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风湿痹痛的中药外用贴剂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02:17: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风湿痹痛的中药外用贴剂,属于制药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2.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关节肿胀疼痛,阴雨天疼痛加重,严重者可引起残疾和劳动力丧失,严重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目前治疗风湿关节炎外用的药物有关节止痛膏等药物,但大多疗效不理想,有的还会引起患者皮肤过敏。现有技术检索:1、中国专利公报2020年12月4日公开了名称为“一种治疗类风湿及风湿性关节炎药膏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112022998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寻骨风10份、五加皮10份、刘寄奴10份、土伏苓10份、稀莶草10份、秦芄10份、木瓜10份、淫羊藿10份、钻地风10份、威灵仙10份、海风藤10份、红花10份、路路通10份、鸡血藤10份、巴戟天10份、元胡10份、南星10份、草乌10份、丝瓜络10份、木鳖子10份、鹿衔草10份、伸筋草10份、白芥子10份、海桐皮10份、夜交藤10份、徐长卿10份、九香虫10份、苏木10份、马钱子10份、牛夕10份、透骨草10份、三棱10份、莪术10份、川乌10份、细辛10份、杜仲10份、川芎10份、桑寄生10份、毛姜10份、粉葛10份、桑枝10份、麻黄10份、姜黄10份、米壳10份、羊金花10份、全虫10份、土虫10份、蜈蚣10份、恙活10份、乳香10份、没药10份、千年建10份、水蛭10份、雷公藤10份、血竭10份、自然酮10份、儿茶10份、三七10份、川断10份、穿山甲10份、冰片10份、地龙10份、麝香10份、桂枝10份、狗脊10份、木香10份。申请人对以上现有技术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此发明治疗类风湿及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不理想,且此组方复杂。因此研发一种治疗风湿痹痛、关节酸痛、风湿水肿组方简单、疗效显著的外用贴剂,必将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该药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风湿水肿等症的治疗,本发明的特点是为外用制剂,疗效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患者使用方便。其临床药效学试验效果显著,生物利用度高,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我们将组方药材经加工制成混合药膏,按照贴剂常规工艺,加入贴剂适宜辅料,加工制成贴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本领域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发明人通过大量的药效学实验,结合大量的临床药效学研究,提供一种组方科学、疗效显著,且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一种用于风湿痹痛的中药外用贴剂。
4.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本发明中药外用贴剂的制备方法。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本发明一种用于风湿痹痛的中药外用贴剂,其配方组成为:
[0007][0008]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其优选的配方组成为:
[0009][0010]
本发明一种用于风湿痹痛的中药外用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0011]
将桑寄生、马钱子、伸筋草、透骨草、泽兰、桂枝、羌活、乳香、五加皮、海桐皮共十味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另加入贴剂适宜辅料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打孔,切成小块,即得贴剂。
[0012]
以上工艺中所述“贴剂适宜辅料”是本领域贴剂的一般辅料,可包括:橡胶、松香等辅料,但不局限于以上辅料。
[0013]
目前治疗风湿关节炎外用的药物有关节止痛膏等药物,但大多疗效不理想,有的还会引起患者皮肤过敏。现有技术检索:1、中国专利公报2020年12月4日公开了名称为“一种治疗类风湿及风湿性关节炎药膏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112022998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寻骨风10份、五加皮10份、刘寄奴10份、土伏苓10份、稀莶草10份、秦芄10份、木瓜10份、淫羊藿10份、钻地风10份、威灵仙10份、海风藤10份、红花10份、路路通10份、鸡血藤10份、巴戟天10份、元胡10份、南星10份、草乌10份、丝瓜络10份、木鳖子10份、鹿衔草10份、伸筋草10份、白芥子10份、海桐皮10份、夜交藤10份、徐长卿10份、九香虫10份、苏木10份、马钱子10份、牛夕10份、透骨草10份、三棱10份、莪术10份、川乌10份、细辛10份、杜仲10份、川芎10份、桑寄生10份、毛姜10份、粉葛10份、桑枝10份、麻黄10份、姜黄10份、米壳10份、羊金花10份、全虫10份、土虫10份、蜈蚣10份、恙活10份、乳香10份、没药10份、千年建10份、水蛭10份、雷公藤10份、血竭10份、自然酮10份、儿茶10份、三七10份、川断10份、穿山甲10份、冰片10份、地龙10份、麝香10份、桂枝10份、狗脊10份、木香10份。申请人对以上现有技术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此发明治疗类风湿及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不理想,且此组方复杂。
[0014]
针对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发明人结合大量的中医组方理论及大量的药效学实验,发明了一种在治疗风湿痹痛、关节酸痛、风湿水肿方面疗效显著的外用贴剂,此发明组方简单、疗效显著的外用贴剂,必将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该药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风湿水肿等症的治疗,本发明的特点是为外用制剂,疗效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患者使用方便。其临床药效学试验效果显著,生物利用度高,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我们将组方药材经加工制成混合药膏,按照贴剂常规工艺,加入贴剂适宜辅料,加工制成贴剂。
[0015]
主要药效学试验:
[0016]
一、本发明处方筛选试验:本发明处方原料药配比是经过严格药理筛选试验,得出的最佳原料药配比。
[0017]
处方筛选实验药物的制备:
[0018]
a组:组方配比:
[0019][0020]
制备方法:
[0021]
将桑寄生、马钱子、伸筋草、透骨草、泽兰、桂枝、羌活、乳香、五加皮、海桐皮共十味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另加入贴剂适宜辅料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打孔,切成小块,即得贴剂。
[0022]
b组:组方配比:
[0023][0024]
制备方法:
[0025]
将桑寄生、马钱子、伸筋草、透骨草、泽兰、桂枝、羌活、乳香、五加皮、海桐皮共十味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另加入贴剂适宜辅料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打孔,切成小块,即得贴剂。
[0026]
c组:组方配比:
[0027][0028][0029]
制备方法:
[0030]
将桑寄生、马钱子、伸筋草、透骨草、泽兰、桂枝、羌活、乳香、五加皮、海桐皮共十味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另加入贴剂适宜辅料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打孔,切成小块,即得贴剂。
[0031]
d组:组方配比:
[0032][0033]
制备方法:
[0034]
将桑寄生、马钱子、伸筋草、透骨草、泽兰、桂枝、羌活、乳香、五加皮、海桐皮共十味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另加入贴剂适宜辅料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打孔,切成小块,即得贴剂。
[0035]
实验目的:通过对a组、b组、c组、d组的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抑制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病变等作用的药理实验研究,将四个处方组进行对比,观察其药理作用的强弱。
[0036]
试验方法:a组、b组、c组、d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对大鼠棉球肉芽
肿的影响;对小鼠尾根加压所致疼痛的影响;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病变的影响。
[0037]
一、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0038]
实验材料
[0039]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0040]
2、药物:a组、b组、c组、d组四个处方组。药物在实验前按照制备工艺制成涂料,涂抹给药。
[0041]
实验方法
[0042]
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实验前24h,用硫化钠将小鼠背部脱毛,分别于小鼠背部涂抹给药,对照组涂抹等量的基质;a组、b组、c组、d组分别涂抹给药均为0.8g生药/kg。连续给药5d,每日1次,末次给药2h后,用100%二甲苯0.3ml/只涂于右耳内外两面,左耳作为对照,致炎4h后将小鼠乙醚麻醉处死,减下双耳用9mm直径打孔器分别在小鼠的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称重。计算出小鼠耳廓肿胀度(小鼠右耳片与左耳片的重量差)。实验结果:见表1
[0043]
表1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0044][0045]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a组比

