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医用中医内科头部施针辅助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14:50: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中医内科头部施针辅助支架。


背景技术:

2.头针是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有的是根据脏腑经络理论,在头部选取相关经穴进行治疗。有的是根据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在头皮上划分出相应的刺激区进行针刺,再进行施针的时候,为了能够准确、快速地刺入,需要将患者头部相对固定,一般是由医师一手托住患者下巴,一手进行施针,该过程需要医师的手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以保证患者头部位置固定,对于一些经验不是很足,手部稳定性一般的医师,操作起来会存在一定困难。
3.因此出现了用于固定头部,以保证在施针过程中头部稳定的辅助支架,经检索,专利号cn208974605u公开了一种医用中医内科头部施针辅助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侧固定有椅子、对称的立柱和圆柱固定块,所述椅子在对称的所述立柱之间,对称的所述立柱上部分别设置有竖滑槽,两个所述竖滑槽内分别嵌有h形滑块,两个所述h形滑块的内侧分别通过轨道固定连接圆环,两个所述轨道内分别设置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一侧分别通过圆杆固定连接弧形夹持块,两个所述滑块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圆柱。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医用中医内科头部施针辅助支架。
4.该装置虽然能够实现患者在头部施针时对头部的固定,但是其中的螺杆和立柱会占用弧形夹持块周侧较多的位置,即在患者头部固定后,患者的头部周侧存在较多的机构,对于医师进行施针时,会存在一定阻碍,特别是在施针过程中的捻针,手肘放置及其不便。
5.基于此,开发一种能够实现对患者头部固定,并且便于医师施针,特别是捻针过程中手肘放置的医用中医内科头部施针辅助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一种够实现对患者头部固定,并且便于医师施针,特别是捻针过程中手肘放置的医用中医内科头部施针辅助支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医用中医内科头部施针辅助支架,虽然能够实现患者在头部施针时对头部的固定,但是其中的螺杆和立柱会占用弧形夹持块周侧较多的位置,即在患者头部固定后,患者的头部周侧存在较多的机构,对于医师进行施针时,会存在一定阻碍,特别是在施针过程中的捻针,手肘放置及其不便。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中医内科头部施针辅助支架,包括横杆,所述横杆前端固定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转轴,转轴沿前后方向,转轴与托板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夹臂,夹臂端部设有夹块,转轴上靠近后侧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两个转轴上的第一齿轮相对位置一前一后,第一齿轮底部设有双侧齿条,双侧齿条与横杆沿横向滑动连接,双侧齿条顶部与第一齿轮对应位置设有第一卡齿,并通过第一卡齿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双侧齿条一侧面设有第二卡齿,两个双侧齿条上的第二卡齿相对位置一前一后,并通过第二卡齿共同啮合连接有一个第二齿轮,所述第二
齿轮依次连接有驱动电机和控制装置,所述驱动电机和控制装置固定连接于横杆,双侧齿条底部固定连接有朝向前侧的托肘板。
8.优选的,还包括有沿竖直方向的滑轨,所述滑轨背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滑轨内滑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横杆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滑轨底部设有沿竖直方向的气缸,所述气缸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9.优选的,所述横杆包括铰接的两根杆体,两根杆体对应位置设有螺纹插孔,并配有螺纹插销,转动0
°
时,两根杆体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转动0
°
和90
°
时,两根杆体能够通过插销插孔固定。
10.优选的,所述托板上设有软垫。
11.优选的,所述托板两侧设有轴套,转轴转动设于轴套内。
12.优选的,一个转轴连接有两个夹臂,两个夹臂端部之间转动设置夹块,所述夹块呈圆柱状。
13.优选的,所述横杆底部开设有槽,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槽内。
14.优选的,所述横板底部设有两个滑槽,双侧齿条顶部设有滑片,并通过滑片与对应的滑槽滑动连接。
15.优选的,托肘板前侧与托板平齐。
16.优选的,托肘板前侧滑动设置有拉板。
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托板和两个夹块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具体通过控制驱动电机依次带动双侧齿条、第一齿轮、转轴、夹臂带动夹块运动,使两个夹块对患者脸颊处进行夹固,能够适用于不同脸型的患者;头部周围仅存在夹块,头顶周围空间大,便于施针;在夹块对患者脸颊进行夹固的时候,托肘板会向两侧伸出,便于医师将手肘放在托肘板上,进行捻针操作,使医生较为省力。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中托板与各部件连接关系的正视图。
