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功能冠脉灌注溶栓交换导管

2022-09-03 16:56: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导管溶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功能冠脉灌注溶栓交换导管。


背景技术:

2.公知的,导管溶栓术是针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静脉或者动脉血管血栓引起的下肢肿胀或者肢体缺血疼痛疾病的一种手术,它是直接将导管放置血栓或者接近血栓,通过导管注入溶解血栓药物,比如尿激酶,达到溶解血栓,开通血管目的的一种手术。溶栓的主要并发症是各个部位出血,通常采用小剂量溶栓,局部灌注治疗,这样可以降低出血并发症,提高溶栓疗效。溶栓治疗对于急性血栓,可以达到95%以上的开通效果。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4633345u,名称为一种静脉溶栓导管的中国专利,其具体结构包括导管,导管的前端封闭并设置出液结构,导管的前端连接有注射结构,所述出液结构延伸出导管并与导管的前端连通,在出液结构的前侧面设置出液口,出液口的设置方向与导管的长度方向一致,从而使出液方向朝向血栓;所述导管的前端设置有定位板。
4.目前临床上没有专门的冠脉灌注溶栓导管,多为使用普通导管向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或溶栓剂,药物或溶栓剂与血栓、血管的接触面积小,治疗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功能冠脉灌注溶栓交换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多功能冠脉灌注溶栓交换导管,包括:导管外管以及导管内管,所述导管外管前端成型有锥形端头,所述导管内管同轴嵌设在导管内管的内部,且导管内管的端头与锥形端头的端头连接;所述导管内管与导管外管之间形成供药腔,所述导管外管靠近锥形端头一端的周面开设有出药孔。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导管外管的尾端与导管内管之间设置有端座,端座使得供药腔与导管内管的内腔相互隔离。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导管内管的内嵌活动贯穿设置有导丝,且导管内管的内径大于导丝的内径以使得导丝与导管内管之间形成贯穿该灌注溶栓交换导管的对流腔。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导管外管的尾端连接有供药调节管,所述供药调节管与所述供药腔连通。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导管内管内侧设置有环形支撑件,所述环形支撑件与导丝贴合与实现导管内管进行限位支撑。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环形支撑件包括多个侧架,各侧架通过环形架成环形等角度固定在导管内管
的内侧,所述侧架的内侧设置弧形抵接弹片。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弧形抵接弹片的表面开设有与导丝相适配的弧形槽。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所述导管外管的表面延其长度方向等距喷涂有多个不透x线标记。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2.所述出药孔开设在导管外管前部4cm周面位置处,任意相邻两个出药孔间隔为0.5cm,多个所述出药孔沿导管外管(1)的周面呈螺旋状分布。
23.本发明提供了多功能冠脉灌注溶栓交换导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4.该多功能冠脉灌注溶栓交换导管通过在导管外管前端成型有锥形端头,在进行送药时通过锥形端头插接至血栓中并配合其上均布的出药孔进行灌药,增加药物或溶栓剂与血栓、血管的接触面积,使药物或溶栓剂快速均匀的进入血栓或血管,提高治疗效果,其次导管内管的内径大于导丝的内径以使得导丝与导管内管之间形成贯穿该灌注溶栓交换导管的对流腔,满足血液流通需要,同时配合环形支撑件对导管内管进行限位,即对该多功能冠脉灌注溶栓交换导管整体移动进行限位,避免导管移动时出现损伤血管的风险。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多功能冠脉灌注溶栓交换导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多功能冠脉灌注溶栓交换导管的剖视图;
27.图3为本发明中图2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8.图4为本发明中环形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例说明:
30.1、导管外管;11、不透x线标记;12、锥形端头;121、出药孔;13、供药腔;2、导管内管;3、导丝;4、供药调节管;5、环形支撑件;51、侧架;52、环形架;53、弧形抵接弹片;54、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2.参照图1-4,多功能冠脉灌注溶栓交换导管,包括:导管外管1以及导管内管2,导管外管1前端成型有锥形端头12,导管内管2同轴嵌设在导管内管2的内部,且导管内管2的端头与锥形端头12的端头连接;通过导管外管1以及导管内管2组合构成的双腔设计,不需要交换导丝,简化操作流程,减少操作时间,导管内管2与导管外管1之间形成供药腔13,所述导管外管1靠近锥形端头12一端的周面开设有出药孔121。导管外管1的尾端与导管内管2之间设置有端座,端座使得供药腔13与导管内管2的内腔相互隔离。导管外管1的尾端连接有供药调节管4,供药调节管4与供药腔13连通,供药调节管4用于向供药腔13中输送药物或溶栓剂,同时供药调节管4还用于推动该多功能冠脉灌注溶栓交换导管进行移动,通过在导管外管1前端成型有锥形端头12,锥形端头12便于进入血管,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在进行送药时通过锥形端头12插接至血栓中并配合导管外管1上均布的出药孔121进行灌药,进一步
的,出药孔121开设在导管外管1前部4cm周面出,且每隔0.5cm设计一个出药孔121,并沿导管外管1呈螺旋状分布,增加药物或溶栓剂与血栓、血管的接触面积,使药物或溶栓剂快速均匀的进入血栓或血管,提高治疗效果。
33.导管内管2的内嵌活动贯穿设置有导丝3,且导管内管2的内径大于导丝3的内径以使得导丝3与导管内管2之间形成贯穿该灌注溶栓交换导管的对流腔。导管内管2的内径大于导丝3的内径以使得导丝3与导管内管2之间形成贯穿该灌注溶栓交换导管的对流腔,满足血液流通需要。
34.导管内管2内侧设置有环形支撑件5,环形支撑件5与导丝3贴合与实现导管内管2进行限位支撑。环形支撑件5包括多个侧架51,各侧架51通过环形架52成环形等角度固定在导管内管2的内侧,侧架51的内侧设置弧形抵接弹片53。弧形抵接弹片53的表面开设有与导丝3相适配的弧形槽54。通过多个侧架51内侧的弧形抵接弹片53对导丝3周侧进行多点弹性支撑,从而实现通过环形支撑件5配合导丝3对导管内管2进行限位,同时弧形抵接弹片53的表面开设有与导丝3相适配的弧形槽54配合与导丝3抵接,进一步提高移动限位的稳定性,即对该多功能冠脉灌注溶栓交换导管整体移动进行限位,避免导管移动时出现损伤血管的风险。
35.导管外管1的表面延其长度方向等距喷涂有多个不透x线标记11。其中不透x线标记11为不透x线标记物在导管上喷涂形成的标记,可以清晰的判断导管在血管内的深度,操作更加方便。
3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