疲劳寿命考核,少有企业采用室内台架试验考核齿轮的可靠性及疲劳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搭载副箱的变速器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完善变速器疲劳寿命考核体系,提高带副箱的变速器疲劳寿命考核效率。
4.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搭载副箱的变速器试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模拟曲轴、过渡安装板支架、飞轮盘及离合器总成、变速器、变速器安装板、传动轴、齿轮箱、连接机构及加载电机;所述变速器安装板通过螺钉固定在过渡安装板支架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模拟曲轴一端连接,所述模拟曲轴另一端通过变速器安装板安装在过渡安装板支架上,所述变速器通过飞轮盘及离合器总成与模拟曲轴相连并固定在变速器安装板上,变速器通过传动轴与齿轮箱相连,齿轮箱通过连接机构与加载电机相连。
6.一种搭载副箱的变速器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检查被试变速器状态;
8.s2.检查传动轴万向节转动是否灵活,模拟曲轴转动有无异响、检查齿轮箱油压是否正常;
9.s3.确保被试变速器及传动轴无问题后进行试验装置的组装连接;
10.s4.通过试验装置进行搭载副箱的变速器疲劳寿命试验并获取试验结果。
1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发明台架疲劳寿命试验考核时间比整车道路试验少很多,节约了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人力成本,提高了新品研发效率,加快了车型匹配进度。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发明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发明试验方法流程图;
15.其中:1、驱动电机底座平移机构;2、驱动电机;3、模拟曲轴;4、过渡安装板支架;5、飞轮盘及离合器总成;6、变速器;7、变速器安装板;8、传动轴;9、副箱固定支撑结构;10、主箱风机;11、副箱风机;12、齿轮箱;13、连接机构;14、加载电机;15、驱动电机底座;16、加载
电机底座;17、安装平板。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17.通过对标整车道路试验、变速器国标(不搭载副箱),结合对t18ra齿轮强度要求,发明了适用t18ra型变速器(搭载副箱)的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方法。
18.参照图1所示,试验装置包括包括驱动电机2、模拟曲轴3、过渡安装板支架4、飞轮盘及离合器总成5、变速器6、变速器安装板7、传动轴8、齿轮箱12、连接机构13及加载电机14;
19.驱动电机2安装在驱动电机底座15上,所述驱动电机底座平移机构1安装在驱动电机底座15上通过丝杠控制驱动电机底座15往复运动。变速器安装板7通过螺钉固定在过渡安装板支架4上,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与模拟曲轴3一端连接,模拟曲轴3另一端通过变速器安装板7安装在过渡安装板支架4上,变速器6通过飞轮盘及离合器总成5与模拟曲轴3相连并固定在变速器安装板7上,副箱固定支撑结构9通过螺钉将变速器6固定,用于支撑变速器6,变速器6通过传动轴8与齿轮箱12相连,齿轮箱12通过连接机构13与加载电机14相连,加载电机14安装在加载电机底座16上,安装平板17下方放置八个减震器18,驱动电机底座15、加载电机底座16、副箱固定支撑结构9、主箱风机10、副箱风机11均放置在安装平板17上。
20.其中:变速器6采用t18ra变速器。
21.参照图1所示,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2.s1.在变速器(搭载副箱)试验前,先检查被试变速器6状态;包括:检查被试变速器6状态,外观有无损伤,主箱及副箱换档是否正常,主箱及副箱内润滑油是否充足;
23.s2.检查传动轴8万向节转动是否灵活,模拟曲轴3转动有无异响、检查齿轮箱12油压是否正常;
24.s3.确保被试变速器6及传动轴8无问题后进行试验装置的组装连接;
25.s31.飞轮盘及离合器总成5安装在模拟曲轴3上;安装时保证摩擦片与飞轮盘同心,再将飞轮盘装入止口,对角带入螺钉并校准力矩。安装完成后检查是否有异响。
26.s32.被试变速器6安装在变速器安装板7上,紧固螺钉要安装弹簧垫片,按力矩紧固螺钉;
27.s33.被试变速器6与传动轴8相连接,通过驱动电机底座15在进行前后调整到合适位置,锁紧传动轴8与变速器制动器法兰连接螺母;
