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套管及具有该套管的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03:59: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管及具有该套管的水龙头。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一些水龙头的出水管采用套管结构,套管包括外管和套设在外管内的内管,这样套管可以用于流通不同的流体,例如外管和内管之间的通道用于流通自来水,而内管的内腔形成的通道用于流通过滤后的净化水等。现有技术的内管大都是采用硬质材料制成的,因此,现有外管和内管的连接结构也仅适用于内管为硬管的条件,无法适用于内管为软管时的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套管及具有该套管的水龙头,该套管适用于内管为软管的安装,并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4.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套管,包括:
5.外管,由硬质材料制成,包括两端贯通的外管主体和固定在所述外管主体的两端的固定头;
6.内管,所述内管的两端贯通,所述内管套设在所述外管主体内且能相对所述外管主体伸缩,所述内管的外壁和所述外管主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水流通道;
7.两个中空状的夹紧头,所述夹紧头的两端贯通形成过流通道,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夹紧头固定于所述固定头,所述内管的两端的侧壁夹紧在所述夹紧头和所述固定头之间,所述夹紧头的过流通道与所述内管的内腔密封连通。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套管,将内管设计为能相对外管主体伸缩,并且内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两端贯通的夹紧头固定于外管主体的两端的固定头,内管的两端的侧壁夹紧在夹紧头和固定头之间,夹紧头的过流通道与内管的内腔密封连通,这样,安装时,可以将内管的一端先从外管主体的一端拉出,然后通过夹紧头将该端的内管的侧壁夹紧固定于外管主体的对应的固定头,接着,再将内管的另一端从外管主体的另一端拉出使得内管相对外管主体伸出,然后通过夹紧头将该端的内管的侧壁夹紧固定于外管主体的对应的固定头,并使得内管缩回外管主体内。这样的套管结构适用于内管为软管的安装,只要内管能够相对外管主体伸缩即可,安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9.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内管由硬质材质或软质材料制成并具有弹性,所述内管通过弹性变形相对所述外管主体伸缩,所述内管的一端通过所述夹紧头固定于所述外管的一端的固定头时,通过拉伸所述内管的另一端能够使得所述内管的另一端向外伸出所述外管的另一端的固定头,释放拉伸力后,所述内管通过弹性变形使得所述内管的另一端向内缩入所述外管的另一端的固定头。
10.采用上述方案,内管通过弹性变形相对外管主体伸缩,结构简单,适用于内管在自
然状态下(即未拉伸状态下)的长度短于或等于外管的长度的情况,内管通过被拉伸变形而伸出外管主体,通过复位变形而缩回外管主体内。内管可以采用自身具有弹性的软管,也可以是通过结构设计具有弹性的硬管(例如沿轴线形成有若干个折弯的硬管)等。
11.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内管由软质材料制成,所述内管通过伸展和弯曲相对所述外管主体伸缩,所述内管的一端通过所述夹紧头固定于所述外管的一端的固定头时,通过拉伸所述内管的另一端能够使得所述内管伸展且所述内管的另一端向外伸出所述外管的另一端的固定头,通过内推所述内管的另一端能够使得所述内管弯曲且所述内管的另一端向内缩入所述外管的另一端的固定头。
12.采用上述方案,内管通过伸展和弯曲相对外管主体伸缩,结构简单,适用于内管在自然状态下(即未弯曲状态下)的长度长于外管的长度的情况,内管通过伸展而伸出外管,通过弯曲缩回外管主体内。
13.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夹紧头包括相连接的夹紧部和限位部,所述固定头包括相连接的让位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外管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夹紧部插入所述内管中,所述让位部位于所述内管外,所述内管的两端的侧壁夹紧在所述夹紧部和所述让位部之间,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固定头相限位配合以阻止所述夹紧头往所述内管的另一端的方向脱离所述固定头。
14.采用上述方案,夹紧头包括相连接的夹紧部和限位部,固定头包括相连接的让位部和固定部,内管的两端的侧壁夹紧在夹紧部和让位部之间,限位部与固定头相限位配合以阻止夹紧头往内管的另一端的方向脱离固定头,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固定可靠。
