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逃生救援系统及逃生救援方法

2022-11-16 15:17: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安全逃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逃生救援系统及逃生救援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住房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因此近年来城市中的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由于建筑物的楼层过高以及建筑物本身的桶状结构的原因,不利于防火和防灾,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3.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架设索道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但利用索道进行救援时索道需要保持一定的斜度,而建筑物的楼层越高其垂直高度就越大,此时救援的难度也越大,且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因此,如何解决逃生设备由于高度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对处于高层建筑上的人员进行救援,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逃生救援系统及逃生救援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逃生设备由于高度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对处于高层建筑上的人员进行救援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逃生救援系统,所述逃生救援系统包括:
7.逃生空间和逃生舱,所述逃生舱通过导引轨道在所述逃生空间内运行,所述逃生空间设置在建筑物内部;
8.所述逃生空间,用于在接收到撤离信号时,将逃生舱运送至等待区接收待撤离人员;
9.所述逃生空间,用于在检测到所述逃生舱的舱门关闭时,将所述逃生舱运送至预设安全区域。
10.可选地,所述逃生舱包括:舱体、显示部件、控制部件、驱动部件和连接部件;
11.其中,所述显示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和所述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舱体内部,所述连接部件设置在所述舱体和所述驱动部件之间;
12.所述显示部件,用于显示所述逃生舱当前运行状态,并对所述逃生舱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的报警信号进行显示;
13.所述控制部件,用于在接收到基于所述报警信号输入的控制接管指令时,根据所述控制接管指令控制所述驱动部件向所述逃生舱施加驱动力,以使所述逃生舱通过所述连接部件沿所述导引轨道在所述逃生空间内移动。
14.可选地,所述逃生空间包括:等待区、运行空间、转运空间和停靠区,所述运行空间包括导引轨道和移动平台,所述转运空间包括载运平台;
15.所述载运平台,用于在接收到撤离信号时,将逃生舱从所述停靠区运送至所述等
待区接收待撤离人员;
16.所述移动平台,用于在检测到所述逃生舱的舱门关闭时,将所述逃生舱运送至所述运行空间内,以使所述驱动部件进入所述导引轨道内;
17.所述移动平台,用于在检测到所述逃生舱受力达到平衡时脱离所述逃生舱,以使所述逃生舱通过所述连接部件沿所述导引轨道在所述逃生空间内向下移动;
18.所述移动平台,用于在接收到停靠信号时,运行至目标位置等待所述逃生舱的停放。
19.进一步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基于上述逃生救援系统的逃生救援方法,所述逃生救援方法包括:
20.检测到目标人员进入逃生舱时,控制所述逃生舱进行下行运动至预设位置;
21.向底层移动平台发送停靠信号,以使所述底层移动平台运行至目标位置进行等待;
22.在所述逃生舱停靠至所述底层移动平台时,控制所述逃生舱打开舱门,以使所述目标人员进入预设安全区域。
23.可选地,所述检测到目标人员进入逃生舱时,控制所述逃生舱进行下行运动至预设位置的步骤,包括:
24.检测到目标人员进入逃生舱时,控制等待区的移动平台搭载所述逃生舱开始运行;
25.在所述逃生舱运行至运行空间时,控制所述逃生舱的驱动部件进入所述运行空间的导引轨道,并控制所述逃生舱的连接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导引轨道;
26.控制所述驱动部件进行驱动,以使所述逃生舱进行下行运动。
27.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驱动部件进行驱动,以使所述逃生舱进行下行运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28.获取所述逃生舱的状态信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对所述逃生舱施加驱动力,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所述逃生舱的重力、驱动力、阻力和速度信息;
