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组件边框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2:22: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组件边框。


背景技术:

2.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光伏板组件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钢化玻璃、eva以及透明tpt背板重叠而成,光伏板组件四周套设有合金边框,光伏板组件安装时直接将合金边框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至光伏支架上。
3.当前合金边框是由板材挤压或弯折而成,由于合金边框需要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一般板材的厚度控制在1.5-2mm之间。
4.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对厚度达到1.5mm的板材进行挤压或折弯较为困难,造成边框的生产成本高,若降低板材的厚度又会影响边框的强度,达不到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在满足边框强度的同时提升生产的便利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组件边框。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组件边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组件边框,包括外周框和设置在外周框内部的内支撑架,所述外周框由若干个首尾相接的外框型材拼接而成,所述内支撑架由若干个纵横交错的内框型材拼接而成,所述内支撑架将所述外周框内部分隔成若干个用于安装光伏组件的空格;
8.每个所述外框型材均包括连接部、设置在连接部上的支撑部、设置在支撑部中间的承托部和设置在支撑部顶部的夹持部,所述连接部上穿设有连接光伏支架的连接件,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承托部之间形成夹持光伏组件边缘处的夹持腔,所述外框型材上除所述承托部外,其余各部位均由两层板材构成。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框型材利用单层厚度更小的板材设计成双层的结构,单层型材的厚度降低至0.5-1mm,使得边框的加工更加方便,成本更低,同时双层结构的外框型材强度也得以保证,最终满足边框强度要求的同时方便了板材的弯折,提升了生产的便利性。此外,直接利用夹持腔夹持光伏板组件,利用连接件连接连接部和光伏支架,使边框安装更加方便。
10.可选的,所述承托部呈三角形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承托部呈三角形设置,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提升承托部的强度,减小承托部受到光伏组件的重力后产生变形的可能性。
12.可选的,所述夹持部呈弧形设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夹持部设置呈弧形,且夹持部板材的厚度更小,从而使夹持部具有弹性,在夹持光伏组件时,使夹持部与光伏组件之间存在微量的干涉,从而使光
伏组件夹持更加牢固,密封性也得以提升。
14.可选的,所述夹持部靠近所述承托部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密封层。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密封层对夹持部和光伏组件的连接处进行密封,从而减小夹持部和光伏组件的连接处产生进水的可能性。
16.可选的,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内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卷边,所述防水卷边处至少为三层板材。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水卷边对外框型材进行防水,减小外框型材内部进水的可能性。
18.可选的,所述内框型材包括两个相背设置的支撑型材和设置在两个支撑型材之间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覆盖两个所述支撑型材的连接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个支撑型材对内框型材两侧的光伏组件进行支撑,利用密封盖覆盖两个支撑型材的连接处,减小两个支撑型材之间产生漏水的可能性。
20.可选的,两个所述支撑型材的连接处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覆盖所述两个所述支撑型材的连接处,所述压板上穿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连接所述压板与光伏支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压板同时压紧两个支撑型材,再通过固定件将压板连接在光伏支架上,从而使内框型材固定更加方便。
22.可选的,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内支撑架的一侧向上翘起,使其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导水槽。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水槽在雨天时对连接部上的雨水进行导流,使导水槽内部的雨水沿设定的路径流动,方便边框应用于建筑等对雨水需要导流的场合。
