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整车智能交互香氛及空气管理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10-13 08:42: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车载香氛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车智能交互香氛及空气管理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与汽车连接的外设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车载香薰作为一种常用的车载外设设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提升,而香薰装置作为一种能改善生活品质的产品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在传统的香薰装置中,其一般仅设置有几个按钮以供用户进行简单的控制。这样的香薰装置使用方式单一,能够给用户带来的享受和乐趣很有限。在另一方面,香薰也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并且香薰的香道也相对单一,不能满足即选即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整车智能交互香氛及空气管理系统及车辆。
4.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整车智能交互香氛及空气管理系统,包括:门框香道,位于门框上、从前舱连接至后座舱,所述门框香道内设有提神醒脑型香薰;扶手香道,设于双门内,且双门之间的通道口设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检测到双门合并时,所述扶手香道可连通前舱与后座舱,所述扶手香道内设有放松减压型香薰;第一内置香道,连通空调通风系统,通风口位于储物柜下方,所述第一内置香道内设有抗菌抗虫型香薰或除异味型香薰;第二内置香道,连通空调通风系统,通风口位于座椅下方,所述第二内置香道内设有安抚促眠型香薰;头枕香道,连通座椅空调通风系统,通风口设于座椅头枕,所述头枕香道内设有增强免疫力型香薰或促进食欲型香薰;所述门框香道、所述扶手香道、所述第一内置香道、所述第二内置香道、所述头枕香道的香氛释放均由车载控制系统识别用户的状态控制。
5.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门框香道、所述扶手香道分别连通空调通风系统,且所述门框香道与所述扶手香道连通。
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整车智能交互香氛及空气管理系统还包括用于容置香薰的储存装置,所述储存装置包括电控开合角度的盖板,用以调节香薰浓度。
7.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门框香道、所述扶手香道、所述第一内置香道、所述第二内置香道、所述头枕香道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气味露出点,所述气味露出点的启闭由按钮或卡口控制。
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门框香道、所述扶手香道、所述第一内置香道、所述第二
内置香道、所述头枕香道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滑块按钮,所述滑块按钮连接有可拉伸材质的封闭薄膜,所述封闭薄膜起密封出气口的作用。
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块按钮与所述封闭薄膜在任一香道上均至少各设有两个,并所述滑块按钮与所述封闭薄膜相互连接,两个所述滑块按钮之间可形成出气口。
1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整车智能交互香氛及空气管理系统还包括用户状态识别模块,所述用户状态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用户的情绪状态与身体状态,根据用户的情绪状态或身体状态控制所述门框香道、所述扶手香道、所述第一内置香道、所述第二内置香道、所述头枕香道中的至少一个释放香薰。
1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整车智能交互香氛及空气管理系统还包括模式控制器,所述模式控制器用于当整车处于固定模式时,控制对应当前固定模式的香道打开释放香薰。
1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车辆处于助眠模式时,所述模式控制器控制第二内置香道打开并释放安抚促眠型香薰;或者当车辆处于无人模式时,所述模式控制器控制第一内置香道打开并释放抗菌抗虫型香薰或除异味型香薰。
13.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所述整车智能交互香氛及空气管理系统。
14.本发明提供的整车智能交互香氛及空气管理系统,通过设置不同的香氛通道满足整车香氛需求,且可以利用空调通风系统加速香薰向车内发散,满足用户即选即用的需求;并且本发明中不同的通道内设有不同功能类型的香薰,配合不同的通道可以快速触及用户嗅觉,为用户提供更好地香薰体验。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整车智能交互香氛及空气管理系统中各香道的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整车智能交互香氛及空气管理系统的部分功能模块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储存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单个滑块按钮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两个滑块按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门框香道1;扶手香道2、7;第一内置香道3;第二内置香道4;头枕香道5、6;香薰8;储存装置9;香道10、13;盖板11、12;左右极点14、15;封闭薄膜17、18。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7.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空调通风系统,以及至少部分与所述空调通风系统