29.在所述驱动力和所述阻力之和等于所述重力时,向所述移动平台发送受力平衡信号,以使所述移动平台脱离;
30.根据所述速度信息对所述逃生舱施加驱动力,以使所述连接部件解除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导引轨道的连接。
31.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驱动部件进行驱动,以使所述逃生舱进行下行运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32.获取所述逃生舱的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为所述逃生舱和目标逃生舱的交互信息或所述逃生舱和云端的交互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33.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对所述逃生舱的运行速度进行调节。
34.可选地,所述检测到目标人员进入逃生舱时,控制所述逃生舱进行下行运动至预设位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35.在接收到云端发送的信息和/或逃生舱召唤信息时,对所述信息进行分析并生成撤离信号;
36.向转运空间发送所述撤离信号,以使所述转运空间控制载运平台将对应的逃生舱
通过目标通道运送至目标楼层的等待区进行等待,其中,所述目标通道由运行空间的移动平台和所述载运平台搭建而成。
37.可选地,所述检测到目标人员进入逃生舱时,控制所述逃生舱进行下行运动至预设位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38.在检测到无法控制所述逃生舱进行下行运动时,向所述逃生舱发送报警信号,以使所述目标人员根据所述报警信号通过所述逃生舱的控制部件控制所述逃生舱进行下行运动。
39.可选地,所述在所述逃生舱停靠至所述底层移动平台时,控制所述逃生舱打开舱门,以使所述目标人员进入预设安全区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40.检测到所述目标人员离开所述逃生舱时,控制所述逃生舱的驱动部件从导引轨道收回;
41.将所述驱动部件的上驱动轮收回至所述逃生舱的舱体内,将所述驱动部件的下驱动轮与所述底层移动平台相连,并对所述底层移动平台施加驱动力;
42.通过施加驱动力完成所述逃生舱从所述底层移动平台运行至转运空间的载运平台;
43.在所述载运平台将所述逃生舱运行至停靠区时,对所述上驱动轮和所述下驱动轮进行锁定。
44.在本发明中,公开了逃生空间和逃生舱,逃生舱通过导引轨道在逃生空间内运行,逃生空间设置在建筑物内部,逃生空间,用于在接收到撤离信号时,将逃生舱运送至等待区接收待撤离人员,逃生空间,用于在检测到逃生舱的舱门关闭时,将逃生舱运送至预设安全区域。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架设索道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由于本发明提供的逃生救援系统将逃生空间设置在建筑物内部,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逃生空间可以将搭载了待撤离人员的逃生舱运送至安全区域完成撤离,解决了逃生设备由于高度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对处于高层建筑上的人员进行救援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救援效率。
附图说明
45.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逃生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46.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逃生舱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47.图3是本发明提出的逃生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48.图4为本发明基于逃生救援系统的逃生救援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49.图5为本发明基于逃生救援系统的逃生救援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50.图6为本发明基于逃生救援系统的逃生救援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51.附图标号说明:
52.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逃生空间8载运平台2等待区9逃生舱3运行空间10舱体4转运空间11显示部件5停靠区12控制部件
6导引轨道13驱动部件7移动平台14连接部件
