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提高植物皂素含量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应用

2022-08-17 09:52: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农业菌剂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提高植物皂素含量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植物皂素是一类结构较为复杂的成分,由皂苷和糖、糖醛酸或其他有机酸所组成。植物皂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中均有分布,常存在于菊叶薯蓣、毛地黄、绵枣儿和一些豆科作物中。根据已知皂苷元的分子结构,可以将皂苷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甾体皂苷,另一类为三萜皂苷。皂苷是很强的表面活性剂,即使高度稀释也能形成皂液;此外,对心脏也有刺激作用,也可用作溶血剂。皂素可用作医药原料,是制造可的松、睾丸素,黄体酮和口服避孕药等二十几种甾体激素的原料,也可用于制取洗涤剂,乳化剂,发泡剂,防腐剂等,用途广泛。
3.现有技术中有报道利用微生物提高植物皂素含量的内容,如中国专利《微生物复合菌剂在提高酸枣仁总皂苷含量中的应用》公开了由大白菇、土生空团菌和厚环粘盖牛肝菌组成微生物复合菌剂,用于增加成熟后酸枣仁总皂苷含量,提高酸枣的药用效果,其中采用了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实施例中,酸枣仁总皂苷的提取率为3.12%,而未采用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空白对照组为2.85%,皂素含量提高了约10%。中国专利《一种处理黄姜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公开了由内源微生物和外源微生物组成,缩短发酵时间,由原来的冬天6-7天、夏天3天,缩短为35℃下2天,纯皂素得率由原来的2.4%提高到3.67%,植物皂素得率提高了约50%。
4.虽然现有技术中公开了生物菌提高植物皂素含量的内容,但是提高植物皂素含量的效果仍然有限。随着皂素产业的发展和国际市场对皂素需求量的增加,寻找能极大提高植物皂素含量和植物皂素单位产量的微生物菌或微生物复合菌,已成为当前植物皂素产业发展的突破点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明显提高植物皂素含量的复合生物菌剂,为复合生物菌剂在药用植物栽培、药用成分开发利用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6.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菌,是一种复合生物菌剂。
7.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复合生物菌剂在提高植物皂素含量中的应用。
8.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所述复合生物菌剂在制备提高植物皂素含量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应用。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10.一组能够显著提高植物皂素含量的微生物菌,即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包括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和摩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sselii,pm)。
11.优选地,摩西球囊霉菌和摩氏假单胞菌的孢子浓度比为(10-30):(1
×
10
9-3
×
109)。
12.更优选地,摩西球囊霉菌和摩氏假单胞菌的孢子浓度比为10:1
×
109。
13.另外优选地,所述复合生物菌剂还包括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
14.更优选地,所述植物根际促生菌为加利福尼亚伦茨氏菌。
