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食品加工滚揉机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10:52: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滚揉机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肉类加工过程中,滚揉机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它通过在真空(或常压)状态下搅拌叶片或内壁螺旋挡板将原料肉强制循环按摩、摔打、静置,以加速腌制料液中成分的渗透、扩散和分布,促进肌纤维蛋白的溶解和提取,改善嫩化效果,降低蒸煮损失,保证肉制品的出品率和感官指标,提高产品质量。为了提升腌制效率,现有的滚揉机在滚筒内设置超声波发生器来加快腌料渗透到肉中,并在腌制过程中通过电磁加热器来加快腌料分布速度,从而缩短滚揉时间。但采用电磁加热器对肉料加热过程中,由于滚揉机在滚动过程中会产生的额外热量会造成肉料温度过高,然而设置在滚筒内的温度传感器由于机械噪声干扰与放大漂移存在温度检测误差,从而造成腌制过程中温度无法精确控制,影响肉类加工生产品质。
3.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滚揉机温控装置。
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品加工滚揉机温控装置,包括设置在滚筒内的电磁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还包括温度信号处理模块,所述温度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偏置放大调节电路、稳幅陷波电路和a/d转换器,所述偏置放大调节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偏置放大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幅陷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稳幅陷波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a/d转换器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调节所述电磁加热器的工作状态。
6.优选的,所述偏置放大调节电路包括三极管vt1与运放器ar1,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并通过并联的电阻r1与电容c1接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连接 3.3v电源,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连接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并通过电阻r3接地,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容c2连接运放器ar1的输出端。
7.优选的,所述稳幅陷波电路包括三极管稳压器与rlc陷波器,所述三极管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运放器ar1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rlc陷波器的输入端,所述rlc陷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a/d转换器。
8.优选的,所述三极管稳压器包括三极管vt2,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的一端和运放器ar1的输出端,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z1的阴极,稳压二极管dz1的阳极接地。
9.优选的,所述rlc陷波器包括电阻r5、r6、电容c3与电感l1,电阻r5与电感l1的一端
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感l1与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a/d转换器,并通过电阻r6接地。
1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温度信号处理模块对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进行调理,利用偏置放大调节电路对检测信号进行放大基准,保证信号放大的线性度,提升检测信号放大精度;并利用电压跟随器原理对检测信号快速放大,通过电容对信号的补偿作用保证信号放大快速稳定。
12.2.稳幅陷波电路利用三极管稳压器原理有效消除纹波干扰,保证温度检测信号输出幅值的稳定性;并利用rlc陷波器原理对温度检测信号中的有害噪声进行滤除,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滚揉机的温控效果,进而提升肉类加工生产品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15.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16.一种食品加工滚揉机温控装置,包括设置在滚筒内的电磁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还包括温度信号处理模块,温度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偏置放大调节电路、稳幅陷波电路和a/d转换器,所述偏置放大调节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偏置放大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幅陷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稳幅陷波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a/d转换器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调节所述电磁加热器的工作状态。
17.偏置放大调节电路包括三极管vt1与运放器ar1,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并通过并联的电阻r1与电容c1接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连接 3.3v电源,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连接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并通过电阻r3接地,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容c2连接运放器ar1的输出端。
18.稳幅陷波电路包括三极管稳压器与rlc陷波器,所述三极管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运放器ar1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rlc陷波器的输入端,所述rlc陷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a/d转换器。其中,三极管稳压器包括三极管vt2,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的一端和运放器ar1的输出端,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z1的阴极,稳压二极管dz1的阳极接地;rlc陷波器包括电阻r5、r6、电容c3与电感l1,电阻r5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感l1与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a/d转换器,并通过电阻r6接地。
19.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通过温度信号处理模块对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进行调理,首先,偏置放大调节电路中电阻r1与电容c1形成rc滤波对检测信号进行降噪,初步降低机械噪声干扰,然后再送入三极管vt1中进行电流偏置处理,从而使检测信号在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形成基准,保证信号放大的线性度,提升检测信号放大精度;运放器ar1利
用电压跟随器原理对检测信号快速放大,电容c2在放大过程中形成信号补偿作用,保证信号放大快速稳定。
20.进一步的,稳幅陷波电路利用三极管稳压器对运放器ar1的输出信号进行稳幅处理,有效消除纹波干扰,保证温度检测信号输出幅值的稳定性;且为了进一步提升温度检测信号输出精度,利用rlc陷波器原理对温度检测信号中的有害噪声进行滤除,从而极大地保证了温度检测精度;最后由a/d转换器将温度检测信号转换成数字量后送至控制器中进行计算;当滚筒内的温度超出系统设定范围是,控制器通过控制调节电磁加热器的通断来对滚筒内的温度进行实时调节,从而保证肉料腌制温度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极大地提升了肉类加工生产品质。
21.以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局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思路前提下,所作的拓展以及操作方法、数据的替换,都应当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食品加工滚揉机温控装置,包括设置在滚筒内的电磁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信号处理模块,所述温度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偏置放大调节电路、稳幅陷波电路和a/d转换器,所述偏置放大调节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偏置放大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幅陷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稳幅陷波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a/d转换器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调节所述电磁加热器的工作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滚揉机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放大调节电路包括三极管vt1与运放器ar1,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并通过并联的电阻r1与电容c1接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连接 3.3v电源,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连接运放器ar1的同相输入端,并通过电阻r3接地,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容c2连接运放器ar1的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加工滚揉机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幅陷波电路包括三极管稳压器与rlc陷波器,所述三极管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运放器ar1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rlc陷波器的输入端,所述rlc陷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a/d转换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品加工滚揉机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稳压器包括三极管vt2,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的一端和运放器ar1的输出端,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z1的阴极,稳压二极管dz1的阳极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品加工滚揉机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lc陷波器包括电阻r5、r6、电容c3与电感l1,电阻r5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感l1与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a/d转换器,并通过电阻r6接地。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品加工滚揉机温控装置,包括设置在滚筒内的电磁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还包括温度信号处理模块,温度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偏置放大调节电路、稳幅陷波电路和A/D转换器,本实用新型利用偏置放大调节电路对检测信号进行放大基准,保证信号放大的线性度,提升检测信号放大精度;并利用电压跟随器原理对检测信号快速放大,通过电容对信号的补偿作用保证信号放大快速稳定;稳幅陷波电路利用三极管稳压器原理有效消除纹波干扰,保证温度检测信号输出幅值的稳定性;并利用RLC陷波器原理对温度检测信号中的有害噪声进行滤除,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滚揉机的温控效果,进而提升肉类加工生产品质。肉类加工生产品质。肉类加工生产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何思超 王红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联顺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8
技术公布日:2022/1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