53.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54.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5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6.需要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7.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逃生救援系统中逃生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5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逃生救援系统包括:逃生空间1,逃生舱9,逃生空间1内部包括等待区2,运行空间3,转运空间4和停靠区5,运行空间3内部包括导引轨道6和移动平台7,载运空间4内部有一载运平台8,如图2和图3所示,逃生舱9包括舱体10,舱体10内部包括显示部件11和控制部件12,舱体10外部包括驱动部件13和连接部件14,其中,连接部件14设置在舱体10和驱动部件13之间。
59.需要说明的是,逃生空间1可以设置在建筑物内部,高层建筑物在建立的时候可以在内部预留出空间建立导引轨道6,逃生空间1建立在建筑物内部不会破坏建筑物外部的美观,且在逃生舱9运行时可以直接沿着导引轨道6在逃生空间1中运行,不需要控制逃生舱9运行的方向,简化了逃生舱9的控制系统。
60.应当理解的是,逃生空间1可以在接收到撤离信号时,将逃生舱9运送至等待区2接收待撤离人员。
61.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撤离信号可以为在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时需要召唤逃生舱9进行人员撤离时,向逃生空间1发送的信号。等待区2可以是逃生舱9接收待撤离人员和待撤离人员等待的位置,等待区2设置有逃生舱9的召唤装置,若待撤离人员到达等待区2后发现没有逃生舱9在此处待机等待时,可以手动按下召唤装置召唤逃生舱9,从而对逃生舱9进行召唤,提高救援速度。
62.需要说明的是,逃生空间1可以在检测到逃生舱9舱门关闭时,将逃生舱9运送至预设安全区域。
63.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预设安全区域可以是发生火灾的高层建筑物的地面或地下通道,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64.可以理解的是,系统可以通过5g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实现与逃
生空间1、逃生舱9以及云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利用建筑物内安装的传感器以及5g通讯技术实现对火场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消防救援的快速部署,云端在获取到火场信息后根据火情利用5g通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快速调度逃生舱9,并且可以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实现逃生舱9在逃生空间1中的运行,从而快速搭载待撤离人员进行撤离。
65.在具体实现中,当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火场中的传感器可以将火场中的位置、火场源以及火势的情况发布到云端,相关的消防部门和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云端中接收的信息进行火场救援以及灭火战略的部署。同时,高层建筑物内部的传感器会根据火场情况进行报警,在火情较大难以通过消防通道进行人员疏散时,则触发一级警报并发送撤离信号,此时逃生空间1接收到撤离信号时,将逃生舱9运送至等待区2接收被困的待撤离人员,待撤离人员到达等待区2时进入逃生舱9舱内,当待撤离人员全部进入逃生舱9舱内时,逃生舱9舱门关闭,逃生空间1搭载逃生舱9将待撤离人员运送至地面。
66.需要说明的是,逃生舱9的外壳可以采用绝热的材质进行保护,从而防止发生火灾时环境温度过高造成逃生舱9的损坏以及逃生舱9内搭载的人员受伤。逃生舱9的底部可以安装电池组提供逃生舱9在运行时的动力源,防止发生火灾时突然断电而无法为逃生舱9提供动力源,且电池组可以通过使用家用电以及充电桩进行充电,使逃生舱9的使用更日常化。
67.应当理解的是,显示部件11可以用来显示逃生舱9当前运行状态,并对逃生舱9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的报警信号进行显示。报警信号可以是图片报警信号、文字报警信号和语音报警信号等。当系统检测到无法控制逃生舱9进行自动驾驶时,会发送报警信号,报警信号中可以包括报警提示信息,从而逃生舱9中的待撤离人员可以根据报警提示信息中的提示,并利用控制部件12中的控制屏进行逃生舱9运行命令的下达,在逃生舱9的自动驾驶功能出现故障时,还可以通过控制部件12中的手动机械操作装置手动驾驶逃生舱9。
68.可以理解的是,控制部件12可以在接收到基于报警信号输入的控制接管指令时,根据控制接管指令控制驱动部件13向逃生舱9施加驱动力,其中,控制接管指令可以是需要人为下达逃生舱9的运行指令,或将逃生舱9由自动驾驶转变为手动操作驾驶的指令。驱动部件13可以由上下各四个的含有轮毂电机的驱动轮组成,驱动部件13的驱动轮和舱体10直接通过连接部件14连接,连接部件14可以任意伸缩并且可以在方向上进行调整,同时,连接部件14可以安装两个卡槽以及安全钳,从而保证驱动部件13与导引轨道6之间的安全连接。
