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安装板组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12:27: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板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2.车辆的整车轻量化越来越受市场的欢迎,是未来市场的开发方向之一。
3.卷收器是车辆安全带的核心组件,其具有紧急锁止功能,卷收器安装在卷收器安装板上,卷收器安装板与车辆c柱加强板和车辆d柱加强板均连接;背门铰链用于将车辆的后背门连接在车身上,背门铰链安装在铰链安装板上,铰链安装板与车身顶盖后横梁连接。
4.然而,卷收器安装板和铰链安装板均采用较厚钣金材料,重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安装板组件及车辆,将卷收器和背门铰链共同安装在安装板本体上,实现减重和轻量化设计。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安装板组件,其包括:安装板本体、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安装板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区域、第二安装区域、第一加强区域、以及第二加强区域,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和所述第二安装区域间隔且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用于安装卷收器,所述第二安装区域用于安装背门铰链;所述第一加强区域围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四周,所述第一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区域;所述第二加强区域围设在所述第二安装区域的四周,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加强区域。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区域设置有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用于与所述卷收器的第一装配孔相匹配;所述第一加强区域围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的孔边缘。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本体,所述第一加强板本体上设置有让位口,所述第一安装通孔通过所述让位口显露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域。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区域还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用于与所述卷收器的第一装配件相匹配。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孔围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的四周。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安装区域朝向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方向上,所述限位孔的孔径逐渐增大。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孔包括梯形孔。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区域设置有第二安装通孔和连接孔,所述第二安装通孔用于与所述背门铰链相匹配,所述背门铰链容纳于所述第二安装通孔中;所述连接孔用于与所述背门铰链的第二装配孔相匹配;所述第二加强区域围设在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和所述连接孔的孔边缘。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孔围设在所述第二安装通孔的四周。
16.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以上所阐述的安装板组件。
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板组件及车辆,安装板组件的安装板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区域、第二安装区域、第一加强区域、以及第二加强区域,第一安装区域和第二安装区域间隔且相邻设置,第一安装区域用于安装卷收器,第二安装区域用于安装背门铰链;第一加强区域围设在第一安装区域的四周,第一加强板设置在第一加强区域;第二加强区域围设在第二安装区域的四周,第二加强板设置在第二加强区域。将卷收器和背门铰链共同安装在安装板本体上,并在卷收器安装位和背门铰链安装位分别设置各自的加强板,实现减重和轻量化设计的同时,满足装配的强度需求。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板组件的第一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板组件的第一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板组件的第二安装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00:安装板本体;
26.200:第一加强板;
27.300:第一辅助加强板;
28.400:第二辅助加强板;
29.101:第一安装区域;
30.102:第二安装区域;
31.103:第一加强区域;
32.104:第二加强区域;
33.105:第一连接板;
34.106:第二连接板;
35.107:第三连接板;
36.108:第三加强区域;
37.109:第五加强区域;
38.201:第一加强板本体;
39.202:让位口;
40.1011:第一安装通孔;
41.1012:限位孔;
42.1013:第一连接螺栓;
43.1021:第二安装通孔;
44.1022:连接孔;
45.1023:第二连接螺栓;
46.10121:第一限位孔;
47.10122:第二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48.正如背景技术中所阐述的,相关技术中的卷收器安装板和铰链安装板有重量较大的问题,经技术人员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卷收器通过螺接装配在卷收器安装总成上,卷收器安装总成包括卷收器安装板、以及焊接在卷收器安装板上的卷收器加强板;背门铰链通过螺接装配在铰链安装总成上,铰链安装总成包括铰链安装板、以及焊接在铰链安装板上的铰链加强板;其中,卷收器安装总成和铰链安装总成分开单独设计,又均采用较厚钣金材料制成,导致重量较大,不利于电动汽车减重和轻量化要求。
