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垃圾桶的清洗方法与流程

2022-11-19 18:22: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涉及清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桶的清洗方法,尤其适用于厨余回收垃圾桶的清洗。


背景技术:

2.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厨余垃圾含有极高的水分与有机物,很容易腐坏,产生恶臭。但经过妥善处理和加工,可转化为新的资源,高有机物含量的特点使其经过严格处理后可作为肥料、饲料,也可产生沼气用作燃料或发电,油脂部分则可用于制备生物燃料。因此,厨余垃圾具有可回收性。
3.现阶段,不论是家庭,还是餐厅等,通常都使用垃圾桶收集厨余垃圾并统一倾倒,但受厨余垃圾特性影响,倾倒后仍然会有部分厨余垃圾粘附在垃圾桶的内部,若收集过程发生意外倾洒等,还将导致垃圾桶的外部粘附厨余垃圾。由于厨余垃圾很容易腐坏并产生恶臭,因此就需要及时清洗垃圾桶。
4.为了便于垃圾桶的有效清洗,公开号为cn216262573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厨余垃圾桶自动清洗装置,其包括能够旋转的机械手、位于机械手下方的清洗机构以及出水口朝向清洗机构的喷水嘴,清洗机构包括可伸缩的内壁毛刷以及可伸缩的外壁毛刷,内壁毛刷安装于机械撑上,机械撑的下端连接有第一伸缩机构和转动装置,内壁毛刷通过连杆安装于机械撑上,内壁毛刷固定安装于连杆的输出端上,外壁毛刷远离机械撑一端安装有第二伸缩机构,外壁毛刷与第二伸缩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该清洗装置的优点在于能够自动完成厨余垃圾桶内侧壁和外侧壁的清洗工作,但实际上该清洗装置需要先后清洗垃圾桶的外壁和内壁,其存在清洗工序复杂、清洗时间较长的问题。此外,受结构所限,该清洗装置不能清洗垃圾桶的内底面和外底面,即存在清洗盲区,影响垃圾桶的清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垃圾桶的清洗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清洗垃圾桶的内部(内侧壁和内底面)和外部(外侧壁和外底面),提高了清洗效率和清洗效果,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清洗工序复杂、清洗时间较长、清洗效果较差及不能同时内外清洗垃圾桶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垃圾桶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8.步骤一:从承接工位处获取垃圾桶,并将垃圾桶桶口朝下移动至清洗工位上;
9.步骤二:分别对垃圾桶进行垂直限位和水平限位,再驱动垃圾桶在清洗工位上匀速旋转;
10.步骤三:在垃圾桶旋转过程中,同时向垃圾桶的内部和外部喷射清洗剂,直至清洗
剂布满垃圾桶的内部和外部;
11.步骤四:向垃圾桶的内部喷射热水进行冲洗,同时,向垃圾桶的外部喷射热水并利用板刷清洗垃圾桶的外部,直至垃圾桶的内部和外部清洗干净;
12.步骤五:控制垃圾桶停止转动并解除限位,将清洗干净的垃圾桶移动至暂存区域,完成垃圾桶的清洗。
13.进一步的,所述的清洗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4.步骤一:采用夹持移运装置从承接工位处获取垃圾桶,并将垃圾桶桶口朝下移动至汇流承载装置的清洗工位上,之后夹持移运装置与垃圾桶分开;
15.步骤二:采用按压限位装置分别对垃圾桶进行垂直限位和水平限位,将垃圾桶按压限位在汇流承载装置上,再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汇流承载装置带动垃圾桶在清洗工位上匀速旋转;
16.步骤三:在垃圾桶旋转过程中,通过内冲洗装置和外清洗装置同时向垃圾桶的内部和外部喷射清洗剂,直至清洗剂布满垃圾桶的内部和外部;
17.步骤四:通过内冲洗装置向垃圾桶的内部喷射热水进行冲洗,同时,通过外清洗装置向垃圾桶的外部喷射热水并利用板刷清洗垃圾桶的外部,直至垃圾桶的内部和外部清洗干净;
18.步骤五:控制驱动装置停止转动,并由按压限位装置解除限位,再通过夹持移运装置将清洗干净的垃圾桶移动至暂存区域,完成垃圾桶的清洗。
19.步骤二中垃圾桶的旋转速度为70-90rpm/min。
20.步骤四中喷射的热水的温度为40—50℃,喷水量为1-1.5l/min。
21.所述夹持移运装置、汇流承载装置、驱动装置、按压限位装置、内冲洗装置和外清洗装置均安装在底板上,其中,底板上开设有汇流孔,内冲洗装置的上端设置在底板上方,下端穿过汇流孔后固定在底板下方;汇流承载装置包括汇流筒和中心支撑环,中心支撑环固定在汇流筒上并作为承载垃圾桶的清洗工位,汇流筒通过中心支撑环活动套设在内冲洗装置的中部,驱动装置固定在底板上用于驱动汇流承载装置旋转,按压限位装置和外清洗装置均固定在底板上,按压限位装置通过向下按压垃圾桶外底面和水平挤压垃圾桶外侧壁的方式分别对垃圾桶进行垂直限位和水平限位;清洗时,夹持移运装置将垃圾桶桶口朝下移动至清洗工位上,按压限位装置将垃圾桶限位在清洗工位上,驱动装置通过汇流筒和中心支撑环带动垃圾桶转动,内冲洗装置清洗垃圾桶的内部,同时外清洗装置清洗垃圾桶的外部。
22.所述按压限位装置和外清洗装置分别设置在汇流筒两侧,且外清洗装置可辅助按压限位装置对垃圾桶进行水平限位。
23.所述外清洗装置包括外底面清洗板刷和至少两套外侧壁清洗板刷,外侧壁清洗板刷通过支撑桩固定在汇流筒的一侧,且外侧壁清洗板刷上设有喷射孔;外底面清洗板刷通过伸缩组件固定在外侧壁清洗板刷上端,伸缩组件可控制外底面清洗板刷向垃圾桶中心运动并经过垃圾桶中心。
24.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笔型伸缩气缸、连动杆和导轨,笔型伸缩气缸和导轨分别固定在外侧壁清洗板刷的上端两侧,外底面清洗板刷活动设置在导轨内,连动杆固定在外底面清洗板刷与笔型伸缩气缸之间,笔型伸缩气缸通过连动杆控制外底面清洗板刷伸缩。
25.所述外侧壁清洗板刷的上端还设有朝向垃圾桶外底面的顶部喷射管。
26.所述按压限位装置包括支撑架、固定架、直线伸缩气缸、水平限位组件、转接件、按压件和挤压件,支撑架固定在底板上,固定架通过水平限位组件活动设置在支撑架的一侧,且固定架可水平移动;挤压件安装在固定架的下端,转接件与固定架的下部活动连接,按压件固定在转接件上;直线伸缩气缸固定在支撑架的另一侧,直线伸缩气缸的伸缩轴依次穿过支撑架和固定架的中部后与转接件活动连接;清洗时,直线伸缩气缸通过转接件控制按压件向下按压垃圾桶外底面进行垂直限位,通过固定架控制挤压件水平挤压垃圾桶外侧壁进行水平限位。
