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废气涡轮增压器叶片抗损伤能力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07:44: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涡轮增压器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气涡轮增压器叶片抗损伤能力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废气涡轮增压器主要由涡轮机和压气机等构成。将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引入涡轮机,利用废气的能量推动涡轮机旋转,由此驱动与涡轮同轴的压气机实现增压。涡轮机进气口与发动机排气歧管相连,排气口则接在排气管上;压气机进气口与空气滤清器相连,排气口则接在进气歧管上。
3.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叶片需要有抗冷热交换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具有抗酸的能力,因为废气较多的是酸性的气体,并且排出的气体也会受到冷热交替的变化,长时间对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叶片接触,会造成叶片的损伤,而叶片的抗损伤能力不易进行直接模拟工作的环境,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会比较浪费时间,而且也增加了更换的难度,同时也会影响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正常使用,于是,发明人发明创造了一种废气涡轮增压器叶片抗损伤能力的检测装置来解决废气涡轮增压器叶片的检测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废气涡轮增压器叶片抗损伤能力的检测装置。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废气涡轮增压器叶片抗损伤能力的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盛放箱和第二盛放箱,所述第一盛放箱与第二盛放箱之间拼接而成,所述第一盛放箱和第二盛放箱底面均固定安装有支腿,所述第一盛放箱上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左侧面固定安装有净化箱,所述支撑架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罩,所述连接罩顶面中部安装有竖杆,所述连接罩上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气泵,所述第一气泵与连接罩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气泵与净化箱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竖杆下端装有旋钮,所述支撑架右侧面下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右端固定安装有卡板,所述卡板内部底面均匀装有摆簧,所述摆簧顶端安装有锤球,所述第一盛放箱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气泵,所述第二气泵与第一盛放箱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盛放箱和第二盛放箱的交界处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端固定安装有通气板,所述通气板内部套装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内部套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表面上侧套装有第二链轮,所述支撑轴顶端固定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外套有废气涡轮增压器叶片,所述第二盛放箱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三气泵,所述第三气泵与第二盛放箱之间连接有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三气泵与通气板之间连接有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二气泵与通气板之间连接有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二盛放箱上表面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上侧装有转轴,所述转轴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连接有链条,所述第二盛放箱内部均匀安装有加热块,所述第二盛放箱内部右侧装有
温度计,所述第二盛放箱底面均匀安装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内部套有活塞杆。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净化箱内装入碱性溶液,净化箱与第二连接管相通。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杆与转杆之间存在间隙。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气板为空心结构且上下表面均为网状结构,通气板分别与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相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筒与第二盛放箱相通,连接筒与活塞杆滑动配合。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盛放箱内部装有制冷片。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轴与第一盛放箱和第二盛放箱的交界处铰接连接,支撑轴与转杆固定连接,转杆与旋钮螺纹配合,旋钮与竖杆铰接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的驱动,以及对旋钮的调节,就便于带动废气涡轮增压器叶片转动,模拟运行的状态,同时通过在第一盛放箱内装入制冷片,在第二盛放箱内装入加热块,就便于通向叶片热气和冷气,对冷热交替的环境进行模拟,同时通过连接筒的设置,可以通入酸性气体,对叶片通酸性气体,用来模拟工作的环境,并且通过锤球对叶片的敲打,可以直观得知在酸性以及冷热交替环境下叶片的抗损伤能力,进行直观检测,通过设置净化箱,可以对排出的气体进行净化,使得检测更加环保。本实用新型通过向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叶片通冷热气体以及酸性气体,便于模拟叶片的工作环境,使用锤球的敲击进行直观检测叶片的抗损伤能力。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罩的仰视图。
