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水运动型蓝牙耳机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18:20: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耳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水运动型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2.运动中,尤其是跑步时佩戴蓝牙耳机听歌,是当下许多年轻人的习惯。挂脖式耳机无疑是运动型蓝牙耳机的较佳选择。
3.现有的挂脖式运动型蓝牙耳机,为了减少对使用者头部动作幅度的限制,耳机线往往过长,但过长的耳机线会带来一些缺点,例如,运动过程中,耳机线晃动幅度更大,更频繁、力度更大的与人体脖子及脸部接触,影响使用体验。此外,运动过程使用者大量的汗水,会从耳蜗与软塞之间的缝隙流入,潮气容易从塞头部位进入耳塞内部,长时间使用后,导致耳机发生故障的概率增高。
4.因此,如何解决挂脖式运动型蓝牙耳机的耳机线晃动问题以及耳塞的密封问题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防水运动型蓝牙耳机,包括颈挂件,颈挂件一端连接有左线控件,颈挂件另一端连接有右线控件,左线控件与右线控件均连接有耳机线,两根耳机线一端设置于左、右线控件内部,耳机线的另一端连接有耳塞;
7.左、右线控件外壳内设置有与所述耳机线连接的耳机线长度调节机构;
8.其中,左、右线控件外壳的外侧面设置有开口,所述耳机线的线端由所述开口处延伸而出。
9.进一步的,耳机线长度调节机构包括输出轴、主动轮和被动轮,主动轮与输出轴同轴转动,所述被动轮与主动轮接触,且所述被动轮与所述耳机线连接;
10.其中,被动轮绕第一方向转动时,可带动耳机线收缩入左、右线控件外壳内;耳机线被拉拽出左、右线控件外壳时,被动轮绕第二方向转动;
11.所述耳机线上固定安装有限位装置,且限位装置的尺寸与所述开口相匹配。
12.进一步的,在情况一时,主动轮带动被动轮一起转动,在情况二时,主动轮无法带动被动轮一起转动。
13.进一步的,所述被动轮的内侧面设置有若干啮合锯齿,且啮合锯齿布置满整个内周,所述啮合锯齿由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围合而成,所述第一端面与被动轮的直径方向共面,所述第二端面自所述第一端面的外侧端延伸至所述被动轮的内侧面;所述主动轮设置有若干活动啮合齿,且所述活动啮合齿的形状与所述啮合锯齿相匹配,所述主动轮的外周面上均匀的开设有若干滑动槽,所述活动啮合齿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活动啮合齿连接,另一端与滑动槽的底部连接。
14.进一步的,左、右线控件外壳内设置有滑动齿条,所述被动轮的外周面设置有齿
轮,且所述齿轮与滑动齿条啮合,所述滑动齿条连接耳机线。
15.进一步的,所述耳塞包括耳塞本体以及包覆在耳塞本体外的包覆体;
16.其中,所述包覆体基体部、耳挂部和延伸部,所述耳塞本体设置在所述基体部内,所述耳挂部自所述耳塞本体的上端延伸,且延伸出勾状形态,耳挂部可变形且变形后能够保持形状;所述延伸部自所述耳塞本体的前端延伸,且延伸出一定的长度,延伸部可变形且变形后能够保持形状。
17.进一步的,所述耳塞本体包括外壳,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出声部,出声部的外侧套设有软塞,出声部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水透气膜。
18.进一步的,所述软塞包括定位环套和软塞头,定位环套卡接在出声部的外侧,软塞头设置在定位环套的外侧;
19.其中,所述定位环套和软塞头之间设置有阻汗顶紧机构,且阻汗顶紧机构设置在软塞的上端位置,阻汗顶紧机构遇水可使软塞头膨胀,将耳蜗与软塞上端之间的缝隙封闭。
20.进一步的,所述阻汗顶紧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从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和从动机构的底端均安装在定位环套的外侧,所述从动机构上端与软塞头的内侧接触或间隙配合,所述驱动机构与从动机构接触,且驱动机构遇水可伸长;
