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以短养长的红锥大径材培育经营方法与流程

2022-11-30 14:14: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以短养长的红锥大径材培育经营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短养长的红锥大径材培育经营方法。


背景技术:

2.我国优质大径级用材几乎全部依靠进口,随着各国对大径级珍贵木材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大径级的珍贵树种用材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世界木材市场的竞争焦点之一,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因此,我国启动的林木大径材培育建设项目,这其中广西红锥是首选树种之一。红锥是研究较为系统和完善的珍贵树种之一,年均推广造林面积达5万亩以上,市场潜力很大,前景广阔。但红锥的培育仍然存在培育周期长、资金周转压力大等问题,导致林农种植和管理积极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以短养长的红锥大径材培育经营方法,以解决如何促进红锥大径材的培育,获得长期效益的问题。
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以短养长的红锥大径材培育经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1)红锥实验基地选择;
7.(2)营建红锥培育方法;
8.(3)经营后对红锥胸径、树高、材积增长量分析,确定培育模式。
9.进一步地,步骤(1)中包括气候选择、红锥林选择。
10.进一步地,红锥林包括幼龄红锥、中龄红锥、近熟林红锥中的一种。
11.进一步地,步骤(2)中营建红锥培育方法包括修枝强度选择、间伐强度选择、经济作物选择、经济作物套种数量选择、栽培基质选择。
12.进一步地,所述修枝强度包括轻度修枝、中度修枝、重度修枝。
13.进一步地,所述间伐强度为间伐强度20%-60%。
14.进一步地,所述经济作物包括灵芝、砂仁、金花茶中的一种或多种。
15.进一步地,所述灵芝套种数量为1000-1500根/亩。
16.进一步地,所述栽培基质由包括粗木屑、米糠、玉米芯或面壳混合而成。
17.进一步地,采用“间伐 修枝 灵芝复合经营”集成技术。
18.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发明通过间伐修枝管理技术,营造林下经济作物的适宜环境,可实现近自然种植灵芝、砂仁、金花茶等,以得到短期收益,进而促进红锥大径材的培育,获得长期效益。
20.(2)相比林下种植砂仁、金花茶,最为成功模式是以短养长的红锥大径材培育经营方法采用“间伐 修枝 灵芝复合经营”集成技术。因养殖灵芝时,主要为木块夹粗木屑、米糠、玉米芯或面壳等混合制作成栽培的基质。而灵芝属于一种腐生菌,对于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都有一定的分解能力,这些分解后可有效改善土壤、提供养分,可协同促进红锥生
长,有利于提高红锥单株材积和大径材的培育,并提高林分的整体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通过以下实例加以说明,这些实例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2.1.红锥幼林
23.1)试验基地
24.试验地位于南宁市的广西国有高峰林场长客分场,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分明,夏季湿润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6℃左右,年均降雨量可达1300.0mm,平均相对湿度为79.0%,日均积温≥10℃时间超过300d,年积温7200℃。土壤赤红壤,土壤ph值4.12、有机c含量13.03g/kg、全n含量0.81g/kg、碱解n含量61.59mg/kg、全p含量0.29g/kg、速效p含量1.44mg/kg、全k含量21.67g/kg速效k含量44.48mg/kg。试验林于2013年种植3月种植,修枝时间为2017年3月。
25.2)技术方法
26.实验设计: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不修枝;轻度修枝(修去活枝冠层1/4下层枝条,修1/4);中度修枝(修去活枝冠层1/3下层枝条,修1/3);重度修枝(修去活枝冠层1/2下层枝条,修1/2)。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个处理50株(5行、每行10株),3个重复,同一重复在同一等高线,共600株。
