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支撑板的多工序同步冲压成形加工模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12:35: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支撑板进行加工的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板的多工序同步冲压成形加工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应用于通讯基站支撑结构上的支撑板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冲孔、裁切及折弯成形等;由于支撑板并不是只有一个平面的板状结构,对支撑板料带进行冲孔和裁切等后,需对支撑板进行多次的折弯冲压形成具有多个折弯面的支撑板结构,支撑板结构如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而在支撑板的折弯冲压加工过程中,传统的折弯冲压加工是采用多工序不同步的多个机床对支撑板进行单独的折弯冲压,即不同的折弯工序对应不同的折弯位需采用不同的机床操作,且各机床为相互分开设置,每个机床的折弯操作配备不用的操作人员。上述传统的折弯冲压方式导致了折弯冲压成形工艺的复杂性增加,且需要多个机床独立分开不同步进行,增加了机床的数量,令折弯工序的机床占用空间和体积大,且不能兼容更多不同的冲压机床,还造成了能源使用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每个机床配置人员还增加了工作的劳动强度,人工成本也增大。
3.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中对支撑板的加工设备技术进行一定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支撑板的多工序同步冲压成形加工模具装置,该支撑板的多工序同步冲压成形加工模具装置采用三次折弯冲压工序同步一次完成,即一套模具装置能一次冲压时完成三个冲压折弯工序的同步进行,三次折弯分别对应不同的折弯面形成支撑板的立体效果,使支撑板形成前后端一次折弯、前后端二次折弯和中部折弯的效果,达到支撑板折弯工序的全部技术要求;同时把三套折弯工序的机床模具合共设置于一套模具中,优化了模具的成形工艺,进一步减少了模具的体积,以及时模具能兼容到更多的冲压机床中使用;且一套模具同步完成三工位的折弯冲压工序能节约了能源和成本,减少操作人员的数量,还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和优化了良品效率,降低了工作的劳动强度。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撑板的多工序同步冲压成形加工模具装置,包括对裁切冲孔后的支撑板进行多工序同步冲压折弯的上模具组件和与上模具组件对应合模的下模具组件;所述的上模具组件包括上模具座,以及设于上模具座上进行第一次折弯的第一次折弯上模具、进行第二次折弯的第二次折弯上模具、进行第三次折弯的第三次折弯上模具;所述的下模具组件包括下模具座,以及设于下模具上与第一次折弯上模具配合合模完成第一折弯的第一次折弯下模具、与第二次折弯上模具配合合模完成第二次折弯的第二次折弯下模具、与第二次折弯上模具配合合模完成第三次折弯的第三次折弯下模具;支撑板横向放置于第一次折弯上模具与第一次折弯下模具之间,支撑板竖向放置于第二次折弯上模具与第二次折弯下模具之间,支撑板横向放置于第三次折弯
上模具与第三次折弯下模具之间并形成z字折弯。
6.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次折弯上模具包括与上模具座连接安装的第一次折弯上垫块、与第一次折弯上垫块连接安装的第一次折弯上垫座、第一次折弯上垫板、第一次折弯上模板、安装于第一次折弯上模板底部的第一次折弯上冲头一、安装于第一次折弯上垫座底部的第一次折弯上冲头二,还包括安装于第一次折弯上垫块上并依次穿过第一次折弯上垫座、第一次折弯上垫板和第一次折弯上模板的第一导柱,以及包括设于上模具座上并依次穿过第一次折弯上垫块和第一次折弯上垫座与第一次折弯上垫板连接安装的第一弹簧;所述的第一次折弯下模具包括依次由下至上安装于下模具座上的第一次折弯下垫块、第一次折弯下垫座、第一次折弯下垫板、第一次折弯下模板、安装于第一次折弯下模板上并与第一次折弯上冲头一对应设置的第一次折弯下冲头一、安装于第一次折弯下模板上并与第一次折弯上冲头二对应设置的第一次折弯下冲头二,还包括有贯穿第一次折弯下垫块、第一次折弯下垫座、第一次折弯下垫板和第一次折弯下模板的浮顶结构。各折弯冲头在合模时能完成支撑板的第一次折弯效果,支撑板为横向放置,主要是完成支撑板的前后两端折弯动作,且在折弯冲压回程复位时,通过浮顶结构的设置将支撑板向上顶起,使支撑板能完全脱料且提升了产品刚性。