28.s34.被试变速器6与副箱固定支撑结构9相连接,首先预紧被试变速器6悬挂处螺钉,预紧中间副箱固定支撑结构9与安装平板17螺钉,然后先拧紧被试变速器6悬挂处螺钉,最后拧紧副箱固定支撑结构9与安装平板17螺钉。
29.s4.通过试验装置进行搭载副箱的变速器疲劳寿命试验并获取试验结果。包括110.375小时,变速器内部(主箱及副箱)零件是否损坏。
30.s41、试验装置连接好后,确认设备上电;包括确定控制柜中相关设备空开处于闭合状态;开启电源开关,然后启动油泵、控制柜、风扇,将冷却风机合闸,由停旋至启;此时各显示灯亮起;检查变速器主箱当前档位,副箱档位,开启测控柜后打开电脑。
31.s42、打开操作软件,选择试验程序,开始试验。
32.磨合试验工况,参照如下表1,
33.s43、被试变速器6接收试验程序指令,进入磨合工况,驱动转速4000rpm,驱动扭矩76n.m,主箱挡位4档,副箱挡位高档,持续运行120分钟;
34.s44、被试变速器6接收试验程序指令,进入磨合工况,驱动转速4000rpm,驱动扭矩76n.m,主箱挡位5档,副箱挡位高档,持续运行120分钟;
35.s45、被试变速器6接收试验程序指令,进入磨合工况,驱动转速4000rpm,驱动扭矩76n.m,主箱挡位3档,副箱挡位高档,持续运行120分钟;
36.s46、被试变速器6接收试验程序指令,进入磨合工况,驱动转速4000rpm,驱动扭矩76n.m,主箱挡位2档,副箱挡位低档,持续运行120分钟;
37.s47、被试变速器6接收试验程序指令,进入磨合工况,驱动转速4000rpm,驱动扭矩76n.m,主箱挡位1档,副箱挡位低档,持续运行120分钟;
38.s48、被试变速器6接收试验程序指令,进入磨合工况,驱动转速4000rpm,驱动扭矩76n.m,主箱挡位倒档,副箱挡位高档,持续运行60分钟;
39.s49、更换主箱与副箱内润滑油;
40.前进档试验工况(共10个循环)参照如下表2,
41.s410、被试变速器6接收试验程序指令,进入前进档试验工况,驱动转速4000rpm,驱动扭矩152n.m,主箱挡位1档,副箱挡位低档,持续运行37.5分钟;驱动转速900rpm,驱动扭矩0n.m,主箱挡位1档,副箱挡位低档,持续运行5分钟;
42.s411、被试变速器6接收试验程序指令,进入前进档试验工况,驱动转速4000rpm,驱动扭矩152n.m,主箱挡位2档,副箱挡位低档,持续运行125分钟;驱动转速900rpm,驱动扭矩0n.m,主箱挡位2档,副箱挡位低档,持续运行5分钟;
43.s412、被试变速器6接收试验程序指令,进入前进档试验工况,驱动转速4000rpm,驱动扭矩152n.m,主箱挡位3档,副箱挡位高档,持续运行90分钟;驱动转速900rpm,驱动扭矩0n.m,主箱挡位3档,副箱挡位高档,持续运行5分钟;
44.s413、被试变速器6接收试验程序指令,进入前进档试验工况,驱动转速4000rpm,驱动扭矩152n.m,主箱挡位4档,副箱挡位高档,持续运行125分钟;驱动转速900rpm,驱动扭矩0n.m,主箱挡位4档,副箱挡位高档,持续运行5分钟;
45.s414、被试变速器6接收试验程序指令,进入前进档试验工况,驱动转速4000rpm,驱动扭矩152n.m,主箱挡位5档,副箱挡位高档,持续运行125分钟;驱动转速900rpm,驱动扭矩0n.m,主箱挡位5档,副箱挡位高档,持续运行5分钟;
46.s415、被试变速器6接收试验程序指令,进入前进档试验工况,驱动转速4000rpm,驱动扭矩152n.m,主箱挡位3档,副箱挡位高档,持续运行90分钟;驱动转速900rpm,驱动扭矩0n.m,主箱挡位3档,副箱挡位高档,持续运行5分钟;
47.s416、被试变速器6接收试验程序指令,进入前进档试验工况,驱动转速4000rpm,驱动扭矩152n.m,主箱挡位4档,副箱挡位高档,持续运行125分钟;驱动转速900rpm,驱动扭矩0n.m,主箱挡位4档,副箱挡位高档,持续运行5分钟;
48.s417、被试变速器6接收试验程序指令,进入前进档试验工况,驱动转速4000rpm,驱动扭矩152n.m,主箱挡位5档,副箱挡位高档,持续运行125分钟;驱动转速900rpm,驱动扭
矩0n.m,主箱挡位5档,副箱挡位高档,持续运行5分钟;
49.s418:重复s410-s417共10次,被试变速器6运行2个循环需更换润滑油;
50.倒档试验工况(1循环),参照如下表3,
51.s419、完成前进档试验工况10个循环后,被试变速器6接收试验指令,进入倒挡试验工况,驱动转速4000rpm,驱动扭矩76n.m,主箱挡位倒档,副箱挡位高档,持续运行30分钟;驱动转速900rpm,驱动扭矩0n.m,主箱挡位倒档,副箱挡位高档,持续运行3分钟;驱动转速4000rpm,驱动扭矩76n.m,主箱挡位倒档,副箱挡位高档,持续运行17分钟。
[0052][0053]
表1:磨合试验工况
[0054]
[0055][0056]
表2:前进档试验工况(共10个循环)
[0057][0058]
表3:倒档试验工况(1循环)
[0059]
可以理解,本发明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