69.需要说明的是,转运空间4中的载运平台8可以在接收到撤离信号时,将逃生舱9从停靠区5运送至等待区2接收待撤离人员。
70.应当理解的是,停靠区5可以对逃生舱9进行充电和维修,在没有发生火灾时,逃生舱9可以停留在停靠区5进行充电,并且当逃生舱9出现故障时,也可以将逃生舱9运送至停靠区5进行维修,从而保证逃生舱9在火灾发生时进行可靠地运行。
71.需要说明的是,逃生空间1中的移动平台7在检测到逃生舱9舱门关闭时,将逃生舱9运送至运行空间3,以使驱动部件13进入导引轨道6内。移动平台7在检测到逃生舱9受力达到平衡时脱离逃生舱9,以使逃生舱9通过连接部件14沿导引轨道6在逃生空间1内向下移动。移动平台7在接收到停靠信号时,运行至目标位置等待逃生舱9的停放。
72.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受力达到平衡可以是对逃生舱9的施加的驱动力和逃生舱9运行时所受阻力之和等于逃生舱9的重力时,此时移动平台7可以脱离逃生舱9,从而使逃生舱
9沿着导引轨道6向下运行。
73.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停靠信号可以为系统在检测到逃生舱9即将到达地面时向移动平台7发送的信号,上述目标位置可以是运行空间3中靠近地面位置,此时移动平台7接收到停靠信号后会运行到此处等待逃生舱9停放。
74.在具体实现中,当发生火灾且人员需要进行撤离时,系统会向载运平台8发送撤离信号,载运平台8在接收到撤离信号后从停靠区5选择运行状态良好的逃生舱9,将其运送至等待区2接收待撤离人员,在待撤离人员全部进行逃生舱9后,逃生舱9舱门关闭,移动平台7将逃生舱9运送至运行空间3,逃生舱9在受力达到平衡时向下运行,运行到安全区域时可以停放在移动平台7上,此时逃生舱9舱门打开,待撤离人员可以离开逃生舱9进入安全区域完成撤离。
75.本实施例中公开了逃生空间和逃生舱,逃生舱通过导引轨道在逃生空间内运行,逃生空间设置在建筑物内部,逃生空间,用于在接收到撤离信号时,将逃生舱运送至等待区接收待撤离人员,逃生空间,用于在检测到逃生舱的舱门关闭时,将逃生舱运送至预设安全区域。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架设索道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逃生救援系统将逃生空间设置在建筑物内部,从而能够在发生火灾时,搭载逃生舱中的待撤离人员沿导引轨道运行至安全区域进行撤离,解决了其他逃生设备由于高度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对处于高层建筑上的人员进行救援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救援效率。
76.基于上述逃生救援系统的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基于逃生救援系统的逃生救援方法第一实施例。
77.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基于逃生救援系统的逃生救援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78.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逃生救援系统的逃生救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9.步骤s10:检测到目标人员进入逃生舱时,控制所述逃生舱进行下行运动至预设位置。
8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对逃生救援系统进行控制的逃生救援控制设备,或者是其他能够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包含了该逃生救援控制设备的系逃生救援控制统。此处以逃生救援控制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对本实施例和下述各实施例提供的逃生救援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81.应当理解的是,目标人员可以为发生火灾时被困于高层建筑物中的等待救援的人员。
82.可以理解的是,下行运动可以是逃生舱沿着导引轨道从发生火灾的楼层或相邻的楼层向下运动至运行空间底部。
83.应当理解的是,预设位置可以是运行空间中靠近地面的位置,例如:距离地面2米的位置。当逃生舱运行至此处时可以停放在移动平台上,从而使逃生舱内的待撤离人员通过移动平台进入地面安全区域。
84.应当理解的是,在系统检测到无法控制逃生舱下行时,可以向逃生舱发送报警信号,其中,报警信号可以以文字的形式显示在逃生舱内显示部件的显示屏上,并可以通过显示屏的语音播报功能进行语音播报,报警信号中的报警提示信息会显示逃生舱当前的运行速度、与地面的距离和运行指令等信息,逃生舱中的人员可以根据报警提示信息并利用主
控位置的控制屏对逃生舱进行运行命令的下达,除此之外,主控位置还配备有手动操控装置,若逃生舱的自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则可以通过手动操控装置手动驾驶逃生舱,驾驶人员还可以通过显示屏查看逃生舱的运行状态以及周围环境,从而更好地对逃生舱进行驾驶操作。