17.图中:1、连接罩,2、第一连接管,3、第一气泵,4、第二连接管,5、竖杆,6、支撑架,7、净化箱,8、卡板,9、连接杆,10、锤球,11、摆簧,12、第一通气管,13、第一盛放箱,14、第二气泵,15、第三连接管,16、支撑环,17、支撑杆,18、通气板,19、第二通气管,20、第三气泵,21、第四连接管,22、活塞杆,23、连接筒,24、支腿,25、温度计,26、加热块,27、第二盛放箱,28、电机,29、转轴,30、链条,31、第一链轮,32、支撑轴,33、第二链轮,34、废气涡轮增压器叶片,35、转杆,36、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0.一种废气涡轮增压器叶片抗损伤能力的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盛放箱13和第二盛放箱27,所述第一盛放箱13与第二盛放箱27之间拼接而成,所述第一盛放箱13和第二盛放箱
27底面均固定安装有支腿,所述第一盛放箱13上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左侧面固定安装有净化箱7,所述支撑架6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罩1,所述连接罩1顶面中部安装有竖杆5,所述连接罩1上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气泵3,所述第一气泵3与连接罩1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管2,所述第一气泵3与净化箱7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管4,所述竖杆5下端装有旋钮36,所述支撑架6右侧面下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右端固定安装有卡板8,所述卡板8内部底面均匀装有摆簧11,所述摆簧11顶端安装有锤球10,所述第一盛放箱13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气泵14,所述第二气泵14与第一盛放箱13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管15,所述第一盛放箱13和第二盛放箱27的交界处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7,所述支撑杆17顶端固定安装有通气板18,所述通气板18内部套装有支撑环16,所述支撑环16内部套有支撑轴32,所述支撑轴32表面上侧套装有第二链轮33,所述支撑轴32顶端固定安装有转杆35,所述转杆35外套有废气涡轮增压器叶片34,所述第二盛放箱27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三气泵20,所述第三气泵20与第二盛放箱27之间连接有第四连接管21,所述第三气泵20与通气板18之间连接有第二通气管19,所述第二气泵14与通气板18之间连接有第一通气管12,所述第二盛放箱27上表面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机28,所述电机28上侧装有转轴29,所述转轴29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31,所述第一链轮31与第二链轮33之间连接有链条30,所述第二盛放箱27内部均匀安装有加热块26,所述第二盛放箱27内部右侧装有温度计25,所述第二盛放箱27底面均匀安装有连接筒23,所述连接筒23内部套有活塞杆22。
21.所述净化箱7内装入碱性溶液,净化箱7与第二连接管4相通。
22.所述竖杆5与转杆35之间存在间隙。
23.所述通气板18为空心结构且上下表面均为网状结构,通气板18分别与第一通气管12和第二通气管19相通。
24.所述连接筒23与第二盛放箱27相通,连接筒23与活塞杆22滑动配合。
25.所述第一盛放箱13内部装有制冷片。
26.所述支撑轴32与第一盛放箱13和第二盛放箱27的交界处铰接连接,支撑轴32与转杆35固定连接,转杆35与旋钮36螺纹配合,旋钮36与竖杆5铰接连接。
27.工作原理:首先对旋钮36进行转动,通过转杆35与竖杆5之间的间隙将废气涡轮增压器叶片34套在转杆35上,再对旋钮36进行转动,将废气涡轮增压器叶片34固定装在转杆35上,将电机28的开关打开,电机28会带动转轴29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链轮31转动,通过链条30的啮合,就会带动第二链轮33转动,带动废气涡轮增压器压片34转动,在第一盛放箱13内的制冷片打开,在第一盛放箱13内通入普通的气体,在连接筒23内事先装入可以产生酸性气体的液体,而三个不同的连接筒23分别装入三种强度的酸性液体,将加热块26的开关打开,并且对活塞杆22进行推动,可以将连接筒23内的液体通入第二盛放箱27内,需要不同酸性气体的时候,选择对应的连接筒23内的液体即可,然后分别将第二气泵14和第三气泵20的开关打开,就会通过通气板18向废气涡轮增压器叶片34通冷热气体以及酸性气体,模拟叶片的工作环境,同时在废气涡轮增压器叶片34转动的时候,会使用锤球10对叶片进行敲击,在冷热气体以及酸性气体的情况下观察叶片的抗损伤能力,看是否可以使用锤球10将叶片敲击坏,实现对叶片的直观检测,当然锤球10也可以使用震动球代替,同时将第一气泵3的开关打开,就会将排出的气体导入连接罩1内,并且将气体抽向净化箱7内,对气体净化后排出,更加环保。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