15.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头为折弯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沿所述外管主体的轴向延伸预定长度,所述固定环沿周向设有若干个内折弯和若干个外折弯,所述内折弯与所述外折弯交替布置,相邻的两个内折弯之间形成内流道,相邻的两个外折弯之间形成外流道,所述内折弯形成供所述内管穿设的所述让位部,所述外折弯形成所述固定部,所述外折弯的外壁与所述外管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夹紧头的限位部与所述固定环轴向上的外端面相抵接限位。
16.采用上述方案,固定头为折弯的固定环,结构简单,容易安装。
17.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头为套筒状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一端外翻形成固定翻边,所述固定翻边构成所述固定部,所述固定套的直段部分构成所述让位部,所述固定翻边与所述外管主体的端部固定连接。
18.采用上述方案,固定头为套筒状的固定套,结构简单,容易安装。
19.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外管主体的端部焊接固定,或者,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外管主体的内壁焊接固定。
20.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夹紧头为套筒状,所述夹紧部的一端外翻形成翻边,所述翻边构成所述限位部。
21.采用上述方案,夹紧头的翻边构成限位部,结构简单,成型容易。
22.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夹紧部的外壁和所述内管的内壁二者之一上设有环形第一凹槽,所述夹紧部的外壁和所述内管的内壁二者之另一上设有环形第一凸筋,所述夹紧部插入所述内管时,所述第一凸筋嵌入所述第一凹槽中;和/或,
23.所述让位部的内壁和所述内管的外壁二者之一上设有环形第二凹槽,所述让位部
的内壁和所述内管的外壁二者之另一上设有环形第二凸筋,所述夹紧部插入所述让位部以夹紧所述内管时,所述第二凸筋嵌入所述第二凹槽中。
24.采用上述方案,夹紧部和内管之间通过第一凸筋和第一凹槽相配合而不容易脱离,让位部和内管之间通过第二凸筋和第二凹槽相配合而不容易脱离,进一步使得连接更可靠。
25.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夹紧部上远离所述限位部的一端外壁面上设有利于所述夹紧部插入所述内管的斜面。
26.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外管主体的一端为进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设于所述外管主体的出口端的固定头套设在所述外管主体内并具有供水流通过的流道,设于所述外管主体的进口端的固定头密封固定于所述外管主体的进口端端部,所述外管主体的侧壁上靠近所述进口端端部处设有侧开的进水孔。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龙头,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套管。
28.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外管主体的一端为进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设于所述外管主体的出口端的固定头套设在所述外管主体内后,所述外管主体的出口端的端部向内翻形成一内翻端面,所述外管主体的出口端还连接一起泡器,所述起泡器的内端与所述内翻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垫片以形成端面密封。
29.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外管主体的出口端的端部向内翻形成一内翻端面,起泡器的内端与内翻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垫片以形成端面密封,这样套管可以直接连接现有的起泡器并且能够直接和现有的起泡器实现端面密封,结构简单,通用性更好。
30.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内管的外壁和所述外管主体的内壁之间的所述水流通道用于流通冷水或温水,所述内管的内腔用于流通热水;或者,所述内管的外壁和所述外管主体的内壁之间的所述水流通道用于流通净化水和自来水的二者之一,所述内管的内腔用于流通净化水和自来水的二者之另一。
附图说明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套管的正视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套管的分解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套管的剖视图;
