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变曲度口框加强缘条零件效率成形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2-10-26 20:42: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飞机铝合金钣金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变曲度口框加强缘条零件效率成形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飞机口框类零件通常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结构,为保证设计强度,四个对角处需要安装缘条类零件进行加强,由于转角处多为70-90度拐角,导致此类缘条类零件曲率变化较大。传统上,缘条类零件采用落压成形方式加工,即采用一套落压成形模工装,工装结构为凸模、凹模以合模的方式成形零件;成形零件前将凸模安装在落压成形机工作台上,凹模放置在底部工作台面上,板料放置在凹模上表面,通过对凸模快速施加压力,使其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将板料冲击到凹模内,完成最终成形。由于铝合金材料在大曲率变形情况下延伸率降低、塑性差,并且缘条零件自身为半圆形,导致零件在落压成形过程中由于压力快速施加,零件延伸过程不充分而起皱、破裂,并且落压成形后的零件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不稳定,每个加工后的缘条零件与工装贴合度均大于0.5mm,后期需要对每个零件进行修整,单个零件修整时间需要1-1.5小时,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变曲度口框加强缘条零件效率成形装置及使用方法,可以实现同时高质量加工两个缘条零件,成形后零件不发生破裂、表面不起皱。
4.为达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变曲度口框加强缘条零件效率成形装置,包括:上模座1、吊环2、紧固螺钉3、外导板4、凹模5、螺旋弹簧6、卸料板7、压边圈8、右凸模9、左凸模10、下模座11。
6.上模座1两个侧面安装吊环2和外导板4,吊环2用于安装过程中的吊运,外导板4用于与下模座11之间的限位,保证成形过程中位置准确。上模座1底面加工两个螺纹孔,直径6-8mm,使用紧固螺钉3与凹模5旋紧,保证两者紧密连接。上模座1下面安装3-4个螺旋弹簧6,目的在于施加反向作用力将上模座1弹起,便于零件卸料。螺旋弹簧6下面为卸料板7,卸料板7与缘条零件上表面接触,保证零件上表面成形精度。卸料板7下面为压边圈8,用于缘条零件下表面的成形,同时也可以起到压紧铝合金板料的作用,利于成形。
7.下模座11两个侧面安装吊环2,用于安装过程中的吊运。凹模5下面为与其对合的右凸模9和左凸模10,两者的形面根据零件的数模外形进行加工,中间保留零件的厚度;右凸模9和左凸模10为一个圆形,两者之间无零件区域设置为圆形,用于承担多余的铝合金板料;右凸模9和左凸模10下面使用螺钉安装在下模座11上。
8.进一步,上模座1、下模座11的厚度控制在35-55mm之间。
9.一种变曲度口框加强缘条零件效率成形装置的使用方法,分如下步骤:
10.第一步,使用压板将下模座11压紧在工作平台上,确保下模座11与平台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0.3mm;
11.第二步,将加工好的板料放在左凸模10和右凸模9上面,保证板料直径大于左凸模10和右凸模9最大轮廓之和的50-100mm,多余的板料用于压边圈8施加压力固定零件毛料;
12.第三步,将上模座1上设置的连接槽用螺栓与液压机上工作台连接,然后启动液压机将凹模5向下运动,进行试模,使用外导板4两侧限位,保证凹模5可以顺利与液压机下工作台上的左凸模10和右凸模9闭合;根据装置的闭合高度,以及已选择设备的滑块行程,决定是否在设备工作台上增加垫铁;若需要增加垫铁,则根据拉深模外形尺寸,将垫铁每隔200~300mm均匀摆放在工作台上,保证左右对称;
