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适于山坡荒山规模化养藻的自循环养藻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9-08 03:18: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藻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适于山坡荒山规模化养藻的自循环养藻系统。


背景技术:

2.雨生红球藻又被叫做湖生红球藻或湖生血球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绿藻,属于团藻目,红球藻科,当前,雨生红球藻被公认为自然界中生产天然虾青素的最好生物,因此,利用这种微藻提取虾青素(亚临界生物技术)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天然虾青素生产的研究热点,现有的生产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且大规模生产无法达到雨生红球藻的条件;
3.这种现有技术方案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4.1.规模化生产雨生红球藻中水分不能重复循环利用;
5.2.水分温度不能够控制;
6.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适于山坡荒山规模化养藻的自循环养藻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规模化生产雨生红球藻中水分不能重复循环利用,且水分温度不能够控制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适于山坡荒山规模化养藻的自循环养藻系统,包括:
9.岩石层,所述岩石层上部覆盖有硬土层,所述硬土层上部覆盖有保水层,所述保水层上部设置有软土层,所述软土层上部设置有种植层,所述种植层上部悬空设置有喷水管;
10.蓄水沟渠,所述蓄水沟渠设置于下部所述岩石层左侧,下部所述岩石层左侧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蓄水沟渠右侧固定连通有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设置于下部所述岩石层内部,所述输水管道右端面固定连通有回水管;
11.循环池,所述岩石层右侧设置有循环池,所述回水管末端固定连通循环池,所述循环池内腔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末端固定连通喷水管一端。
12.优选的,下部所述保水层设置于蓄水沟渠上端面,所述蓄水沟渠内腔上部横向设置有过滤网。
13.优选的,所述软土层内部下侧安插有温度计,所述软土层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14.优选的,所述循环池内腔中部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为连续性s形加热管。
15.优选的,所述种植层表面均匀贯穿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贯穿延伸至软土层,所述支撑柱上端面设置有安装槽。
16.优选的,所述喷水管为连续性s形喷管,所述喷水管外部左右两侧均匀开设有喷水孔。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通过保水层、蓄水沟渠、过滤网、输水管道、回水管、循环池、水泵、输水管、喷水管和喷水孔,通过启动水泵,水泵将循环池内部的水抽至输水管,进入喷水管,再通过喷水孔喷出,保证水分能够喷洒种植层,保证雨生红球藻生长,多余的水分通过软土层进入蓄水沟渠,通过保水层和过滤网过滤,保证水分清洁,再通过输水管道和回水管进入循环池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循环使用,降低成本;
19.2.通过温度计、温度传感器、循环池和加热装置,当温度计上显示温度低于生长需要的温度时,且温度传感器传输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输出信号,启动加热装置,保证循环池内部的水分温度升高,通过水泵将水分抽至输水管,进入喷水管,再通过喷水孔喷出,保证水分温度适宜雨生红球藻正常生长。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岩石层;2、硬土层;3、保水层;4、软土层;5、种植层;6、蓄水沟渠;7、混凝土层;8、过滤网;9、输水管道;10、回水管;11、循环池;12、加热装置;13、水泵;14、输水管;15、支撑柱;16、喷水管;17、温度计;18、喷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适于山坡荒山规模化养藻的自循环养藻系统,包括:
25.岩石层1,岩石层1分布在上坡的右侧和底部,结构较稳定,岩石层1上部覆盖有硬土层2,硬土层2内部包含有砂石,硬土层2上部覆盖有保水层3,保水层3为地毯,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够保证水分不会流失,锁住软土层4内部的水分,保水层3上部设置有软土层4,软土层4上部设置有种植层5,种植层5与软土层4合成一体,且种植层5为薄膜,且薄膜上均匀开设有通孔,保证软土层4内部的水分不会流失,软土不会流失,种植层5上部悬空设置有喷水管16;
26.蓄水沟渠6,蓄水沟渠6长度与上坡横向长度相等,蓄水沟渠6设置于下部岩石层1左侧,下部岩石层1左侧设置有混凝土层7,混凝土层7能够保证水分不会流失,且蓄水沟渠6内腔由混凝土浇筑而成,蓄水沟渠6右侧固定连通有输水管道9,输水管道9设置有若干组,保证蓄水沟渠6内部的水分不会溢出,输水管道9设置于下部岩石层1内部,输水管道9右端面固定连通有回水管10;
27.循环池11,岩石层1右侧设置有循环池11,回水管10末端固定连通循环池11,循环
池11内腔设置有水泵13,水泵1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水管14,输水管14外部套有橡胶套,避免热水温度降低,输水管14末端固定连通喷水管16一端,且喷水管16末端为封闭状态。
28.请参阅图1,下部保水层3设置于蓄水沟渠6上端面,蓄水沟渠6内腔上部横向设置有过滤网8,保水层3与过滤网8均具有过滤的作用,保证进入输水管道9内部的水分清洁,方便水泵13抽水。
29.请参阅图1,软土层4内部下侧安插有温度计17,软土层4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计17方便管理人员查看,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信号连接,保证智能控制水分加热和喷洒,减小劳动成本。
30.请参阅图1,循环池11内腔中部设置有加热装置12,加热装置12为连续性s形加热管,加热装置1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连续性s形加热管增加与水分的接触面积,保证快速将循环池11内部的水分加热,提高工作效率。
31.请参阅图1,种植层5表面均匀贯穿设置有支撑柱15,支撑柱15底部贯穿延伸至软土层4,支撑柱15上端面设置有安装槽,支撑柱15具有支撑效果,且安装槽为三角状凹槽,且上部具有固定卡件,保证喷水管16喷水时,不会乱晃,影响喷水的均匀性。
32.请参阅图2,喷水管16为连续性s形喷管,喷水管16外部左右两侧均匀开设有喷水孔18,连续性s形喷管保证软土层4均匀受到水分喷淋,从而保证雨生红球藻均匀正常生长。
33.工作原理:使用时,根据雨生红球藻种植的规模,安装适合的喷水管16,当需要对雨生红球藻喷洒时,利用外部电源接入,启动水泵13,水泵13将循环池11内部的水抽至输水管14,进入喷水管16,再通过喷水孔18喷出,保证水分能够喷洒种植层5,保证雨生红球藻生长,多余的水分通过软土层4进入蓄水沟渠6,通过保水层3和过滤网8过滤,保证水分清洁,再通过输水管道9和回水管10进入循环池11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循环使用,温度计17显示温度,当温度值低于雨生红球藻生长需要的温度时,且温度传感器传输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输出信号,启动加热装置12,保证循环池11内部的水分温度升高,通过水泵13将水分抽至输水管14,进入喷水管16,再通过喷水孔18喷出,保证水分温度适宜雨生红球藻正常生长。
3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