15.优选地,摩西球囊霉菌、摩氏假单胞菌、加利福尼亚伦茨氏菌的孢子浓度比为(10-30):(1
×
10
9-3
×
109):(5
×
10
8-15
×
108)。
16.更优选地,摩西球囊霉菌、摩氏假单胞菌、加利福尼亚伦茨氏菌的孢子浓度比为10:1
×
109:5
×
108。
17.上述微生物菌在提高植物皂素含量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提高植物皂素含量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应用,均应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18.一种提高植物皂素含量的微生物制剂,含有上述的微生物菌。
19.所述微生物制剂由上述生物菌分别经扩繁处理后获得对应菌剂,再将对应菌剂混合制得;当所述微生物制剂包括摩西球囊霉和摩氏假单胞菌时,所述摩西球囊霉菌剂和摩氏假单胞菌剂的质量比为1-3:1-3;当所述微生物制剂包括摩西球囊霉、摩氏假单胞菌和植物根际促生菌时,所述摩西球囊霉菌剂、摩氏假单胞菌剂和植物根际促生菌剂的质量比为1-3:1-3:1-3。
20.最优选地,当所述微生物制剂包括摩西球囊霉和摩氏假单胞菌时,所述摩西球囊霉菌剂和摩氏假单胞菌剂的质量比为1:1;当所述微生物制剂包括摩西球囊霉、摩氏假单胞菌和植物根际促生菌时,所述摩西球囊霉菌剂、摩氏假单胞菌剂和植物根际促生菌剂的质量比为1:1:1。
21.优选地,所述摩西球囊霉菌剂中孢子浓度不低于10个/g。
2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摩西球囊霉菌剂中孢子浓度为10-15个/g。
23.优选地,所述摩氏假单胞菌剂中菌数浓度不低于1.0
×
109个/g。
2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摩氏假单胞菌剂中菌数浓度为1.0
×
10
9-1.5
×
109个/g。
25.优选地,所述植物根际促生菌剂中菌数浓度不低于5.0
×
108个/g。
2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植物根际促生菌剂中菌数浓度不低于5.0
×
10
8-8.0
×
108个/g。
27.进一步地,所述植物根际促生菌为本领域常用菌种。
28.优选地,所述植物根际促生菌选自伦茨氏菌(lentzea)。
29.更具体优选地,所述伦茨氏菌(lentzea)为加利福尼亚伦茨氏菌(lentzea californiensis)。
30.进一步地,所述摩西球囊霉的扩繁处理为:将摩西球囊霉接种至白花三叶草幼苗上进行培养,收集含有孢子、菌丝和侵染根段的混合物,获得摩西球囊霉菌剂。
31.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摩西球囊霉的扩繁处理为:将白花三叶草与扩繁基质混合培养获得白花三叶草幼苗,将摩西球囊霉接种至白花三叶草幼苗上进行培养,摩西球囊霉和白花三叶草的根系相接触,扩繁过程中清除植株地上部分和表土层,收集孢子、菌丝和侵染根段的混合物,获得摩西球囊霉菌剂。
32.优选地,以体积比计,所述白花三叶草的接种量为扩繁基质的15-30%,所述摩西
球囊霉的接种量为扩繁基质的15-20%。
33.优选地,所述白花三叶草幼苗长到2-3cm时进行摩西球囊霉接种。
34.优选地,所述扩繁基质为泥炭和蛭石的混合物。
35.以质量比计,所述泥炭和蛭石的比例为1:1-5。优选地,所述泥炭和蛭石的比例为1:1-3。
36.优选地,所述白花三叶草幼苗移植进花盆的数量为8-12棵/盆。
37.进一步地,所述摩氏假单胞菌的扩繁处理为:将所述摩氏假单胞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随后与扩繁基质混合,获得摩氏假单胞菌剂。
38.优选地,所述摩氏假单胞菌在液体培养基中以转速150-250rpm,温度25-30℃下培养24h。
39.优选地,所述液体培养基为麦麸浸汁液,所述麦麸浸汁液的ph为6.5-7.0,包括:新鲜麦麸40-60g/l、葡萄糖40-60g/l、蛋白胨4-6g/l、酵母浸膏1-3g/l、磷酸二氢钾0.5-1g/l、硫酸镁0.1-0.3g/l,无菌水1l。
40.优选地,摩氏假单胞菌液体菌剂与扩繁基质的混合比例为1ml:25-35g。
41.进一步地,所述植物根际促生菌的扩繁处理为:将植物根际促生菌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离心去除上清液后干燥,获得植物根际促生菌剂。
42.优选地,所述植物根际促生菌在转速150-200rpm,温度25-30℃下培养24h。
