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15 07:36: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在车辆用座椅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为了在车辆发生事故时对乘员进行保护,在车辆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安全气囊。作为安全气囊,例如有,从汽车方向盘的中心附近膨胀从而对驾驶员进行保护的所谓驾驶员用安全气囊、在汽车的窗内侧向下方展开从而在车辆发生横向的冲击或侧翻、翻车事故时对乘员进行保护的帘式安全气囊,以及在车辆发生横向冲击时为了对乘员进行保护而在乘员与侧板之间展开的侧安全气囊等各种形态。本发明涉及一种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3.由于侧面安全气囊装置收容在座椅的侧支承部的内部,因此形状及大小的限制较多,难以使安全气囊可靠地朝向前方进行稳定的展开动作。特别是,在座椅的侧框架的内侧即乘员侧收容、配置充气器及安全气囊的情况下,成为容易向座椅的后方或斜后方展开的状况,更难以控制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展开姿势等展开动作。
4.因此,也可以考虑在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完全收容在硬质的壳体内的状态下配置在座椅中。但是,在使用壳体的情况下,除了作为模块整体变大之外,还需要设置精密调整的开放部(门、窗),以不阻碍安全气囊的展开,因此导致结构复杂,提高成本则是不可避免的。


技术实现要素:

5.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6.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虽然结构简单,但能够谋求安全气囊的展开动作的稳定化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7.解决问题的方法
8.本发明是一种收容在车辆用座椅的侧支承部中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具备:安全气囊,其能够从所述侧支承部向前方膨胀展开;充气器,其向所述安全气囊供给膨胀气体;托架,其保持压缩状态的所述安全气囊。所述充气器固定在所述车辆用座椅的侧框架的内侧即乘员侧。并且,所述托架具有,后方区域,其覆盖压缩状态的所述安全气囊的后方;内侧区域,其在所述安全气囊的内侧与座垫之间从所述后方区域向前方连续地延伸。
9.这里,虽然描述为“能够向前方膨胀展开”,但不排除部分地向座椅的内侧即乘员侧展开。
[0010]“压缩状态”是指收容时的状态,其主旨在于包含折叠或卷曲等各种形态。
[0011]“保持”是指保持被压缩的安全气囊不展开的意思,不一定作用有压迫安全气囊的力。
[0012]“座垫”是例如通过聚氨酯发泡材料等构成的缓冲材料用以对座椅赋予缓冲性。另外,所谓“安全气囊的内侧与座垫之间”,是除了紧贴在两者之间的情况以外,还允许有若干
间隙的状态。
[0013]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由于具备托架,该托架具有:后方区域,其覆盖压缩状态的安全气囊的后方;内侧区域,其在安全气囊的内侧与座垫间从后方区域向前方连续延伸,所以当安全气囊开始展开时,将托架的后方区域作为反作用力面,该安全气囊向前方可靠且有效地展开。另外,由于托架的内侧区域的存在,安全气囊容易沿着该内侧区域向前方展开。即,在安全气囊开始展开时,能够防止安全气囊的后方部分朝向后方或斜后方展开。其结果具有,安全气囊的展开形状、展开姿势等状态良好,以及安全气囊的展开速度提高的优点。
[0014]
所述托架能够构成为在所述安全气囊的前方具有开口部。
[0015]
当从上方观察处于压缩状态的所述安全气囊的水平截面时,所述开口部可以设置在所述侧框架的外侧。
[0016]
所述开口部可以在从上方观察压缩状态的所述安全气囊的水平截面时遍及该安全气囊的前缘整个区域而设置。
[0017]
当从上方观察处于压缩状态的所述安全气囊的水平截面时,所述开口部可以设置在该安全气囊的前缘的一部分上。
[0018]
所述托架的所述后方区域和所述内侧区域可以仿照压缩状态的所述安全气囊的外形形状来形成。另外,所述托架的所述后方区域和所述内侧区域可形成为与压缩状态的所述安全气囊的外形形状相密接。这样一来,通过使托架仿照或紧贴压缩状态的安全气囊的形状,能够可靠地对安全气囊进行保持,并且能够将安全气囊装置(模块)紧凑地进行收纳。
[0019]
所述托架优选为通过刚性高于构成所述安全气囊的基布材料的原材料而成形。
[0020]
在此,用于成形托架的原材料的“高刚性”是指托架所具有的足以保持压缩状态的安全气囊的强度,同时能够通过安全气囊的展开而变形的程度的刚性。例如,通过无纺布等柔软材料构成的罩部不包含在本发明的托架中。另外,在本发明的托架中也不包括完全收容整个安全气囊的壳体之类的罩部。
[0021]
所述托架可通过树脂、金属或树脂与金属的混合材料来成形。另外,如果本发明中的新的托架发挥本来的功能,则也可以使用上述材料以外的材料。
[0022]
可以构成为所述托架的后方区域卡止于所述充气器的螺柱。例如,通过在托架的后端部形成孔,并在该孔中插穿充气器的螺柱,能够在不增加部件数量的情况下以简单的结构固定托架。
[0023]
可以构成为所述托架的内侧区域的前端部延伸到压缩状态的所述安全气囊的前端附近。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安全气囊沿着内侧区域朝向前方更可靠地展开。
[0024]
可以构成为所述托架的内侧区域的前端部延伸至所述侧框架的前端附近。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在所需的最小限度范围内通过托架保持安全气囊,进而引导安全气囊的展开。如果托架的内侧区域的前端部未到达侧框架的前端,则容易向座椅的内侧展开。