49.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板组件,通过调整卷收器和背门铰链在车身的布置位置,减小卷收器和背门铰链在车身安装空间内彼此的距离,并将卷收器安装板和铰链安装板集成在一起,使得卷收器和背门铰链安装在同一个安装板上,实现减重和轻量化设计的同时,减少了焊接工艺;同时,在卷收器安装位和背门铰链安装位分别设置各自的加强板,满足装配的强度需求,提高了卷收器和背门铰链的安装稳定性以及整车的刚度和强度。
50.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板组件,参考图1和图2,图1和图2均为安装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安装板组件包括安装板本体100,安装板本体10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区域101和第二安装区域102,第一安装区域101和第二安装区域102间隔一定距离,且相邻设置;卷收器安装在第一安装区域101,背门铰链安装在第二安装区域102;其中,根据卷收器和背门铰链在车身的布置位置,在不影响卷收器和背门铰链安装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卷收器和背门铰链在车身安装空间内彼此的距离,使得卷收器和背门铰链均装配在安装板本体100上。
52.安装板本体100上还设置第一加强区域103,第一加强区域103围设在第一安装区域101的四周;安装板组件还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设置在第一加强区域103,第一加强板用于加强卷收器的安装强度。
53.安装板本体100上还设置有第二加强区域104,第二加强区域104围设在第二安装区域102的四周,安装板组件还包括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设置在第二加强区域104,第二加强板用于加强背门铰链的安装强度。
54.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板组件,其安装板本体10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区域
101、第二安装区域102、第一加强区域103、以及第二加强区域104,第一安装区域101和第二安装区域102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第一安装区域101用于安装卷收器,第二安装区域102用于安装背门铰链;第一加强区域103围设在第一安装区域101的四周,第一加强板设置在第一加强区域103;第二加强区域104围设在第二安装区域102的四周,第二加强板设置在第二加强区域104。将卷收器和背门铰链共同安装在安装板本体100上,并在卷收器安装位和背门铰链安装位分别设置各自的加强板,实现减重、减少焊接工艺、轻量化设计的同时,满足装配的强度需求,提高了卷收器和背门铰链的安装稳定性以及整车的刚度和强度。
5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区域101可以是一个安装点位,连接件与该安装点位连接,使得卷收器设置在第一安装区域101内,此时第一加强区域103围设在该安装点位的四周,确保安装点位的连接强度。
56.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区域101和第二安装区域10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辅助加强板300,确保安装板本体100在受到外界作用力的时候,安装板本体100的各个区域具有相同的安装强度;同时能够避免卷收器和背门铰链安装后(或使用过程中),第一安装区域101和第二安装区域102之间出现弯折或断裂。
57.另外,卷收器和背门铰链均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板本体100上,方便安装和维修。
58.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区域101设置有第一安装通孔1011,第一安装通孔1011用于与卷收器的第一装配孔相匹配;装配时,将卷收器置于第一安装区域101内,且对准卷收器的第一装配孔与第一安装通孔1011,使得连接件穿设过第一装配孔和第一安装通孔1011,最终将卷收器固定在安装板本体100上。
59.此时,第一加强区域103围设于第一安装通孔1011的孔边缘,确保连接强度。
60.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区域101还设置有限位孔1012,限位孔1012用于与卷收器的第一装配件相匹配;装配时,将卷收器置于第一安装区域101上,卷收器的第一装配件(可以是防转翻边)插接在限位孔1012内,卷收器的第一装配孔与第一安装通孔1011将自动对准,连接件穿设过第一装配孔和第一安装通孔1011,将卷收器紧固在安装板本体100上;限位孔1012能够对卷收器的安装进行定位(使得第一装配孔与第一安装通孔1011对准)的同时,还能防止安装后的卷收器发生偏转,或发生晃动,提高了卷收器的装配稳定性。
61.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限位孔1012可以包括多个,多个限位孔1012围设在第一安装通孔1011的四周。也就是说,卷收器的第一装配件(防转翻边)包括多个,每个第一装配件均对应一个限位孔1012,进一步确保卷收器的装配稳定性。
62.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二安装区域102朝向第一安装区域101的方向上,限位孔1012的孔径逐渐增大。装配时,卷收器置于第一安装区域101上,卷收器的第一装配件(可以是防转翻边)插接在限位孔1012孔径较大的区域内,之后第一装配件朝向限位孔1012孔径较小的区域移动,卷收器的第一装配孔与第一安装通孔1011自动对准,连接件穿设过第一装配孔和第一安装通孔1011,将卷收器紧固在安装板本体100上。限位孔1012能够对卷收器的安装进行精准定位(使得第一装配孔与第一安装通孔1011对准)的同时,还能防止安装后的卷收器发生偏转,或发生晃动,提高了卷收器的装配稳定性;同时,孔径较大的限位孔1012区域使得第一装配件的插接更加方便。
63.需要说明的是,卷收器的第一装配件(防转翻边)与限位孔1012的形状尺寸均相匹配。
64.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限位孔1012还可以包括梯形孔。
65.请参考图3,图3为安装板组件的第一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限位孔1012可以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限位孔10121和第二限位孔10122,在第二安装区域102朝向第一安装区域101的方向上,第一限位孔10121的孔径大于第二限位孔10122的孔径,第一限位孔10121和第二限位孔10122直径为非平滑过渡;装配时,卷收器置于第一安装区域101上,卷收器的第一装配件(防转翻边)插接在第一限位孔10121内,第一装配件从第一限位孔10121朝向第二限位孔10122移动,并卡接在第二限位孔10122内时,有明显的过渡痕迹,能够为技术人员提供已装配到位的信息,实现精准定位的同时使得第一装配件的插接更加方便。
