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22:39: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2.现有专利中如专利号为zl201520047530.1(授权公告号为cn 20453458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嵌入式燃气灶的上进风分火器》其公开了一种上进风分火器,它包括带有中心出气孔和外圈出气孔的分火盘,在分火盘的下表面开设有与中心出气孔和外圈出气孔相通的混气管,该混气管的一端开口,所述分火盘的下方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与燃气管道相接的进气嘴以及与混气管相对应的燃气喷头,燃气能喷入混气管,所述混气管与燃气喷头之间留有进气间隙,支撑架底部设有支脚,使分火器向上突出,进气间隙显露于灶面上方。由于进气间隙显露于灶面上方,使更多的空气能进入混气管以促进燃烧器的充分燃烧,同时为了更多的空气能为带有中心出气孔和外圈出气孔的分火盘促进更多燃烧供氧,为此本技术人提供了如专利号为zl202121070511.2(授权公告号为cn215216239u)的中国实用专利《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提供了一种燃烧器,该燃烧器具有能够向燃烧器火盖进行二次空气补充的连接体,该连接体与基座间隔设置,为此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溢液容易堵塞喷嘴,为此,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更好地改善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溢液堵塞喷嘴现象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
5.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喷射器;
6.连接体,设置在所述基座之上,包括有碗体,所述碗体的周边具有凸壁;
7.火盖,设置在所述连接体之碗体的凸壁上,并与所述碗体共同形成混气室;以及
8.引射管,设置在所述连接体上,包括有与混气室相连通的上端,和与喷射器相对设置的下端;
9.其特征在于:
10.下盛液盘,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外周缘;以及
11.上盛液盘,位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连接体之间,具有与所述下盛液盘连通的连通部。
12.进一步地,所述下盛液盘具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包括有与所述基座的外周缘相接合的上台阶面以及用于盛装溢液的下台阶面,所述上盛液盘的连通部与下台阶面连通。其中,由于上盛液盘的连通部是与下台阶面连通,这样能避免下盛液盘的上台阶面因溢液原因而影响与基座外周缘的相接,避免因溢液原因使基座发生生锈等问题,另外,由于上台阶面与下台阶面之间具有高度差,能使得即使溢液流至上台阶面也能更快地流向下台阶面即远离喷射器的外围区域,避免喷射器被溢液堵塞。
13.为了能够向燃烧器火盖补充经过预热的二次空气,使得燃烧器的热效率得以提高,优选地,所述引射管包括有位于中央的中央引射管,所述上盛液盘于所述连通部的内侧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中央引射管相接合的接合部,而所述上盛液盘于所述连通部的外侧端则设置有呈倒置“v”字形的第一边部,对应地,所述连接体的凸壁也同样向外延伸有呈倒置“v”字形的第二边部,所述第二边部与第一边部共同构成向对应所述火盖补充二次空气的预热通道。而上盛液盘与下盛液盘之间则构成向喷射器提供一次空气的“冷通道”,避免喷射器的引射系数降低,因传统燃烧器热态时补充的一次热空气,粘性系数大,阻力大,密度小,摩尔流量小,易发生热态黄焰和热负荷衰减,热负荷衰减的原因在于:喷射器吸热,其流量系数降低。
14.为了向火盖补充二次空气,优选地,所述连接体上设置有用于向对应所述火盖补充二次空气的空气补充部,所述空气补充部与所述预热通道相连通。而空气补充通道与预热通道相连通则能使得向火盖补充的二次空气为预热后的二次空气。
15.为了能够实现锅支架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燃烧热也能传导至预热通道,优选地,所述下盛液盘的外端缘设置有用于支承锅具的锅支架,所述锅支架包括有向所述上盛液盘的第一边部延伸的锅支脚,而所述上盛液盘的第一边部具有逐渐向所述锅支脚外端沿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边,而所述锅支架具有与所述第一倾斜边的倾斜方向相适配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通过锅支圈与所述第一倾斜边相接。锅支架借助支撑架连接的锅支圈与上盛液盘的第一倾斜边相接,从而锅支架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燃烧热也能至少部分传导至第倾斜边,从而使得预热通道能更好地对二次空气进行预热。