p<0.05。
[0046]
结果表明:a组、b组、c组、d组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a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b组、c组、d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c组、d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a组比b组、c组、d组的抗炎作用强。
[0047]
二、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0048]
实验材料
[0049]
1、动物:wistar大鼠,雌雄兼有,体重180~220g。
[0050]
2、药物:a组、b组、c组、d组四个处方组。药物在实验前按照制备工艺制成涂料,涂抹给药。
[0051]
实验方法
[0052]
wistar大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实验前24h,用硫化钠将大鼠背部脱毛。试验时,乙醚浅麻醉,剪除大鼠胸毛,碘酒消毒,切开胸部皮肤,从切口向两前肢腋下分别塞入20mg无菌棉球各一个(高压灭菌后用青链霉素混合液0.2ml浸泡并烘干),缝合皮肤,肌注青链酶素抗感染。各组均于手术当天开始在大鼠背部涂抹给药,对照组涂抹等量的基质;a组、b组、c组、d组分别涂抹给药0.4g生药/kg。连续给药10d,每日1次,于第11d颈椎脱臼处死大鼠,剥离棉球肉芽组织,于70℃烘箱内烘干、称重。将称得的
重量减去棉球原重量即得肉芽肿重量。实验结果:见表2
[0053]
表2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0054][0055]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a组比

