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均流装置和整流装置可三维耦合作用的冷却三角的制作方法

2022-10-25 20:11: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火电/核电电厂自然通风空冷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均流装置和整流装置可三维耦合作用的冷却三角。


背景技术:

2.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或自然通风间接空冷系统通过环境风对循环水进行冷却,因此自然通风空冷系统的冷却性能极易受到环境风的影响,冷却三角作为空冷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内部风量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是决定冷却三角换热性能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环境风呈指数分布,冷却三角上侧环境风速大,下侧风速小,易出现进塔环境风分配不均现象,冷却三角下侧风速小,采用均流装置增加了进塔环境风产生的阻力。
[0003] 中国授权专利,专利号zl 2015 1 0055635.6,公开了一种间冷塔散热冷却三角的气侧均流装置,由至少一组沿间冷塔周向布置的均流组件组成,具体包括冷却三角,冷却三角空腔内设有用于改变冷却三角进风流向的第一均流平板,第一均流平板沿冷却三角中间对称面布置,并向外延伸到冷却三角外侧;冷却三角的两侧冷却柱的外端面上分别设有用于聚拢和引流进风的第二、第三均流平板,第二、第三均流平板分别沿间冷塔径向线向外延伸布置,第一、第二、第三均流平板均沿竖直方向布置,该实用新型通过三组均流平板相互配合,减小了冷却三角空气入口处的进风偏离程度,消除了冷却三角内空气的低速涡流区域,最大化了对冷却三角的进风均流效果;该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均流平板改善侧风条件下冷却三角单元的内部空气流场,提高大风条件下冷却三角单元和空冷塔的换热效果。但该专利所述第一均流平板设置于冷却三角空腔内,只能完成对冷却三角内部的空气流场进行分配,通常情况下环境风呈指数分布,上侧环境风速大,下侧环境风速小,冷却三角内部采用均流装置增加了进塔环境风产生的阻力。本实用新型对环境风速大的冷却三角内部采用上均流装置,对环境风速小的冷却三角外侧采用下整流装置,通过位于冷却三角内的上均流装置以及冷却三角外侧的下整流装置,避免冷却三角下部空间因为小环境风速时采用均流装置可能出现阻力增大的现象,实现冷却三角单元空间流场的三维耦合优化的目的,提高冷却三角的冷却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冷却三角下部空间因小环境风速时均流装置可能导致阻力增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均流装置和整流装置可三维耦合作用的冷却三角,包括冷却三角、上均流装置、下整流装置,上下两端设有密封板,上均流装置位于冷却三角的竖直中心对称面,左侧下整流装置和右侧下整流装置分别位于过左侧冷却柱左侧外端和右侧冷却柱右侧外端向内的竖直延长面上。通常情况下环境风呈指数分布,上侧环境风速大,下侧环境风速小,对环境风速大的上侧采用上均流装置,下侧采用下整流装置,通过上均流装置和下整流装置的共同作用,实现冷却三角空间流场的三维耦合优化,避免下部空间因小环境风速时均流装置所可能导致的阻力增大。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均流装置和整流装置可三维耦合作用的冷却三角,所述冷却三角由左侧冷却柱、右侧冷却柱和百叶窗组成,上下两端设有冷却三角上密封板、冷却三角下密封板;所述上均流装置位于冷却三角的竖直中心对称面上;所述下整流装置由左侧下整流装置和右侧下整流装置组成,分别位于过左侧冷却柱左侧外端向内的竖直延长面上和过右侧冷却柱右侧外端向内的竖直延长面上。
[0006]
所述左侧冷却柱、右侧冷却柱、百叶窗、上密封板、下密封板彼此交接形成横截面为三角形封闭空间;所述左侧冷却柱和右侧冷却柱关于冷却三角的竖直中心对称面对称。
[0007]
所述上均流装置沿冷却三角的竖直中心对称面竖直布置,其外端与冷却三角的竖直百叶窗的垂直距离为ljb,0≤ljb≤0.3m。
[0008]
所述上均流装置的水平长度为lj,所述lj为l*cos(α/2)的m/n,其中m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且m≤n、n≤100,l为左侧冷却柱、右侧冷却柱的长度,α为冷却三角左侧冷却柱和右侧冷却柱的水平投影的夹角。
[0009]