27.生长观测:在每个处理中测定中间3行,分别于修枝后9个月、19个月、33个月、43个月、47个月对样地内植株胸径、树高、枝下高和蓄积量等情况进行测定。
28.3)技术效果
29.从表1可以看出,对红锥开展不同修枝强度处理,修枝9个月后,各处理除树高无显著差异外,胸径、枝下高、蓄积均存在显著差异。胸径增长量大小顺序为不修枝》修1/4》修1/3》修1/2,其中修1/2处理胸径增长量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分别比不修枝、修1/4和修1/3处理分别低46.6%、40.5%和27.7%;树高大小顺序为修1/2》修1/3》修1/4》不修枝,但各处理之间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枝下高大小顺序为修1/2》修1/3》修1/4》不修枝,各处理之间均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修1/2枝下高分别较不修枝、修1/4和修1/3处理分别高84.3%、57.6%和40.7%;材积大小顺序为不修枝》修1/3》修1/4》修1/2,修1/2蓄积分别较不修枝、修1/4和修1/3处理分别低17.7%、17.6%和26.7%。
30.修枝后19个月,胸径增长量大小顺序为修1/4》不修枝》修1/3》修1/2,其中修1/2处理胸径增长量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分别比不修枝、修1/4和修1/3处理分别低28.5%、34.3%和13.9%;树高增长量大小顺序为修1/2》修1/3》不修枝》修1/4,其中修1/2显著高于不修枝、修1/4处理20.1%和23.1%,其它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枝下高大小顺序为修1/2》修1/3》修1/4》不修枝,修1/2枝下高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较不修枝、修1/4和修1/3处理高53.0%、40.4%和37.9%;材积大小顺序为修1/3》修1/4》不修枝》修1/2,修1/2材积增长量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分别较不修枝、修1/4和修1/3处理分别低9.9%、13.7%和14.4%。
31.修枝后33个月,胸径增长量大小顺序为修1/3》修1/4》修1/2》不修枝,其中不修枝处理胸径增长量显著低于修1/4和修1/3处理,分别低10.4%、12.3%;树高增长量大小顺序
为修1/2》修1/3》不修枝》修1/4,但各处理之间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枝下高大小顺序为修1/2》修1/3》修1/4》不修枝,各处理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其中修1/2枝下高分别较不修枝、修1/4和修1/3处理高48.1%、14.5%和6.1%;材积大小顺序为修1/3》修1/4》修1/2》不修枝,修1/3材积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较不修枝、修1/4和修1/2处理增加20.9%、12.1%和13.8%。
32.修枝后43个月,胸径增长量大小顺序为修1/3》修1/2》修1/4》不修枝,其中不修枝处理胸径增长量显著低于修1/4、修1/3和修1/2处理,分别低15.8%、23.1%和18.4%;树高增长量大小顺序为修1/2》修1/3》修1/4》不修枝,但各处理之间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枝下高大小顺序为修1/2》修1/3》修1/4》不修枝,各处理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其中不修枝枝下高分别较修1/4、修1/3和修1/2处理低65.1%、76.1%和83.5%;材积大小顺序为修1/3》修1/2》修1/4》不修枝,不修枝材积增长量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分别较修1/4、修1/3和修1/2处理增加15.9%、32.7%和21.3%。
33.修枝后47个月,胸径增长量大小顺序为修1/3》修1/2》修1/4》不修枝,其中不修枝处理胸径增长量显著低于修1/4、修1/3和修1/2处理,分别低18.6%、25.5%和22.3%;树高增长量大小顺序为修1/2》修1/3》修1/4》不修枝,但各处理之间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枝下高大小顺序为修1/3》修1/2》修1/4》不修枝,其中修1/2和修1/3显著高于修1/4和不修枝,其中不修枝枝下高分别较修1/4、修1/3和修1/2显著低67.7%、73.8%和72.2%;材积大小顺序为修1/3》修1/2》修1/4》不修枝,不修枝材积增长量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分别较修1/4、修1/3和修1/2处理降低18.6%、32.2%和23.7%。
