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回流污泥有机无机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14 23:24: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流污泥有机无机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2.回流污泥是由二沉沉淀(或沉淀区)分离出来,回流到生物段的活性污泥,本质上讲是一种微生物群落,主要是由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丝状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与水中的有机无机成分混凝交织形成的絮体群体。污泥中的有机成分,是处理有机废水的产物,一般易于腐蚀、颗粒细、比重小、初始含水量高且不易脱水,易于管道输送。污泥中的无机成分,是物理化学法处理废水的产物,一般不易腐蚀、颗粒粗、比重大、初始含水量低且易脱水,但流动性差,不易于管道输送。
3.活性污泥主要包括四部分:具有代谢功能的微生物群体(ma)、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污水中难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mi)以及污水中的无机物质(mii)。在活性污泥运行过程中,因活性污泥中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密度差,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污泥中的活性微生物群体含量会逐渐降低,无机成分则会逐步增加,因活性微生物群体的降低而影响污水的去除效率,在一定的活性污泥固体总质量(mlss)内,势必导致污泥负荷降低,污水处理效率降低。
4.现有的二沉池污泥回流方式是用污泥回流泵将二沉池中一定量的污泥直接泵入生化池,而国内回流污泥普遍存在无机质含量偏高的情况,这就造成生化池内污泥中的无机物成分的累积,导致具有代谢功能的活性微生物群体的含量越来越低,污泥活性差,从而降低生化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针对国内回流污泥普遍存在无机质含量偏高,污泥活性差,污染物去除效率低等情况,提出了一种回流污泥有机无机分离装置,旨在降低回流污泥的无机质,提高污泥活性,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
6.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7.一种回流污泥有机无机分离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相对立的端头处分别设有进泥分配管和出泥渠,箱体内部间隔设有若干块隔板,所述隔板将箱体分隔为若干个沉淀区,在每个沉淀区的底部均开设有排泥口,每块隔板上均设有过泥通道,且相邻隔板的过泥通道高低交替设置,使得回流污泥沿各沉淀区做上下往返运动。
8.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隔板中,位于高处的过泥通道为隔板顶端与箱体顶壁之间的间隙,位于低处的过泥通道为隔板上开设有的若干个过泥孔。
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间隙的上下宽度为40~50mm。
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过泥孔包括沿水平方向均匀开设的6~10个直径为1.0~1.5cm的过泥孔,且过泥孔距箱体底壁的距离为60~80mm。
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泥分配管外端进泥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污泥泵,进泥分配
管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直径为0.5~0.8cm的进泥孔,回流污泥经过所述进泥分配管上的进泥孔被均匀分配至沉淀区内,从而使装置内的污泥呈现均匀分布。
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出泥渠与箱体端头外侧壁连接,且在连接处开设有过泥孔,出泥渠的底部开设有出泥口,用于将污泥回流至生化池。
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处的过泥孔包括沿水平方向均匀开设的6~10个直径为1.0~1.5cm的过泥孔,且过泥孔距箱体顶壁的距离为50~60mm。
1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排泥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排泥泵,在排泥泵的作用下将收集到的污泥排至污泥浓缩池。
1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排泥泵联动控制,用于在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箱体内液位高度超过预设值时控制排泥泵进行排泥。