21.其中,在情况一时,驱动机构带动从动机构一起移动,在情况二时,驱动机构无法带动从动机构一起移动。
2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伸缩杆、弹性片、滑动齿和限位元件,所述弹性片固定安装在所述限位元件上,所述限位元件固定安装在所述伸缩杆的侧壁上;
23.所述滑动齿与所述弹性片以及从动机构接触,所述滑动齿一端为球状面,另一端为三角齿,且所述三角齿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球状面与弹性片接触,所述三角齿与从动机构的齿槽接触;
24.所述从动机构包括齿条板,所述齿条板的上端与软塞头接触,所述齿槽固定设置于所述齿条板的侧壁上,所述三角齿的形状与齿槽的形状相匹配。
2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元件为多个,且竖向排列并固定于伸缩杆的侧壁上,相邻的两个限位元件之间存在间隙,一个滑动齿置于该间隙中,且滑动齿不能相对于限位元件进行竖直方向的运动。
26.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活塞缸和活塞,活塞设置在活塞缸内部,且活塞与所述伸缩杆连接,活塞将活塞缸分隔为上下两个非封闭区域,下区域中容纳有遇水膨胀材料。
27.进一步的,所述从动机构还包括导向筒及软垫,导向筒设置在齿条板下方,且与齿条板连接;所述软垫设置于所述齿条板上方,且位于软塞头与齿条板之间。
28.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9.左、右线控件外壳的外侧面设置有开口,所述耳机线的线端由所述开口处延伸而出。通过该设置,耳机线与左、右线控件连接的一端由左、右线控件外壳的侧面延伸,人体佩戴本发明耳机运动时,能够尽量的避免耳机线的晃动过程中接触脖子部位,提升运动体验。
30.通过耳机线长度调节机构,使耳机线的长度处于较佳的状态,即,可以将耳机线更多的收缩入左、右线控件外壳内,避免线控件与耳塞之间的耳机线长度过长,导致耳机线晃动幅度更大,更多、力度更大的与人体脖子及脸部接触,影响使用体验。限位装置使得耳机
线收缩入左、右线控件外壳内时有一个限度,避免线控件与耳塞之间的耳机线长度过短,导致耳机线束缚头部的活动,降低使用体验。
31.耳机线向壳体内部收缩时,使用者头部未处于正常姿态,限位装置未到达开口处之前耳机线就已经张紧到一定程度,此时,主动轮无法带动被动轮一起转动,耳机线长度调节机构自动停止调节运动,以此实现耳机线长度调节机构的自动停止调节功能,而不是靠使用者感知耳机线的张紧程度,使得该耳机线长度调节机构不易损坏,更能避免耳机线的张紧对脖子和/或耳朵产生不适,以此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32.在情况一时,活动啮合齿在弹簧的作用下处于伸出的状态,活动啮合齿始终与第二端面紧密贴合,主动轮能够带动被动轮绕第一方向一起转动;在情况二时,活动啮合齿与第二端面相互挤压,活动啮合齿挤压弹簧收缩变形,活动啮合齿不断地从一个啮合锯齿内进入相邻的另一个啮合锯齿内,主动轮无法带动被动轮一起转动,实现了耳机线长度调节机构的自动停止调节功能,而不是靠使用者感知耳机线的张紧程度。
33.耳挂部可变形且变形后能够保持形状,可以适配不同的使用者,且保证运动过程中耳挂部不会脱落;延伸部自耳塞本体的前端延伸,且延伸出一定的长度,延伸部可变形且变形后能够保持形状,当使用者运动过程中不想听音乐时,将耳塞摘下,并通过延伸部将左右两个耳塞连接胸前位置,避免耳机整体掉落。
34.运动过程中流的汗水过多,汗水顺着耳蜗进入定位环套和软塞头之间,驱动机构遇水做伸长运动,在情况一下,驱动机构带动从动机构一起伸长,从动机构顶紧软塞头,将耳蜗与软塞上端之间的缝隙封闭。从动机构刚顶紧软塞头时,驱动机构无法带动从动机构一起伸长,阻汗顶紧机构自动停止调节运动,当超过调节范围时阻汗顶紧机构的自动停止调节功能不仅使得该阻汗顶紧机构不易损坏,更能避免软塞头的过分膨胀对挤压耳蜗,使使用者产生不适,以此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35.在情况一时,三角齿在弹性片的作用下处于伸出的状态,三角齿与齿槽贴合,伸缩杆通过三角齿带动齿条板向上移动;在情况二时,三角齿与齿槽相挤压,滑动齿顶的弹性片弹性变形,滑动齿不断地从一个齿槽进入相邻的另一个齿槽,伸缩杆无法通过三角齿带动齿条板向上移动,实现了阻汗顶紧机构的自动停止调节功能,避免软塞头的过分膨胀对挤压耳蜗。
