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高压气肋成形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8-31 05:02: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肋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高压气肋成形结构。


背景技术:

2.充气式帐篷结构简单,充放气携带方便,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气肋是充气式帐篷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气肋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气肋作为支撑件形成结构,通常是曲线型,最常用的是约半圆弧形,现有技术成形不稳定、成形质量无法控制。尤其是大直径、大跨度气肋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成形。现有气肋成形需要专用设备,专用设备需要高成本研制及高耗能,会增加生产成本和次品率风险,质量可控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高压气肋成形结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现有气肋成形需要专用设备,专用设备需要高成本研制及高耗能,会增加生产成本和次品率风险,质量可控性较差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高压气肋成形结构,与带有充气阀门的织管连接,关键在于:所述成形结构包括夹脚、以及拉索,织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夹脚连接,拉索的长度小于织管的长度,拉索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夹脚连接,织管远离拉索的一侧借助由充气阀门进入到织管内部的气体的作用力向外侧拉伸弯折形成为弧形气肋,拉索位于弧形气肋的内弧线处。
5.所述成形结构还包括与拉索固定连接的拉索锚件,拉索锚件与织管的接触面是与织管形状相匹配的弧形面。
6.所述拉索位于弧形气肋的内部,拉索锚件的内侧面与织管内壁接触,拉索锚件的外侧设置有容纳槽,拉索固定在容纳槽内。
7.所述拉索位于弧形气肋的外部,拉索夹紧在弧形气肋与拉索锚件之间。
8.所述拉索锚件是固定在拉索外围的筒状结构;或者是,拉索锚件包括一组固定带,固定带的长度方向沿弧形气肋的圆周方向设置,所有的固定带沿拉索的长度方向排列。
9.在织管的两端都设置有定位片,夹脚包括两个夹板,定位片夹紧在两个夹板之间,两个夹板借助锁紧件锁紧,拉索与夹脚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10.所述拉索位于弧形气肋的内部,定位片上开设有与织管内部连通的夹持槽,拉索的两端都固定有定位板,每个定位板都是插装在对应端定位片上的夹持槽内并延伸到两个夹板之间。
11.所述定位板位于两个夹板之间的高度大于等于夹板高度的一半。
12.所述拉索位于弧形气肋的外部,拉索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端夹板上设置的拉环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将高强复合的织管(充气前的弧形气肋)的两端用夹脚加紧固定住,将长度短于织管长度的拉索与织管连接并使拉索位于织管靠近夹
脚的一侧,将拉索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夹脚连接,织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夹脚连接,然后通过充气阀门向织管内充气,织管远离拉索的一侧在气体的作用下向外侧拉伸弯折,使织管变成弧形气肋,此时拉索位于弧形气肋的内弧线处。
14.本实用新型不需要专用设备和高耗能,只需要增加约1%的普通钢材或其他纺织原材料,只需要普通材料和普通工具即可完成弧形气肋的生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成形质量可靠性好,可以降低次品率。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弧形气肋的第一种立体图。
17.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弧形气肋的第一种主视图。
19.图4为图3中b的放大图。
20.图5为图1中拉索与弧形气肋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弧形气肋的第二种立体图。
22.图7为图6中c的放大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弧形气肋的第二种主视图。
24.图9为图8中d的放大图。
25.图10为图6中拉索与弧形气肋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26.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弧形气肋的各个参数示意图。
27.图中:1、弧形气肋,2、夹脚,2-1、夹板,2-2、拉环,3、拉索,4、拉索锚件,5、充气阀门,6、定位片,7、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3、图6和图8所示,高压气肋成形结构,与带有充气阀门5的织管连接,成形结构包括夹脚2、以及拉索3,织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夹脚2连接,拉索3的长度小于织管的长度,拉索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夹脚2连接,织管远离拉索的一侧借助由充气阀门5进入到织管内部的气体的作用力向外侧拉伸弯折形成为弧形气肋1,拉索3位于弧形气肋1的内弧线处。