35.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36.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3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夹紧头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39.符号说明如下:
40.1套管:
41.10-外管;11-外管主体;111-进水孔;112-内翻端面;12-固定头;12a-固定环;12b-固定套;121-让位部;122-固定部;
42.20-内管;21-第一凸筋;
43.30-夹紧头;31-夹紧部;311-第一凹槽;312-斜面;32-限位部;
44.2起泡器:
45.201-密封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7.在下文的讨论中,给出了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特定的示例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尽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48.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49.请查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套管1,包括外管10、内管20和夹紧头30。外管10由硬质材料制成,包括两端贯通的外管主体11和固定在外管主体11的两端的固定头12。内管20的两端贯通,内管20套设在外管主体11内且能相对外管主体11伸缩,内管20的外壁和外管主体11的内壁之间形成水流通道。夹紧头30设有两个且为中空状,夹紧头30的两端贯通形成过流通道,内管20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夹紧头30固定于固定头12,内管20的两端的侧壁夹紧在夹紧头30和固定头12之间,夹紧头30的过流通道与内管20的内腔密封连通。
50.将内管20设计为能相对外管主体11伸缩,并且内管20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两端贯通的夹紧头30固定于外管主体11的两端的固定头12,内管20的两端的侧壁夹紧在夹紧头30和固定头12之间,夹紧头30的过流通道与内管20的内腔密封连通,这样,安装时,可以将内管20的一端先从外管主体11的一端拉出,然后通过夹紧头30将该端的内管20的侧壁夹紧固定于外管主体11的对应的固定头12,接着,再将内管20的另一端从外管主体11的另一端拉出使得内管20相对外管主体11伸出,然后通过夹紧头30将该端的内管20的侧壁夹紧固定于外管主体11的对应的固定头12,并使得内管20缩回外管主体11内。这样的套管结构适用于内管20为软管的安装,只要内管20能够相对外管主体11伸缩即可,安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内管不限于软管,其也可以采用能弹性变形进行伸缩的硬管等。
51.本实施例中,内管20由软质材料制成并具有弹性(也即内管20采用自身具有弹性的软管),内管20通过弹性变形相对外管主体11伸缩,内管20的一端通过夹紧头30固定于外管10的一端的固定头12时,通过拉伸内管20的另一端能够使得内管20的另一端向外伸出外管10的另一端的固定头12,释放拉伸力后,内管20通过弹性变形使得内管20的另一端向内
缩入外管10的另一端的固定头12。
52.内管20通过弹性变形相对外管主体11伸缩,结构简单,适用于内管20在自然状态下(即未拉伸状态下)的长度短于或等于外管10的长度的情况,内管20通过被拉伸变形而伸出外管主体11,通过复位变形而缩回外管主体11内。当然,内管20也可以采用硬管,硬管通过结构设计也可以具有弹性,例如将硬管沿轴线形成有若干个折弯等,折弯设计使得硬管能够弹性伸缩。
53.参见图4至图6,本实施例中,夹紧头30包括相连接的夹紧部31和限位部32,固定头12包括相连接的让位部121和固定部122,固定部122与外管主体11固定连接。夹紧部31插入内管20中,让位部121位于内管20外,内管20的两端的侧壁夹紧在夹紧部31和让位部121之间。限位部32与固定头12相限位配合以阻止夹紧头30往内管20的另一端的方向脱离固定头12。夹紧头30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固定可靠。
54.固定头12的固定部122与外管主体11的端部焊接固定,或者,固定部122与外管主体11的内壁焊接固定。
55.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外管主体11的一端为进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设于外管主体11的出口端的固定头12套设在外管主体11内并具有供水流通过的流道,设于外管主体11的进口端的固定头12密封固定于外管主体11的进口端端部,外管主体11的侧壁上靠近进口端端部处设有侧开的进水孔111。
56.具体的,参见图3、图5和图7,设于外管主体11的出口端的固定头12为折弯的固定环12a,固定环12a沿外管主体11的轴向延伸预定长度,固定环12a沿周向设有若干个内折弯和若干个外折弯,内折弯与外折弯交替布置,相邻的两个内折弯之间形成内流道,相邻的两个外折弯之间形成外流道,内折弯形成供内管20穿设的让位部121,外折弯形成固定部122。外折弯的外壁与外管主体11的内壁焊接固定连接,夹紧头30的限位部32与固定环12a轴向上的外端面相抵接限位。固定头12为折弯的固定环12a,结构简单,容易安装。