附图说明
36.图1为耳机整体结构图;
37.图2为耳机正视图;
38.图3为耳机使用状态图;
39.图4为线控件连接关系图;
40.图5为耳机线长度调节机构示意图;
41.图6为耳塞结构图;
42.图7为耳塞本体结构图;
43.图8为耳塞本体剖视图;
44.图9为阻汗顶紧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水运动型蓝牙耳机,包括有颈挂件1,颈挂件1外包裹有pu材质表皮。颈挂件1一端连接有左线控件2,颈挂件1另一端连接有右线控件3。左线控件2与右线控件3均连接有耳机线4,两根耳机线4一端设置于左、右线控件内部,耳机线4的另一端连接有耳塞5。
47.其中,左、右线控件外壳的外侧面设置有开口21,所述耳机线4的线端由所述开口21处延伸而出。通过该设置,耳机线4与左、右线控件连接的一端由左、右线控件外壳的侧面延伸,人体佩戴本发明耳机运动时,能够尽量的避免耳机线4的晃动过程中接触脖子部位,提升运动体验。
48.本实施例中,左、右线控件外壳内设置有与所述耳机线4连接的耳机线长度调节机构,耳机线长度调节机构包括输出轴22、主动轮23和被动轮24,主动轮23与输出轴22同轴转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输出轴22通过电机驱动,作为其他实施方式,输出轴22也可以手动操作,例如,在线控件外壳外设置旋钮,并将旋钮与输出轴22建立连接。主动轮23与输出轴22通过键实现连接;所述被动轮24与主动轮23接触,且所述被动轮24与所述耳机线4连接以实现被动轮24与耳机线4运动的配合,具体的,被动轮24绕第一方向转动时,可带动耳机线4更多的收缩入左、右线控件外壳内;耳机线4需要更多的被拉拽出左、右线控件外壳时,被动轮24绕第二方向转动。通过耳机线长度调节机构,可以将耳机线4更多的收缩入左、右线控件外壳内,避免线控件与耳塞5之间的耳机线4长度过长,运动时,过长的耳机线4晃动幅度更大,更多、力度更大的与人体脖子及脸部接触,影响使用体验。
49.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机线4上固定安装有限位装置41,且限位装置41的尺寸与所述开口21相匹配。具体的,限位装置41的尺寸大于所述开口21的尺寸,使得耳机线4收缩入左、右线控件外壳内时有一个限度,避免线控件与耳塞5之间的耳机线4长度过短,运动时,人体头部会有一定幅度的动作,过短的耳机线4会束缚头部的活动,降低使用体验。
50.其中,在情况一时,主动轮23带动被动轮24一起转动,在情况二时,主动轮23无法带动被动轮24一起转动。通过该设置,耳机线4向壳体内部收缩时,在情况一下,使用者控制输出轴22转动,从而主动轮23带动被动轮24绕第一方向一起转动,实现耳机线4的收缩。在情况二下,有两种场景,场景一是耳机线4收缩过程中,限位装置41到达开口21处,耳机线4无法进一步收缩,主动轮23无法带动被动轮24一起转动,主动轮23空转;场景二是,使用者头部未处于正常姿态,限位装置41未到达开口21处之前耳机线4就已经张紧到一定程度,此时,主动轮23无法带动被动轮24一起转动,耳机线长度调节机构自动停止调节运动,即,虽然输出轴22在继续运转,该耳机线4的松紧程度不再发生变化,以此实现耳机线长度调节机构的自动停止调节功能,而不是靠使用者感知耳机线4的张紧程度,因此,当超过调节范围时耳机线长度调节的自动停止调节功能不仅使得该耳机线长度调节不易损坏,更能避免耳机线4的张紧对脖子和/或耳朵产生不适,以此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51.本实施例中,所述被动轮24的内侧面设置有若干啮合锯齿241,且啮合锯齿241布置满整个内周,所述啮合锯齿241由第一端面242和第二端面243围合而成,所述第一端面