27.所述按压限位装置还包括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定位螺杆和弹性件,定位螺杆固定在转接件的下端,弹性件的一端套设在定位螺杆上,另一端抵接在固定架上。
28.所述转接件包括一字构件和l形构件,按压件和一字构件分别固定在l形构件的两端,一字构件上分别设有下销孔和竖向上腰孔,固定架上设有对应的下侧孔和横向上腰孔,一字构件的下部通过下销孔、下侧孔和下销轴活动连接在固定架的下部,上部通过竖向上腰孔、横向上腰孔和上销轴与伸缩轴活动连接,且直线伸缩气缸可通过转接件控制按压件以下销轴为中心转动并向下按压垃圾桶外底面。
29.所述l形构件上设有至少两个竖向条孔,l形构件通过螺栓和竖向条孔与一字构件固定连接,且l形构件的高度可调。
30.所述按压件包括活动安装在转接件上用于向下按压的万向轮。
31.所述挤压件包括活动安装在固定架下端用于水平挤压的橡胶滚轮。
32.所述水平限位组件包括限位管、限位杆和限位块,限位块的外径大于限位管的内径,限位管固定在支撑架上,限位杆的一端与限位块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限位管后与固定架固定连接。
33.所述底板上固定有隔水后围挡和隔水前围档,隔水后围挡和隔水前围挡分别位于外清洗装置和按压限位装置两侧,且外清洗装置位于隔水后围挡内,按压限位装置位于隔水后围挡与隔水前围档之间。
34.所述汇流筒包括上开口和内径小于上开口内径的下开口,下开口位于汇流孔内或位于汇流孔下方,且汇流筒与汇流孔之间有汇流间隙。
35.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防水电机、传动轴、联轴器、驱动齿轮和外齿圈,外齿圈固定套设在中心支撑环上,防水电机固定在底板上,驱动齿轮通过传动轴和联轴器固定在防水电机上并与外齿圈啮合。
36.所述外齿圈的内圆周面上设有限位凹槽,所述中心支撑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环形台阶和限位凸起,外齿圈通过环形台阶固定套设在中心支撑环上,限位凸起位于限位凹槽内,且外齿圈位于中心支撑环的上表面下方。
37.所述中心支撑环包括外环体、内环体和支撑柱,支撑柱均匀固定在外环体与内环体之间用于作为清洗工位承载并限位垃圾桶,外环体固定在汇流筒的上端,内环体通过端面轴承活动套设在内冲洗装置上。
38.所述内冲洗装置包括基座、立柱和扇形喷头,基座通过底板对应固定在汇流孔的下方,立柱通过基座固定,汇流筒通过中心支撑环活动套设在立柱上,立柱内设有输液通道,扇形喷头设置在立柱的上部并分别朝向垃圾桶的内侧壁和内底面。
39.所述立柱的中部还设置有朝向汇流筒内侧壁的扇形喷头。
40.所述基座的下部固定有变径输出接头。
41.所述底板上通过支柱固定有上挡水件,汇流筒和驱动装置均位于上挡水件下方。
42.所述夹持移运装置包括x轴直线电缸、y轴直线电缸、z轴直线电缸、导轨和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安装在x轴直线电缸上,x轴直线电缸通过z轴直线电缸和导轨安装在y轴直线电缸上;x轴直线电缸、y轴直线电缸、z轴直线电缸、导轨和夹持组件配合控制垃圾桶移动。
43.所述底板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侧板,所述导轨包括y轴下导轨、y轴上导轨和z轴导轨,y轴下导轨和y轴直线电缸分别固定在两侧板的下部,y轴上导轨分别对称固定在两侧板的上部,z轴直线电缸活动连接在其中一侧板的y轴下导轨和y轴上导轨上,z轴导轨活动连接在另一侧板的y轴直线电缸和y轴上导轨上,x轴直线电缸分别连接在z轴导轨和z轴直线电缸之间。
44.所述底板的端部还固定有转接柜,转接柜上设有用于投放待清洗垃圾桶的投放口和多个用于存放干净垃圾桶的暂存区域,转接柜的正面设有显示屏,转接柜的背面设有用于控制投放口开闭的活动门。
4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46.1、本发明采用特定的流程,能够分别以冲洗和板刷摩擦清洗的方式同时对垃圾桶的内部(内侧壁和内底面)和外部(外侧壁和外底面)进行清洗,即能够一次性全面地实现垃圾桶的清洗。相较于现有技术来说有效地提高了垃圾桶的清洗效率和清洗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清洗工序复杂、清洗时间较长、清洗效果较差及不能同时内外清洗垃圾桶的技术问题。
47.2、本发明将垃圾桶桶口朝下限位在汇流承载装置的清洗工位上后,通过内冲洗装置与外清洗装置相配合,就能够在外清洗装置清洗垃圾桶外部的同时由内冲洗装置清洗垃圾桶的内部,因而有效地简化了垃圾桶的清洗工序,缩短了垃圾桶的清洗时间,并提高了垃圾桶的清洗效率。按压限位装置通过向下按压垃圾桶外底面和水平挤压垃圾桶外侧壁的方式能够分别对垃圾桶进行垂直限位和水平限位,既不影响垃圾桶的旋转,但又能够稳定可靠地将垃圾桶按压限位在清洗工位上,有利于实现垃圾桶的有效清洗。而通过按压限位装置、驱动装置和汇流承载装置相配合,则能够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汇流承载装置及位于汇流承载装置上的垃圾桶旋转,进而有利于全方位无死角的清理垃圾桶的内部和外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垃圾桶的清洗效果。又由于垃圾桶的内部清洗采用的是内冲洗装置,即采用的是以冲洗的方式清洗垃圾桶内部,因此其一方面使得桶内残渣不会汇集,有利于桶内残渣的顺利排出;而另一方面则能够避免出现清洗盲区,有利于对垃圾桶的内部进行全面的清洗;再一方面还减少了板刷数量,这也相当于简化了结构,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48.3、本发明将垃圾桶的旋转速度设置为70-90rpm/min,其优点在于在满足清洗需求的同时,不至于因转速太高使得清洗热水渍溅射到其他机构上去,有利于使水花的溅射范围在一个可接受范围内。将喷射的热水的温度设置为40—50℃,其优点在于其可以达到满足融化残余油脂的需求,同时也不会加剧桶的老化以及能源的浪费。而将喷水量设置为1-1.5l/min,其优点在于用少量的水加压喷射可以达到清洁污垢的需求,同时也不对水资源造成过多浪费,减少水量同时也方便后期进行油水分离。
49.4、本发明通过底板集中安装夹持移运装置、汇流承载装置、驱动装置、按压限位装
置、内冲洗装置和外清洗装置,使得各组成能够形成一个标准规范的整体结构,既有利于设备的运输,又有利于垃圾桶清洗过程的灵活控制。另外,由于汇流筒活动设置在内冲洗装置上并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因此清洗后的桶内残渣可在污水的带动下及时排出,进而可避免出现残渣容易堆积及不能及时排出的问题。