20.图中:1.滑块、2.横杆、3.控制装置、4.双侧齿条、41.第一卡齿、42.第二卡齿、43.滑片、5.转轴、6.第一齿轮、7.夹臂、8.夹块、9.轴套、10.托肘板、101.拉板、11.托板、12.软垫、13.第二齿轮、14.滑轨、15.固定板、16.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24.如图1、图2所示,一种医用中医内科头部施针辅助支架,包括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的横杆2,所述横杆2前端固定设置有托板11,所述托板11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转轴5,转轴5沿前后方向,转轴5与托板11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夹臂7,夹臂7远离转轴5的端部设有夹块8,转轴5上靠近后侧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6,两个转轴5上的第一齿轮6相对位置一前一后,第一齿轮6底部设有双侧齿条4,双侧齿条4与横杆2沿横向滑动连接,双侧齿条4顶部与第一齿轮6对应位置设有第一卡齿41,并通过第一卡齿41与第一齿轮6啮合连接,双侧齿条4一侧面设有第二卡齿42,两个双侧齿条4上的第二卡齿42相对位置一前一后,本实施例中为相对左侧的双侧齿条4的前侧设置第二卡齿42,相对右侧的双侧卡齿4的后侧设置第二卡齿42,并通过第二卡齿42共同啮合连接有一个第二齿轮13,所述第二齿轮13依次连接有驱动电机16和控制装置3,所述控制装置3包括控制驱动电机16正反转的控制器和相应的控制按钮,所述驱动电机16和控制装置3固定连接于横杆2,双侧齿条4底部固定连接有朝向前侧的托肘板1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双侧齿条4的顶部和一侧设置的卡齿,只需要在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13的活动范围内设置即可,不需要覆盖整个顶部和一侧。
25.工作原理,通过控制装置控制驱动电机16转动,驱动电机16带动第二齿轮13转动,第二齿轮13转动时通过第二卡齿42带动双侧齿条4运动,双侧齿条4通过第一卡齿41带动第一齿轮6转动,第一齿轮6带动转轴5转动,转轴5带动夹臂7转动,夹臂7带动夹块8转动。
26.具体使用时,首先将横杆2远离托板11一端进行固定,可固定在墙体上,平时夹块8位于托板11的下方,托肘板10的大部分也收纳在托板11的正下方,起到一定的收纳作用,在进行固定头部时,从前方,使患者面对后方,将下巴放在托板的中部,操作控制装置3,带动夹块8从托板11下方向托板11上方中间处转动,转动时如图1所示,双侧齿条4向外侧移动,从而带动托肘板10逐渐移出托板11的下方,在夹块8与患者皮肤接触,能够起到固定作用后,控制驱动电机16停止转动,完成固定,并且托肘板10大部分也从两侧伸出,然后在进行施针即可,避免施针过程中患者头部晃动,且固定点为下巴和脸颊处,头顶周围无遮挡,施针方便,而在捻针的时候,由于一般要进行几分钟的操作,医师可将肘部放在托肘板10上进行操作,能够避免医师手臂长时间悬空,为医师节省体力。
27.优选的,还包括有沿竖直方向的滑轨14,所述滑轨14背部设有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滑轨14内滑动设有滑块1,所述滑块1与横杆2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滑轨14底部设有沿竖直方向的气缸,所述气缸与滑块1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与控制装置3电连接;通过固定板15使用螺栓与墙体固定实现固定横杆2,通过控制气缸的运动行程,能够调节横杆2的高度,从而调节托板12的高度,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使用灵活性更高。
28.优选的,所述横杆2包括铰接的两根杆体,两根杆体对应位置设有螺纹插孔,并配有螺纹插销,转动0
°
时,两根杆体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转动0
°
和90
°
时,两根杆体能够通过插
销插孔固定;具体使用时,可转动90
°
后固定再进行使用,即两根杆体垂直,可以避免患者在被固定时面对横杆2,而是面对一个较为空旷的空间,该空间可以设置电视,或坐人与患者进行交谈,从而避免患者在施针过程中感到无聊,提高患者在施针过程中的舒适性。
29.优选的,所述托板11上设有软垫12,可以是海绵垫、橡胶垫等,提高患者下巴的舒适性。
30.优选的,所述托板11两侧设有轴套9,转轴5转动设于轴套9内,一个转轴5连接有两个夹臂7,两个夹臂7端部之间转动设置夹块8,所述夹块8呈圆柱状,在夹块8与患者脸颊接触并夹紧时,夹块8能够发生一定转动,减小与患者脸颊之间的摩擦,固定效果好,并且患者脸颊部较为舒适。
31.优选的,所述横杆2底部开设有槽,所述驱动电机16设置在槽内,能够减小外部空间的占用。
32.优选的,所述横板2底部设有两个滑槽,可为t形滑槽,双侧齿条4顶部设有滑片43,并通过滑片43与对应的滑槽滑动连接,滑片43呈t形,实现双侧齿条4的限位和滑动连接。
33.优选的,托肘板10前侧与托板11平齐,在患者将下巴放在托板11上时,托肘板10不会阻碍患者脖子的位置。
34.优选的,托肘板10前侧滑动设置有拉板101,在对头部施针包括对后脑勺位置,在固定患者脸颊后,通过拉出拉板101可以增大托肘的位置,便于医师对患者整个头部的施针操作,在收纳时可以将拉板101收纳,减小装置的空间占用。
35.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