7.进一步的,所述的浮顶结构包括安装于第一次折弯下垫块内的止付螺丝、与止付螺丝连接并安装于第一次折弯下垫块和第一次折弯下垫座内的浮顶弹簧、与浮顶弹簧连接并安装于第一次折弯下垫板内的顶杆、与顶杆连接并从第一次折弯下模板顶部凸出的顶块。浮顶结构贯穿整个第一次折弯下模具,合模折弯时,浮顶结构被挤压;开模时,通过浮顶弹簧的复位把顶块向上推,最终令支撑板顶起完成脱料。
8.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次折弯上模具包括与上模具座连接安装第二次折弯上垫座、第二次折弯上垫板、第二次折弯上模板、安装于第二次折弯上模板底部的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一、安装于第一次折弯上垫座底部的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二,还包括安装于上模具座上并依次穿过第二次折弯上垫座、第二次折弯上垫板和第二次折弯上模板的第二导柱,以及包括设于上模具座上并依次穿过第二次折弯上垫座与第二次折弯上垫板连接安装的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二次折弯下模具包括安装于下模具座上的第二次折弯下模板、安装于第二次折弯下模板上并与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一和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二对应设置的第二次折弯下冲头、安装于第二次折弯下模板上与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一对应配合设置的活动管件。各折弯冲头在合模时能完成支撑板的第二次折弯效果,支撑板为竖向放置,主要是完成支撑板的前后端的第二次折弯动作,且在折弯冲压的过程中,通过活动管件的设置将支撑板进行定位,活动管件可活动转动并设置在第二次折弯下模板上,第二次折弯上模具在下压过程活动管件与支撑板的一端接触并活动管件能精确的与支撑板贴合,确保了支撑板在折弯时的稳定性和精度。
9.进一步的,所述的活动管件包括安装于第二次折弯下模板上的管件座、铰接安装于管件座上的弧形活动管、一端设于弧形活动管上及另一端设于管件座上的复位弹簧。
10.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次折弯上模具与上模具座连接安装的第三次折弯上模板、安装于第三次折弯上模板底部的折弯上刀模、安装于上模具座上的第三导柱;所述的第三次折弯下模具包括依次由下至上安装于下模具座上的第三次折弯下垫块、第三次折弯下垫座、第三次折弯下模板、安装于第三次折弯下模板上并与折弯上刀模对应设置的折弯下刀
模。折弯上刀模与折弯下刀模在合模时能完成支撑板的中部折弯冲压,即实现第三次折弯效果,支撑板为横向放置,使支撑板的中部形成z字的折弯效果,且在折弯冲压的过程中,使此处的折弯工序与前两步折弯工序处于同一水平线线,能实现三个折弯工序。
11.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次折弯上冲头一底部形成有第一钝角槽口,第一次折弯下冲头一顶部对应第一钝角槽口的位置形成有直角凸头,直角凸头的直角位于最顶部,直角位置设有圆弧倒角;所述的第一次折弯上冲头二底部设有下斜面切口,所述的第一次折弯下冲头二顶部设有对应下斜面切口位置设置的上斜面切口。
12.进一步的,所以的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一底部形成有第二钝角槽口,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二与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一设置第二钝角槽口的侧面紧密贴紧,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一的侧面设有与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二之间形成的异形槽口;所述的第二次折弯下冲头顶部设置有凸台,凸台的顶部设有与第二钝角槽口对应设置的凸台斜面,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一和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二之间所形成的紧贴面与凸台的内侧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13.进一步的,所述的折弯上刀模底部呈w形结构的w形冲头;所述的折弯下刀模顶部设有与w形冲头的尖端部分对应配合的v形槽,v形槽的侧面设有斜面切口位。