43.优选地,所述液体培养基为营养肉汤(nb)培养基。
44.优选地,所述离心的转速为4000-4500r/min,离心时间至少为15min。
45.优选地,所述干燥为液氮低温干燥。
46.上述菌剂能够显著提高植物皂素含量,数据显示,接种复合生物菌剂的接种植株,植物皂素含量提高近85%,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生物菌剂极大地提高种植植株的植物皂素含量。
47.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8.本发明提供了一组能够显著提高植物皂素含量的微生物菌,包括摩氏假单胞菌和摩西球囊霉;进一步优选地还可再复配以伦茨氏菌等促生菌,具有提高植物皂素含量的作用。实验数据表明,接种了复合生物菌剂的接种株相对于未接种植株,植株皂素含量提高了近85%。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生物菌剂极大地提高和改善了种植的植物皂素含量。
附图说明
49.图1为菊叶薯蓣中接种复合生物菌剂的示意图。
50.图2为不同复合生物菌剂接种处理下,菊叶薯蓣幼苗的光响应曲线。
51.图3为不同复合生物菌剂接种处理下,不同时间段菊叶薯蓣的光合速率变化。
52.图4为不同复合生物菌剂接种处理下,不同时段菊叶薯蓣的块茎皂素含量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53.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材料、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材料、方法和设备。
54.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55.实施例中使用的菌种来源: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和摩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sselii,pm)来自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加利福尼亚伦茨氏菌(lentzea californiensis,lc),市购。
56.实施例1
57.复合生物菌剂的制备:
58.(1)摩西球囊霉的扩繁
59.利用白花三叶草在扩繁基质中对摩西球囊霉进行扩繁,白花三叶草先种在已灭菌的湿润的扩繁基质中,具体为白花三叶草种子散在扩繁基质表面,与扩繁基质混合,待白花三叶草幼苗长到2-3厘米左右,将其移栽到有放入摩西球囊霉的花盆进行培养。以体积比计,白花三叶草的接种量为扩繁基质的15-30%,扩繁基质为在121℃高温下灭菌的质量比1:3的泥炭和蛭石的混合物;
60.在16.3cm口径,高13.2cm的已用75%乙醇消毒的塑料花盆中,先装入2.5kg灭菌基质(约占总灭菌基质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再放入摩西球囊霉(距离土壤表层的距离约为8cm),以体积比计,摩西球囊霉的接种量为扩繁基质的15-20%,随后依次加入少量的灭菌基质、白花三叶草幼苗(约10棵/盆)(采用白花三叶草种子与摩西球囊霉一起进行共生繁殖),摩西球囊霉和白花三叶草根系相接触,最后埋上剩余的灭菌基质作为表土,扩繁期间根据需要进行浇水,扩繁过程中清除植株地上部分和表土层,收集孢子、菌丝和侵染根段的混合物,获得孢子含量约为100个/10g的摩西球囊霉菌剂。
61.(2)摩氏假单胞菌的扩繁
62.将摩氏假单胞菌接种到麦麸浸汁液体(麦麸浸汁液体的ph为6.5-7.0;麦麸浸汁液体包括:新鲜麦麸50g/l、葡萄糖50g/l、蛋白胨5g/l、酵母浸膏2g/l、磷酸二氢钾0.5g/l、硫酸镁0.2g/l,无菌水1l;)中,在转速200rpm,温度28℃下进行培养,培养24小时得到摩氏假单胞菌液体菌剂,菌数达到0.5
×
10
9-1.0
×
109个/ml。将摩氏假单胞菌液体菌剂按毫升与30g扩繁基质(含有2g的麦麸)混合,混合均匀后即得摩氏假单胞菌剂,摩氏假单胞菌剂的菌数达到1.0
×
109个/g,扩繁基质为在121℃高温下灭菌的质量比1:3的泥炭和蛭石的混合物。
63.将上述摩西球囊霉菌剂和摩氏假单胞菌剂以1: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复合生物菌剂。
64.实施例2
65.复合生物菌剂的制备:
66.(1)摩西球囊霉的扩繁:与实施例1相同。