13.第四步,试模合格后使用压边圈8将铝板料压在两者之间,板料与上下模间隙小于等于2mm;
14.第五步,设定液压机压力及首次拉深试压的深度;滑块下行,模具合模,保压超过5秒钟后,滑块上行,模具开启;利用螺旋弹簧6的反作用力,使试压零件从卸料板7中掉出;零件取出后,观察零件的拉深成形情况,是否出现皱纹或破裂;
15.第六步,调整拉深试压条件:根据试压零件的材料流动情况,手工修整未进行拉深的毛料,将材料流动不畅的位置适当去除;若出现皱纹,则增加压边力;若出现破裂,则减小压边力或在凹模5和压边圈8上涂润滑油;未破裂的零件,手工平皱后,增加拉深深度继续进行拉深试压;破裂的零件,需要更换,按修整后的毛料重新剪切试压料后进行试压;通过多次试压,并逐次增加拉深深度,直至达到所用拉深模的最终成形状态,记录每次成形的深度和压边力,确定拉深的板料尺寸和形状;
16.第七步,按试压确定的板料尺寸和形状,剪切或铣切拉深板料;按拉深试压时确定的成形过程拉深成形:液压机拉深成形时,按试压记录分步骤拉深,所用零件都按同一深度拉深,取出后手工平皱,然后再按下一深度值拉深,直至达到所用拉深模最终的拉深成形状态。
17.此装置一次成形可以加工两个相同的零件,通过工装上对称摆放的方式,有效抵消了拉深成形过程中带来的形变,避免了板料的断裂,使成形后的零件贴模度小于等于0.5mm,减少人工修整量,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20.图中:1上模座;2吊环;3紧固螺钉;4外导板;5凹模;6螺旋弹簧;7卸料板;8压边圈;9右凸模;10左凸模;11下模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及技术方案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
22.第一步,使用吊车将下模座11吊运至液压机工作平台中心位置上,使用压板将下模座11压紧在工作平台上,保证其在液压机拉深成形过程中不发生位移;然后使用塞尺对下模座11与平台之间的间隙进行检查,确保下模座11与平台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0.3mm;
23.第二步,将准备加工的铝合金板料加工成圆形,保证可以一次拉深成形制出两个零件;将加工好的板料放在左凸模10和右凸模9上面,保证板料直径大于左凸模10和右凸模
9最大轮廓之和的50-100mm,多余的板料用于压边圈8施加压力固定零件毛料;
24.第三步,将上模座1上的连接槽用螺栓与液压机上工作台连接,然后启动液压机将凹模5向下运动,进行试模,使用外导板4两侧限位,保证凹模5可以顺利与液压机下工作台上的左凸模10和右凸模9闭合;根据装置的闭合高度,以及已选择设备的滑块行程,决定是否在设备工作台上增加垫铁;若需要增加垫铁,则根据拉深模外形尺寸,将垫铁每隔200~300mm均匀摆放在工作台上,保证左右对称;
25.第四步,试模合格后使用压边圈8将铝板料压在两者之间,板料与上下模间隙小于等于2mm;
26.第五步,设定液压机压力及首次拉深试压的深度;滑块下行,模具合模,保压超过5秒钟后,滑块上行,模具开启;利用螺旋弹簧6的反作用力,使试压零件从卸料板7中掉出;零件取出后,观察零件的拉深成形情况,是否出现皱纹或破裂;
27.第六步,调整拉深试压条件:根据试压零件的材料流动情况,手工修整未进行拉深的毛料,将材料流动不畅的位置适当去除;若出现皱纹,则增加压边力;若出现破裂,则减小压边力或在凹模5和压边圈8上涂润滑油;未破裂的零件,手工平皱后,增加拉深深度继续进行拉深试压;破裂的零件,需要更换,按修整后的毛料重新剪切试压料后进行试压;通过多次试压,并逐次增加拉深深度,直至达到所用拉深模的最终成形状态,记录每次成形的深度和压边力,确定拉深的板料尺寸和形状;
28.第七步,按试压确定的板料尺寸和形状,剪切或铣切拉深板料;按拉深试压时确定的成形过程拉深成形:液压机拉深成形时,按试压记录分步骤拉深,所用零件都按同一深度拉深,取出后手工平皱,然后再按下一深度值拉深,直至达到所用拉深模最终的拉深成形状态。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