242大致与被动轮24的直径方向共面,所述第二端面243自所述第一端面242的外侧端延伸至所述被动轮24的内侧面;所述主动轮23设置有若干活动啮合齿231,且所述活动啮合齿231的形状与所述啮合锯齿241相匹配,所述主动轮23的外周面上均匀的开设有若干滑动槽232,且数量与活动啮合齿231相同,所述活动啮合齿231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槽232内,所述滑动槽232内设置有弹簧233,所述弹簧233一端与活动啮合齿231连接,另一端与滑动槽232的底部连接。
52.通过上述设置,在情况一时,活动啮合齿231在弹簧233的作用下处于伸出的状态,活动啮合齿231始终与第二端面243紧密贴合,主动轮23能够带动被动轮24绕第一方向一起转动;在情况二时,活动啮合齿231与第二端面243相互挤压,在第二端面243的挤压作用下,活动啮合齿231挤压弹簧233收缩变形,活动啮合齿231不断地从一个啮合锯齿241内进入相邻的另一个啮合锯齿241内,主动轮23无法带动被动轮24一起转动,实现了耳机线长度调节机构的自动停止调节功能,而不是靠使用者感知耳机线4的张紧程度。
53.本实施例中,左、右线控件外壳内设置有滑动齿条31,所述被动轮24的外周面设置有齿轮244,且所述齿轮244与滑动齿条31啮合,所述滑动齿条31连接耳机线4。
54.本实施例中,所述耳塞5包括耳塞本体51以及包覆在耳塞本体51外的包覆体52,包覆体52采用硅胶材质,且内部布置有钢丝。所述包覆体52基体部521、耳挂部522和延伸部523,且基体部521、耳挂部522和延伸部523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耳塞本体51设置在所述基体部521内,所述耳挂部522自所述耳塞本体51的上端延伸,且延伸出勾状形态,以便挂住使用者耳朵,耳挂部522可变形且变形后能够保持形状,可以适配不同的使用者,且保证运动过程中耳挂部522不会脱落;所述延伸部523自所述耳塞本体51的前端延伸,且延伸出一定的长度,延伸部523可变形且变形后能够保持形状,当使用者运动过程中不想听音乐时,将耳塞5摘下,并通过延伸部523将左右两个耳塞5连接胸前位置,避免耳机整体掉落。
55.本实施例中,所述耳塞本体51包括外壳511,外壳511的一侧设置有出声部512,出声部512的外侧套设有软塞513,软塞513为软胶材质,例如硅胶,进而可提高佩戴的舒适性,降低侵入感。出声部512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水透气膜514,通过设置防水透气膜514可以防止汗水或灰尘进入外壳511的内部。
56.本实施例中,所述软塞513包括一体成型的定位环套515和软塞头516,定位环套515卡接在出声部512的外侧,软塞头516设置在定位环套515的外侧,大致呈蘑菇状,所述定位环套515和软塞头516之间设置有阻汗顶紧机构6,且阻汗顶紧机构6设置在软塞513的上端位置,阻汗顶紧机构6遇水可使软塞头516膨胀,将耳蜗与软塞513上端之间的缝隙封闭,防止水从外部进入耳孔中,从而避免了耳机进水的问题。
57.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汗顶紧机构6包括驱动机构61和从动机构62,所述驱动机构61和从动机构62的底端均安装在定位环套515的外侧,所述从动机构62上端与软塞头516的内侧接触或间隙配合,所述驱动机构61与从动机构62接触,且驱动机构61遇水可伸长;
58.其中,在情况一时,驱动机构61带动从动机构62一起移动,在情况二时,驱动机构61无法带动从动机构62一起移动。通过该设置,若运动过程中流的汗水过多,汗水顺着耳蜗进入定位环套515和软塞头516之间,驱动机构61遇水做伸长运动,在情况一下,驱动机构61带动从动机构62一起伸长,从动机构62顶紧软塞头516,将耳蜗与软塞513上端之间的缝隙封闭,防止汗水进一步进入耳孔中。在情况二下,从动机构62刚顶紧软塞头516时,驱动机构