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溢液可先流至上盛液盘,对喷射器的堵塞进行了第一道的预防,而为避免上盛液盘的溢液过多,上盛液盘借助与下盛液盘连通的连通部而将溢液排向下盛液盘,由于下盛液盘设置在基座的外周缘即远离喷射器的外围区域,从而喷射器的堵塞进行了第二道的预防,最终实现对喷射器堵塞的双重预防。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体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1.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设置有喷射器2的基座1,设置在基座1之上的连接体3,该连接体3包括有周边具有凸壁32的碗体31,而连接体3之碗体31的凸壁32上还设置有火盖4,该火盖4与碗体31共同形成混气室41;该燃烧器还包括有设置在连接体3上的引射管5,其中引射管5包括有与混气室41相连通的上端51和与喷射器2相对设置的下端52,为了避免喷嘴被溢液堵塞,在基座1的外周缘设置有下盛液盘6,而在基座1和连接体3之间则设置有上盛液盘7,该上盛液盘7具有与下盛液盘6连通的连通部71,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溢液可先流至上盛液盘7,对喷射器2的堵塞进
行了第一道的预防,而为避免上盛液盘7的溢液过多,上盛液盘7借助与下盛液盘6连通的连通部71而将溢液排向下盛液盘6,由于下盛液盘6设置在基座1的外周缘即远离喷射器2的外围区域,从而喷射器2的堵塞进行了第二道的预防,最终实现对喷射器2堵塞的双重预防。
22.具体地,下盛液盘6具有台阶部61,台阶部61包括有与基座1的外周缘相接合的上台阶面611以及用于盛装溢液的下台阶面612,上盛液盘7的连通部71与下台阶面612连通。其中,由于上盛液盘7的连通部71是与下台阶面612连通,这样能避免下盛液盘6的上台阶面611因溢液原因而影响与基座1外周缘的相接,避免因溢液原因使基座1发生生锈等问题,另外,由于上台阶面611与下台阶面612之间具有高度差,能使得即使溢液流至上台阶面611也能更快地流向下台阶面612即远离喷射器2的外围区域,避免喷射器2被溢液堵塞。而为了能够向燃烧器火盖4补充经过预热的二次空气,使得燃烧器的热效率得以提高,本实施例的引射管5包括有位于中央的中央引射管50,上盛液盘7于连通部71的内侧端设置有用于与中央引射管50相接合的接合部72,而上盛液盘7于连通部71的外侧端则设置有呈倒置“v”字形的第一边部73,对应地,连接体3的凸壁32也同样向外延伸有呈倒置“v”字形的第二边部33,第二边部33与第一边部73共同构成向对应火盖4补充二次空气的预热通道8。而上盛液盘7与下盛液盘6之间则构成向喷射器2提供一次空气的“冷通道”,避免喷射器2的引射系数降低,因传统燃烧器热态时补充的一次热空气,粘性系数大,阻力大,密度小,摩尔流量小,易发生热态黄焰和热负荷衰减,热负荷衰减的原因在于:喷射器2吸热,其流量系数降低。
23.其中,为了向火盖4补充二次空气,连接体3上设置有用于向对应火盖4补充二次空气的空气补充部34,空气补充部34与预热通道8相连通。而空气补充通道与预热通道8相连通则能使得向火盖4补充的二次空气为预热后的二次空气。空气补充部34的设置能够参考本技术人申请的专利号为202121070511.2的内空气补充孔和外空气补充孔。最后,为了能够实现锅支架9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燃烧热也能传导至预热通道8,优选地,下盛液盘6的外端缘设置有用于支承锅具的锅支架9,锅支架9包括有向上盛液盘7的第一边部73延伸的锅支脚91,而上盛液盘7的第一边部73具有逐渐向锅支脚91外端沿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边731,而锅支架9具有与第一倾斜边731的倾斜方向相适配的支撑架92,支撑架92通过锅支圈93与第一倾斜边731相接。锅支架9借助支撑架92连接的锅支圈93与上盛液盘7的第一倾斜边731相接,从而锅支架9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燃烧热也能至少部分传导至第倾斜边,从而使得预热通道8能更好地对二次空气进行预热。
24.如上所述,一次空气、二次空气在燃烧器内部的路径为:由于喷射器2喷射到引射管5的气体喷射所造成的低压,上盛液盘7与下盛液盘6之间间隙的一次空气从外界吸入分别引至中引射管5中,进行一次空气和燃气的预混最后进入对应火盖4的混气室41中,混合后的一次空气和燃气最后通过火盖4的主火孔与经过预热的二次空气一起被点燃,形成主火,预热的二次空气则是通过上盛液盘7和连接体3的第一边部73和第二边部33形成的预热通道8对二次空气进行预热,最后上盛液盘7借助与下盛液盘6连通的连通部71而将溢液排向下盛液盘6。
25.其中,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可以是外火盖或是内火盖,对应的混气室可以是内混气室或是外混气室,本实施例以标示在内火盖上为例,即火盖4对应在内火盖上,而混气室41对应在内混气室上。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