85.在具体实现中,当发生火灾且火情较大需要通过逃生舱进行人员撤离时,待撤离人员可以在逃生空间的等待区进行等待,系统通过从等待区的传感器中获取的等待人员的数量、当前楼层以及当前楼层的火势情况等信息,根据紧急程度对逃生舱进行调度转运,当逃生舱到达等待区时,打开逃生舱舱门等待逃生人员进入,在检测到进入逃生舱的人员数量与接收到的等待人员的数量相等时,关闭舱门。当待撤离人员在逃生舱的安全座椅上坐好并系好安全带时,控制逃生舱向下运行并运行至靠近地面的位置。
86.步骤s20:向底层移动平台发送停靠信号,以使所述底层移动平台运行至目标位置进行等待。
87.需要说明的是,移动平台可以包括控制系统和通讯系统,可以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并进行相关操作。底层移动平台可以是运行空间中靠近地面处的移动平台,底层移动平台可以停放搭载了待撤离人员的逃生舱,在逃生舱到达预设位置时,预设位置可以为距离地面2米的位置,系统向底层移动平台发送停靠信号,底层移动平台接收到停靠信号后,运行至目标位置进行等待,目标位置可以为距离地面1米的位置。
88.步骤s30:在所述逃生舱停靠至所述底层移动平台时,控制所述逃生舱打开舱门,以使所述目标人员进入预设安全区域。
89.应当理解的是,由于底层移动平台靠近地面,因此逃生人员在离开逃生舱后可以通过底层移动平台达到地面的安全区域。
90.进一步地,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为了使待撤离人员在一到达等待区便可搭乘逃生舱进行撤离,本实施例上述步骤s10之前还可包括:在接收到云端发送的信息和/或逃生舱召唤信息时,对所述信息进行分析并生成撤离信号;向转运空间发送所述撤离信号,以使所述转运空间控制载运平台将对应的逃生舱通过目标通道运送至目标楼层的等待区进行等待,其中,所述目标通道由运行空间的移动平台和所述载运平台搭建而成。
91.本实施例通过检测到目标人员进入逃生舱时,控制逃生舱进行下行运动至预设位置,向底层移动平台发送停靠信号,以使底层移动平台运行至目标位置进行等待,在逃生舱停靠至底层移动平台时,控制逃生舱打开舱门,以使目标人员进入预设安全区域。由于本实施例中通过逃生舱搭载待撤离人员在逃生空间中运行,在逃生舱即将到达地面时,向逃生空间底层的移动平台发送信号,从而使逃生舱停靠在底层移动平台上,待撤离人员也可以通过底层移动平台进入地面的安全区域,逃生舱可以运行的高度取决于建筑物内逃生空间建立的高度,从而可以突破逃生装置高度的限制问题,实现在火灾发生时对高层建筑物中的人员进行快速撤离。
92.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基于逃生救援系统的逃生救援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93.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为了使逃生舱在运行空间内安全运行,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包括:
94.步骤s11:检测到目标人员进入逃生舱时,控制等待区的移动平台搭载所述逃生舱
开始运行。
95.需要说明的是,系统可以根据火灾发生的楼层以及待撤离人员所在的楼层调动相应的移动平台在等待区进行等待,例如:若待撤离人员集中在第20层的等待区等待撤离,此时系统可以根据第20层等待区的传感器传递的信号调动移动平台进入第20层的等待区进行等待。
96.步骤s12:在所述逃生舱运行至运行空间时,控制所述逃生舱的驱动部件进入所述运行空间的导引轨道,并控制所述逃生舱的连接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导引轨道。
97.应当理解的是,当等待区的移动平台搭载逃生舱进入运行空间时,逃生舱的8个驱动轮会自动从舱体内伸出并进入到运行空间的导引轨道内,此时连接部件的卡槽和安全钳会相应启动,进一步保证驱动轮和导引轨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98.步骤s13:控制所述驱动部件进行驱动,以使所述逃生舱进行下行运动。
99.可以理解的是,驱动部件可以包括驱动轮,驱动轮通过连接装置与逃生舱舱体相连,从而可以控制逃生舱运行的方向。
100.在具体实现中,在发生火灾时,若系统通过第20层的等待区的传感器检测到有50名被困人员在此等待救援,若最近的移动平台位于第21层,则系统会调动第21层的移动平台至第20层的等待区进行等待,在50名被困人员全部进入逃生舱后移动平台搭载逃生舱开始运行,在运行到运行空间时,逃生舱的驱动轮会进入导引轨道内且通过连接部件与舱体进行连接,连接好之后系统会控制逃生舱进行驱动并开始下行。
101.进一步地,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为了对逃生舱施加驱动力从而实现在运行空间中运行,本实施例上述步骤s13之前还包括:
102.步骤s131:获取所述逃生舱的状态信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对所述逃生舱施加驱动力,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所述逃生舱的重力、驱动力、阻力和速度信息。
103.需要说明的是,逃生舱内的传感器可以检测出逃生舱的重力(mg)、逃生舱当前所受的阻力(ff)和逃生舱的速度信息,系统可以通过获取逃生舱的重力和逃生舱当前所受的阻力对逃生舱施加驱动力(f
t
)。
104.步骤s132:在所述驱动力和所述阻力之和等于所述重力时,向所述移动平台发送受力平衡信号,以使所述移动平台脱离。
105.应当理解的是,系统可以根据逃生舱所受阻力(ff)、逃生舱的重力(mg)和对逃生舱施加的驱动力(f
t
)之间的关系对逃生舱施加驱动力,逃生舱所受阻力、逃生舱的重力和对逃生舱施加的驱动力之间的关系可以为:mg=f