1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回流污泥有机无机分离装置被设计为:使回流污泥在装置内的停留时间为20~30min,具体时间需根据处理规模及回流污泥中的无机物含量来定。停留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污水的处理效果,若停留时间过短,回流污泥中的无机成分去除效果欠佳;若停留时间过长,一方面该装置过大,造成成本过高;另一方面,回流污泥中的无机成分去除效果过好,造成污泥浓度较低且不利于污泥的沉降。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8.该装置将二沉池回流污泥分配至沉淀区,回流污泥在无动力情况下沿着隔板做上下往返运动,由于回流污泥中的无机成分较有机成分比重大、不易于输送等特点,在无搅拌、无外在动力情况下无机成分更易于自然沉降,沉淀后的污泥聚集在沉淀区底部并通过排泥口排出,有效解决了回流污泥中无机质含量偏高、污泥活性差、污染物去除效率低的问题。
19.该装置采用整体一体化设计,结构紧凑,安装便捷,场地要求不高。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21.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22.图3为相邻隔板的示意图;
23.图4为回流污泥在装置内的流体方向示意图;
24.图中:1、箱体;2、进泥分配管;3、出泥渠;4、隔板;5、沉淀区;6、排泥口;7、过泥通道;8、进泥口;9、出泥口;10、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26.结合图1至图4所示,一种回流污泥有机无机分离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相对立的端头处分别设有进泥分配管2和出泥渠3,箱体1内部间隔设有五块隔板4(从图1中从右往左分别记为隔板a-e),隔板4将箱体1分隔为六个沉淀区5,在每个沉淀区5的底部均开设有排泥口6,排泥口6通过管道连接有排泥泵,每块隔板4上均设有过泥通道7,且相邻隔板4的过
泥通道7高低交替设置,具体的,隔板b和隔板d的过泥通道7为隔板顶端与箱体1顶壁之间的间隙,间隙的上下宽度为40~50mm,隔板a、隔板c和隔板e的过泥通道7为隔板4上开设有的若干个过泥孔,过泥孔包括沿水平方向均匀开设的6~10个直径为1.0~1.5cm的过泥孔,且过泥孔距箱体1底壁的距离为60~80mm。
27.进泥分配管2外端进泥口8通过管道连接有污泥泵,进泥分配管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直径为0.5~0.8cm的进泥孔,回流污泥经过进泥分配管2上的进泥孔被均匀分配至沉淀区5内。出泥渠3与箱体1端头外侧壁连接,且在连接处开设有过泥孔,过泥孔同样包括沿水平方向均匀开设的6~10个直径为1.0~1.5cm的过泥孔,且过泥孔距箱体顶壁的距离为50~60mm。出泥渠3的底部开设有出泥口9。
28.另外,箱体1内设有液位传感器10,液位传感器10与排泥泵联动控制,用于在液位传感器10检测到箱体1内液位高度超过预设值时控制排泥泵进行排泥。
29.回流污泥有机无机分离装置被设计为:使回流污泥在装置内的停留时间为20~30min,具体时间需根据处理规模及回流污泥中的无机物含量来定,不宜超过30min。
30.实施例
31.在实验室搭建本发明专利中涉及到的装置,实验用泥取自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污泥,污泥性质如表:
32.二沉池回流污泥情况表
33.指标mlss(g/l)mlvss(g/l)f(%)数值8.6705.17559.7%
34.(注:f=mlvss/mlss)
35.将二沉池回流污泥通过污泥泵输送至装置的进泥分配管里,经过进水分配管分配至第一个沉淀区,回流污泥在无动力情况下沿着隔板做上下往返运动,在隔板的作用下,污泥绕隔板流动而使污泥的流动在装置内的流径总长度增加,再加上隔板的阻拦及污泥中的无机物成分较有机成分比重大、不易于输送等特点,在无搅拌、无外在动力情况下无机成分更易于自然沉降,沉淀后的污泥聚集在沉淀区底部并汇集至排泥口,排泥口与排泥管道连接,在排泥泵的作用下将收集到的污泥排至污泥浓缩池。经过处理的污泥汇集至排泥渠并经过设置于排泥渠下方的排泥口流至生化池。
36.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也被称为混合液污泥浓度,表示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的活性污泥固体的总重量,由具有代谢功能的微生物群体(ma)、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污水中难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mi)以及污水中的无机物质(mii)四部分组成。
37.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表示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污水中难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mi)构成了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和mlss的比值f值能够表示污水处理中的有机物,f值越大,表明污水中固体物的有机物含量越高,污泥的活性相对也越高,一般生活污水和城市污水的f值在0.75左右。由活性污泥的成分组成,我们可清晰看出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与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的差值为无机物质(mii),这部分含量过高将会导致f值降低,污泥活性变差。
38.装置连续运行15天,检测处理后的回流污泥中的mlss和mlvss含量,具体情况见下
表:
[0039][0040][0041]
从表中可以得出:随着装置运行时间的增长,mlss和mlvss均逐渐降低,f值逐渐增大,其中mlss降低幅度明显快于mlvss。在第12天时,f值达到74.5%,之后一直趋向于稳定,污泥达到一个较好的状态,回流至生化段有助于污染物的去除。
[004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