67.(2)摩氏假单胞菌的扩繁:与实施例1相同。
68.(3)加利福尼亚伦茨氏菌的扩繁
69.将菌株活化后接种接入营养肉汤(nb)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8℃、转速为180r/min下进行培养,培养24h后得到菌株发酵液。菌株发酵液经4200r/min离心15min,将上清液移去,将剩余的菌体悬浮于无菌生理盐水中,采用血球计数板镜检计数悬浮液的浓度,调整菌数个数,将其置于液氮低温下干燥处理,得到加利福尼亚伦茨氏菌剂(菌数为5.0
×
108个/g)。
70.将上述摩西球囊霉菌剂、摩氏假单胞菌剂和加利福尼亚伦茨氏菌剂以1:1: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复合生物菌剂。
71.实施例3
7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复合生物菌剂中,摩西球囊霉菌剂和摩氏假单胞菌剂的质量比为3:1。
73.实施例4
7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复合生物菌剂中,摩西球囊霉菌剂和摩氏假单胞菌剂的质量比为1:3。
75.实施例5
7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复合生物菌剂中,摩西球囊霉菌剂、摩氏假单胞菌剂和加利福尼亚伦茨氏菌剂的质量比为3:1:1。
77.实施例6
7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复合生物菌剂中,摩西球囊霉菌剂、摩氏假单胞菌剂和加利福尼亚伦茨氏菌剂的质量比为1:3:1。
79.实施例7
8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复合生物菌剂中,摩西球囊霉菌剂、摩氏假单胞菌剂和加利福尼亚伦茨氏菌剂的质量比为1:1:3。
81.实施例8
82.菊叶薯蓣接种复合生物菌剂的方法:
83.(1)宿主植物:选取生长健康、整齐的菊叶薯蓣扦插苗(带8-10条须根),用蒸馏水洗净扦插苗根部的基质。
84.(2)培养基质:泥炭:蛭石按1:3的质量比混合,其中蛭石和泥炭于花卉市场购买。
85.(3)容器:16.3厘米口径,高13.2厘米的已消毒的塑料花盆。
86.(4)复合生物菌剂:实施例1制备的复合生物菌剂,复合生物菌剂的接种量为20g/盆。
87.(5)接种操作(如图1所示):
88.①
菊叶薯蓣扦插苗的培育:
89.扦插材料的选择:截取生长健壮,叶片深绿,半木质化的硬枝条,以一叶一节为一扦插材料,节长度为4-5厘米,叶节下部留1厘米,剪去叶的二分之一和过长的茎,枝条粗细在2-3毫米之间;
90.扦插苗床的基本要求:沙床,苗床在扦插前要进行杀菌处理;
91.生根剂的配制:生根剂的组成成分为20mg/l吲哚丁酸(iba) 5mg/l萘乙酸(naa) 0.2mg/l维生素(b12) 根必治 0.2mg/l激动素(kt);取剪截好的枝条,用皮筋以50条一捆扎好,将捆好的枝条下端2厘米浸泡在生根剂中30分钟,取出扦插在备好的沙床上;
92.管理:采用遮阴度85%以上的双层黑色遮光网遮光,苗床湿度保持在85%-90%,每天叶面喷水3-4次,15天开始有白根生出,生长30天后,获得菊叶薯蓣扦插苗,随后可进行复合生物菌剂的接种处理。
93.②
复合生物菌剂接种处理:
94.接种前,对培养基质进行121℃的高温灭菌1小时,灭菌3次后冷却密封保存以备
用,用75%乙醇对花盆进行擦拭消毒;在已消毒的花盆放入灭菌基质(占总灭菌基质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接着放入20g的复合生物菌剂(即复合生物菌剂的接种量为20g/盆),再放入少量的灭菌基质,将菊叶薯蓣扦插苗洗净后移栽到花盆中,将菊叶薯蓣扦插苗的根部包埋于土中,使复合生物菌剂和菊叶薯蓣扦插苗根系相接触,最后埋上灭菌基质作为表土。处理15盆,每盆移栽一株菊叶薯蓣扦插苗,进行3次重复实验。实验期间,采用长日照光照(16光照和8h黑暗)并在温室下进行培养,培养期间根据需要进行浇水。90天后,收获经复合生物菌剂处理的菊叶薯蓣植株。
95.实施例9
9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复合生物菌剂采用实施例2中制备的复合生物菌剂。
97.对比例1
98.对比例1为空白对照组(ck组),对比例1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复合生物菌剂替换为20g经过灭菌接种物。
99.对比例2