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的多工序同步冲压成形加工模具装置采用三次折弯冲压工序同步一次完成,即一套模具装置能一次冲压时完成三个冲压折弯工序的同步进行,三次折弯分别对应不同的折弯面形成支撑板的立体效果,使支撑板形成前后端一次折弯、前后端二次折弯和中部折弯的效果,达到支撑板折弯工序的全部技术要求;同时把三套折弯工序的机床模具合共设置于一套模具中,优化了模具的成形工艺,进一步减少了模具的体积,以及时模具能兼容到更多的冲压机床中使用;且一套模具同步完成三工位的折弯冲压工序能节约了能源和成本,减少操作人员的数量,还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和优化了良品效率,降低了工作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支撑板的多工序同步冲压成形加工模具装置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的俯视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支撑板的多工序同步冲压成形加工模具装置开模未放置支撑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支撑板的多工序同步冲压成形加工模具装置开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支撑板的主视示意简图;
20.图6是支撑板的仰视示意简图;
21.图7是支撑板的右视示意简图;
22.图8是支撑板的立体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1
24.本实施例1所描述的一种支撑板的多工序同步冲压成形加工模具装置,如图1、图
2、图3和图4所示,包括对裁切冲孔后的支撑板进行多工序同步冲压折弯的上模具组件1和与上模具组件对应合模的下模具组件2;所述的上模具组件包括上模具座3,以及设于上模具座上进行第一次折弯的第一次折弯上模具4、进行第二次折弯的第二次折弯上模具5、进行第三次折弯的第三次折弯上模具6;所述的下模具组件包括下模具座7,以及设于下模具上与第一次折弯上模具配合合模完成第一折弯的第一次折弯下模具8、与第二次折弯上模具配合合模完成第二次折弯的第二次折弯下模具9、与第二次折弯上模具配合合模完成第三次折弯的第三次折弯下模具10;支撑板横向放置于第一次折弯上模具与第一次折弯下模具之间,支撑板竖向放置于第二次折弯上模具与第二次折弯下模具之间,支撑板横向放置于第三次折弯上模具与第三次折弯下模具之间并形成z字折弯。
25.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的第一次折弯上模具包括与上模具座连接次折弯上垫座12、第一次折弯上垫板13、第一次折弯上模板14、安装于第一次折弯上模板底部的第一次折弯上冲头一15、安装于第一次折弯上垫座底部的第一次折弯上冲头二16,还包括安装于第一次折弯上垫块上并依次穿过第一次折弯上垫座、第一次折弯上垫板和第一次折弯上模板的第一导柱17,以及包括设于上模具座上并依次穿过第一次折弯上垫块和第一次折弯上垫座与第一次折弯上垫板连接安装的第一弹簧18;所述的第一次折弯下模具包括依次由下至上安装于下模具座上的第一次折弯下垫块19、第一次折弯下垫座20、第一次折弯下垫板21、第一次折弯下模板22、安装于第一次折弯下模板上并与第一次折弯上冲头一对应设置的第一次折弯下冲头一23、安装于第一次折弯下模板上并与第一次折弯上冲头二对应设置的第一次折弯下冲头二24,还包括有贯穿第一次折弯下垫块、第一次折弯下垫座、第一次折弯下垫板和第一次折弯下模板的浮顶结构25。各折弯冲头在合模时能完成支撑板的第一次折弯效果,支撑板为横向放置,主要是完成支撑板的前后两端折弯动作,且在折弯冲压回程复位时,通过浮顶结构的设置将支撑板向上顶起,使支撑板能完全脱料且提升了产品刚性。
26.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的浮顶结构包括安装于第一次折弯下垫块内的止付螺丝26、与止付螺丝连接并安装于第一次折弯下垫块和第一次折弯下垫座内的浮顶弹簧27、与浮顶弹簧连接并安装于第一次折弯下垫板内的顶杆28、与顶杆连接并从第一次折弯下模板顶部凸出的顶块29。浮顶结构贯穿整个第一次折弯下模具,合模折弯时,浮顶结构被挤压;开模时,通过浮顶弹簧的复位把顶块向上推,最终令支撑板顶起完成脱料。