66.继续参考图3和图4,图4也为安装板组件的第一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200包括第一加强板本体201,第一加强板本体201上设置有让位口202,第一安装通孔1011通过让位口202显露于第一安装区域101。也就是说,第一加强板本体201与第一安装通孔1011的孔边缘具有一定的距离,避免影响卷收器的安装。
67.其中,让位口202可以是u型口。
68.另外,连接件可以是第一连接螺栓1013,卷收器的第一装配孔与第一安装通孔1011自动对准,第一连接螺栓1013穿设过第一装配孔和第一安装通孔1011,将卷收器紧固在安装板本体100上。
69.请参考图2和图5,图5为安装板组件的第二安装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正面,图5为背面);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区域102设置有第二安装通孔1021和连接孔1022,第二安装通孔1021用于与背门铰链相匹配,背门铰链容纳于第二安装通孔1021中;连接孔1022用于与背门铰链的第二装配孔相匹配。装配时,背门铰链穿过第二安装通孔1021并容置在第二安装通孔1021中,背门铰链上还具有连接部,连接部抵接在第二安装通孔1021的边缘,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第二装配孔与连接孔1022相对应,第二连接螺栓1023与第二装配孔和连接孔1022均连接,以将背门铰链紧固在安装板本体100上。
70.此时,第二加强区域104围设在第二安装通孔1021和连接孔1022的孔边缘,确保第二连接螺栓1023的连接强度。
71.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孔1022可以包括多个,多个连接孔1022围设在第二安装通孔1021的四周。也就是说,背门铰链的第二装配孔包括多个,每个第二装配孔均对应一个连接孔1022,进一步确保背门铰链的装配稳定性。
72.继续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板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板105、第二连接板106和第三连接板107,第一连接板105用于与车身的d柱加强板连接,第二连接板106用于与车身的c柱加强板连接,第三连接板107用于与车身的后顶横梁连接;第一连接板105上具有第三加强区域108,第二连接板106上具有第四加强区域(图中未示出),第三连接板107上具有第五加强区域109,第三加强区域108、第四加强区域、第五加强区域109上均设置有加强板,确保安装板本体100的装配强度。
73.继续参考图5,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第三连接板107和安装板本体10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辅助加强板400,确保安装板本体100在受到外界作用力的时候,安装板本体100的各个区域具有相同的安装强度;同时能够避免安装板本体100在使用过程中,第三连接板107和安装板本体100之间之间出现弯折或断裂。
74.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板本体100与第一连接板105、第二连接板106和第三连接板
107一体成型。
7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所阐述的安装板组件。
76.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板组件及车辆,安装板组件的安装板本体10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区域101、第二安装区域102、第一加强区域103、以及第二加强区域104,第一安装区域101和第二安装区域102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第一安装区域101用于安装卷收器,第二安装区域102用于安装背门铰链;第一加强区域103围设在第一安装区域101的四周,第一加强板设置在第一加强区域103;第二加强区域104围设在第二安装区域102的四周,第二加强板设置在第二加强区域104。将卷收器和背门铰链共同安装在安装板本体100上,并在卷收器安装位和背门铰链安装位分别设置各自的加强板,实现减重、减少焊接工艺、轻量化设计的同时,满足装配的强度需求,提高了卷收器和背门铰链的安装稳定性以及整车的刚度和强度。
77.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78.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79.一般而言,应当至少部分地由语境下的使用来理解术语。例如,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描述单数的意义的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描述复数的意义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的组合。类似地,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还可以将诸如“一”或“所述”的术语理解为传达单数用法或者传达复数用法。
80.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公开中的“在
……
上”、“在
……
以上”和“在
……
之上”,以使得“在
……
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
……
以上”或者“在
……
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81.此外,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方”、“以上”、“上方”等,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如图所示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附图所示的取向之外的处于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装置可以具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取向上),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以同样被相应地解释。
8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