34.表1红锥不同修枝处理对红锥生长的影响
35.36.对4年生红锥开展修枝,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红锥的高生长,其中对高生长促进作用最大的时间为修枝后的19个月内,但在随后高生长逐渐趋同,不同修枝处理以修1/2处理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修枝对胸径生长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存在差异,在修枝后的9个月内,不同修枝强度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红锥胸径的增长;但在修枝9个月后开始出现差异;至19月时,修1/4对胸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开始出现正值;至36月时,各修枝处理均表现了对胸径促进的正增长;至47月时,以修1/3和修1/2处理最高,分别比不修枝提高25.5%和22.3%。修枝可显著提高红锥枝下高,其中以修1/2提高最为明显,但在修枝47个月后,修1/3和1/2处理枝下高差异不再显著。修枝对材积的影响,各处理间存在较大差异,修1/3处理对红锥材积的影响均表现为正增长,在43个月时,对材积影响促进作用达到最高,比不修枝增加32.7%;而修1/2处理对材积的影响在19个月内均低于不修枝处理,在33个月时,对材积生长的影响的得以恢复,在47个月后则相对不修枝处理显著提高了23.7%。
37.小结:综合考虑修枝对红锥胸径、树高、枝下高及材积的影响,对4年生红锥开展修枝,以修1/3活枝冠层枝条强度为最佳处理,并在修枝后3年可开展第二次修枝。若修枝间隔期拉长可考虑1/2修枝强度。
38.2.间伐 修枝
39.实验基地:在位于广西崇左市的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进行,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日照时数1600多时,1月平均气温13.8℃,7月平均气温28.1℃,年平均气温20.8℃-22.4℃,年无霜期长达340多天,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全年光照充足,且光、水同季。全年夏长冬短。土壤沙质赤红壤。
40.2008年营建的红椎纯林,模式营建时林龄为11年生。
41.模式营建方法:于2019年5月营建,按照留优去劣、间密留匀、兼顾株间距、先间伐后修枝的原则,采用下层间伐法对林分进行间伐(主要伐去平均木以下的个体),修去遮阴枝。共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不间伐不修枝(q0:间伐强度20%和不修枝,保留64株/亩),轻度间伐及修枝(q1:间伐强度40%及修去遮阴枝条,保留48株/亩),强度间伐及修枝(q2:间伐强度60%及修去遮阴枝条,保留32株/亩)。间伐及修枝后对每个小区设定20
×
20m标准样地,对样地内林木编号划定胸径线,每年定期进行每木检尺。采用wps(2021版)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42.结果与分析:
43.由表2可知,对11年生红锥林进行30%间伐强度和修枝处理(q2),间伐及修枝后平均单株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年生长量较不间伐不修枝林分分别提高43.5%、11.3%、34.6%;枝下高提高3.1m以上,较对照提高32.6%,干形得到进一步提高。
44.表2红锥修枝间伐单株年生长量
45.46.小结:实施1年,集成技术模式下的红椎单株材积年增量,比对照提高34.6%,枝下高提高32.6%,干型优良。
47.3.红锥中龄林:
48.实验基地:模式在广西良凤江森林公园进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分明,夏季湿润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6℃左右,年均降雨量可达1300.0mm,平均相对湿度为79.0%,日均积温≥10℃时间超过300d,年积温7200℃。模式营建时,红锥林龄为11年生。
