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自动静音水位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06 22: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位控制装置,具体是自动静音水位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家庭潮汐水培种植及蔬菜种植基地中,为了避免水培植物的根系因长时间浸泡而腐烂坏死,通常会设置水位控制装置,以间歇性的调节定植杯(盆、槽)内的营养液水位高度,从而在定植杯内形成水位潮汐,潮涨的时候,给植物带来充足的养分和供水,潮落的时候,让植物根系能够充分接触空气进行有氧呼吸,以避免植物根系的腐烂与坏死,使植物茁壮成长。
3.然而现有的水位控制装置,如金钟罩式潮汐水培装置和u型虹吸管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金钟罩式潮汐水培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断流噪音大,在家庭种植中易造成噪音污染;u型虹吸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稳定,易形成溢流或不断流等情况,同时噪音污染也是u型虹吸管的致命弱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动静音水位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自动水位控制装置,包括:一个水箱,所述水箱用于存储营养液,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设置有送水管;一个潮汐模块,用于通过连通器原理和虹吸效应自动调节水位;至少一个种植模块,用于种植植物;供水管路,用于各个种植模块与潮汐模块之间的连通,所述供水管路与送水管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潮汐模块包括一个潮汐管和一个溢流管,所述潮汐管的顶端密封连接有管盖,所述潮汐管的底端与供水管路连通,所述溢流管位于潮汐管内,所述溢流管的底端贯穿供水管路,所述溢流管与供水管路的连接处通过密封套密封连接;所述种植模块包括定植杯,所述定植杯的顶部为敞口设置,所述定植杯的底部开口呈锥形变径后与供水管路连通;所述管盖的顶端低于定植杯的顶部敞口,所述溢流管的顶部端高于定植杯的底部开口;所述溢流管的虹吸流速大于送水管的营养液供应流速,所述送水管的营养液供应流速大于溢流管的溢流流速;所述水位控制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启动水泵,将电能转化为营养液的重力势能,通过调节水泵的运行功率,使送水管
的营养液供应流速大于溢流管的溢流流速,并小于溢流管的虹吸流速。
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溢流管的出水端位于水箱内,且溢流管的出水端高于水箱内的营养液水位。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开设有与送水管和溢流管的尺寸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送水管由对应的通孔穿出水箱,所述溢流管的出水端由对应的通孔进入水箱内。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送水管上安装有球阀。
9.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自动静音水位控制装置,包括上述的自动水位控制装置以及一个断流管,所述断流管的一端位于潮汐管内,所述断流管的另一端穿过供水管路后位于任一定植杯内,所述断流管位于定植杯内的一端低于溢流管的顶端。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断流管位于定植杯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空心球体,所述断流管与空心球体连通,所述空心球体的内壁设置有纤维丝,所述空心球体的外壁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水孔。
1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空心球体位于定植杯的底部开口上方。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具有节能、高效、无污染等特点,且水位潮汐控制稳定,虹吸形成和静音断流时产生的噪音低;本发明在防止植株根系腐败、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有独到的优势,除电动水泵外无须任何其他电子装置,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13.图1为自动静音水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自动静音水位控制装置的管路分布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自动静音水位控制装置中空心球体的结构示意图。