50.5、本将按压限位装置和外清洗装置分别设置在汇流筒两侧,并利用外清洗装置辅助按压限位装置对垃圾桶进行水平限位。其有利于减少按压限位装置的数量,即能够以较少数量的按压限位装置与外清洗装置实现垃圾桶在水平方向的有效限位,进而有利于简化设备结构及降低设备成本。
51.6、本发明采用外底面清洗板刷和至少两套外侧壁清洗板刷配合能够同时对垃圾桶的所有外表面进行清洗,既保证较好的清洗效果,又节约了清洗时间。另外,外底面清洗板刷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其清洗时向垃圾桶中心运动并经过垃圾桶中心,一方面不影响垃圾桶的放入与清洗后垃圾桶的取出,另一方面则能够一次性地对垃圾桶的外底面进行清洗,避免外底面出现清洗盲区,以此保证对外底面有更好的清洗效果。
52.7、本发明采用笔型伸缩气缸、连动杆和导轨配合实现外底面清洗板刷的伸缩,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53.8、本发明在外侧壁清洗板刷的上端还设有朝向垃圾桶外底面的顶部喷射管,通过喷射管可向外底面喷射清洗剂和清洗水,以保证外底面得到更佳的清洗效果。
54.9、本发明采用特定结构的按压限位装置优点在于一个机构上集成了对垃圾桶垂直及水平两个方向的限位,且该装置可以由直线伸缩气缸驱动前后运动,该装置和夹持移运装置运动线路重叠由其运动进行避让,做到了节省空间的特点。
55.10、本发明通过弹性组件可确保直线伸缩气缸在推动转接件时使按压件保持向后靠(向外倾斜)的位置状态。在水平限位组件行程到位而直线伸缩气缸行程还有余量时,由于转接件整体被机械限位卡主,直线伸缩气缸剩余行程的作用力将超过弹性组件的拉力,转接件将绕其旋转轴向前旋转。具体来说就是,该弹性组件保证在固定架推出到位以后,按压件才开始向下运动施加下压力,从而较为恒定地对垃圾桶形成向下的压力。
56.11、本发明通过竖向条孔使得l形构件与一字构件之间的位置可调,进而使得l形构件的高度可调,其可通过调节l形构件的高度来清洗不同高度的垃圾桶,即可以根据垃圾桶的大小进行一定范围内调整,使其适用范围更广。另外,条孔也为安装提供了较大余量,使其可根据装置由于地区环境温度变化引起底板形变尺寸的偏差进行补偿。
57.12、本发明采用万向轮作为向下按压外底面的按压件,具有按压效果好但又不影响垃圾桶转动的优点。
58.13、本发明采用橡胶滚轮作为水平挤压外侧壁的挤压件,具有挤压效果好但又不影响垃圾桶转动的优点。
59.14、本发明通过限位管、限位杆和限位块配合,使得固定架只能水平移动,保证了垃圾桶限位的准确性。
60.15、本发明在底板上设置有隔水后围挡和隔水前围档,其有利于将污水及残渣限定在预定范围内,更有利于污水及残渣的统一排出。
61.16、本发明将汇流筒下开口的内径设置为小于上开口的内径,并使下开口位于汇流孔内或位于汇流孔下方,以及在汇流筒与汇流孔之间设置有汇流间隙,该结构优点为能
够将污水及残渣汇集起来,由于下端收口比上端小,所以污水在下端排出口的径流量变大,流速增加,其冲击力更大可以更强力的冲击汇流筒内壁,减少残渣在内壁挂留的几率。
62.17、本发明通过环形台阶、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实现外齿圈的固定,保证了外齿圈具有更好的旋转稳定性。而将外齿圈设置在中心支撑环的上表面下方,则使得外齿圈的上表面不超过中心支撑环的上表面,其能够避免外齿圈遮挡垃圾桶的桶口四周,进而有利于对垃圾桶的桶口四周进行有效清洗。
63.18、本发明通过由外环体、内环体和支撑柱构成的中心支撑环,一方面便于将汇流筒有效地安装到内冲洗装置上,另一方面便于对垃圾桶形成稳定支撑。
64.19、本发明通过基座便于将立柱稳定地固定底板上,进而有利于汇流筒的有效安装,而通过扇形喷头则能够同时对垃圾桶内部进行清洗,有利于提高清洗效率和清洗效果。
65.20、本发明通过设置在立柱中部并朝向汇流筒内侧壁的扇形喷头,有利于对汇流筒的内侧壁进行清洗,有效地避免残渣堆积在汇流筒内。
66.21、本发明采用变径输出接头便于统一收集污水及残渣,有利于减少人工劳动强度。
67.22、本发明通过上挡水件的优点在于防止清洗过程中污水及清洁剂的直接溅射,延长齿轮组的使用寿命,同时遮挡清洗过程中落下的残渣,防止残渣卡在齿轮之间影响其正常运转。
68.23、本发明通过x轴直线电缸、y轴直线电缸、z轴直线电缸、导轨和夹持组件配合,能够准确实现垃圾桶的移运,保证了清洗过程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69.24、本发明通过转接柜有利于待清洗垃圾桶的投入及已清洗垃圾桶的存放。另外,通过活动门能够防止小孩通过投放口进入或通过投放口向内部投掷杂物等,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70.图1为实施例1的流程图;
71.图2为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72.图3为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73.图4为实施例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74.图5为实施例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75.图6为实施例2中汇流筒装配在内冲洗装置上的结构示意图;
76.图7为实施例2中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77.图8为实施例3中外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78.图9为实施例4中按压限位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79.图10为实施例4中按压限位装置按压前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80.图11为实施例4中按压限位装置按压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81.图12为实施例4中固定架推出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82.图13为实施例4中固定架推出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83.图14为实施例4中按压限位装置按压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84.图15为实施例4中按压限位装置按压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85.图16为实施例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86.图17为实施例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87.图18为实施例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88.图19为实施例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89.图20为实施例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五);