p<0.05。
[0056]
结果表明:a组、b组、c组、d组对棉球引起的大鼠肉芽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减少肉芽组织的重量。a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b组、c组、d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c组、d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a组比b组、c组、d组的抗炎作用强。
[0057]
三、对小鼠尾根加压所致疼痛的影响
[0058]
实验材料
[0059]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0060]
2、药物:a组、b组、c组、d组四个处方组。药物在实验前按照制备工艺制成涂料,涂抹给药。
[0061]
实验方法
[0062]
采用小鼠尾根压痛法,在离小鼠尾根1cm处,作为压痛点,用压痛仪测定痛阈值,以小鼠因尾部受压疼痛嘶叫为准,筛选痛阈值在10g~45g内的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测定痛阈两次,以均值作为药前值。各组分别给药,在压痛点处涂药,对照组涂抹等量的基质;a组、b组、c组、d组分别涂抹给药均为0.8g生药/kg,在给药1h后,测定痛阈值。实验结果:见表3
[0063]
表3对小鼠尾根加压所致疼痛的影响
[0064][0065]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a组比

p<0.05。
[0066]
结果表明:a组、b组、c组、d组均对小鼠尾根加压所致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使压痛压力升高。a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b组、c组、d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c组、d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a组
比b组、c组、d组的镇痛作用强。
[0067]
四、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0068]
实验材料
[0069]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0070]
2、药物:a组、b组、c组、d组四个处方组。药物在实验前按照制备工艺制成涂料,涂抹给药。
[0071]
实验方法
[0072]
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用硫化钠将小鼠背部脱毛,分别于小鼠背部涂抹给药,对照组涂抹等量的基质;a组、b组、c组、d组分别涂抹给药均为0.8g生药/kg。连续给药5d,每天1次,末次给药后2h,小鼠腹腔注射0.45%戊巴比妥钠0.1ml/10g,将小鼠俯卧固定于观察台上,并在耳廓外侧滴石蜡油,用6
×
10显微镜,观察正常小鼠耳廓微循环,此时,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1μg,造成微循环障碍,观察药物对微循环的恢复情况,记录恢复正常微血流所用时间。实验结果:见表4
[0073]
表4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0074][0075]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a组比

p<0.05。
[0076]
结果表明:a组、b组、c组、d组能显著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的障碍,a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b组、c组、d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c组、d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a组比b组、c组、d组的改善微循环作用强。
[0077]
五、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病变的影响
[0078]
实验材料
[0079]
1、动物:wistar种雄性大鼠,体重180~220g。
[0080]
2、药物:a组、b组、c组、d组四个处方组。药物在实验前按照制备工艺制成涂料,涂抹给药。
[0081]
实验方法
[0082]
wistar种雄性大鼠5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实验前24h,用硫化钠将大鼠背部脱毛。用容积毛细管法测量右后足跖容积,然后自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式完全佐剂0.05ml致炎,于致炎后第19d,分别于大鼠背部涂抹给药,对照组涂抹等量的基质;a组、b组、c组、d组分别涂抹给药均为0.4g生药/kg。连续给药7d,每天1次,于致炎后第26d再测量右后足跖容积,以致炎前和致炎后第26d容积之差作为肿胀度。实验结果:见表5表5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病变的作用
[0083][0084]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a组比