16.其中,水箱1、水泵2、送水管3、球阀4、供水管路5、定植杯6、潮汐管7、管盖8、溢流管9、密封套10、断流管11、空心球体12、进水孔13、纤维丝14。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水位控制装置,包括:一个水箱1,所述水箱1用于存储营养液,所述水箱1内设置有水泵2,所述水泵2的出水端设置有送水管3;一个潮汐模块,用于通过连通器原理和虹吸效应自动调节水位;至少一个种植模块,用于种植植物;供水管路5,用于各个种植模块与潮汐模块之间的连通,所述供水管路5与送水管3的出水端连通;
所述潮汐模块包括一个潮汐管7和一个溢流管9,所述潮汐管7的顶端密封连接有管盖8,所述潮汐管7的底端与供水管路5连通,所述溢流管9位于潮汐管7内,所述溢流管9的底端贯穿供水管路5,所述溢流管9与供水管路5的连接处通过密封套10密封连接;所述种植模块包括定植杯6,所述定植杯6的顶部为敞口设置,所述定植杯6的底部开口呈锥形变径后与供水管路5连通;所述管盖8的顶端低于定植杯6的顶部敞口,所述溢流管9的顶部端高于定植杯6的底部开口;所述溢流管9的虹吸流速大于送水管3的营养液供应流速,所述送水管3的营养液供应流速大于溢流管9的溢流流速;所述水位控制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启动水泵2,将电能转化为营养液的重力势能,通过调节水泵2的运行功率,使送水管3的营养液供应流速大于溢流管9的溢流流速,并小于溢流管9的虹吸流速。
19.所述溢流管9的出水端位于水箱1内,且溢流管9的出水端高于水箱1内的营养液水位;通过将溢流管9的出水端放入水箱1内,能够使潮汐过程中经溢流管9排出的营养液重新回到水箱1中进行循环利用,能够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
20.所述水箱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开设有与送水管3和溢流管9的尺寸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送水管3由对应的通孔穿出水箱1,所述溢流管9的出水端由对应的通孔进入水箱1内。
21.通过顶盖的设置,能够对水箱1的顶部开口进行封闭,在避免了外界杂质对营养液造成污染的同时,能够减缓水箱1内营养液的蒸发速度。
22.所述送水管3上安装有球阀4,球阀4的设置,更加便于调节送水管3的营养液供应流速。
23.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将营养液注入水箱1后,启动水泵2,将电能转化为营养液的重力势能,通过调节水泵2的运行功率与球阀4的开合角度,使送水管3的营养液供应流速大于溢流管9的溢流流速,并小于溢流管9的虹吸流速;营养液将在水泵2的作用下经送水管3进入供水管路5,继而进入定植杯6及潮汐管7内,且定植杯6及潮汐管7内的水位将不断上升,且在连通器作用下,定植杯6和潮汐管7内的水位高度相同,形成涨潮现象;当潮汐管7内的水位到达溢流管9的顶端时,营养液会经溢流管9溢流回水箱1内,在溢流过程中,因送水管3的营养液供应流速大于溢流管9的溢流流速,所以潮汐管7及定植杯6内的水位将会继续上升,直至营养液会没过溢流管9的顶端开口,并充满潮汐管7的顶端,此时潮汐管7内部的空气完全排空,溢流管9会形成虹吸作用,从而将潮汐管7内的水快速排入水箱1内,因潮汐管7为密封状态,会在虹吸作用下,将定植杯6内的水经供水管路5及断流管11抽入潮汐管7内,又因为溢流管9的虹吸流速大于送水管3的营养液供应流速,所以定植杯6内的水位将在虹吸作用下逐渐下降,形成落潮现象;当定植杯6内的水位高度降落定植杯6的底部开口处时,外界空气会由定植杯6的底部开口进入供水管路5中,继而在虹吸作用下经供水管路5进入潮汐管7内,使潮汐管7内的气压与外界保持平衡,从而阻断溢流管9的虹吸作用,以停止落潮现象;
之后在水泵2的作用下,定植杯6及潮汐管7内的水位会再次上升,以进入下一次涨潮现象,循环往复,工作效果稳定,使用效果好。
24.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了自动静音水位控制装置,包括实施例一种的自动水位控制装置以及一个断流管11,所述断流管11的一端位于潮汐管7内,所述断流管11的另一端穿过供水管路5后位于任一定植杯6内,所述断流管11位于定植杯6内的一端低于溢流管9的顶端。
25.所述断流管11位于定植杯6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空心球体12,所述断流管11与空心球体12连通,所述空心球体12的内壁设置有纤维丝14,所述空心球体12的外壁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水孔13。
26.所述空心球体12位于定植杯6的底部开口上方。
27.本实施例通过断流管11的设置,在水位控制装置的落潮过程中,当定植杯6的水位高度降低至空心球体12处时,空气将在虹吸作用下,经空心球体12上的进水孔13进入断流管11内,继而经断流管11进入潮汐管7内,从而使潮汐管7内的气压与外界保持平衡,以阻断溢流管9的虹吸作用,因此潮汐过程中,营养液的最低水位将始终位于供水管路5的上方,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实施例一中空气经供水管路5进入潮汐管7时因气压突然增大而产生的断流吸气噪音。
28.同时,本实施例通过通过空心球体12、进水孔13及纤维丝14的设置,能够在断流时,避免因气流密集的进入断流管11而形成的断流啸音。
29.经实际产品测试,当供水管路5及潮汐管7的直径为dn25,溢流管9的直径为dn16,水泵2的流量在600l/以上时,装置运行过程中,虹吸形成和静音断流噪音的不大于48db。
3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