所述上均流装置底端与下密封板的垂直距离为hd,所述hd的取值范围为0≤hd≤1/2h;所述上均流装置顶端与上密封板的垂直距离为hj,所述hj的取值范围为0≤hj≤1/3h,h为冷却三角上密封板与下密封板的垂直距离。
[0010]
所述下整流装置由左侧下整流装置和右侧下整流装置组成,所述左侧下整流装置位于过左侧冷却柱左侧外端向内的竖直延长面上,所述过左侧冷却柱左侧外端向内的竖直延长面与左侧冷却柱水平投影的夹角为βl,其中α/2-5
°
≤βl≤α/2 5
°
;所述右侧下整流装置位于过右侧冷却柱右侧外端向内的竖直延长面上,所述过右侧冷却柱右侧外端向内的竖直延长面与右侧冷却柱水平投影的夹角为βr,其中α/2-5
°
≤βr≤α/2 5
°

[0011]
所述左侧下整流装置外端距左侧冷却柱左侧外端的水平投影距离为lwl,竖直向内延伸一定距离lzl,所述lwl为0≤lwl<(1/x)l*cos(α/2),其中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lzl为l*cos(α/2)的a/b,其中a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b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且a≤b、b≤100。
[0012]
所述右侧下整流装置外端距右侧冷却柱右侧外端的水平投影距离为lwr,竖直向内延伸一定距离lzr,所述lwr为0≤lwr<(1/x)l*cos(α/2),其中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lzr为l*cos(α/2)的a/b,其中a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b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且a≤b、b≤100。
[0013]
述左侧下整流装置底端与下密封板水平延长面的垂直距离为hzl,所述hz l的取值范围为0≤hzl≤1/20h;所述右侧下整流装置底端与下密封板水平延长面的垂直距离为hzr,所述hzr的取值范围为0≤hzr≤1/20h。
[0014]
所述左侧下整流装置沿冷却柱高度方向向上延伸距离为hbl,所述hbl的取值范围为1/20h≤hbl≤1/2h;所述右侧下整流装置沿冷却柱高度方向向上延伸距离为hbr,所述hbr的取值范围为1/20h≤hbr≤1/2h。
[0015]
与已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更突出的效果是:一种具有均流装置和整流装置可三维耦合作用的冷却三角,包括冷却三角、上均流装置、下整流装置,冷却三角由左侧冷却柱、右侧冷却柱和百叶窗组成,上下两端设有密封板,上均流装置位于冷却三角的竖直中心对称面,下整流装置由左侧下整流装置和右侧下整流装置组成,分别位于左侧冷却柱左侧外端和右侧冷却柱右侧外端向内的竖直延长面上,竖直延长面与相邻冷却柱间存在一
定水平夹角。通常情况下环境风呈指数分布,上侧环境风速大,下侧环境风速小,对环境风速大的上侧采用上均流装置,下侧采用下整流装置,通过上均流装置和下整流装置的共同作用,实现冷却三角空间流场的三维耦合优化,避免下部空间因小环境风速时均流装置所可能导致的阻力增大。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一种具有均流装置和整流装置可三维耦合作用的冷却三角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一种具有均流装置和整流装置可三维耦合作用的冷却三角结构俯视图。
[0018]
图3为侧风条件下一种具有均流装置和整流装置可三维耦合作用的冷却三角上均流装置和下整流装置俯视图。
[0019]
图4为侧风条件下一种具有均流装置和整流装置可三维耦合作用的冷却三角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0]
1-下整流装置,2-上均流装置底端,3-百叶窗,4-上均流装置,5-下整流装置底端,6-上均流装置顶端,7-上密封板,8-下密封板,9-右侧冷却柱右侧外端向内的竖直延长面,10-上均流装置外端,11-冷却三角的竖直中心对称面,12-左侧冷却柱左侧外端向内的竖直延长面,13-左侧冷却柱,14-右侧冷却柱,15-左侧下整流装置外端,16-左侧冷却柱左侧外端,17-右侧下整流装置外端,18-右侧冷却柱右侧外端,19-冷却三角,20-左侧下整流装置,21-右侧下整流装置,22-右侧下整流装置,23-环境风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专利。