p<0.05。
[0085]
结果表明:a组、b组、c组、d组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病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b组、c组、d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c组、d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a组比b组、c组、d组的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病变作用强。
[0086]
实验结果:a组、b组、c组、d组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对棉球引起的大鼠肉芽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小鼠尾根加压所致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能显著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的障碍;明显的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病变。
[0087]
结论:a组比b组、c组、d组的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抑制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病变等作用强,因此,a组比b组、c组、d组临床用于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治疗效果好,确定a组的处方为本发明组的处方。
[0088]
二、本发明药效学试验:本发明中药外用贴剂与现有技术相比,药效学试验效果显著。
[0089]
经专利检索,现有技术对比文件如下:
[0090]
对比文件1:中国专利公报2020年12月4日公开了名称为“一种治疗类风湿及风湿性关节炎药膏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112022998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寻骨风10份、五加皮10份、刘寄奴10份、土伏苓10份、稀莶草10份、秦芄10份、木瓜10份、淫羊藿10份、钻地风10份、威灵仙10份、海风藤10份、红花10份、路路通10份、鸡血藤10份、巴戟天10份、元胡10份、南星10份、草乌10份、丝瓜络10份、木鳖子10份、鹿衔草10份、伸筋草10份、白芥子10份、海桐皮10份、夜交藤10份、徐长卿10份、九香虫10份、苏木10份、马钱子10份、牛夕10份、透骨草10份、三棱10份、莪术10份、川乌10份、细辛10份、杜仲10份、川芎10份、桑寄生10份、毛姜10份、粉葛10份、桑枝10份、麻黄10份、姜黄10份、米壳10份、羊金花10份、全虫10份、土虫10份、蜈蚣10份、恙活10份、乳香10份、没药10份、千年建10份、水蛭10份、雷公藤10份、血竭10份、自然酮10份、儿茶10份、三七10份、川断10份、穿山甲10份、冰片10份、地龙10份、麝香10份、桂枝10份、狗脊10份、木香10份。
[0091]
主要药效学试验证明:
[0092]
本发明组各原料药重量配比制成的贴剂同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制成的贴剂相比,本发明贴剂的药效学试验结果显著高于对比文件1制成的贴剂。主要药效学试验如下:
[0093]
(一)实验药物的制备:
[0094]
1、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按照本发明说明书实施例1制备的贴剂。
[0095]
2、a组:按照对比文件1公开号为cn112022998a专利申请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一的方法制备的贴剂。
[0096]
3、b组:关节止痛膏,市场上购买。
[0097]
(二)药效学实验过程:
[0098]
实验目的:通过对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和a组、b组的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抑制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病变等作用的药理实验研究,将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和a组、b组进行对比,观察其药理作用的强弱。
[0099]
试验方法: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和a组、b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对小鼠琼脂肉芽形成的影响;对小鼠尾根加压所致疼痛的影响;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病变的影响。
[0100]
一、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0101]
实验材料
[0102]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0103]
2、药物: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和a组、b组。药物在实验前取下贴剂涂膏,涂抹给药。
[0104]
实验方法
[0105]
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实验前24h,用硫化钠将小鼠背部脱毛,分别于小鼠背部涂抹给药,对照组涂抹等量的基质;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和a组、b组分别涂抹给药均为0.8g生药/kg。连续给药5d,每日1次,末次给药2h后,用100%二甲苯0.3ml/只涂于右耳内外两面,左耳作为对照,致炎4h后将小鼠乙醚麻醉处死,减下双耳用9mm直径打孔器分别在小鼠的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称重。计算出小鼠耳廓肿胀度(小鼠右耳片与左耳片的重量差)。实验结果:见表1
[0106]
表1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0107][0108][0109]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比

p<0.05。
[0110]
结果表明: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和a组、b组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b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与a组、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比a组、b组的抗炎作用强。
[0111]
二、对小鼠琼脂肉芽形成的影响
[0112]
实验材料
[0113]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0114]
2、药物: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和a组、b组。药物在实验前取下贴剂涂膏,涂抹给药。
[0115]
实验方法
[0116]
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实验前24h,用硫化钠将小鼠背部脱毛。消毒腋下,皮下注射2%琼脂2ml,24h后分别于小鼠背部涂抹给药,对照组涂抹等量的基质;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和a组、b组分别涂抹给药均为0.8g生药/kg。连续给药10d,每日1次,末次给药2h后,颈椎脱位处死,仔细剥离肉芽肿,称湿重。实验结果:见表2
[0117]
表2对小鼠琼脂肉芽形成的影响
[0118][0119]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比

p<0.05。
[0120]
结果表明: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和a组、b组可显著抑制慢性炎症的增殖性病理改变,抑制肉芽肿形成。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b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与a组、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比a组、b组的抗炎作用强。
[0121]
三、对小鼠尾根加压所致疼痛的影响
[0122]
实验材料
[0123]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0124]
2、药物: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和a组、b组。药物在实验前取下贴剂涂膏,涂抹给药。
[0125]
实验方法
[0126]
采用小鼠尾根压痛法,在离小鼠尾根1cm处,作为压痛点,用压痛仪测定痛阈值,以小鼠因尾部受压疼痛嘶叫为准,筛选痛阈值在10g~45g内的小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测定痛阈两次,以均值作为药前值。各组分别给药,在压痛点处涂药,对照组涂抹等量的基质;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和a组、b组分别涂抹给药均为0.8g生药/kg。在给药1h后,测定痛阈值。实验结果:见表3
[0127]
表3对小鼠尾根加压所致疼痛的影响
[0128][0129]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比