24.可选的,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内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覆盖所述导水槽设置。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延伸部覆盖导水槽设置,可减少进入导水槽的雨水量,减小导水槽内部的排水压力。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将外框型材利用单层厚度更小的板材设计成双层的结构,单层型材的厚度降低至0.5-1mm,使得边框的加工更加方便,成本更低,同时双层结构的外框型材强度也得以保证,最终满足边框强度要求的同时方便了板材的弯折,提升了生产的便利性,此外,直接利用夹持腔夹持光伏板组件,利用连接件连接连接部和光伏支架,使边框安装更加方便;
28.2.将承托部呈三角形设置,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提升承托部的强度,减小承托部受到光伏组件的重力后产生变形的可能性;
29.3.将夹持部设置呈弧形,且夹持部板材的厚度更小,从而使夹持部具有弹性,在夹持光伏组件时,使夹持部与光伏组件之间存在微量的干涉,从而使光伏组件夹持更加牢固,密封性也得以提升。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体现外框型材结构的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体现内框型材结构的示意图。
3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体现外框型材结构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01、光伏组件;1、外周框;2、内支撑架;3、外框型材;31、连接部;311、连接件;312、防水卷边;32、支撑部;33、承托部;34、夹持部;341、密封层;35、夹持腔;36、导水槽;37、延伸部;4、内框型材;41、支撑型材;42、密封盖;43、压板;431、限位部;44、固定件;5、密封胶块。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组件边框。
39.实施例1
40.参照图1,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组件边框包括外周框1和内支撑架2,外周框1为方形框,外周框1由首尾相接的外框型材3拼接而成,两个外框型材3互相靠近的一端通过45
°
的斜面进行密封拼接。内支撑架2设置在外周框1内部,内支撑架2由纵横交错的内框型材4拼接而成,本实施例内支撑架2呈十字形设置,内支撑架2将外周框1内部分隔成四个用于安装光伏板组件01的空格。
41.参照图2,外框型材3由铝合金板材通过弯折成型,且工作人员抓取的弯折处均通过圆弧过渡,可减小工作人员安装时被划伤的可能性。每个外框型材3均包括连接部31、支撑部32、承托部33和夹持部34,外框型材3上除承托部33外,其余各部位均由两层板材构成,从而可利用厚度小于1mm的板材进行弯折成型,加工更加方便,同时也保证了外框型材3的结构强度。
42.参照图1和图2,每个连接部31上均穿设有若干个连接件311,本实施例连接件311为螺钉,利用螺钉穿过连接部31将外框型材3可拆卸连接在光伏支架上。在每个连接部31靠近内支撑架2的一侧弯折有防水卷边312,防水卷边312处至少为三层板材,本实施例以四层为例,利用防水卷边312减小外框型材3内部进水的可能性。每个连接部31远离外周框1内圈的一侧均向上翘起,使翘起的部位与支撑部32之间形成导水槽36,从而方便对雨水进行引流。
43.参照图2,承托部33设置在支撑部32中间,承托部33呈单层的三角形设置。夹持部34设置在支撑部32顶部,夹持部34呈弧形设置,夹持部34与承托部33之间形成夹持腔35,夹持腔35用于夹持光伏组件01的边缘处。将夹持部34弯折成弧形,将承托部33弯折成三角形的形状,在夹持光伏组件01时,可使夹持部34与光伏组件01之间存在微量的干涉,从而使光伏组件01夹持更加牢固,同时对光伏组件01支撑更加稳定。
44.参照图2,为了提升夹持部34和光伏组件01连接处的密封性,在夹持部3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层341,密封层341位于夹持部34靠近承托部33的一侧,本实施例密封层341为橡胶层,利用密封层341与光伏组件01之间的干涉提升夹持部34和光伏组件01之间的密封性。
45.参照图1和图3,每个内框型材4均包括两个支撑型材41和密封盖42,两个支撑型材41相背设置,支撑型材41由铝合金板材通过弯折成型,其中一个支撑型材41的结构与外框型材3的结构一致,另一个支撑型材41与外框型材3之间的区别是:其支撑部32的顶端弯折
形成密封盖42,密封盖42覆盖两个支撑型材41的连接处,从而减小两个支撑型材41之间产生漏水的可能性。在每个支撑型材41与外框型材3的连接处以及相邻两个支撑型材41的连接处均固定设置有密封胶块5,使整个边框密封性更佳。
46.参照图3,为了方便对内框型材4进行固定,在两个支撑型材41的连接处沿连接处的缝隙设置有若干个压板43,每个压板43均与内框型材4上的防水卷边抵触,每个压板43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限位部431,两个限位部431相互靠近的一侧与内框型材4上的防水卷边抵触。在每个压板43上均设置有固定件44,本实施例固定件44为螺钉,利用螺钉穿过压板43将压板43可拆卸连接在光伏支架上,实现对内框型材4的固定。
4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组件边框的实施原理为:利用厚度更小的板材弯折成双层的外框型材3和支撑型材41,使得边框的加工更加方便,同时双层结构的外框型材3强度也得以保证,利用弧形的夹持部34和三角形的承托部33提升了光伏组件01的夹持稳定性,也提升了夹持部34与光伏组件01连接处的密封性,使边框的整体性能得到提升。
48.实施例2
49.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外框型材3的支撑部32上远离内支撑架2的一侧弯折有延伸部37,且延伸部37覆盖导水槽36设置。
50.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利用延伸部37覆盖导水槽36设置,可减少进入导水槽36的雨水量,减小导水槽36内部的排水压力。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