49.营建方法:于2018年3月建立,采取砍小留大、砍差留好方式,间伐强度50%左右(保留40株/亩),根据林下种植的砂仁、灵芝、金花茶等经济作物对光的需求特性开展修枝(种植灵芝林分对红锥下层受遮阴枝进行修枝,修枝后透光率在20%左右;种植砂仁、金花茶的林分修枝强度约为活枝冠层的1/3,修枝后透光率在50%左右),技术措施具体见表3,三次重复,总面积20亩。2022年5月对生长情况进行测定。采用wps(2021版)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50.表3技术措施及方法
[0051][0052]
结果:
[0053]
由表4可知,间伐、修枝及林下套种对红锥胸径、树高、材积均有一定促进作用,与措施5相比,措施1单株胸径、树高、材积增长量分别提高了45.1%、11.9%和76.6%,措施2分别提高了22.0%、9.7%和43.0%,措施3分别提高了21.0%、5.2%和43.3%,措施4分别提高了13.3%、4.1%和43.3%。技术措施1较技术措施4胸径、树高、材积分别增加28.01%、7.43%和23.24%。
[0054]
表4对红锥中龄林采取不同技术措施4年后单株生长情况
[0055][0056]
中龄林目前产生效益及较为成功的模式为林下种植灵芝,灵芝菌棒种植一次可连续摘收5年,其中第2、3年为产量高峰期。5年成本计算如下:菌棒成本14元/根,1500根/亩,共21000元/亩;种植采收人工成本:4000元/亩。目前收获4年,收益计算:每亩产量共计133kg/亩,按300元/kg计算,总收入39900元/亩,减去成本25000元/亩,实际可增收14900元/亩,每年增收3725元/亩。
[0057]
1)不同灵芝种植量对红锥中林龄生长的影响
[0058]
技术方法:如表5所示,措施1:间伐 修枝 种植菌棒1000根/亩;措施2:间伐 修枝 种植菌棒1500根/亩;措施3:间伐 修枝 种植菌棒2000根/亩;措施4:间伐 修枝 不种植菌棒。
[0059]
表5不同灵芝种植量对红锥生长的影响
[0060][0061]
由表5可知,间伐、修枝及林下套种不同数量的灵芝对红锥胸径、树高、材积均有一定促进作用,与措施4相比,措施1单株胸径、树高、材积增长量分别提高了15.8%、1.0%和9.1%,措施2分别提高了28.0%、7.4%和20.3%,措施3分别提高了14.0%、-2.0%和5.9%,综上,采用措施2:间伐 修枝 种植菌棒1500根/亩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每亩种植灵芝菌棒1500最为适宜。
[0062]
4.红锥近熟林
[0063]
对红锥近成熟林,经间伐修枝后林下套种灵芝、砂仁、金花茶等,建立以研究多目标的集成技术模式,探索“以短养长”的大径材培育优化模式。
[0064]
实验基地:模式在广西林科院老虎岭试验林区进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分明,夏季湿润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6℃左右,年均降雨量可达1300.0mm,平均相对湿度为79.0%,日均积温≥10℃时间超过300d,年积温7200℃。模式营建时,红锥林龄为33年生。
[0065]
营建方法:于2017年3月建立,采取砍小留大、砍差留好方式,间伐强度50%左右,间伐后剩余15株/亩,根据林下种植的砂仁、灵芝、金花茶等经济作物对光的需求特性开展修枝(种植灵芝的林分仅对下层受遮阴枝进行修枝;种植砂仁、金花茶的林分修枝强度约为活枝冠层的1/3,修枝后郁闭度在50%左右),具体见表6,三次重复,总面积20亩。
[0066]
表6技术措施及方法
[0067][0068][0069]
结果:
[0070]
由表7可知,间伐、修枝及林下套种对红锥胸径、树高、材积均有一定促进作用,与措施4相比,措施1单株胸径、树高、材积增长量分别提高了43.7%、12.5%和46.6%,措施2分别提高了34.7%、15.9%和35.1%,措施3分别提高了20.4%、5.1%和21.0%。
[0071]
表7对红锥近熟龄采取不同技术措施5年后单株生长情况
[0072][0073]
目前近熟林产生效益及较为成功的模式为林下种植灵芝,灵芝菌棒种植一次可连续摘收5年,其中第2、3年为产量高峰期。5年成本计算如下:菌棒成本14元/根,1500根/亩,共21000元/亩;种植采收人工成本:4000元/亩。中龄林目前收获5年:每亩产量共计155kg/亩,按300元/kg计算,总收入46500元/亩,减去成本,实际可增收21500元/亩,每年增收4300元/亩。
[0074]
小结:相比林下种植砂仁、金花茶,最为成功模式是以短养长的红锥大径材培育经营方法采用“间伐 修枝 灵芝复合经营”集成技术。因养殖灵芝时,主要为木块夹粗木屑、米糠、玉米芯或面壳等混合制作成栽培的基质。而灵芝属于一种腐生菌,对于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都有一定的分解能力,这些分解后可有效改善土壤、提供养分,可协同促进红锥生长,有利于提高红锥单株材积和大径材的培育,并提高林分的整体经济效益。
[0075]
以上内容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