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灯具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0:57: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属于照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长条形台灯为降低蓝光危害,会在透镜中加入大量的扩散剂,致使台灯表面亮度显著下降,从而满足蓝光危害的rg0豁免级别,但是在透镜中加入扩散剂将导致透镜的控光能力大幅下降,使得台灯的出光的均匀性降低。
3.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出一种灯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具,能够降低蓝光危害并提高出光均匀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光源模组和光学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包括光源板、以及若干设置在所述光源板上且朝向所述光学模组一侧的光源,所述光学模组包括光学板和扩散板,所述光学板设置在所述光源板和所述扩散板之间,所述光学板上设有与所述光源一一对应的第一透镜,所述扩散板上设有若干朝向所述光学板凸出设置的第二透镜。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透镜呈半球状,所述第二透镜的底面半径介于0.06-0.1mm之间,所述第二透镜的高度介于0.04-0.08mm之间,相邻两个第二透镜之间的间距小于0.1mm。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透镜的底面半径与所述第二透镜的高度之比位于1-2之间。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透镜包括同轴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朝向所述光源设置且所述出光面形成在所述入光面的外侧,所述入光面朝向所述出光面凹陷,所述出光面的中心朝向所述入光面部分凹陷。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扩散板和所述光学板之间还设有防眩板,所述防眩板上开设有若干供所述第一透镜穿过的通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六边形。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眩板的边缘处设有朝向所述扩散板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有定位部,所述扩散板对应设有与所述定位部配合的定位配合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部为凸设于所述扩散板的侧壁的凸起,所述定位配合部为开设在所述扩散板上的凹槽。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卡接配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光源模组和所述光学模组设置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所述下盖开设有供暴露所述扩散板的出光口,所述壳体中设有光源腔和电源腔,所述光源腔与所述出光口连通,所述电源腔中设有电源模组,所述电源模组与所述光源板相连并为所述光源供电。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具为台灯,所述台灯包括与所述壳体相连
的底座,所述下盖还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与所述出光口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电源腔设置在所述连接口和所述光源腔之间,所述底座通过所述连接口与所述壳体相连。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扩散板上设置透镜,能够有效提高灯具整体照度的均匀性,同时显著减小可视亮度并降低蓝光危害。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灯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19.图4是图1的正视图。
20.图5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图5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灯具中扩散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灯具的配光曲线示意图。
24.图9是本实用新型灯具的照度均匀性的测试图。
25.附图标记:
26.100、灯具;
27.10、壳体;11、上盖;111、卡接部;112、散热筋;12、下盖;121、滑槽;122、出光口;123、连接口;
28.20、光源模组;21、光源板;22、光源;
29.30、光学模组;31、光学板;311、第一透镜;32、扩散板;321、第二透镜;322、凹槽;33、防眩板;331、通孔;332、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31.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32.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3.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灯具100,所述灯具100优选为台灯,所述台灯包括灯头以及与所述灯头相连的底座(未图示)。