[0022]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均流装置和整流装置可三维耦合作用的冷却三角,包括冷却三角19、上均流装置4和下整流装置1,冷却三角19由左侧冷却柱13、右侧冷却柱14和百叶窗3组成,其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密封板7和下密封板8,上均流装置4位于所在冷却三角的竖直中心对称面11,其外端10与冷却三角的竖直百叶窗3的垂直距离的范围为0~0.3m,竖直向内延伸一定距离的范围为0~l*cos(α/2),l为左侧冷却柱13、右侧冷却柱14的长度,α为冷却三角左侧冷却柱13和右侧冷却柱14的水平投影的夹角,上均流装置底端2与下密封板8的垂直距离的范围为0~1/2h,上均流装置顶端6与冷却三角上密封板7的垂直距离的范围为0~1/3h,其中h表示冷却柱的高度;左侧下整流装置20位于过左侧冷却柱左侧外端16向内的竖直延长面12上,过左侧冷却柱左侧外端16向内的竖直延长面12与左侧冷却柱13水平投影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α/2-5
°
~α/2 5
°
,右侧下整流装置21位于过右侧冷却柱右侧外端18向内的竖直延长面9上,过右侧冷却柱外端18向内的竖直延长面9与右侧冷却柱14水平投影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α/2-5
°
~α/2 5
°
,左侧下整流装置外端15距左侧冷却柱左侧外端16的水平投影距离的范围为0~l*cos(α/2),竖直向内延伸距离的范围为0~l*cos(α/2),右侧下整流装置外端17距右侧冷却柱右侧外端18的水平投影距离的范围为0~l*cos(α/2),竖直向内延伸距离的范围为0~l*cos(α/2),左侧下整流装置底端5与下密封板8水平延长面的垂直距离的范围为0~1/20h,右侧下整流装置底端22与下密封板8水平延长面的垂直距离的范围为0~1/20h,左侧下整流装置20沿冷却柱高度方向向上延伸距离的范围为1/20h~1/2h,右侧下整流装置21沿冷却柱高度方向向上延伸距离的范围为1/20h~1/2h。
[0023]
实施例。
[0024]
如图3~4所示,图3为侧风条件下上均流装置和下整流装置俯视图,图4侧风条件下冷却三角三维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均流装置和整流装置可三维耦合作用的冷却三角,上均流装置布置4在冷却三角的竖直中心对称面11,左侧冷却柱13、右侧冷却柱14的长度l,冷却柱的高度为h,左侧冷却柱13与右侧冷却柱14形成的水平夹角α为60
°
,则上均流装置外端与冷却三角的竖直百叶窗3的垂直距离0.1m,竖直向内延伸距离为3/4l,上均流装置底端2与下密封板8的垂直距离为1/3h,上均流装置顶端6与冷却三角上密封板7的垂直距离为1/10h;左侧下整流装置20位于过左侧冷却柱左侧外端16向内的竖直延长面12上,过左侧冷却柱左侧外端16向内的竖直延长面12与左侧冷却柱13水平投影的夹角为30
°
,右侧下整流装置21位于过右侧冷却柱右侧外端18向内的竖直延长面9上,过右侧冷却柱外端18向内的竖直延长面9与右侧冷却柱14水平投影的夹角30
°
,左侧下整流装置外端15与左侧冷却柱外端16的距离为0m,竖直向内延伸的距离为2/3l,右侧下整流装置外端17与右侧冷却柱外端18的距离为0m,竖直向内延伸的距离为2/3l,左侧下整流装置底端5与冷却三角下密封板8水平延长面的垂直距离为1/30h,沿冷却柱高度方向向上延伸距离为1/4h,右侧下整流装置底端22与冷却三角下密封板8水平延长面的垂直距离为1/30h,沿冷却柱高度方向向上延伸距离为1/4h。
[0025]
侧风条件下,环境风向23平行于百叶窗3,环境风通过百叶窗3进入冷却三角19,通过上均流装置4的作用,冷却三角上侧风量均匀的分配到左右两侧冷却柱上;冷却三角下侧环境风向23通过左右两侧冷却柱后,沿整流装置1的水平方向流出,通过上均流装置和下整流装置的共同作用,实现冷却三角空间流场的三维耦合优化,避免下部空间因小环境风速时均流装置所可能导致的阻力增大。
[0026]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均流装置和整流装置可三维耦合作用的冷却三角,包括冷却三角、上均流装置、下整流装置,冷却三角由左侧冷却柱、右侧冷却柱和百叶窗组成,上下两端设有密封板,上均流装置位于冷却三角的竖直中心对称面,下整流装置由左侧下整流装置和右侧下整流装置组成,分别位于左侧冷却柱左侧外端和右侧冷却柱右侧外端向内的竖直延长面上,通过上均流装置和下整流装置的共同作用,实现冷却三角空间流场的三维耦合优化,避免下部空间因小环境风速时均流装置所可能导致的阻力增大。
[0027]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案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案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8]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