90.图21为实施例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六);
91.图22为实施例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七);
92.图23为实施例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八);
93.图24为实施例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九);
94.图25为实施例6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95.1、底板,2、驱动装置,3、汇流筒,4、中心支撑环,5、外清洗装置,6、内冲洗装置,7、按压限位装置,8、夹持移运装置,9、转接柜,10、垃圾桶;
96.1.1、汇流孔,1.2、隔水后围挡,1.3、隔水前围档,1.4、上挡水件;
97.2.1、防水电机,2.2、传动轴,2.3、联轴器,2.4、驱动齿轮,2.5、外齿圈;
98.4.1、外环体,4.2、内环体,4.3、支撑柱,4.4、环形台阶,4.5、限位凸起;
99.5.1、外底面清洗板刷,5.2、外侧壁清洗板刷,5.3、伸缩组件,5.4、笔型伸缩气缸,5.5、连动杆,5.6、导轨,5.7、顶部喷射管;
100.6.1、基座,6.2、立柱,6.3、扇形喷头,6.4、变径输出接头;
101.7.1、支撑架,7.2、固定架,7.3、直线伸缩气缸,7.4、水平限位组件,7.5、转接件,7.6、按压件,7.7、挤压件,7.8、弹性组件,7.9、一字构件,7.10、l形构件,7.11、下销孔,7.12、竖向上腰孔,7.13、下侧孔,7.14、横向上腰孔,7.15、下销轴,7.16、上销轴,7.17、竖向条孔,7.18、万向轮,7.19、橡胶滚轮,7.20、限位管,7.21、限位杆,7.22、限位块;
102.8.1、x轴直线电缸,8.2、y轴直线电缸,8.3、z轴直线电缸,8.4、夹持组件,8.5、y轴下导轨,8.6、y轴上导轨,8.7、z轴导轨,8.8、侧板;
103.9.1、投放口,9.2、暂存区域,9.3、活动门。
具体实施方式
104.本发明是申请人在公开号为cn216262573u的技术上的进一步改进,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现已实际研发试制成功并准备投产,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105.实施例1
10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桶的清洗方法,如图1所示,其包括以下步骤:
107.步骤一:在相应位置设置用于承接待清洗垃圾桶10的承接工位,从承接工位处获取垃圾桶10,并将垃圾桶10桶口朝下移动至清洗工位上。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简化流程,可先将垃圾桶10桶口朝下放置在承接工位上,以此减少垃圾桶10的翻转过程。
108.步骤二:分别对垃圾桶10进行垂直限位和水平限位,将垃圾桶10限位在清洗工位上,然后再驱动垃圾桶10在清洗工位上匀速旋转,垃圾桶10的旋转速度为70-90rpm/min,优选垃圾桶10的旋转速度为80rpm/min。
109.步骤三:在垃圾桶10旋转过程中,同时向垃圾桶10的内部和外部喷射清洗剂,直至清洗剂布满垃圾桶10的内部和外部。本步骤中的内部包括内侧壁和内底面,外部包括外侧
壁和外底面(下同)。由于垃圾桶10是持续旋转的,因此仅需要定向向垃圾桶10的内部和外部喷射清洗剂即可。此外,喷射的热水的温度为40—50℃,喷水量为1-1.5l/min。但优选喷射的热水为45℃,喷水量为1.2l/min。
110.步骤四:向垃圾桶10的内部喷射热水进行冲洗,同时,向垃圾桶10的外部喷射热水并利用板刷清洗垃圾桶10的外部,直至垃圾桶10的内部和外部清洗干净。同样的,由于垃圾桶10是持续旋转的,因此仅需要定向向垃圾桶10的内部和外部喷射热水即可。
111.步骤五:待垃圾桶10清洗干净后,控制垃圾桶10停止转动并解除限位,将清洗干净的垃圾桶10移动至暂存区域9.2,完成垃圾桶10的清洗。
11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实现上述流程所涉及到设备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只要是能够实现上述各步骤功能的设备或结构件均可。而采用上述特定流程后,单个垃圾桶10在清洗工位上20-30s即可清洗干净,需要说明的是,该时间仅指垃圾桶10在清洗工位上进行清洗的时间,不包括垃圾桶移动的时间。当然,根据工作环境还可相应调节清洗时间,例如,在北方及工作环境温度较低时,还可相应增加清洗热水的温度或略微延长清洗时间,以保证垃圾桶10具有更好的清洗效果,因此,本发明能够自动高效地实现垃圾桶10的有效清洗,具有较高的创新性。
113.实施例2
1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桶的清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15.步骤一:采用夹持移运装置8从承接工位处获取垃圾桶10,并将垃圾桶10桶口朝下移动至汇流承载装置的清洗工位上,之后夹持移运装置8与垃圾桶10分开。
116.步骤二:采用按压限位装置7分别对垃圾桶10进行垂直限位和水平限位,将垃圾桶10按压限位在汇流承载装置上,再通过驱动装置2驱动汇流承载装置带动垃圾桶10在清洗工位上匀速旋转。
117.步骤三:在垃圾桶10旋转过程中,通过内冲洗装置6和外清洗装置5同时向垃圾桶10的内部和外部喷射清洗剂,直至清洗剂布满垃圾桶10的内部和外部。