p<0.05。
[0130]
结果表明: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和a组、b组均对小鼠尾根加压所致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使压痛压力升高。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a组、b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与a组、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比a组、b组的镇痛作用强。
[0131]
四、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0132]
实验材料
[0133]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0134]
2、药物: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和a组、b组。药物在实验前取下贴剂涂膏,涂抹给药。
[0135]
实验方法
[0136]
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用硫化钠将小鼠背部脱毛,分别于小鼠背部涂抹给药,对照组涂抹等量的基质;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和a组、b组分别涂抹给药均为0.8g生药/kg。连续给药5d,每天1次,末次给药后2h,小鼠腹腔注射0.45%戊巴比妥钠0.1ml/10g,将小鼠俯卧固定于观察台上,并在耳廓外侧滴石蜡油,用6
×
10显微镜,观察正常小鼠耳廓微循环,此时,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1μg,造成微循环障碍,观察药物对微循环的恢复情况,记录恢复正常微血流所用时间。实验结果:见表4
[0137]
表4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0138][0139][0140]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比

p<0.05。
[0141]
结果表明: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和a组、b组能显著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的障碍。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b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与a组、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比a组、b组的改善微循环作用强。
[0142]
五、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病变的作用
[0143]
实验材料
[0144]
1、动物:wistar种雄性大鼠,体重180~220g。
[0145]
2、药物: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和a组、b组。药物在实验前取下贴剂涂膏,涂抹给药。
[0146]
实验方法
[0147]
wistar种雄性大鼠4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实验前24h,用硫化钠将大鼠背部脱毛。用容积毛细管法测量右后足跖容积,然后自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式完全佐剂0.05ml致炎,于致炎后第19d,分别于小鼠背部涂抹给药,对照组涂抹等量的基质;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和a组、b组分别涂抹给药均为0.4g生药/kg。连续给药7d,每天1次,于致炎后第26d再测量右后足跖容积,以致炎前和致炎后第26d容积之差作为肿胀度。实验结果:见表5
[0148]
表5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病变的作用
[0149][0150]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比

p<0.05。
[0151]
结果表明: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和a组、b组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病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b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与a组、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比a组、b组的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病变作用强。
[0152]
实验结果: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和a组、b组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可显著抑制慢性炎症的增殖性病理改变,抑制肉芽肿形成;对小鼠尾根加压所致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能显著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的障碍;可明显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病变。
[0153]
结论: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比a组、b组的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抑制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病变等作用强,因此,本发明风湿痹痛贴剂组比a组、b组临床用于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治疗效果好。
[0154]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0155]
实施例1
[0156]
处方:
[0157][0158]
制备方法:
[0159]
将桑寄生、马钱子、伸筋草、透骨草、泽兰、桂枝、羌活、乳香、五加皮、海桐皮共十味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另加入贴剂适宜辅料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打孔,切成小块,即得贴剂。
[0160]
实施例2
[0161]
处方:
[0162][0163]
制备方法:
[0164]
将桑寄生、马钱子、伸筋草、透骨草、泽兰、桂枝、羌活、乳香、五加皮、海桐皮共十味
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另加入贴剂适宜辅料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打孔,切成小块,即得贴剂。
[0165]
实施例3
[0166]
处方:
[0167][0168]
制备方法:
[0169]
将桑寄生、马钱子、伸筋草、透骨草、泽兰、桂枝、羌活、乳香、五加皮、海桐皮共十味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另加入贴剂适宜辅料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打孔,切成小块,即得贴剂。
[0170]
实施例4
[0171]
处方:
[0172][0173]
制备方法:
[0174]
将桑寄生、马钱子、伸筋草、透骨草、泽兰、桂枝、羌活、乳香、五加皮、海桐皮共十味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另加入橡胶、松香等辅料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打孔,切成小块,即得贴剂。
[0175]
实施例5
[0176]
处方:
[0177][0178]
制备方法:
[0179]
将桑寄生、马钱子、伸筋草、透骨草、泽兰、桂枝、羌活、乳香、五加皮、海桐皮共十味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另加入橡胶、松香等辅料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打孔,切成小块,即得贴剂。
[0180]
实施例6
[0181]
处方:
[0182][0183]
制备方法:
[0184]
将桑寄生、马钱子、伸筋草、透骨草、泽兰、桂枝、羌活、乳香、五加皮、海桐皮共十味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另加入橡胶、松香等辅料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打孔,切成小块,即得贴剂。
[0185]
实施例7
[0186]
处方:
[0187][0188]
制备方法:
[0189]
将桑寄生、马钱子、伸筋草、透骨草、泽兰、桂枝、羌活、乳香、五加皮、海桐皮共十味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另加入橡胶、松香等辅料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打孔,切成小块,即得贴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