空气连通的整车智能交互香氛及空气管理系统。其中,整车智能交互香氛及空气管理系统可借助空调通风系统将香氛快速散发至用户去求区域,在传统空调通风系统上进一步地挖、利用空调通风系统的智能化价值。具体可以通过控制香薰的开启闭合实现,香薰与空调通风系统的独立运行,或者通过控制香薰的多个香道(即用于流通香薰的通道)与空调通风系统连通,实现香薰与空调通风系统的独立运行。
18.不同的香薰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功能也需要有不同的位置设置,以快速满足用户的香薰需求,而减少需要充满车内空间的程度才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因此香薰的位置设置与其功能也要有一定的配合关系。
19.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整车智能交互香氛及空气管理系统,包括门框香道1、扶手香道2、7、第一内置香道3、第二内置香道4、头枕香道5、6,五种香薰通道,为清楚标示用白色线示意位置(用黑白线条无法清晰表达所在位置,不易区分线条)。所述门框香道、所述扶手香道、所述第一内置香道、所述第二内置香道、所述头枕香道可以相互连通,也可以通过上述空调通风系统的不同通道连通,连通后通过控制不同的香薰开启与关闭、不同香道的开启与关闭,可以实现多种香薰的混合,以及不同位置的快速提供香氛。各香道可以借助空调通风系统的鼓风散发香薰,当然对于一些香薰也可以使其自然挥发。
20.其中,所述的门框香道1,位于门框(左右侧对称)上、从前舱连接至后座舱。所述门框上即前后门的上方位置,车主或乘客乘坐时,该位置靠近车主或乘客的鼻部。在该位置通过将管道被包覆于内饰件与外固件之间,达到隐形效果,同时管路结构将经门框走线,可以实现小气量送风、送香。门框香道1环抱式设于门框上,且管道较小不影响车辆内饰的外观;结合门框香道1的位置,较为适合设置提神醒脑型香薰,因其不需要大量散发至车内,较多使用场景下适用于主驾驶位或副驾驶位,非常适合设置在该位置处。提神醒脑型香薰包括柠檬、香橙、玉兰花、茉莉、绿茶、紫罗兰等类型香薰。所述门框香道1内设有提神醒脑型香薰,一方面不浪费香薰,另一方面可以快速保障用户获得香薰,得到相应的功效,具有极好的体验。再一实施例中,所述门框香道1可与空调通风系统连通,以利用鼓风增加香薰流通速度。
21.所述的扶手香道2、7,设于双门(例如左右侧的车门,前门和后门)内,靠近车门扶手的位置;为保持双门之间的扶手香道2、7可以互相畅通,在双门之间扶手香道2、7的通道口设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检测到双门合并时,所述扶手香道2、7可连通前舱与后座舱。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双门合并时,可以控制扶手香道2、7内的通道开关实现接通车门上的两部分所述扶手香道。又一种实施例中,双门上的扶手香道2、7的衔接口位置相对应,在车门密闭的情况下,双门的扶手通道2、7可以进行空气流通;在扶手香道2、7与空调通风系统连通的实施例中,可以更好地向车内散发香薰,传感器用于控制扶手香道2、7与空调通风系统的通风。例如扶手香道或扶手通道与空调通风系统内只置有气阀,控制气阀以实现通气。
22.对应提神醒脑型香薰,在所述扶手香道内设置放松减压型香薰,因两种香薰功能具有互相辅助作用,可以进一步对用户带来更好的香薰体验。所述放松减压型香薰包括檀香、香水百合、桂花、玉兰花、香草、玫瑰等类型香薰,为用户自主设置混合香提供了便利,且混合效果更好。
23.所述的第一内置香道3,连通空调通风系统,第一内置香道3的通风口位于储物柜
下方。所述第一内置香道3远离后排座舱,通风口向下设置,有利于香薰的在车内底部空间散发,因此可以选择一些非用户用功能性香薰。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内置香道3内设有抗菌抗虫型香薰或除异味型香薰;其中抗菌抗虫型香薰包括薰衣草、郁金香、艾草等类型香薰;除异味型香薰包括香橙、夜来香、苹果、绿茶、薰衣草等类型香薰。
24.该第一内置香道3连通空调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利用空调通风系统的管道,因为空调通风系统具有在主副驾驶位置向下鼓风的通道,可以更好地利用车载原有资源完善车载香薰设置。
25.所述的第二内置香道4,同样连通空调通风系统,通风口位于座椅下方,该第二内置香道4与所述第一内置相同3相似于位于车内空间底部,但相对靠近用车的用户,包括驾驶员与乘客。车辆作为用户的第三空间,休憩功能是有必要的,因此可以利用该风道位置优势设置具有特定功能的香薰,所述第二内置香道4内设有安抚促眠型香薰。所述安抚促眠型香薰包括百里香、檀香、薰衣草等类型香薰。因所述第二内置香道4连通空调通风系统,可以迅速利用鼓风发散香薰;同样也可以利用空调通风系统的管道,因为空调通风系统具有座椅下方的鼓风通道,可以更好地利用车载原有资源完善车载香薰设置。
26.所述的头枕香道5、6,连通座椅空调通风系统,通风口设于座椅头枕。所述头枕香道同样靠近用户头部,主要设置在主驾驶位、副驾驶位的头枕位置。通风口为在头枕位置增加的小通风点,通过风力可以将香薰送达至用户。通风点约在驾驶员颈后,考虑其位置接近乘客,采用较为淡雅的固体香薰,耐高温特性优良,可较长时间保存,不易挥发所述头枕香道5、6内设有增强免疫力型香薰或促进食欲型香薰。所述增强免疫力型香薰包括百里香、药香等等类型香薰;所述促进食欲型香薰包括苹果等类型香薰。头枕香道可以配合上述多种通道实现香薰混合的目的。