118.步骤四:通过内冲洗装置6向垃圾桶10的内部喷射热水进行冲洗,同时,通过外清洗装置5向垃圾桶10的外部喷射热水并利用板刷清洗垃圾桶10的外部,直至垃圾桶10的内部和外部清洗干净。
119.步骤五:控制驱动装置2停止转动,并由按压限位装置7解除限位,再通过夹持移运装置8将清洗干净的垃圾桶10移动至暂存区域9.2,完成垃圾桶10的清洗。
120.如图2-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夹持移运装置8、汇流承载装置、驱动装置2、按压限位装置7、内冲洗装置6和外清洗装置5均安装在底板1上。其中,底板1上开设有汇流孔1.1,内冲洗装置6的上端设置在底板1上方,下端穿过汇流孔1.1后固定在底板1下方。汇流承载装置包括汇流筒3和中心支撑环4,中心支撑环4固定在汇流筒3上并作为承载垃圾桶10的清洗工位,汇流筒3通过中心支撑环4活动套设在内冲洗装置6的中部,驱动装置2固定在底板1上用于驱动汇流承载装置旋转,按压限位装置7和外清洗装置5均固定在底板1上,按压限位装置7通过向下按压垃圾桶10外底面和水平挤压垃圾桶10外侧壁的方式分别对垃圾桶10进行垂直限位和水平限位。清洗时,夹持移运装置8将垃圾桶10桶口朝下移动至清洗工位上,按压限位装置7将垃圾桶10限位在清洗工位上,驱动装置2通过汇流筒3和中心支撑环4带动垃圾桶10转动。此时内冲洗装置6向垃圾桶10的内部喷射清洗剂,同时,外清洗装置5
向垃圾桶10的外部喷射清洗剂,待清洗剂布满垃圾桶10的内部(内侧壁和内底面)和外部(外侧壁和外底面)后,停止喷射清洗剂,两者再同时喷射热水,由内冲洗装置6清洗垃圾桶10的内部,同时外清洗装置5利用板刷清洗垃圾桶10的外部。
121.本实施例中各组成的结构、位置及连接关系分别如下:
122.所述底板1可采用重量较轻但具有较好刚性强度和较好防腐蚀性的铝板制成,形状不限,其作用是为其它各组成提供安装及支撑基础。另外,底板1上可设置支柱或其它结构件作为支撑,以使底板1与地面有一定距离。
123.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汇流孔1.1,汇流孔1.1作用是为底板1上的污水及残渣提供汇流口。汇流孔1.1的数量至少一个,形状可为圆形、方形等,但为了便于结构的简化及污水和残渣的有效汇流,本实施例优选汇流孔1.1为一圆形孔。
124.所述内冲洗装置6的下端可外接清洗用热水和清洗剂,上端可喷射清洗水和清洗剂,其作用是在清洗时能够以冲洗的方式清洗垃圾桶10的内部,即能够同时清洗垃圾桶10的内底面和内侧壁。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内冲洗装置6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只要是能够同时清洗垃圾桶10内底面和内侧壁的结构组件均可,例如,可采用多喷头分别朝上和朝向两侧的方式同时冲洗等。
125.所述汇流筒3为中空筒状结构,其上端直径大于垃圾桶10的直径,其作用是引导清洗过程中的污水及桶内残渣有效地通过汇流筒3汇集排出。其中,汇流筒3可根据需要设置为不同形状及大小,但为了达到更好的汇流效果,本实施例优选汇流筒3为包括上开口和内径小于上开口内径的下开口的上大下小结构,例如,汇流筒3可为锥筒形结构等。由于汇流筒3为上大下小结构,其内部内径依次减小并形成倾斜的斜面,因此能够通过污水带动残渣向下流出,进而防止残渣粘附堆积在汇流筒3内部。另外,为了便于减少汇流孔1.1的数量及汇流筒3内、外底板1上污水及残渣的统一排出,本实施例优选将汇流筒3的下开口设置在汇流孔1.1内或位于汇流孔1.1下方,并使汇流筒3的下部与汇流孔1.1之间有汇流间隙。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汇流筒3上端直径大于垃圾桶10的直径,因此即使外部清洗时产生的大部分污水及残渣均能够通过汇流筒3排出,仅少部分飞溅出来的污水及残渣通过汇流间隙排出。
126.进一步的,中心支撑环4可通过螺栓或螺钉等固定在汇流筒3上用于承载垃圾桶10,进而汇流筒3可通过中心支撑环4活动套设在内冲洗装置6的中部。其中,汇流筒3的上端设有垂直向外的平面折边,中心支撑环4包括外环体4.1、内环体4.2和支撑柱4.3,支撑柱4.3均匀固定在外环体4.1与内环体4.2之间用于作为清洗工位承载并限位垃圾桶10,外环体4.1可采用螺栓或螺钉等方式固定在汇流筒3上端的平面折边上,内环体4.2通过端面轴承活动套设在内冲洗装置6上。
127.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支撑柱4.3的支撑稳定性及较好的承载效果,本实施例优选支撑柱4.3呈十字布置,即支撑柱4.3以十字架的方式固定在外环体4.1与内环体4.2之间。另外,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可通过在垃圾桶10的桶口上开设与支撑柱4.3相匹配的卡槽或槽口用于对垃圾桶10进行限位,以防止垃圾桶10在中心支撑环4上发生移动。即清洗时,使垃圾桶10桶口的卡槽或槽口卡住支撑柱4.3即可实现承载并限位垃圾桶10,从而得到更稳定的清洗过程及更好的清洗效果。
128.所述按压限位装置7具体是通过向下按压垃圾桶10外底面和水平挤压垃圾桶10外侧壁的方式分别对垃圾桶10进行垂直限位和水平限位,以此将垃圾桶10按压限位在中心支
撑环4的清洗工位上。优选的,限位后的垃圾桶10中心与中心支撑环4的中心、内冲洗装置6的中心相重合。需要注意的时,本实施例对按压限位装置7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是能够通过向下按压垃圾桶10外底面和水平挤压垃圾桶10外侧壁的方式分别对垃圾桶10进行垂直限位和水平限位,但又不影响驱动装置2带动垃圾桶10的旋转的构均可。
129.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在实际实施时,可采用多套按压限位装置7按压限位垃圾桶10,例如可采用三套呈三角形布置的按压限位装置7对垃圾桶10进行限位。但为了简化设备结构及减少设备体积,本实施例优选将按压限位装置7和外清洗装置5分别设置在汇流筒3两侧,并使外清洗装置5可辅助按压限位装置7对垃圾桶10进行水平限位。基于该种结构,可以将两套按压限位装置7呈一定角度交叉排列,进而可使用两套按压限位装置7对垃圾桶10进行垂直限位,再利用两套按压限位装置7与外清洗装置5配合对垃圾桶10进行水平限位,以此将垃圾桶10按压限位在中心支撑环4上,并使限位后的垃圾桶10中心与中心支撑环4的中心、内冲洗装置6的中心相重合。