57.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设于外管主体11的进口端的固定头12为套筒状的固定套12b,固定套12b的一端外翻形成固定翻边,固定翻边构成固定部122,固定套12b的直段部分构成让位部121。固定翻边与外管主体11的端部焊接固定连接。固定头12为套筒状的固定套12b,结构简单,容易安装。
58.当然,设于外管主体11的进口端的固定头12也可以采用上述的固定环12a,而设于外管主体11的出口端的固定头12也可以采用上述的固定套12b,具体可根据需要选择。
59.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至图6,夹紧头30为套筒状,夹紧部31的一端外翻形成翻边,翻边构成限位部32。夹紧头30的翻边构成限位部32,结构简单,成型容易。
60.为了使得夹紧部31的外壁和内管20的内壁更不容易脱离,夹紧部31的外壁和内管20的内壁二者之一上设有环形第一凹槽311,夹紧部31的外壁和内管20的内壁二者之另一上设有环形第一凸筋21,夹紧部31插入内管20时,第一凸筋21嵌入第一凹槽311中,从而达到夹紧部31的外壁和内管20的内壁更不容易脱离的目的。本实施例具体是,参见图4至图6,夹紧部31的外壁设有环形的第一凹槽311,内管20的内壁上设有环形的第一凸筋21。
61.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使得让位部121的内壁和内管20的外壁更不容易脱离,让位部121的内壁和内管20的外壁二者之一上设有环形第二凹槽(未图示),让位部121的内壁和内管20的外壁二者之另一上设有环形第二凸筋(未图示),夹紧部31插入让位部121以夹紧
内管20时,第二凸筋嵌入第二凹槽中。
62.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设置上述的第一凸筋21和第一凹槽311,以及第二凸筋和第二凹槽。
63.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夹紧部31上远离限位部32的一端外壁面上设有利于夹紧部31插入内管20的斜面312,从而方面夹紧头30和内管20的插接操作。
6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内管20由软质材料制成,内管20通过伸展和弯曲相对外管主体11伸缩,内管20的一端通过夹紧头30固定于外管10的一端的固定头12时,通过拉伸内管20的另一端能够使得内管20伸展且内管20的另一端向外伸出外管10的另一端的固定头12,通过内推内管20的另一端能够使得内管20弯曲且内管20的另一端向内缩入外管10的另一端的固定头12。内管20通过伸展和弯曲相对外管主体11伸缩,结构简单,适用于内管20在自然状态下(即未弯曲状态下)的长度长于外管10的长度的情况,内管20通过伸展而伸出外管10,通过弯曲缩回外管主体11内。
65.请查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龙头,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套管。
66.本实施例中,外管主体11的一端为进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设于外管主体11的出口端的固定头12套设在外管主体11内后,外管主体11的出口端的端部向内翻形成一内翻端面112,外管主体11的出口端还连接一起泡器2,起泡器2的内端与内翻端面112之间设有密封垫片201以形成端面密封。
67.通过将外管主体11的出口端的端部向内翻形成一内翻端面112,起泡器2的内端与内翻端面112之间设有密封垫片201以形成端面密封,这样套管1可以直接连接现有的起泡器2并且能够直接和现有的起泡器2实现端面密封,结构简单,通用性更好。
68.本实施例中,内管20的外壁和外管主体11的内壁之间的水流通道用于流通冷水或温水,内管20的内腔用于流通热水;或者,内管20的外壁和外管主体11的内壁之间的水流通道用于流通净化水和自来水的二者之一,内管20的内腔用于流通净化水和自来水的二者之另一,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69.以下简述本实施例水龙头的装配过程:
70.首先,将固定环12a焊接在外管主体11的出水端的内壁上,将固定套12b的固定翻边与外管主体11的进水端的端部焊接固定;
71.接着,参见图3和图5,将内管20的出水端先从外管主体11的出水端拉出,然后通过夹紧头30将进水端的内管20的侧壁夹紧固定于外管主体11的对应的固定头12(固定环12a);
72.然后,参见图5,将外管主体11的出口端的端部向内翻形成一内翻端面112,将起泡器2安装于外管主体11的出口端并使得起泡器2的内端与内翻端面112之间通过密封垫片201形成端面密封;
73.最后,参见图3和图4,将内管20的进水端从外管主体11的进水端拉出使得内管20相对外管主体11伸出,然后通过夹紧头30将进水端的内管20的侧壁夹紧固定于外管主体11的对应的固定头12(固定套12b),并使得内管20弹性缩回外管主体11内,从而完成外管10、内管20和起泡器2的组装。
7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
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75.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