34.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灯头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分为可拆卸连接的上盖11和下盖12,所述上盖11的内壁上设有卡接部111,所述下盖12对应设有供所述卡接部111穿过的滑槽121,所述卡接部111能够与所述滑槽121卡接配合,以使得所述上盖11与所述下盖12进行固定。
35.所述上盖11和所述下盖12之间设有光源腔和电源腔,所述光源腔位于所述壳体10的一端,所述光源腔中设有光源模组20和光学模组30,所述电源腔中设有电源模组,所述电源模组与所述光源模组20通过电线电性连接,以便所述电源模组为所述光源模组20供电。
36.所述上盖11中设有散热筋112,所述散热筋112沿所述壳体10的延伸方向自所述光源腔延伸至所述电源腔,所述散热筋112与所述光源模组20抵接,以便于进行散热。当然,所述散热筋112也可以与所述电源模组抵接,并为所述电源模组散热,具体不做限制。所述下盖12上开设有出光口122和连接口123,所述连接口123与所述出光口122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出光口122与所述光源腔连通,使得所述光源模组20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出光口122射出。所述电源腔设置在所述连接口123和所述光源腔之间,所述底座通过所述连接口123与所述灯头相连,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底座伸入所述灯头与所述灯头固定连接,同时以便于所述灯头调节相对于所述底座的角度,此外,也便于所述电源模组中的电线通过所述底座与外部线缆相连。
37.结合图2至图6所示,所述光源模组20包括光源板21,所述光源板21与所述散热筋112抵接并通过螺栓与所述散热筋112进行固定,所述光源板21的长度与所述光源腔的长度大致相同,较佳地,所述光源板21沿所述壳体10的延伸方向部分延伸至所述电源腔中,以便于所述光源板21与所述电源模组相连。所述光源板21上设有若干光源22,所述光源22可以是led灯珠,所述光源22呈阵列分布且朝向所述光学模组30设置。
38.所述光学模组30包括光学板31和扩散板32,所述光学板31和所述扩散板32在所述光源板21上的正投影重叠,且所述光学板31设置在所述光源板21和所述扩散板32之间,所述光源22发出的光线依次穿过所述光学板31和所述扩散板32后,从所述出光口122射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扩散板32与所述出光口122抵接以使得所述扩散板32露出,且所述扩散板32的面积大于所述出光口122的面积。
39.所述光学板31包括平板以及阵列设置在所述平板上的第一透镜311,所述第一透镜311的分布与所述光源22一一对应,即,当所述光学板31和所述光源板21贴合时,每个第一透镜311罩设在每个光源22上,使得所述光源22发出的光线仅通过所述光学板31上的第一透镜311射出。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所述平板仅用于使所述第一透镜311均位于同一平面并使其模块化,所述平板和所述第一透镜311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组装拼接而成,具体不做任何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311在制备过程中加入了扩散剂,以此降低蓝光危害。所述第一透镜311包括同轴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朝向所述光源22设置且所述出光面形成在所述入光面的外侧,所述入光面朝向所述出光面凹陷,所述出光面的中心朝向所述入光面部分凹陷,以此减弱所述第一透镜311中心的光照强度,使得出光更加均匀。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所述入光面的界面和所述出光面的界面上分别产生两次折射,以实现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的扩散。
40.如图7所示,为进一步提高出射光线的均匀性,所述扩散板32上设有若干朝向所述光学板31凸出设置的第二透镜321,同样地,所述扩散板32和所述第二透镜321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组装拼接而成,具体不做任何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透镜321并不与所述光源22或者所述第一透镜311一一对应,但所述第二透镜321在所述扩散板32上仍密铺设置,以此使得出射光线更加均匀。
41.所述第二透镜321呈半球状,所述第二透镜321的底面为圆形且与所述扩散板32贴
合,所述第二透镜321的底面半径r位于0.06-0.1mm之间,优选为0.08mm,所述第二透镜321的高度h位于0.04-0.08mm之间,优选为0.06mm,所述第二透镜321的底面半径与所述第二透镜321的高度之比位于1-2之间,相邻两个第二透镜321之间的间距小于0.1mm,以此减小光线的扩散角。
42.所述光学模组30还包括防眩板33,所述防眩板33设置在所述扩散板32和所述光学板31之间,所述防眩板33上开设有若干供所述第一透镜311穿过的通孔331,所述防眩板呈蜂窝状,所述通孔331呈六边形设置且密铺,所述光源22发出的光线仅能通过对应的第一透镜311射出,并且防止相邻第一透镜311的出射光线产生串扰。
43.所述防眩板33的边缘处设有朝向所述扩散板32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有凸出设置的定位部332,所述定位部332为凸设于所述扩散板32的侧壁的凸起,所述扩散板32对应设有与所述定位部332配合的定位配合部,所述定位配合部为开设在所述扩散板32上的凹槽322,所述定位部332设置在所述防眩板33的一侧且非对称设置,所述凹槽322同样设置在所述扩散板32的一侧且非对称设置,以使得所述防眩板33和所述扩散板32的配合方式唯一。
4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扩散板32上设置透镜,能够有效提高灯具100整体照度的均匀性,同时显著减小可视亮度并降低蓝光危害。
4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