130.所述底板1上还固定有隔水后围挡1.2和隔水前围档1.3,隔水后围挡1.2和隔水前围挡分别位于外清洗装置5和按压限位装置7两侧,外清洗装置5位于隔水后围挡1.2内,按压限位装置7位于隔水后围挡1.2与隔水前围档1.3之间,具体来说就是,按压限位装置7、隔水后围挡1.2和隔水前围档1.3构成隔水区域,避免污水残渣外溢。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外清洗装置5需要对垃圾桶10的外侧壁和外底面进行清洗,因此可将隔水后围挡1.2设置成横截面为“匚”形结构,并使其高度与外清洗装置5的高度相当,以此将外清洗装置5包裹在内而防止污水及残渣溅射。又由于隔水前围挡设置在按压限位装置7一侧,而该侧涉及到的污水及残渣很少,基本上不会发生溅射,因此可将隔水后围挡1.2设置为高度较低的弧形结构安装在底板1上即可。
131.所述外清洗装置5可外接清洗热水和清洗剂,可采用板刷配合以摩擦的方式清洗垃圾桶10的外部。另外,本实施例对外清洗装置5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只要是能够同时清洗垃圾桶10外底面和外侧壁的结构组件均可,例如,可在垃圾桶10的外侧壁和外底面处设置对应的板刷进行清洗。
132.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防水电机2.1、传动轴2.2、联轴器2.3、驱动齿轮2.4和外齿圈2.5,外齿圈2.5固定套设在中心支撑环4上,防水电机2.1固定在底板1上,驱动齿轮2.4通过传动轴2.2和联轴器2.3固定在防水电机2.1的动力轴上并与外齿圈2.5啮合。关于外齿圈2.5与中心支撑环4的固定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中心支撑环4的外环体4.1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环形台阶4.4和限位凸起4.5,在外齿圈2.5的内圆周面上设有限位凹槽,且限位凸起4.5和限位凹槽的数量均优选为四个。然后将限位凹槽套设在限位凸起4.5上,使限位凸起4.5位于限位凹槽内,最后通过环形台阶4.4和螺钉即可将外齿圈2.5固定套设在中心支撑环4的外环体4.1上。另外,为实现垃圾桶10桶口外的有效清洗,本实施例优选外齿圈2.5位于中心支撑环4的上表面下方,即优选外齿圈2.5的上表面位于中心支撑环4的上表面下方,以免因外齿圈2.5遮挡而导致外清洗装置5不能清洗桶口四周。
133.另外,本实施例还在底板1的两端分别设有转接柜9和控制柜(图中未示出),如图16-24所示,该两端可分别视为整体设备的前端和后端。其中,所述转接柜9的正面设有显示屏(图中未示出),转接柜9上设有用于投放待清洗垃圾桶10的投放口9.1和多个用于存放干净垃圾桶10的暂存区域9.2,转接柜9的背面设有用于控制投放口9.1开闭的活动门9.3,该
活动门9.3可由气缸伸缩控制开闭。清洗时,可通过投放口9.1投放待清洗的垃圾桶10,然后打开活动门9.3获取待清洗的垃圾桶10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的垃圾桶10则可移动至暂存区域9.2中。
134.所述控制柜内设有可分别控制驱动装置2、外清洗装置5、内冲洗装置6、按压限位装置7和夹持移运装置8的控制器,显示屏与该控制器连接,通过显示屏操作控制器可实现各组成的自动开启与关闭,以此实现垃圾桶10的自动清洗。
13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待清洗的垃圾桶10内均有厨余垃圾,因此桶内的厨余垃圾将随垃圾桶10一同进入投放口9.1。在实际清洗时,可通过另外的机械设备抓取垃圾桶10并集中倾倒垃圾,然后再将空的垃圾桶10桶口朝下放置在承接工位上等待清洗。
136.本实施例对夹持移运装置8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其可采用机械手实现。具体清洗时,先通过夹持移运装置8将垃圾桶10桶口朝下放置到中心支撑环4的支撑柱4.3上,再通过按压限位装置7与清洗装置配合将垃圾桶10按压限位在支撑柱4.3上,并使垃圾桶10的中心与支撑环的中心、内冲洗装置6的中心相重合。然后由驱动装置2带动汇流筒3和中心支撑环4桶转动,垃圾桶10桶口上的卡槽或槽口会在中心支撑环4的旋转中与支撑柱4.3嵌合,即垃圾桶10桶口上的卡槽或槽口会嵌合到支撑柱4.3上,以此对垃圾桶10进行限位,达到嵌合条件后垃圾桶10将与中心支撑环4共同旋转。在垃圾桶10的旋转过程中,由外清洗装置5清洗垃圾桶10的外部(外侧壁和外底面),同时由内冲洗装置6清洗垃圾桶10的内部(内侧壁和内底面),以此实现垃圾桶10的全面清洗,清洗完成后取走垃圾桶10即可。总体来说,本发明通过内部喷射结构与外部清洗结构相配合,能够以控制垃圾桶10旋转的方式同时对垃圾桶10的外部和内部进行清洗,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清洗装置清洗工序复杂、清洗时间较长、清洗效果较差、残渣容易堆积及不能同时内外清洗垃圾桶10的技术问题。
137.实施例3
13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桶的清洗方法,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外清洗装置5的结构作了进一步的限定。如图8所示(该图也是图2中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所述外清洗装置5包括外底面清洗板刷5.1和至少两套外侧壁清洗板刷5.2,其中,优选外侧壁清洗板刷5.2为两套并通过支撑桩固定在汇流筒3的一侧,固定后的两套外侧壁清洗板刷5.2呈一定角度交叉,该两套外侧壁清洗板刷5.2可辅助按压限位装置7对垃圾桶10进行水平限位。另外,为提高清洗效果,外侧壁清洗板刷5.2上还设有可喷射清洗剂和清洗热水的喷射孔。需要说明的是,外侧壁清洗板刷5.2主要为现有常规板刷,其刷面长度与垃圾桶10高度相同或略微超出垃圾桶10的高度,清洗时其刷面与垃圾桶10的外侧壁相接触并具有一定摩擦力,从而利用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进行有效清洗。
139.进一步的,外底面清洗板刷5.1通过伸缩组件5.3固定在外侧壁清洗板刷5.2上端,且外底面清洗板刷5.1指向垃圾桶10外底面中心,伸缩组件5.3可控制外底面清洗板刷5.1向垃圾桶10中心运动并经过垃圾桶10中心。当伸缩组件5.3处于缩回状态时,外底面清洗板刷5.1位于垃圾桶10外,此时也便于垃圾桶10的放置入位。当伸缩组件5.3处于伸出状态时,其带动外底面清洗板刷5.1向垃圾桶10中心运动并经过垃圾桶10中心,以便于在垃圾桶10旋转时对垃圾桶10的外底面进行全面清洗。需要说明的是,外底面清洗板刷5.1主要为现有常规板刷,清洗时其刷面与垃圾桶10的外底面相接触并具有一定摩擦力,从而利用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进行有效清洗。