100.对比例2(gm组)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复合生物菌剂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摩西球囊霉菌剂。
101.对比例3
102.对比例3(pm组)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复合生物菌剂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摩氏假单胞菌剂。
103.对比例4
104.对比例4(lc组)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复合生物菌剂为实施例2中制备的加利福尼亚伦茨氏菌剂。
105.对比例5
106.对比例5(ri pm组)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复合生物菌剂为异形根孢囊霉菌剂和实施例1制备的摩氏假单胞菌剂按1:1的质量比混合。
107.其中,异形根孢囊霉菌剂为异形根孢囊霉扩繁后获得,异形根孢囊霉的扩繁如下:
108.利用白花三叶草在扩繁基质中对异形根孢囊霉进行扩繁,白花三叶草先种在已灭菌的湿润的扩繁基质中,具体为白花三叶草种子散在扩繁基质表面,与扩繁基质混合,待白花三叶草幼苗长到2-3厘米左右,将其移栽到有放入异形根孢囊霉的花盆进行培养,以体积比计,白花三叶草的接种量为扩繁基质的15%,扩繁基质为在121℃高温下灭菌的质量比1:3的泥炭和蛭石的混合物;
109.在16.3cm口径,高13.2cm的已用75%乙醇消毒的塑料花盆中,先装入2.5kg灭菌基质(约占灭菌基质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再放入异形根孢囊霉(距离土壤表层的距离约为8cm),以体积比计,白花三叶草的接种量为扩繁基质的15-20%,随后依次加入少量的灭菌基质、白花三叶草幼苗(约10棵/盆),异形根孢囊霉和白花三叶草根系相接触,最后埋上剩余的灭菌基质作为表土,扩繁期间根据需要进行浇水,扩繁过程中清除植株地上部分和表土层,收集孢子、菌丝和侵染根段的混合物,获得孢子含量约为100个/10g的异形根孢囊霉菌剂。
110.对比例6
111.对比例6(ri pm lc组)与对比例5的区别在于:复合生物菌剂为异形根孢囊霉菌剂、实施例2中制备的摩氏假单胞菌剂和实施例2中制备的加利福尼亚伦茨氏菌剂按1:1:1的质量比混合。
112.试验例
113.90天后,收获实施例8-9和对比例1-6的植株,测定植株的存活率、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块茎总皂苷含量指标。
114.1、不同菌剂接种处理对菊叶薯蓣生物量的影响如下表1所示。
115.表1
[0116][0117]
注: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同处理差异显著(p《0.01)
[0118]
由表1可见:
[0119]
实施例9(gm pm lc组)中对菊叶薯蓣植株的菌根侵染率最高,实施例8(gm pm组)次之,对比例2(gm组)和对比例3(pm组)的侵染率与对比例5(ri pm组)和对比例6(ri pm lc组)相差不大,对比例4(lc组)对菊叶薯蓣植株的菌根侵染率最低。
[0120]
生物量方面,施菌处理均高于未施菌处理,实验组表现为混合接种组显著高于单接种组,分别为实施例9(gm pm lc组)>实施例8(gm pm组)》对比例3(pm组)》对比例2(gm组),且实施例9和实施例8的生物量远远高于对比例1-3(实施例9和对比例1相比,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和全株干重分别提高近55%、80%和43%),而对比例5-6与对比例2-4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说明,本技术中的复合生物菌剂的使用对菊叶薯蓣生物量的增长产生了协同促进作用。
[0121]
此外,不同菌剂接种处理对菊叶薯蓣菌根侵染率和生物量的变化有显著影响,且经过实施例9(gm pm lc组)和对比例6(ri pm lc组)对比,可以发现异形根孢囊霉无法替代摩西球囊霉的作用,对菊叶薯蓣的生物量无提升作用,摩西球囊霉是复合生物菌剂中不可替代的组分。
[0122]
2、净光合速率
[0123]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净光合速率可以反映植物净有机物积累的速率,净