27.门框香道1、扶手香道2、7、第一内置香道3、第二内置香道4、头枕香道5、6之间可以相互互通或者至少部分地互通,每个香道内可以放置单种类型香薰,也可以放置多种类型地香薰,可随用户喜好放置。
28.进一步地,车载智能控制系统可以作为香薰控制的基础,可以利用车载摄像头或车载语音设备获取用户的状态,根据用户的状态自动控制不同香薰,并对应控制各个香道;还可以通过智能方向盘检测驾驶人员的心率、温度、握持压力等。因此,本发明中,所述门框香道、所述扶手香道、所述第一内置香道、所述第二内置香道、所述头枕香道的香氛释放均由车载控制系统识别用户的状态控制,其中所述车载控制系统可启动或关闭空调通风系统。
29.结合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整车智能交互香氛及空气管理系统还包括用户状态识别模块、模式控制器,均由车载控制系统控制,分别可以实现对香道1、香道2、香道3至香道n以及空调通风系统的控制。
30.所述用户状态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用户的情绪状态与身体状态,根据用户的情绪状态或身体状态控制所述门框香道、所述扶手香道、所述第一内置香道、所述第二内置香道、所述头枕香道中的至少一个释放香薰。
31.例如,当识别乘客发怒时,车载控制系统尽可能舒缓乘客的情绪,启动空调通风系统,适时降低体感温度,智能选择放松减压类香熏;当识别用户悲伤时,可选择促进食欲或养身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的温暖类型的香薰。
32.进一步地,所述模式控制器用于当整车处于固定模式时,控制对应当前固定模式的香道打开释放香薰。例如当车辆处于助眠模式时,所述模式控制器控制第二内置香道打开并释放安抚促眠型香薰;或者当车辆处于无人模式时,所述模式控制器控制第一内置香道打开并释放抗菌抗虫型香薰或除异味型香薰。固定模式可以由用户自由设定,也可以由车机识别确定。例如用户泊车后车座上无人时,识别为当前处于无人模式,无人时约每6小时释放5s香氛。
33.如图3所示,所述的整车智能交互香氛及空气管理系统,还包括用于容置香薰的储存装置9,至于香道10内,所述储存装置9包括电控开合角度的盖板11、12,用以调节香薰浓度。所述储存装置呈柱体状,其内可容置固体或液体香薰,其上开口用于散发香味,开口可以利用电机带动开口处的盖板11转动封闭所述开口。更换香薰时相对简单,无需更换装置,且位置固定,便于操作。
34.为方便用户主动控制香薰,可以设置多个气味露出点,该气味露出点可以使用户随心所欲地控制气味。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门口香道上设有多个所述气味露出点,即一种形成在内饰上的小孔点。
35.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门框香道1、扶手香道2、7、第一内置香道3、第二内置香道4、头枕香道5、6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气味露出点,所述气味露出点的启闭由按钮或卡口控制。所述气味露出点所属技术领域可以实现的,例如在各香道上开小孔,对应位置的内饰上也开设小孔,实现香薰的流通。
36.如图4所示,所述门框香道、所述扶手香道、所述第一内置香道、所述第二内置香道、所述头枕香道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滑块按钮16,所述滑块按钮16连接有可拉伸材质的封闭薄膜(未示出),所述封闭薄膜起密封出气口的作用。图中香道13的左右两点为左右极点14、15,滑块按钮16可以在左右极点14、15之间随意滑动,可设置相应地滑轨。通过滑动滑块可以调节开口的大小。
37.如图5所示,所述滑块按钮16与所述封闭薄膜17、18在任一香道上均至少各设有两个,并连接左右极点14、15,所述滑块按钮16与所述封闭薄膜相互连接,两个所述滑块按钮16之间可形成出气口。设有两个滑块按钮16分别连接封闭薄膜,则两个滑块按钮16之间的距离则是香氛出口,两个滑块按钮16完全贴合时,香氛即不泄露。封闭薄膜可以采用硅胶模等具有弹性的薄膜。还可以在两个滑块按钮上连接牵引轨道或者牵引线,利用驱动电机牵引滑块的移动,从而实现智能化控制。
38.本发明中不同的通道内设有不同功能类型的香薰,配合不同的通道可以快速触及用户嗅觉,为用户提供更好地香薰体验。不但可以满足用户对于香薰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基于设置的储存装置放置不同的香薰,以满足快速获取气味的需求。
39.本发明提供车辆中,涉及到的功能控制由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现,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香薰通道的控制与空调系统的控制。
40.可以理解,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 (rom ,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
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41.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装置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是一个单片机芯片,集成了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等。处理器可以是指控制器包含的处理器。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
42.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地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4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4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