140.所述伸缩组件5.3包括笔型伸缩气缸5.4、连动杆5.5和导轨5.6,笔型伸缩气缸5.4和导轨5.6分别固定在外侧壁清洗板刷5.2的上端两侧,外底面清洗板刷5.1活动设置在导轨5.6内,连动杆5.5固定在外底面清洗板刷5.1与笔型伸缩气缸5.4之间,笔型伸缩气缸5.4通过连动杆5.5控制外底面清洗板刷5.1伸缩。当笔型伸缩气缸5.4缩回时,外底面清洗板刷5.1位于垃圾桶10外。当笔型伸缩气缸5.4伸出时,其带动外底面清洗板刷5.1向垃圾桶10中心运动并经过垃圾桶10中心,进而由外底面清洗板刷5.1对垃圾桶10的外底面进行全面清洗。
141.进一步的,为提高外底面清洗效果,本实施例在外侧壁清洗板刷5.2的上端还设有朝向垃圾桶10外底面的顶部喷射管5.7,可通过该顶部喷射管5.7向外底面喷射清洗热水和清洗剂。需要说明的是,顶部喷射管5.7可与外底面清洗板刷5.1设置在同一外侧壁清洗板刷5.2上,但该种方式将导致顶部喷射管5.7伸缩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为延长顶部喷射管5.7的使用寿命,优选采用固定式结构将顶部喷射管5.7设置在另一外侧壁清洗板刷5.2上,即将顶部喷射管5.7和外底面清洗板刷5.1分别设置在两套外侧壁清洗板刷5.2。
142.本实施例在清洗时,将垃圾桶10按压限位在中心支撑环4上,使垃圾桶10的外侧壁与外侧壁清洗板刷5.2相接触,再通过笔型伸缩气缸5.4带动外底面清洗板刷5.1向垃圾桶10中心运动并经过垃圾桶10中心,使外底面清洗板刷5.1与垃圾桶10的外底面相接触。然后控制垃圾桶10转动即可同时对垃圾桶10的外底面和外侧壁进行清洗。
143.实施例4
14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桶的清洗方法,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或3的基础上对按压限位装置7的结构作了进一步的限定。如图9-15所示,所述按压限位装置7包括支撑架7.1、固定架7.2、直线伸缩气缸7.3、水平限位组件7.4、转接件7.5、按压件7.6和挤压件7.7。其中,支撑架7.1竖向固定在底板1上,并具有一定高度。固定架7.2是横截面为u形的结构件,其通过水平限位组件7.4活动设置在支撑架7.1的一侧并可水平移动。其中,水平限位组件7.4优选为两套并分上下设置在支撑架7.1上,其包括中空结构的限位管7.20、限位杆7.21和限位块7.22,限位块7.22的外径大于限位管7.20的内径,限位管7.20可焊接或螺纹固定在支撑架7.1上,限位杆7.21的长度大于限位管7.20的长度,限位杆7.21的一端与限位块7.22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限位管7.20后与固定架7.2固定连接。连接完成后,固定件在限位杆7.21的作用下可水平左右移动。挤压件7.7安装在固定架7.2的下端用于水平挤压垃圾桶10的外侧壁,转接件7.5与固定架7.2的下部活动连接,按压件7.6固定在转接件7.5上用于向下按压垃圾桶10的外底面;直线伸缩气缸7.3固定在支撑架7.1的另一侧,直线伸缩气缸7.3的伸缩轴依次穿过支撑架7.1和固定架7.2的中部后与转接件7.5活动连接。需要注意的时,直线伸缩气缸7.3的伸缩轴在支撑架7.1另一侧的长度大于限位杆7.21在该侧的长度,以便于在固定架7.2运动到位时可继续推动转接件7.5和按压件7.6转动。清洗时,直线伸缩气缸7.3通过转接件7.5控制按压件7.6向下按压垃圾桶10外底面进行垂直限位,通过固定架7.2控制挤压件7.7水平挤压垃圾桶10外侧壁进行水平限位,以此将垃圾桶10按压限位在中心支撑环4上。
145.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7.5包括一字构件7.9和l形构件7.10,按压件7.6和一字构件7.9分别固定在l形构件7.10的两端,一字构件7.9上分别设有圆形的下销孔7.11和竖向上腰孔7.12,固定架7.2上设有圆形的下侧孔7.13和横向上腰孔7.14,下销孔7.11和竖向
上腰孔7.12分别与下侧孔7.13和横向上腰孔7.14相对应,一字构件7.9的下部通过下销孔7.11、下侧孔7.13和下销轴7.15活动连接在固定架7.2的下部,上部通过竖向上腰孔7.12、横向上腰孔7.14和上销轴7.16与伸缩轴活动连接,连接完成后,直线伸缩气缸7.3可通过转接件7.5控制按压件7.6以下销轴7.15为中心向内转动(向垃圾桶10外底面转动)并向下按压垃圾桶10外底面。
146.本实施例为了能够清洗不同高度的垃圾桶10,在l形构件7.10上设有至少两个竖向条孔7.17,可通过螺栓和竖向条孔7.17实现l形构件7.10与一字构件7.9的固定连接,基于该结构,通过调节螺栓在竖向条孔7.17中的位置,即使得l形构件7.10的高度可调,进而能够实现清洗不同高度的垃圾桶10。
147.优选的,所述按压件7.6包括活动安装在转接件7.5上用于向下按压的万向轮7.18,所述挤压件7.7包括活动安装在固定架7.2下端用于水平挤压的橡胶滚轮7.19。具体来说就是万向轮7.18可通过相应结构件活动安装在l形构件7.10上,橡胶滚轮7.19通过相应的安装结构件安装在固定架7.2的下端,既实现向下按压的效果和水平挤压效果,但又不影响垃圾桶10的转动,
148.另外,本实施例所述按压限位装置7还包括弹性组件7.8,所述弹性组件7.8包括定位螺杆和弹性件,定位螺杆固定在转接件7.5的下端并位于水平限位组件7.4的下方,弹性件的一端套设在定位螺杆上,另一端抵接在固定架7.2上。当未清洗垃圾桶10时,直线伸缩气缸7.3,此时在弹性组件7.8的作用下,按压件7.6将处于向外倾斜的状态。当开始清洗时,在水平限位组件7.4行程到位而直线伸缩气缸7.3伸缩轴的行程还有余量时,由于转接件7.5整体被机械限位卡主,直线伸缩气缸7.3剩余行程的作用力将超过弹性组件7.8的拉力,转接件7.5将绕其旋转轴向前旋转,从而较为恒定地对垃圾桶10形成向下的压力。
149.本实施例的按压流程为:
150.首先,如图10-11所示,此时直线伸缩气缸7.3的伸缩轴处于缩回状态,固定架7.2缩回并与支撑架7.1相接触,万向轮7.18在弹性组件7.8的作用下向外倾斜张开(向直线伸缩气缸7.3方向倾斜)。
151.其次,如图12-13所示,此时直线伸缩气缸7.3的伸缩轴伸出,固定架7.2向垃圾桶10方向运动并远离支撑架7.1,同时带动万向轮7.18和橡胶滚轮7.19向垃圾桶10运动。
152.最后,如图14-15所示,当固定架7.2移动至限位杆7.21的极限位置时,橡胶滚轮7.19刚好对垃圾桶10的外侧壁形成挤压并水平限位,此时伸缩轴的剩余行程将继续前伸,并通过转接件7.5带动万向轮7.18以下销轴7.15为中心向垃圾桶10外底面转动,直至万向轮7.18按压到外底面,以此对垃圾桶10进行垂直限位。待清洗完成后按压限位装置7回退到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清洗的开始。