t
ff。当对逃生舱施加的驱动力和逃生舱所受阻力之和等于逃生舱的重力时,逃生舱达到受力平衡状态。在系统检测到逃生舱达到受力平衡状态时,向移动平台发送受力平衡信号,移动平台接收到受力平衡信号后可以脱离逃生舱。由于逃生舱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因此逃生舱即使不停放在移动平台上也可以处于静止状态,保持当前位置不向下运动,此时逃生舱连接部件的卡槽和安全钳也可以使逃生舱和导引轨道的连接更稳定、更安全。
106.步骤s133:根据所述速度信息对所述逃生舱施加驱动力,以使所述连接部件解除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导引轨道的连接。
107.可以理解的是,速度信息可以是包括逃生舱运行时的初速度(v0)、加速度(a)、目标运行时间(t)和目标运行速度(v)的信息,系统可以根据逃生舱的速度信息,结合逃生舱
和云端或逃生舱和其他正在运行空间运行的逃生舱之间的交互信息和相应的计算公式实现对逃生舱施加驱动力从而去除安全钳,其中,计算施加的驱动力的公式可以为:mg-(f
t
ff)=ma和v=v0 at。当对逃生舱的施加的驱动力达到一定值时,逃生舱的受力平衡状态被打破,此时,逃生舱连接部件的卡槽和安全钳会解除逃生舱与导引轨道之间的连接,逃生舱按照目标运行速度进行运行,其中,若系统检测到当前逃生舱运行的逃生空间中没有其他逃生舱正在运行或与其他逃生舱距离较远时,可以适当地加快速度,保证待撤离人员的快速撤离,在与其他正在运行的逃生舱的距离较近或逃生舱内人员不适应当前高速度运动时,适当降低逃生舱的速度。
108.在具体实现中,在逃生舱位于运行空间并即将向下运行时,系统可以从逃生舱的传感器中获取逃生舱的重力大小和逃生舱当前所受阻力大小,通过将逃生舱重力大小减去逃生舱当前所受阻力大小,即可获得逃生舱达到受力平衡应施加的驱动力的大小,并根据计算的应施加的驱动力大小对逃生舱施加驱动力,在逃生舱达到受力平衡时,移除移动平台,再根据从逃生舱传感器获得的速度信息继续施加驱动力,从而解除连接部件的连接,完成逃生舱的下行运动。
109.本实施例中逃生舱可以在移动平台的搭载下进入逃生空间的运行空间,并对逃生舱施加驱动力使逃生舱达到受力平衡,逃生舱受力达到平衡时通过逃生空间的导引轨道向下运行,在运行中通过控制对逃生舱施加的驱动力的大小实现对逃生舱运行速度的控制,且逃生舱在运行时可以与多个逃生舱之间或与云端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从而可以动态了解逃生空间中其他逃生舱的运行状态,再根据当前逃生舱的行驶状况自动进行速度的调控,进一步提高了救援效率。
110.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基于逃生救援系统的逃生救援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111.基于上述各实施例,为了在逃生舱使用完之后将逃生舱运行至初始位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112.步骤s40:检测到所述目标人员离开所述逃生舱时,控制所述逃生舱的驱动部件从导引轨道收回。
113.步骤s50:将所述驱动部件的上驱动轮收回至所述逃生舱的舱体内,将所述驱动部件的下驱动轮与所述底层移动平台相连,并对所述底层移动平台施加驱动力。
114.需要说明的是,逃生舱在逃生空间运行时逃生舱的8个驱动轮均与逃生空间的导引轨道相连,在逃生舱搭载待撤离人员完成撤离后,可以将逃生舱的驱动轮从导引轨道中收回,若需要将逃生舱通过移动平台运送至下一位置时,可以通过逃生舱的下4驱动轮与移动平台相接触,并施加驱动力,从而使移动平台将逃生舱运送至下一位置。
115.步骤s60:通过施加驱动力完成所述逃生舱从所述底层移动平台运行至转运空间的载运平台。
116.应当理解的是,转运空间可以由直线导轨、控制系统和载运空间构成,系统可以通过向转运空间中的控制系统发送信号,控制载运平台运行至转运空间的对应位置,并与底层移动平台对接,从而将逃生舱从底层移动平台运行至载运平台。
117.步骤s70:在所述载运平台将所述逃生舱运行至停靠区时,对所述上驱动轮和所述下驱动轮进行锁定。
118.需要说明的是,停靠区内设置有充电桩,当逃生舱运行至停靠区时,可以通过充电桩对逃生舱的电池组进行充电,保证逃生舱在下一次进行救援时电池组可以提供充足的动力源。
119.可以理解的是,在发生火灾时,转运平台可以根据云端发布的调度指令将逃生舱运送到指定楼层并经移动平台以及载运平台搭建的通道自主驾驶到运行空间的等待区,待机等待逃生人员。
120.本实施例中,逃生舱完成对待撤离人员进行撤离后,控制逃生舱施加驱动力从移动平台运行至载运平台,再通过载运平台运行至停靠区,实现了逃生舱的在完成救援任务后的停放,并且可以在停靠区对逃生舱进行充电,保证了逃生舱运行时动力源的提供,且在下一次需要逃生舱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时,逃生舱可以直接从移动平台和载运平台搭建的通道驾驶至等待区,简化了运送流程,提升了救援速度。
1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22.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123.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124.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