光合速率越大说明植物的净生产量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0124]
如图2所示,不同菌剂接种处理下,菊叶薯蓣叶片对光能的利用程度呈现不同的变化。菊叶薯蓣幼苗叶片的光补偿点方面表现为实施例9(gm pm lc组)处理优于实施例8(gm pm组)处理,而实施例8(gm pm组)处理优于对比例2(gm组)或对比例3(pm组)处理,而对比例之间的处理结果相似。在不同的光强条件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实施例9(gm pm lc组)处理明显优于实施例8(gm pm组)处理,对比例2(gm组)或对比例3(pm组)处理次之,而对比例2(gm组)或对比例3(pm组)处理又明显优于其他对比例,其中,实施例9与对比例1相比,净光合速率提高近73%。
[0125]
进一步对接种菌剂不同天数(dap)后菊叶薯蓣的净光合速率进行测定,如图3所示。结果发现,接种30天后,实施例9(gm pm lc组)和实施例8(gm pm组)两个处理下菊叶薯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对比例2(gm组)略高于对比例1(ck组),对比例3-6与对比例1无显著性差异;接种60天后,实施例9(gm pm lc组)和实施例8(gm pm组)混合接种显著高于其他对比例,其他对比例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中对比例2(gm组)》对比例3(pm组)和对比例4(lc组)。接种90天后,实施例9(gm pm lc组)和实施例8(gm pm组)混合接种对净光合速率的提升最显著,对比例2(gm组)》对比例3(pm组)》对比例4(lc组),其他对比例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与接种后菊叶薯蓣光响应曲线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接种复合生物菌剂可以有效提高菊叶薯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其中实施例9(gm pm lc组)和实施例8(gm pm组)接种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叶片对光能的利用速率,对菊叶薯蓣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0126]
3、皂素含量
[0127]
进一步对不同接种处理后菊叶薯蓣块茎中皂素含量进行测定,如图4所示。结果发现,复合生物菌剂接种后能明显促进菊叶薯蓣块茎中皂素的积累,尤其是实施例9(gm pm lc组)的接种处理效果最优,实施例8(gm pm组)接种处理次之。接种30天后,实施例9(gm pm lc组)处理和实施例8(gm pm组)处理下的块茎皂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对比例2(gm组)》对比例3(pm组)》对比例4(lc组),其他对比之间无显著差异。接种60天后,实施例8-9的接种效果优于对比例2-4,而对比例2(gm组)与对比例3(pm组)均优于对比例4(lc组),其他对比例也无显著差异。接种90天后,实施例8-9的接种处理对菊叶薯蓣皂素的积累最明显,对比例2(gm组)有促进作用,其他处理则无明显促进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实施例9(gm pm lc组)提高菊叶薯蓣块茎皂素的积累作用最优(实施例9相对于对比例1,皂素含量提高了近85%),实施例8(gm pm组)次之,对比例2(gm组)复合生物菌剂具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明显。可以发现异形根孢囊霉无法替代摩西球囊霉的作用,对菊叶薯蓣的皂素含量无提升作用,摩西球囊霉是复合生物菌剂中不可替代的组分。
[0128]
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为申请人真实试验结果加以论证。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一些数值范围也包括了在其之内的子范围,这些范围中的变化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解释为被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