[0025]
所述托架还可以包括从所述后方区域延伸到所述安全气囊和所述侧框架之间的外侧区域。通过设置托架的外侧区域,安全气囊被引导至托架的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两方同时向前方展开,因此安全气囊向前方的展开控制(引导)变得更可靠。
[0026]
所述托架的所述外侧区域可以包括在所述侧框架的前缘部面向前方即车辆行进
方向的第一部分。通过设置这样的第一部分,位于比侧框架靠前方的安全气囊的部分将该第一部分作为反作用力面朝向前方迅速且可靠地展开。
[0027]
所述托架的上下方向的宽度优选为大于所述充气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在托架的后方区域可靠地支承从充气器喷出的气体的压力。假设,在托架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小于充气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情况下,从充气器喷出的气体的一部分直接到达安全气囊的内表面,因此该部分向后方膨胀,难以控制安全气囊的展开姿势。
[0028]
另外,在本技术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在乘员以正规的姿势落座于座椅时,将乘员朝向的方向即车辆的行进方向称为“前方”,将其相反方向称为“后方”,在表示坐标轴时称为“前后方向”。另外,在乘员以正规的姿势落座于座椅时,将乘员的右侧称为“右方向”,将乘员的左侧称为“左方向”,在表示坐标轴时称为“左右方向”。在左右方向上,将座椅的侧框架的乘员侧的区域作为“内”,将从侧框架观察与乘员相反的区域作为“外”。进而,在乘员以正规的姿势落座于座椅时,将乘员的头部方向称为“上方”,将乘员的腰部方向称为“下方”,在表示坐标轴时称为“上下方向”。
[0029]
本发明所涉及的侧安全气囊除了包括向座椅的车门侧即外侧展开的类型之外,还包括向座椅的车辆中心侧展开的类型。向座椅的车辆中心侧展开的类型的侧安全气囊例如被称为远侧安全气囊、前中心安全气囊、后中心安全气囊等。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主要外观形状的立体图,省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图示。
[0031]
图2是示出作为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的骨架发挥功能的内部结构体(座椅框架)的立体图,省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图示。
[0032]
图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侧面示意图,大致示出从车宽方向的外侧观察收容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状态的情况。
[0033]
图4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结构的截面图,对应于图3的a1-a1方向的截面的一部分。
[0034]
图5(a)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收容状态的截面图,放大示出图4的一部分。另外,图5(b)、(c)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
[0035]
图6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收容状态的示意图,示出从后方观察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进行说明。
[0037]
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主要外观形状的立体图,省略安全气囊装置(气囊模块)20的图示。图2是示出作为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的骨架发挥功能的内部结构体(座椅框架)的立体图,在此也省略安全气囊装置(气囊模块)20的图示。图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侧面示意图,示出从车宽方向的外侧观察安全气囊装置(气囊模块)20收容在左侧座椅的靠近门的侧面(近侧)的状态。
[0038]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在作为部位进行观察时,如图1及图2所示,构成为包括乘员落座部分的座垫2、形成靠背的座椅靠背1、与座椅靠背1的上端相连结的头枕3。
[0039]
如图2所示,在座椅靠背1的内部设置有形成座椅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1f,在其表面及周围设置有通过聚氨酯发泡材料等来构成的衬垫16,参照图4,该衬垫16的表面被皮革、织物等表皮14(参照图4)覆盖。在座垫2的底侧配置有落座框架2f,与座椅靠背1相同,在其上面及周围设置有通过聚氨酯发泡材料等构成的衬垫,该衬垫的表面被皮革、织物等表皮14(参照图4)覆盖。落座框架2f和座椅靠背框架1f经由倾斜机构4来进行连结。
[0040]
如图2所示,座椅靠背框架1f通过左右分开配置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侧框架10、连结该侧框架10的上端部的上部框架、连结下端部的下部框架从而构成为框状。通过在头枕框架的外侧设置缓冲构件来构成有头枕3。
[0041]
图4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结构的截面图,对应于图3的a1-a1方向的截面的一部分。图5(a)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收容状态的截面图,放大示出图4的一部分。