27.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的第二次折弯上模具包括与上模具座连接安装第二次折弯上垫座30、第二次折弯上垫板31、第二次折弯上模板32、安装于第二次折弯上模板底部的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一33、安装于第一次折弯上垫座底部的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二34,还包括安装于上模具座上并依次穿过第二次折弯上垫座、第二次折弯上垫板和第二次折弯上模板的第二导柱36,以及包括设于上模具座上并依次穿过第二次折弯上垫座与第二次折弯上垫板连接安装的第二弹簧37;所述的第二次折弯下模具包括安装于下模具座上的第二次折弯下模板38、安装于第二次折弯下模板上并与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一和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二对应设置的第二次折弯下冲头39、安装于第二次折弯下模板上与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一对应配合设置的活动管件40。各折弯冲头在合模时能完成支撑板的第二次折弯效果,支撑板为竖向放置,主要是完成支撑板的前后端的第二次折弯动作,且在折弯冲压的过程中,通过活动管件的设置将支撑板进行定位,活动管件可活动转动并设置在第二次折弯下模板上,第二次折弯上模具在下压过程活动管件与支撑板的一端接触并活动管件能精确的与支撑板贴合,
确保了支撑板在折弯时的稳定性和精度。
28.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的活动管件包括安装于第二次折弯下模板上的管件座41、铰接安装于管件座上的弧形活动管42、一端设于弧形活动管上及另一端设于管件座上的复位弹簧43。
29.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的第三次折弯上模具与上模具座连接安装的第三次折弯上模板44、安装于第三次折弯上模板底部的折弯上刀模45、安装于上模具座上的第三导柱35;所述的第三次折弯下模具包括依次由下至上安装于下模具座上的第三次折弯下垫块46、第三次折弯下垫座47、第三次折弯下模板48、安装于第三次折弯下模板上并与折弯上刀模对应设置的折弯下刀模49。折弯上刀模与折弯下刀模在合模时能完成支撑板的中部折弯冲压,即实现第三次折弯效果,支撑板为横向放置,使支撑板的中部形成z字的折弯效果,且在折弯冲压的过程中,使此处的折弯工序与前两步折弯工序处于同一水平线线,能实现三个折弯工序。
30.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的第一次折弯上冲头一底部形成有第一钝角槽口,第一次折弯下冲头一顶部对应第一钝角槽口的位置形成有直角凸头,直角凸头的直角位于最顶部,直角位置设有圆弧倒角;所述的第一次折弯上冲头二底部设有下斜面切口,所述的第一次折弯下冲头二顶部设有对应下斜面切口位置设置的上斜面切口。
31.在本实施例1中,所以的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一底部形成有第二钝角槽口,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二与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一设置第二钝角槽口的侧面紧密贴紧,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一的侧面设有与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二之间形成的异形槽口;所述的第二次折弯下冲头顶部设置有凸台,凸台的顶部设有与第二钝角槽口对应设置的凸台斜面,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一和第二次折弯上冲头二之间所形成的紧贴面与凸台的内侧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32.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的折弯上刀模底部呈w形结构的w形冲头;所述的折弯下刀模顶部设有与w形冲头的尖端部分对应配合的v形槽,v形槽的侧面设有斜面切口位。
33.该支撑板的多工序同步冲压成形加工模具装置采用三次折弯冲压工序同步一次完成,即一套模具装置能一次冲压时完成三个冲压折弯工序的同步进行,三次折弯分别对应不同的折弯面形成支撑板的立体效果,使支撑板形成前后端一次折弯、前后端二次折弯和中部折弯的效果,达到支撑板折弯工序的全部技术要求;同时把三套折弯工序的机床模具合共设置于一套模具中,优化了模具的成形工艺,进一步减少了模具的体积,以及时模具能兼容到更多的冲压机床中使用;且一套模具同步完成三工位的折弯冲压工序能节约了能源和成本,减少操作人员的数量,还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和优化了良品效率,降低了工作的劳动强度。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