61无法带动从动机构62一起伸长,阻汗顶紧机构6自动停止调节运动,即,虽然驱动机构61继续做伸长运动,从动机构62的顶紧程度不再发生变化,以此实现阻汗顶紧机构6的自动停止调节功能,因此,当超过调节范围时阻汗顶紧机构6的自动停止调节功能不仅使得该阻汗顶紧机构6不易损坏,更能避免软塞头516的过分膨胀对挤压耳蜗,使使用者产生不适,以此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59.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61包括伸缩杆611、弹性片612、滑动齿613和限位元件614,所述伸缩杆611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结构,所述弹性片612固定安装于所述伸缩杆611;具体的,所述弹性片612固定安装在所述限位元件614上,所述限位元件614固定安装在所述伸缩杆611的侧壁上;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所述弹性片612的固定方式可以是弹性片612置于伸缩杆611的凹槽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弹性片612的固定方式能够保证弹性片612不能相对于伸缩杆611进行移动即可;
60.所述滑动齿613与所述弹性片612以及从动机构62接触,滑动齿613是驱动机构61与从动机构62实现联结的部件;所述滑动齿613一端为球状面6131,另一端为三角齿6132,且所述三角齿6132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滑动齿613的球状面6131与弹性片612的接触方式是两者的表面直接接触,所述滑动齿613的三角齿6132与从动机构62的齿槽621接触;
61.所述限位元件614固定设置于所述伸缩杆611的侧壁上,限位元件614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固定滑动齿613,所述限位元件614为多个,且竖向排列并固定于伸缩杆611的侧壁上。具体地,两个限位元件614之间存在一定尺寸的间隙从而构成限位滑道,一个滑动齿613可以置于该限位滑道中,其中,滑动齿613不能相对于限位元件614进行竖直方向的运动;
62.所述从动机构62包括齿条板622,所述齿条板622的上端与软塞头516接触,齿条板622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结构,且与伸缩杆611相对的一侧为啮合结构,所述齿槽621固定设置于所述齿条板622的侧壁上,所述三角齿6132的形状与齿槽621的形状相匹配。
63.通过上述设置,在情况一时,三角齿6132在弹性片612的作用下处于伸出的状态,三角齿6132与齿槽621贴合,伸缩杆611通过三角齿6132带动齿条板622向上移动;在情况二时,三角齿6132与齿槽621相挤压,在二者挤压的配合作用下,滑动齿613顶的弹性片612弹性变形,滑动齿613不断地从一个齿槽621进入相邻的另一个齿槽621,伸缩杆611无法通过三角齿6132带动齿条板622向上移动,实现了阻汗顶紧机构6的自动停止调节功能,避免软塞头516的过分膨胀对挤压耳蜗。
64.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61还包括活塞缸615和活塞616,活塞616设置在活塞缸615内部,且活塞616与所述伸缩杆611连接,活塞616将活塞缸615分隔为上下两个非封闭区域,下区域中容纳有吸水膨胀材料。汗水顺着耳蜗进入定位环套515和软塞头516之间后会流入下区域,吸水膨胀材料膨胀后向上顶活塞616。
65.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机构62还包括导向筒623,导向筒623设置在齿条板622下方,且与齿条板622连接。通过设置导向筒623,保证齿条板622保持在竖直位置移动。
66.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机构62还包括软垫624,软垫624设置于所述齿条板622上方,且位于软塞头516与齿条板622之间。通过设置软垫624,使得从动机构62柔性顶紧软塞头516,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67.以上所述为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发明的技术
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