153.实施例5
15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内冲洗装置6作了进一步的限定,如图2-6所示,所述内冲洗装置6包括基座6.1、立柱6.2和扇形喷头6.3,基座6.1的形状与中心支撑环4的形状大致相同,其通过底板1对应固定在汇流孔1.1的下方,固定方式可采用螺栓固定,以便于拆卸。基座6.1的中部设有螺纹孔,立柱6.2通过螺纹孔竖向固定在基座6.1上,汇流筒3通过中心支撑环4活动套设在立柱6.2的中部,立柱6.2内设有输液通道,扇形喷头6.3设置在立柱6.2的上部并与输液通道相通,且扇形喷头6.3的喷射方向并分别朝向垃圾桶10的内侧壁
和内底面,以便于同时对垃圾桶10的内底面和内侧壁进行清洗。基座6.1的下部还固定有内径依次减小的变径输出接头6.4,以便于通过汇流筒3排出的污水及残渣和通过汇流间隙排出的污水及残渣统一排出。而立柱6.2的下端则可穿过变径输出接头6.4后外接清洗水和清洗剂。
155.另外,为避免残渣在汇流筒3内吸附堆积,本实施例在立柱6.2的中部还设置有喷射方向朝向汇流筒3内侧壁的扇形喷头6.3,该扇形喷头6.3同样与输液通道相通,在清洗过程中,该扇形喷头6.3可利用汇流筒3的转动对汇流筒3的内侧壁进行全面冲洗,一方面避免残渣吸附堆积,另一方面则可以使汇流筒3的内部保持清洁。
156.进一步的,为避免污水及残渣进入驱动装置2(主要是避免污水及残渣进入外齿圈2.5与驱动齿轮2.4之间)而影响驱动装置2的顺利驱动,本实施例还通过支柱在底板1上固定有上挡水件1.4,并使汇流筒3和驱动装置2均位于上挡水件1.4下方。其中,挡水件可为环形板与罩板相结合的结构,环形板通过四根支柱固定在底板1上并位于汇流筒3和外齿圈2.5的上方,而罩板则位于驱动齿轮2.4的上方,以此对驱动装置2进行保护。
157.本实施例在清洗时,先由立柱6.2上的输流通道为各扇形喷头6.3输送清洗剂,再由各扇形喷头6.3同时向垃圾桶10的内底面、内侧壁及汇流筒3的内侧壁喷射热水进行清洗,以达到全面快速清洗的目的,而清洗后的所有污水及残渣则统一由变径输出接头6.4排出。
158.实施例6
159.在实施例2-6中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夹持移运装置8的结构作了进一步限定。如图16-25所示,所述夹持移运装置8包括x轴直线电缸8.1、y轴直线电缸8.2、z轴直线电缸8.3、导轨5.6和夹持组件8.4,夹持组件8.4安装在x轴直线电缸8.1上,x轴直线电缸8.1通过z轴直线电缸8.3和导轨5.6安装在y轴直线电缸8.2上。夹持组件8.4可采用旋转气缸、伸缩式气缸与机械爪配合的结构夹持垃圾桶10,即旋转气缸安装在x轴直线电缸8.1上,机械爪通过伸缩式气缸安装在旋气缸上,以此实现垃圾桶10的有效夹持及转向。x轴直线电缸8.1、y轴直线电缸8.2和z轴直线电缸8.3通过导轨5.6配合可控制夹持组件8.4在x、y、z三个方向移动及升降,进而控制垃圾桶10在x、y、z三个方向移动。清洗时夹持移运装置8将垃圾桶10移运至中心支撑环4的清洗工位上,清洗完成后夹持移运装置8将垃圾桶10从中心支撑环4上移出并复位,以实现垃圾桶10的自动抓取、自动放置入位及自动取出等。
160.优选的,所述夹持移运装置8还包括对称固定在底板1两侧的侧板8.8,该两侧板8.8能够与转接柜9配合能够形成三面围合的结构,再加上控制柜就能够形成四面围合的结构,以此将驱动装置2、汇流筒3、中心支撑环4、外清洗装置5、内冲洗装置6和按压限位装置7围合在内,进而使得整体设备的结构更加标准、美观。
161.优选的,所述导轨5.6的数量为多根,分别包括y轴下导轨8.5、y轴上导轨8.6和z轴导轨8.7,其中,y轴下导轨8.5和y轴直线电缸8.2分别固定在两侧板8.8的下部,y轴上导轨8.6分别对称固定在两侧板8.8的上部,z轴直线电缸8.3活动连接在其中一侧板8.8的y轴下导轨8.5和y轴上导轨8.6上,z轴导轨8.7活动连接在另一侧板8.8的y轴直线电缸8.2和y轴上导轨8.6上,x轴直线电缸8.1分别连接在z轴导轨8.7和z轴直线电缸8.3之间。通过x轴直线电缸8.1、y轴直线电缸8.2、z轴直线电缸8.3与各导轨5.6相配合,就能够控制夹持组件8.4在各方向移动。
162.本实施例的实施流程为:
163.1,如图16所示,夹持组件8.4从底板1一侧的承接工位上夹持待清洗的垃圾桶10。
164.2,如图17所示,夹持组件8.4通过旋转气缸将垃圾桶10向中心支撑环4方向旋转90度。
165.3,如图18所示,由x轴直线电缸8.1与y轴直线电缸8.2配合控制夹持组件8.4将垃圾桶10移动至中心支撑环4的正上方。
166.4,如图19所示,由z轴直线电缸8.3控制夹持组件8.4将垃圾桶10下移至中心支撑环4上,直到垃圾桶10的桶口接触到支撑柱4.3时停止下降动作。
167.5,如图20所示,夹持组件8.4通过伸缩式气缸使机械爪张开,并由y轴直线电缸8.2驱动夹持组件8.4远离垃圾桶10,直至y轴直线电缸8.2运动至极限位置时停止运动。
168.6,如图21所示,按压限位装置7与外清洗装置5配合限位垃圾桶10,将垃圾桶10限位在支撑柱4.3上,然后由驱动装置2驱动汇流筒3和垃圾桶10转动,同时控制外清洗装置5和内冲洗装置6同时对垃圾桶10的外部和内部进行清洗。
169.7,如图22所示,清洗完成后,驱动装置2、外清洗装置5和内冲洗装置6停止工作,按压限位装置7解除限位并复位,再由y轴直线电缸8.2控制夹持组件8.4夹持清洗干净的垃圾桶10,并通过x轴直线电缸8.1和z轴直线电缸8.3将垃圾桶10移动至有空缸的暂存区域9.2处。
170.8,如图23所示,通过y轴直线电缸8.2将垃圾桶10送入暂存区域9.2内。
171.9,如图24所示,夹持组件8.4通过伸缩式气缸使机械爪张开,然后通过x轴直线电缸8.1、y轴直线电缸8.2、z轴直线电缸8.3与各导轨5.6相配合使夹持组件8.4复位,等待下一垃圾桶10的清洗。
172.由上述清洗过程可知,本发明能够完全自动化地实现垃圾桶10的有效清洗,且经实际测试,单个垃圾桶10在清洗工位上20-30s即可清洗干净,而垃圾桶10的移动时间约为6s。因此,从获取待清洗的垃圾桶10至将清洗干净的垃圾桶10移动至暂存区域9.2处,总体时间26-36s即可实现一个垃圾桶10的有效清洗,因而具有较高的创新性。
17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所公开的所有特征、或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任何方式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