30.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成形结构还包括与拉索3固定连接的拉索锚件4,拉索锚件4与织管的接触面是与织管形状相匹配的弧形面。如图5和图10所示,利用拉索锚件4可以增大拉索3与织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充气过程中确保拉索3始终位于织管内部的最低处,更好地确保成形效果。
31.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织管的两端都设置有定位片6,夹脚2包括两个夹板2-1,定位片6夹紧在两个夹板2-1之间,两个夹板2-1借助锁紧件锁紧,拉索3与夹脚2
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如图2、图4、图7和图9所示,每个夹脚2都是包括左右两个夹板2-1,将定位片6的下端放置在两个夹板2-1之间,利用锁紧件将两个夹板2-1固定在一起,即可将织管的一端与夹脚2固定在一起,这样可以增大织管与夹脚2之间的接触面积,连接更加牢固可靠。而且成形过程结束后,可以将夹脚2与弧形气肋1分离,将拉索3与夹脚2分离,可以重复利用。
32.本实用新型中拉索3的安装位置有以下两种:
33.第一种,拉索3位于弧形气肋1的内部,拉索锚件4的内侧面与织管内壁接触,拉索锚件4的外侧设置有容纳槽,拉索3固定在容纳槽内。如图5所示,拉索3位于气肋1内部的最低处,利用拉索锚件4可以增大拉索3与织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充气过程中确保拉索3始终位于织管内部的最低处,更好地确保成形效果。
34.拉索3位于弧形气肋1的内部,定位片6上开设有与织管内部连通的夹持槽,拉索3的两端都固定有定位板7,每个定位板7都是插装在对应端定位片6上的夹持槽内并延伸到两个夹板2-1之间。如图2和图4所示,在拉索3的端部固定有定位板7,定位片6、定位板7与夹板2-1的长度方向相同,使得定位板7的下端被夹紧在两个夹板2-1之间,从而将拉索3牢固地固定住。
35.定位板7位于两个夹板2-1之间的高度大于等于夹板2-1高度的一半,如图2和图4所示,使得定位板7有一半甚至一多半都被夹紧在两个夹板2-1之间,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36.第二种,拉索3位于弧形气肋1的外部,拉索3夹紧在弧形气肋1与拉索锚件4之间。如图10所示,拉索锚件4套装在弧形气肋1外围,拉索3被夹紧在弧形气肋1与拉索锚件4之间,拉索锚件4的内壁与弧形气肋1的外壁接触。
37.拉索锚件4可以是固定在拉索3外围的筒状结构,拉索锚件4的长度等于拉索3的长度。拉索锚件4也可以是包括一组固定带,固定带的长度方向沿弧形气肋1的圆周方向设置,所有的固定带沿拉索3的长度方向排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拉索锚件4的种类,确保拉索3与横向气肋1可靠连接。
38.拉索3位于弧形气肋1的外部,拉索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端夹板2-1上设置的拉环2-2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如图2和图4所示,在内侧的夹板2-1上固定有拉环2-2,将拉索3的端部与拉环2-2连接,连接牢固可靠,拆装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39.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拉索3的直径与弧形气肋1的内径之比为1:(10-20)且优选为1:15。将高强复合的织管(充气前的弧形气肋1)的两端用夹脚2加紧固定住,事先算好拉索3的长度,将长度短于织管长度的拉索3与织管连接并使拉索3位于织管靠近夹脚2的一侧,将拉索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夹脚2连接,织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夹脚2连接,然后通过充气阀门5向织管内充气,织管远离拉索3的一侧在气体的作用下向外侧拉伸弯折,使织管变成弧形气肋1,此时拉索3位于弧形气肋1的内弧线处。
40.拉索3长度的计算方式是:根据气肋弧线成形的原理,织管外缘母线受拉力伸长,而内缘母线受压力缩短,如图11所示,设定拉索3的长度(即弧形气肋的内缘母线长度)为l,弧形气肋的外缘母线长度为l,弧形气肋1的半径为r,织管的直径为d,弧形气肋1的跨度为w,弧形气肋的矢高为h,弧形气肋的外边缘下端到弧形气肋的圆心o之间的间距为h,设定弧形气肋的圆心角为α,w、h、d、l都是已知数值,则可以得出下面的计算式:
41.l=2πrα/360


42.l=2π(r-d)α/360


43.r=h h


44.由式



可以得出,l=(r-d)l/r


45.根据勾股定理可知,(w/2)2 h2=r2⑤

46.将式

与式

相结合可以得出,r=w2/8h h/2


47.将式

代入式

中可以得出,l=(w2/8h h/2-d)l/(w2/8h h/2)


48.例如,当已知w=3000mm,h=800mm,d=125mm,l=3540mm时,将上述数值代入式

中,计算即可得出l=3295.02mm。
49.本实用新型不需要专用设备和高耗能,只需要增加约1%的普通钢材或其他纺织原材料,只需要普通材料和普通工具即可完成弧形气肋1的生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成形质量可靠性好,可以降低次品率。通过改变拉索3与织管的长度差即可改变弧形气肋1的形状。
5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