[0042]
如图4所示,座椅靠背1具备在车宽方向侧部(端部)向车辆行进方向(车辆前方)鼓出的侧支承部12。在侧支承部12的内部配置有聚氨酯衬垫16,在聚氨酯衬垫16的间隙收容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0。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0具备:安全气囊33,其通过膨胀展开来对乘员进行约束;充气器30,其对安全气囊33供给膨胀气体。
[0043]
侧框架10通过树脂或金属成形,如图4所示,可以形成

字或l字状的截面形状。在侧框架10的内侧(座椅中心侧),利用螺柱32固定充气器30。
[0044]
座椅靠背1的表皮14的接缝18、22、24被织入内侧,通过缝制而连结。前方的接缝18在安全气囊展开时开裂。在图4中,符号25表示车门装饰件。
[0045]
本发明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0具备保持压缩状态的安全气囊33的托架100。托架100具有:后方区域100a,其覆盖压缩状态的安全气囊33的后方;内侧区域100b,其在安全气囊33的内侧与座垫16之间从后方区域100a向前方连续延伸。
[0046]
托架100通过比构成安全气囊33的基布材料刚性高的材料来成形为片状。在此,所谓“高刚性”,是指托架100所具有的足以保持压缩状态的安全气囊33的刚性,同时能够通过安全气囊33的展开而变形的程度的刚性。托架100可通过树脂、金属或树脂与金属的混合材料来成形。例如,可以使用厚度约0.5mm的电镀锌钢板(secc)或冷轧钢板(spcc)用作托架100的原材料。
[0047]
托架100的后方区域100a是卡止于充气器30的螺柱32上的结构,在托架100的后端部形成两个孔,通过使充气器30的螺柱32插穿该孔,能够固定托架100。
[0048]
托架100的后方区域100a和内侧区域100b则形成为紧贴着压缩状态的安全气囊33的外形形状而仿照出的形状。这样一来,通过使托架100以仿照压缩状态的安全气囊33的形状的方式紧贴,能够可靠地保持安全气囊33,并且能够紧凑地收纳安全气囊装置(模块)。
[0049]
如图5(a)所示,托架100的内侧区域100b的前端部100c延伸到压缩状态的安全气囊33的前端33a附近。在这种情况下,安全气囊33能够沿着内侧区域100b更可靠地向前方展开。另外,在图5(a)、(b)、(c)中,关于托架100的各区域(100a、100b、100d),用虚线包围大致的范围来表示。
[0050]
图5(b)、(c)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在
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托架100的内侧区域100b的前端部100c成为延伸到侧框架10的前端10a附近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托架100,能够在所需最小限度的范围内保持安全气囊33,并且能够引导该安全气囊33的展开。假设,如果托架100的内侧区域100b的前端部100c未到达侧框架10的前端10a,则安全气囊33过于容易向座椅内侧展开,有可能迟延向前方的展开。
[0051]
在图5(c)所示的实施例中,托架100构成为包括从后方区域100a向安全气囊33和侧框架10之间延伸的外侧区域100d。通过在托架100上设置外侧区域100d,安全气囊33在托架100的内侧区域100b和外侧区域100d两者之间被引导并向前方展开,因此安全气囊33向前方的展开控制(引导)变得更可靠。
[0052]
托架100的外侧区域100d包括在侧框架10的前缘部10a面向前方即车辆行进方向的第一部分110。由此,位于侧框架10的前方的安全气囊33的部分将该第一部分110作为反作用力面可靠地向前方展开。
[0053]
图6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收容状态的示意图,示出从后方观察到的状态。如图6所示,托架100的上下方向的宽度(高度)大于充气器3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从充气器30的外周部分喷出的气体的压力通过托架100的后方区域100a来进行支承。假设,在托架100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小于充气器3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情况下,从充气器30喷出的气体的一部分直接到达安全气囊33的内表面,因此安全气囊33的一部分向后方膨胀,难以控制安全气囊33的整体的展开姿势。
[0054]
如上所说明的,在本发明中,由于具备托架100,该托架100具有:后方区域100a,其覆盖压缩状态的安全气囊3的后方;内侧区域100b,其在安全气囊33的内侧与座垫16之间从后方区域100a向前方连续延伸,因此当安全气囊33开始展开时将托架100的后方区域100a作为反作用力面,从而该安全气囊33朝向前方可靠且有效地展开。
[0055]
另外,由于托架100的内侧区域100b的存在,安全气囊3容易沿着该内侧区域100b向前方展开。即,在安全气囊100开始展开时,能够防止安全气囊33的后方部分朝向后方(或斜后方)展开。其结果,安全气囊33的展开形状、展开姿势成为良好的状态,进而具有提高安全气囊33的展开速度的优点。
[0056]
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适当的进行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对近侧侧安全气囊进行了重点叙述,但是也可以用于远侧侧安全气囊(离车辆用座椅的车门远的一侧的面)或小型移动性等超小型车辆等中的单座车辆(无论有没有门,包括一列中只有一个座位的部分的车辆)等。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